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IG与A-Level,留学申请先人一步

puppy

嘿,正准备出国留学的你,是不是也被IG、A-Level这些名词搞得有点懵?都说它们是申请名校的“敲门砖”,但IG和A-Level到底是什么关系?IG成绩不好会影响大学申请吗?选课时又有哪些“隐藏规则”?别急,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扫盲帖”和“避坑指南”。我们会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帮你彻底搞懂这两个课程体系,告诉你如何根据目标专业聪明地搭配科目,以及怎样规划才能让你的学术背景在申请中脱颖而出。花几分钟读完,让你的留学规划思路清晰,申请时真正做到先人一步!

本文核心看点
IG与A-Level的关系:不是“初中”和“高中”,而是“地基”和“大楼”。
IG成绩重要吗?对G5名校来说,是“第一道筛选门槛”。
选课潜规则:目标专业决定一切,文理搭配有奇效。
规划时间线:IG选课就要想好A-Level,甚至大学专业。

嘿,我是你们在 www.lxs.net 的老朋友,专门帮大家在留学路上排雷扫坑的小编。今天想跟你们聊个特实在的话题,就是IG和A-Level。

让我想想,怎么开这个头呢……哦对了,我想起了去年带过的两个学生,叫他们小M和小S吧。俩孩子都聪明,目标也都是英国G5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高一选IGCSE科目的时候,小M觉得反正大学主要看A-Level,IG嘛,随便选点自己觉得轻松好拿A*的就行,于是他选了商务、会计、经济这些他觉得“性价比高”的科目,数学和物理也是按部就班地学。

小S呢,他比较“轴”。他先去帝国理工(IC)和UCL的官网,把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录取要求翻了个底朝天。他发现这些学校不仅要求A-Level数学、物理成绩,还特别强调申请者要有“超乎寻常的数学能力”。于是,他在IG阶段不仅把数学、物理学得特别扎实,还主动选修了更有挑战的附加数学(Additional Mathematics)。

两年后,申请季到了。小M和小S的A-Level预估成绩都是A*A*A,看起来不相上下。但结果呢?小S收到了IC的面试邀请,最终拿到了offer;而小M却在第一轮就被拒了。招生官给的反馈很委婉,但意思很明确:在众多A*A*A的申请者中,我们更倾向于看到学生在IG阶段就展现出对目标专业领域的深度热情和学术潜力。小S的附加数学成绩,就是那个最有利的证明。

这个故事不是想贩卖焦虑,而是想告诉大家,留学申请是一盘大棋,从IG选课开始,每一步都算数。搞懂IG和A-Level的内在联系和玩法,你才能真正做到“留学申请,先人一步”。

揭开神秘面纱:IG和A-Level到底是个啥?

很多人把IGCSE(简称IG)和A-Level简单粗暴地理解成国内的“初中”和“高中”。这么说不能算全错,但在申请逻辑上,这个理解就太浅了。

我们换个比喻。如果你的大学申请是一栋你要亲手盖起来的大楼,那么A-Level就是这栋楼的地上主体结构,比如梁、板、柱,它直接决定了你的楼有多高、多宏伟。而IG,就是你挖的地基。地基虽然埋在地下,看起来不起眼,但它决定了你的大楼能盖多稳,能承受多高的层数。

IGCSE,全称是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通常是给14-16岁的学生读的,学制两年。它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光是剑桥国际考评部(CAIE)的IGCSE课程,就在全球超过160个国家的10000多所学校中使用。它提供了超过70门科目,选择面非常广,让你有机会在不同领域进行探索,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方向。

A-Level,全称是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是英国的全民课程体系,也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相当于我们的“高考”。它通常是给16-18岁的学生读的,学制也是两年。A-Level课程的特点是“少而精”,学生通常只选择3-4门课,但每一门的深度都远超IG,甚至达到了大学一年级的水平。你的A-Level成绩,是大学招生官评估你学术能力最直接、最重要的依据。

所以你看,它们的关系是“承上启下”。IG阶段的知识是A-Level的基础,IG阶段的表现,是大学预测你A-Level潜力的重要参考。一个在IG物理里挣扎的学生,很难让招生官相信他能在A-Level物理中拿到A*。地基不稳,谁敢相信你能盖起摩天大楼呢?

灵魂拷问:IG成绩不好,真的会影响申大学吗?

这是我被问过无数次的问题。答案是:会的,尤其是对于那些你想“冲一冲”的顶尖名校,IG成绩是申请材料里一道无法忽略的风景线。

我们不要凭感觉说话,直接上证据。

先看牛津、剑桥这两位“老大哥”。剑桥大学的官网上有这么一句话:“GCSE results are considered as a performance indicator.”(GCSE/IGCSE成绩被视为一种表现指标)。虽然他们说没有最低要求,但实际录取数据不会骗人。根据剑桥大学发布的2022年本科录取报告,成功被录取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在GCSE/IGCSE中都拥有非常高的A*(或8/9分)比例。对于竞争激烈的专业,比如医学、经济学,申请者手里攥着8、9个A*是家常便饭。

再看看伦敦政经(LSE)。LSE对于申请者的GCSE/IGCSE有非常明确的要求,他们在官网上写道:“We look for a good set of GCSEs/equivalent, including a broad range of subjects. We would expect to see the majority of grades at A and A* (or 7, 8 and 9).”(我们希望看到一套优良的GCSE成绩,包含广泛的科目。我们期望看到大部分成绩为A和A*(或7、8、9分))。不仅如此,他们还对英语语言和数学有硬性要求,通常是B/6以上。如果你的IG成绩单上大部分是B和C,那LSE的大门可能在第一轮筛选时就对你关闭了。

帝国理工(IC)和伦敦大学学院(UCL)也是如此。作为以理工科和医学见长的学校,他们尤其看重你在IG阶段的数学和科学成绩。比如,申请UCL的医学专业,招生官在评估你的申请时,会综合考量你的GCSE、A-Level预估成绩、BMAT考试分数和个人陈述。在成千上万的申请者中,一份拥有多个A*的IG成绩单,无疑会让你更有竞争力。

为什么大学这么看重IG成绩?

第一个原因,它是你学术能力的“铁证”。A-Level成绩在申请时大多是预估分,老师可能会给得比较“慷慨”。但IG是已经考出来的实打实的成绩,它反映了你在公开考试中的真实水平和抗压能力。

第二个原因,它是录取决断的“天平砝码”。想象一下,一个热门专业收到了1000份申请,所有人的A-Level预估成绩都是A*A*A。招生官怎么选?这时候,IG成绩就成了重要的区分工具。那个有10个A*的学生,自然比只有5个A*的学生看起来更有学术潜力。

第三个原因,它是你学习习惯和广度的体现。一份优秀的IG成绩单,意味着你不仅在自己擅长的三四门A-Level科目上表现出色,还能同时兼顾七八门不同学科的学习,这展现了你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全面的知识结构。

当然,如果你的IG成绩确实不理想,是不是就彻底没希望了?也不是。如果你能在A-Level阶段实现“逆风翻盘”,取得远超预期的成绩,或者在AS考试(如果你的学校还提供的话)中表现惊人,再加上一份能打动人心的个人陈述和超高的入学考试分数,或许还能弥补。但这无疑是选择了一条“困难模式”的道路,何不在一开始就把基础打牢呢?

选课的艺术:那些你不知道的“隐藏规则”

选课是技术活,更是艺术。选对了,事半功倍;选错了,可能直接断了你通往梦校的路。这里有几个“隐藏规则”,请务必收好。

规则一:以终为始,从你的梦中情“专”倒推

这是选课的第一性原理。不是问“什么课容易拿高分”,而是问“我的目标专业需要我学什么”。

举个例子,你想去帝国理工读电子电气工程。打开它的官网,你会看到A-Level的入学要求是:数学A*,物理A,第三门科目A。并且,他们明确指出“Further Mathematics is highly recommended”(强烈推荐进阶数学)。看到这些,你的IG和A-Level选课思路就清晰了。

你的IG选课单里,必须有数学和物理,而且目标必须是A*。如果学校提供附加数学(Add Maths),那么不用犹豫,果断拿下。这门课能让你无缝衔接A-Level的数学和进阶数学,你的申请在IC招生官眼里会立刻“香”起来。

再比如,你想申请LSE或UCL的经济学。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那我肯定得学经济课啊。没错,学经济有帮助,但绝不是最重要的。这些顶尖大学的经济学专业对数学能力的要求极高。LSE经济学的A-Level要求里,数学A*是雷打不动的,并且他们也“强烈推荐”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要求”有进阶数学。所以,你的核心任务是在IG阶段就把数学基础打到最牢,A-Level阶段必须选数学,并且最好搭配进阶数学。

想学医?那IG阶段的生物、化学、物理(铁三角)和数学,一门都不能落下,而且都要力争A*。因为到了A-Level,化学是必选项,生物通常也是必选项,这两门课的难度陡增,没有坚实的IG基础,你会学得非常痛苦。

规则二:避开“软柿子”,名校更爱“硬核”科目

有些科目可能听起来很有趣,学起来也相对轻松,但在顶尖大学招生官眼里,它们的学术分量没那么重。这些通常被称为“软科目”(Soft Subjects)。

英国顶尖的罗素大学集团(Russell Group)曾经发布过一个“Facilitating Subjects”(便利科目)列表。虽然这个列表现在已经不再更新,但其背后的指导思想依然有效。这些科目被认为是“硬核”的传统学术科目,选择它们能为你敞开最大范围的大学专业选择。这些科目包括:

  • 数学和进阶数学
  • 英语文学
  • 物理
  • 生物
  • 化学
  • 地理
  • 历史
  • 现代语言和古典语言

与之相对的,像媒体研究(Media Studies)、旅游(Travel and Tourism)、通用研究(General Studies)等,通常被认为是“软科目”。如果你申请的A-Level科目组合是“媒体研究 + 戏剧 + 艺术”,然后去申请牛津的法律系,那成功的概率基本为零。

这并不是说“软科目”没有价值,如果你立志成为一名导演或艺术家,那么媒体研究和艺术就是你的核心专业课。但如果你想申请的是传统的学术型专业,那么你的A-Level选择中,至少要有两门是“硬核”科目。

规则三:黄金搭配,文理结合展示你的“十八般武艺”

除非你的目标专业有非常严格的科目限制(比如工程),否则,尝试一些文理搭配的组合,往往能产生奇效,向招生官展示你是一个思维全面的学生。

一个经典的王者组合是牛津大学PPE专业(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申请者。他们最常见的A-Level搭配就是:数学 + 历史 + 经济学。这个组合完美地展示了申请者既具备经济学所需要的量化分析能力(数学),又拥有政治和哲学所需要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思辨和文字表达能力(历史)。

再比如,一个想申请建筑系的学生,如果他的A-Level组合是“物理 + 数学 + 艺术”,这就非常完美。物理和数学证明了他的结构和空间计算能力,而艺术则展现了他的审美和创造力,这正是建筑师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即使是申请纯理科,比如计算机科学,如果你在“数学、进阶数学、物理”之外,还有一门比如历史或英语文学的成绩,也能让你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这告诉招生官,你不仅是个会编程的“技术宅”,还是一个懂得如何清晰沟通、构建复杂论证的全面型人才。

时间规划大师:我的IG/A-Level之路怎么走?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串一条清晰的时间线,告诉你每个阶段该干什么。

IG第一年(通常是9年级或10年级)

这是你的“探索期”。这个阶段,你的主要任务不是定死未来,而是尽可能地打开视野。通常学校会要求你选7-9门IG科目。我的建议是:在满足必修课(如数学、英语、科学)的基础上,大胆尝试一些你感兴趣的科目,比如历史、地理、一门外语、计算机科学或者艺术。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是喜欢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还是享受在图书馆里读文献?是逻辑推理让你兴奋,还是创意表达让你有成就感?这一年的体验和成绩,将是你决定A-Level选课最重要的依据。

IG第二年(通常是10年级或11年级)

这是你的“冲刺和定向期”。一方面,你要全力以赴,为你选择的所有IG科目争取最好的成绩。另一方面,你要开始认真研究大学和专业了。花时间去浏览大学官网,看看你感兴趣的专业都有哪些A-Level科目要求,哪些是“必须”,哪些是“推荐”。

基于你的研究和IG第一年的表现,你可以初步框定你的A-Level选课范围。比如你发现自己对生物和化学特别感兴趣,成绩也最好,那么学医或生物科学就可以成为你的备选方向。然后你就可以去查顶尖医学院的要求,为你的A-Level选择做准备。

A-Level第一年(AS阶段)

这是最关键的“决策和定型期”。你需要根据IG成绩和未来的专业方向,最终确定3-4门A-Level科目。这个决定一旦做出,就很难回头了。

这一年的核心任务有两个:第一,在学术上尽快适应A-Level的难度和深度,为年底的AS考试(或内部模考)做好准备,因为这次考试的成绩将直接影响你的A-Level预估分。第二,开始为你的大学申请做“软背景”提升,比如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竞赛(物理奥赛、数学竞赛)、做一些有深度的项目、阅读拓展书单、寻找实习或志愿者机会。你的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素材,就是从这些经历中来的。

A-Level第二年(A2阶段)

这是你的“申请和收获期”。开学不久,你就需要提交UCAS申请了。你的A-Level预估成绩、写好的个人陈述、老师的推荐信,以及你过去所有的学术表现(包括IG成绩)都将汇集于此,发送给你心仪的大学。

接下来就是等待面试通知(如果你的专业需要),然后就是紧张地准备A-Level大考。你收到的所有大学offer都是有条件的(Conditional Offer),你必须在最终的A-Level考试中达到他们要求的成绩,才能把offer换成真正的录取通知书。

你看,整个过程环环相扣,IG是起点,A-Level是高潮,最终大考是结局。每一步都不能掉以轻心。

好了,聊了这么多,不知道你对IG和A-Level的认识是不是清晰了很多?

把留学申请想象成一场闯关游戏吧。IG就是你的新手装备和初始技能点,A-Level是你用来打最终Boss的核心武器和终极技能。你不能光想着最后打Boss有多爽,却忘了在新手村就把装备配好,把技能点加对。IG选课时多花的一小时,认真研究官网要求,可能就会帮你避免两年后申请时的巨大遗憾。

你的每一步选择,都在塑造你未来申请时的样子。所以,从现在开始,做一个聪明的玩家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