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才通悄悄变政,留学生还能上车吗?

puppy

最近是不是也被香港“高才通”的消息搞得有点懵?感觉政策好像悄悄收紧了。没错,最新的“潜规则”是,光有百强名校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可能不够了,现在越来越看重你的**第一学历**,也就是本科学位是不是也出自百强!这对很多本科背景一般、靠读研“逆袭”的同学来说,简直是当头一棒。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香港梦就此凉凉了?先别急着灰心!到底新政对哪些人影响最大?如果本科不符合要求,还有没有别的路可以走?这篇文章帮你把这些问题都扒清楚了,快来看看还有没有“上车”的机会!

高才通申请核心变化一览
核心变化:入境处审批B类、C类申请时,对申请人“第一学历”(即本科学位)的院校背景审查趋严。
影响人群:本科毕业于非“合资格大学综合名单”内院校,但硕士/博士毕业于名单内院校的同学。
官方口径:入境处未修改明文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拥有“酌情权”,审批标准收紧属于“潜规则”。
应对策略:评估其他赴港通道,如IANG签证、优才计划(QMAS)等,切勿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喂,我的高才通被拒了……理由是‘未能信纳符合资格准则’。可我明明是UCL的硕士啊,世界前十的学校,怎么会不符合?”

上周接到朋友小M的电话,听着她电话那头既震惊又委屈的声音,我心里“咯噔”一下。小M的情况我再清楚不过了:国内一所普通一本的本科,凭借自己的努力卷上了英国G5名校的研究生。毕业后,她信心满满地递交了香港“高才通”B类申请,本以为香港身份已经是囊中之物,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封拒信。

小M的遭遇不是个例。最近在各大留学生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哀嚎声一片。很多和小M背景相似的同学——本科背景一般,但通过读研进入世界百强名校——都收到了同样的拒信。大家都在问:不是说好了百强名校毕业生就能申请吗?怎么现在又变卦了?

没错,香港“高才通”,这个曾经被誉为“史上最宽松”的人才计划,正在悄悄地关上一扇窗。虽然官方条文没改一个字,但入境处在审批时的“潜规则”已经越来越明显:他们开始“查三代”了,你的第一学历,也就是本科学位,正在被严格审视。

这对于无数想要通过读研“学历镀金”,然后借道香港开启新生活的留学生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香港梦就此凉凉了?先别急着下结论,今天这篇文章,咱们就来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影响范围和应对方法,彻彻底底地扒个清楚!

高才通的“潜规则”,到底是怎么回事?

咱们先来回顾一下“高才通”计划(Top Talent Pass Scheme, TTPS)的B类和C类申请资格。

B类:获全球百强大学学士学位,并在申请前5年内累积至少3年工作经验。

C类:在申请前5年内获全球百强大学学士学位,但工作经验不足3年的人士。(每年限额10,000人)

注意,官方文件里写的是“获全球百强大学学士学位”。在计划推出的初期(2022年底),入境处的审核非常宽松,普遍认为只要申请人持有的“最高学历”是百强名校颁发的就行。所以,不管你本科在哪读,只要有个百强硕士或博士学位,申请B类或C类基本都是秒批。

根据香港劳工及福利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2月底,高才通计划共收到超过72,000宗申请,其中近59,000宗已获批,成功率一度高达95%以上。这泼天的富贵,让无数留学生心动不已。

但好景不长,从2023年底开始,风向变了。越来越多本科“双非”(非985/211)、但硕士/博士在海外百强名校的同学,在申请B/C类时被拒。一位在小红书上分享经历的同学,本科毕业于一所内地普通高校,硕士毕业于澳洲八大之一的墨尔本大学,有四年工作经验,申请B类,结果被入境处要求补交本科学位证明,最终被拒。

入境处虽然没有公开发布任何政策调整的通知,但这种操作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审批官开始行使“酌情权”,追溯申请人的第一学历。如果你的本科学位不是来自官方认可的“合资格大学综合名单”上的学校,那么即便你的硕博学位再光鲜,也可能无法满足B类和C类的申请要求。

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申请人数远超预期。当池子里的鱼太多时,渔夫自然会选择把网眼收得更紧一些,筛选出他们眼中“血统更纯正”的优质人才。这背后反映的是香港政府人才引进策略的微调——从“广撒网”到“精捕捞”。

谁是这次“变政”的重灾区?

这次“潜规则”调整,打击面非常精准,主要就是以下这几类同学:

1. 本科“双非”,硕士/博士冲进世界百强的“逆袭党”

这是受影响最大的人群,就像开头提到的小M。他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才实现了学历上的跃升,本以为高才通是为他们这样的人才量身定做的快速通道,结果现在却因为“出身”问题被卡在了门外。这部分同学的数量非常庞大,他们是留学大军中的主力,也是过去一年高才通申请的积极参与者。

真实案例:一位同学,本科就读于国内某二本院校,后来申请到了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硕士。毕业后满心欢喜申请高才通C类,补充材料的邮件中被明确要求提供“本科学位是否由合资格大学发出”的证明。由于他的本科院校不在名单内,最终申请被拒。

2. 本科是百强,但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提供学位证的同学

还有一小部分同学,他们本科其实就是百强院校,但可能因为毕业时学分未修满、论文未通过等原因,只拿到了毕业证(Graduation Certificate)而没有学位证(Degree Certificate)。在以前宽松的环境下,或许还能蒙混过关,但现在审核变严,对学位证明文件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任何瑕疵都可能导致申请失败。

那么,是不是只要本科不是百强,就彻底没戏了?也不是。目前来看,高才通A类申请(申请前一年年薪达250万港币或以上)似乎不受本科学历背景的影响,毕竟收入是硬道理。但对于绝大多数刚毕业或工作几年的留学生来说,A类门槛遥不可及。

路被堵死?不,香港的大门还开着好几扇!

看到这里,很多同学可能已经心凉了半截。别急,高才通这条路变窄了,不代表通往香港的所有路都堵死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人才的需求依然旺盛。只要你足够优秀,总有一条路适合你。下面这几条“备用路线”,赶紧了解一下!

PLAN B: IANG 签证 (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

IANG可以说是香港“亲儿子”级别的签证,是专门为在香港修读全日制学士学位或更高资历的非本地学生准备的。

优势:

  • 无缝衔接:毕业后即可申请,首次获批就能拿到24个月的逗留期限。

  • 无条件逗留:头两年内,你可以自由在香港逗留,不受雇主限制。你可以找工作、换工作,甚至创业,自由度极高。

  • 续签相对容易:两年后,只要你能证明在香港有“通常性”的工作,且薪酬福利达到市场水平,续签就基本没问题。

最新利好:为了在大湾区抢人才,香港政府在2023年放宽了IANG政策。如果你是港澳高校大湾区校园(比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毕业生,或者毕业于内地或海外世界排名前100大学,现在也可以申请IANG签证了,前提是毕业不超过5年。这对很多高才通被拒的同学来说,简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句话总结:如果你有条件来香港读一个硕士,IANG绝对是通往香港身份最稳妥、最直接的跳板。

PLAN C: 优才计划 (Quality Migrant Admission Scheme, QMAS)

如果说高才通是“精英筛选”,那优才计划就是一套更全面的“打分系统”。它不看你是不是百强名校毕业,而是通过一套综合计分制来评估你的综合实力。

打分维度:年龄、学历、工作经验、人才清单、语言能力、家庭背景等。满分245分,达到80分的及格线即可递交申请。当然,分数越高,获批机会越大。

优势:

  • 不设限:没有严格的“百强本科”门槛。你的本科学历虽然也会影响分数,但可以通过工作经验、行业背景(比如属于香港紧缺的13项人才清单)、语言能力等来弥补。

  • 无需提前找工作:和高才通一样,获批后你可以先到香港,再慢慢找工作。

挑战:

  • 周期长、不确定性高:优才的审批周期通常需要6-12个月,甚至更长。不像高才通那样一个月内就能出结果。而且分数只是门槛,最终能否获批还要看入境处主任的主观判断和你同期竞争者的实力。

真实案例:我的一个学姐,本科是国内一所普通师范大学,硕士毕业于一所世界排名150左右的英国大学。她申请高才通B类无望,但她有超过5年的金融科技行业工作经验,正好是香港人才清单上的热门行业。通过优才计划,她最终拿到了160多分,经过9个月的等待,成功获批。

一句话总结:优才适合那些虽然第一学历不亮眼,但在特定行业有深厚积累和丰富经验的“潜力股”。

PLAN D: 专才计划 (Admission Scheme for Mainland Talents and Professionals, ASMTP)

这条路最直接,也最传统:先在香港找到一份工作,然后让雇主帮你申请工作签证。

核心要求:

  • 你已经获得香港公司的聘用。

  • 这个职位确实是香港缺乏的,或者不容易在本地找到合适人选的。

  • 你的薪酬福利与本地市场大致相同。

优势:

  • 目的性强:只要你能力够强,能说服香港雇主为你提供offer,签证获批的概率非常高。

挑战:

  • 人不在港,找工作难:对于大部分留学生来说,在没有香港身份的情况下,远程找到一份愿意帮你办签证的工作,难度不小。很多公司在招聘时会优先考虑持有有效签证的候选人。

一句话总结:适合那些专业技能非常突出、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或者已经通过远程面试搞定香港offer的“实力派”。

好了,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觉得有点乱。其实逻辑很简单:香港想要的人才类型没变,只是获取入场券的方式变了。

高才通这条曾经的“高速公路”,现在给部分车辆设置了更高的“ETC门槛”,只欢迎那些从本科到硕士都“根正苗红”的选手。如果你被拦下来了,没关系,旁边的国道(IANG)、盘山路(优才计划)、甚至需要自己开路的越野道(专才计划)都还通着。

别因为一扇窗的关闭而否定整栋房子。香港的机遇依然存在,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花时间去研究新的地图,找到那条最适合你当前状况的路线。与其抱怨规则的改变,不如立刻行动起来,评估自己的条件,准备好Plan B,甚至Plan C。

记住,通往梦想的路不止一条,最快的未必是最好的。找到那条能让你稳稳当当抵达终点的路,才是真正的智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