在马赫兰奇中学读书是种什么体验?

puppy

嘿,你是不是也对马赫兰奇中学充满好奇,想知道在那种哈利波特同款的校园里读书,到底是种什么样的神仙体验?别担心,这里不全是学霸间的“内卷”,虽然学习任务不轻,但老师们会像朋友一样,带你真正爱上思考。课余生活更是精彩到不行!不管是泡在图书馆,在草坪上打板球,还是跟朋友们在宿舍公共休息室里谈天说地,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归属感。这篇文章就像一位学长学姐坐在你对面,把那些关于选课、交友、融入House大家庭的真实故事和独家小贴士,都毫无保留地讲给你听。想提前感受一下吗?快来读读吧!

初探马赫兰奇,学长学姐有话说
学术不是死记硬背,重在思辨和探索。这里的老师会引导你,而不是填鸭。
House是你的第二个家,归属感爆棚。你的Housemates会成为你最铁的战友。
课外活动多到让你眼花缭乱,从板球到辩论,总有一款能点燃你的热情。
别怕开口,这里的师生关系超融洽。主动一点,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友谊。

嘿,我是 Lxs.net 的小编,也是一个曾经拖着两个大箱子,心里揣着七分期待三分忐忑,踏入英国中学的过来人。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站在马赫兰奇中学校园里的那个下午。阳光穿过古老教学楼的彩色玻璃,洒在翠绿的草坪上,远处马尔文山的轮廓清晰可见。那一刻,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天呐,这不就是哈利波特的霍格沃茨吗?”而第二个念头紧随其后:“我……真的能在这里生存下去吗?”

相信我,这个灵魂拷问,几乎是每一个留学生的“开学第一课”。我们好奇这里的生活,又害怕自己无法融入;我们向往这里的学术氛围,又担心跟不上节奏。所以,今天这篇超长“唠嗑”,就是想把一个真实的马赫兰奇中学(Malvern College)掰开揉碎了讲给你听。忘掉那些官方宣传册上的华丽辞藻,让我这个“学长”带你云游一番,看看在这里读书,到底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走,带你逛逛“霍格沃茨”校区

聊马赫兰奇,绕不开它的颜值。这所成立于1865年的老牌名校,坐落在被誉为“杰出自然风景区”的马尔文山脚下。整个校园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维多利亚建筑史,红砖教学楼、哥特式教堂、大片的草坪(我们叫它Quad),每走一步都像在电影片场里穿行。你可能不知道,写出《纳尼亚传奇》的作者C.S.刘易斯就是这里的校友,很多人都说,马尔文山的风景就是他创造那个奇幻世界的灵感来源。

但这不只是个适合拍照发朋友圈的地方。这些古老的建筑里,包裹着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灵魂。每天清晨,你会看到穿着不同House颜色运动服的学生在山间晨跑;课间,三三两两的学生抱着书本穿梭在回廊里,讨论着上一节课的辩题;下午,板球场上会传来清脆的击球声和欢呼声,而戏剧社的同学们则在设备先进的罗杰斯剧院里紧张地排练。这种古典与现代的交融,会让你感觉自己不只是在读书,更是在体验一种传承了百年的生活方式。

刚来的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没课的下午,随便找个草坪坐下,看着远处山峦的颜色随着光影变化。那种宁静和开阔,能瞬间治愈你所有的焦虑。校园本身,就是马赫兰奇给你上的第一堂课:学会与历史共处,也学会与自然对话。

这里的学习,真的不“卷”吗?

好了,我知道你最关心的问题来了。在这样的顶尖私校里,学习压力是不是大到让人窒息?是不是每天都在和一群学霸“神仙打架”?

这么说吧,马赫兰奇的学术要求非常高,这毋庸置疑。你看数据就知道了,根据学校公布的最新信息,在2023年,超过55%的A-Level成绩达到了A*或A;IB课程的平均分更是高达36分,要知道全球的平均分常年在30分左右徘徊。每年,都有一大批毕业生走进牛津、剑桥、帝国理工、伦敦政经这些世界顶尖学府。所以,说学习轻松,那是骗你的。

但“要求高”不等于“内卷”。这里的学习氛围,更强调“探索”而非“灌输”。这里的课堂规模非常小,一个班通常不超过15个人,有时候选修课甚至只有几个人。这保证了老师能关注到每一个人。你很少会看到老师在讲台上一言堂地讲满整节课,更多的是抛出一个问题,然后引导大家像开圆桌会议一样去讨论、去辩论。

我记得我的经济老师,一位顶着浓密白发、酷似邓布利多的老先生。有一次课上讨论“市场失灵”,他没有直接给我们讲定义,而是拿出一盒巧克力,让我们模拟一个交易市场,结果很快就因为信息不对称出现了各种问题。一节课下来,我们不仅明白了理论,还亲身体验了一把。这种“玩中学”的方式,让你觉得知识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可以触摸、可以感受的。

除了任课老师,每个学生都会被分配一位个人导师(Tutor)。他不仅仅关心你的成绩,更关心你的方方面面,从选课规划、大学申请,到最近心情好不好、和朋友有没有闹矛盾。每周的Tutor Meeting,就像是和你专属的“人生教练”聊天,他们会给你最中肯的建议。这种全方位的支持系统,让你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有一整个团队在帮你。

所以,在马赫兰奇学习,挑战是真实的,但你不会感到孤立无援。它逼着你思考,而不是逼着你刷题。这种学术训练,带给你的不只是漂亮的成绩单,更是一种受益终身的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下课后,我们都在忙些啥?

如果你以为马赫兰奇的生活就是“上课-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的课余生活,精彩到需要你学会“时间管理”。

学校官方说有超过150个社团和活动,我觉得这还是个保守数字。体育方面,作为一所传统英国公学,板球(Cricket)和橄榄球(Rugby)的地位无可撼动。即使你从没接触过,学校也有专门的团队带你从零开始。我刚来时连规则都看不懂,后来也跟着House球队打了一个赛季,那种在阳光下和队友一起奔跑的感觉,特别棒。除此之外,曲棍球、网球、游泳、击剑、马术、登山、山地自行车……你能想到的,这里几乎都有,而且场地和设施都非常专业。

如果你是文艺青年,那这里更是你的天堂。学校的罗杰斯剧院(Rogers Theatre)常年上演着学生自导自演的戏剧和音乐剧,水准之高会让你惊叹。艺术中心里有油画、雕塑、摄影、陶瓷等各种工作室,音乐学院里则有无数个琴房和一支实力强劲的交响乐团。我认识一个朋友,来之前只是喜欢弹吉他,在马赫兰奇的几年里,他组了乐队,学会了录音和编曲,毕业时已经能独立制作专辑了。

还有各种脑洞大开的社团。比如模拟联合国(Model UN),让你站在世界舞台上唇枪舌战;联合军事训练队(CCF),让你体验一把穿军装、学野外生存的酷炫;还有天文学会、辩论社、美食社、电影社等等。总之一句话,只要你有兴趣,就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甚至可以自己创建一个全新的社团。

这些活动不是让你“玩物丧志”的。恰恰相反,它们是你学习的延伸,是培养你团队合作、领导力、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的第二课堂。在马赫兰奇,大家普遍认为,一个只会读书的学生是不完整的。那个在球场上挥洒汗水、在舞台上闪闪发光、在社团里组织活动的你,和在课堂上认真思考的你,同样重要。

House,不只是宿舍,是我们的“家”

要说马赫兰奇最核心、最独特的体验是什么,那一定是它的House(学院)系统。这绝对不是“宿舍”两个字可以简单概括的。

全校有11个House,男生和女生分开。一旦你被分进一个House,比如男生的No. 5或女生的No. 6,那么在你整个马赫兰奇的生涯里,你就是这个House的一员。你的House就是你在学校的“家”,House里的其他成员,从比你大几届的学长学姐,到和你同级的伙伴,再到刚入学的小学弟学妹,都是你的“家人”。

每个House都由一位Housemaster或Housemistress(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HM)全权负责,他们就住在House里,像父母一样照顾着几十个学生的日常生活。此外,还有常驻的Tutor和一位Matron(通常是一位和蔼的女士,负责你的健康和日常琐事)。这个团队构成了你最坚实的后盾。无论你是生病了、想家了,还是和朋友吵架了,第一个想到的求助对象,一定是他们。

House内的生活是集体式的。大家一起在餐厅吃饭,晚上在公共休息室(Common Room)里看电影、玩游戏、聊天,在指定的自习室里一起完成作业(Prep)。这种朝夕相处,会让你迅速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龄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我至今最好的朋友,就是睡在我上铺的那个英国兄弟。

House之间充满了友好的竞争。学校几乎所有的比赛都是以House为单位进行的,从体育类的橄榄球、足球、板球联赛,到学术类的辩论赛、知识竞赛,再到艺术类的戏剧节、合唱比赛(House Song)。House Song绝对是每年的重头戏,为了赢得冠军,整个House的人会在一起排练好几个星期,那种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是你在别的地方很难体验到的。当你和你的Housemates一起为同一个目标拼尽全力,最后在舞台上放声高歌时,你会真正理解什么叫“归属感”。

对于国际学生来说,House系统尤其重要。它为你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温暖的融入环境,让你不会感到孤单。你的英国室友会教你最地道的俚语,你的学长会告诉你哪个老师的课最有趣,你的HM会在周末组织大家一起BBQ。正是在House这个小家庭里,你才真正开始了解英国文化,也真正开始把马赫兰奇当成自己的家。

学长学姐的“悄悄话”时间

说了这么多,最后给你来点最实在的干货,这些都是我们当年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经验,希望能帮你少走点弯路。

关于选课:A-Level和IB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A-Level更专,适合那些很早就明确自己专业方向的同学;IB更广,适合兴趣广泛、想全面发展的同学。选课前,别光听别人说哪个好学哪个好拿分,一定要多和你的Tutor聊,把你的想法、你的困惑都告诉他。他们见过太多学生了,能帮你做出最适合你的选择。

关于交友:别害羞,主动一点!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英国同学有点“慢热”,不像我们那么容易自来熟。但只要你主动开口,你会发现他们大多都非常友好。最好的破冰方式就是加入社团和运动队,共同的兴趣是建立友谊最快的桥梁。聊聊大家喜欢的乐队,吐槽一下最近的英超比赛,关系很快就近了。千万别只待在中国学生的圈子里,那样你就失去了留学的意义。

关于想家:想家是100%会发生的事,别觉得丢人。情绪低落的时候,第一时间去找你的HM或者Matron,他们是处理这种事的专家。和家人保持联系,但别一天到晚都抱着手机。更重要的是,强迫自己走出去,参加活动,和新朋友待在一起。当你在这里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对家的思念就会变成一种温暖的牵挂,而不是难熬的乡愁。

关于语言:刚来时听不懂各种口音,上课跟不上,这太正常了。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多听,多说,不怕犯错。“Could you please say that again?” 这句话一定要敢说。多看本地的新闻和电视剧,把字幕打开。不出一个学期,你会惊喜地发现,你不仅能听懂,甚至还能开几个英式玩笑了。

在马赫兰奇的这几年,不会每天都像田园诗一样美好。你会被论文折磨到头秃,会在球场上经历惨败,会在深夜里因为一道解不出的数学题而怀疑人生。但正是这些挑战,推着你走出舒适区,让你学会独立,学会思考,学会如何与这个复杂又精彩的世界相处。

当有一天你毕业,穿着礼服站在教堂前回望这座校园时,你会发现,你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一张通往世界名校的门票。你收获的是一段无可替代的青春,一群一辈子的挚友,和一个更勇敢、更开阔、更强大的自己。所以,如果你对这里心怀向往,别犹豫,勇敢地来吧。马赫兰奇的故事,正等着你来书写新的一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