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留学生在大马都扎堆哪些专业

puppy

嘿,准备来大马留学的你,是不是也正对着专业列表犯愁,心里嘀咕着“大家到底都在学什么呀”?猜得没错,商科、计算机、传媒这些老牌热门专业确实是咱们中国留学生的“大本营”。但“扎堆”的背后,究竟是因为就业前景好,还是申请门槛友好?更重要的是,热门专业真的适合你吗,会不会“卷”到飞起?这篇文章不止是给你一份清单,更会带你深挖这些专业背后的利弊,帮你分析跟风的风险,甚至还能发现一些不为人知的宝藏专业哦!快来看看,帮你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路,不做随大流的“小透明”!

小编悄悄话:选专业避坑指南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绝对干货满满!咱们不聊虚的,只聊实在的。选专业这事儿,关乎你未来几年的学习体验,甚至影响你的人生轨迹。别嫌我啰嗦,静下心来看看,热门专业的光环背后可能藏着“坑”,而那些你不曾留意的小众专业,说不定才是你的“本命”。记住,你的留学之路,得由你自己做主!

“哈喽,我是今年秋季入学USM的,传媒专业,有木有小伙伴一起拉个群呀?”

“我是Monash的商科新生,求组织!”

“报到!UKM计算机,有学长学姐带带我吗?”

去年夏天,我潜伏在一个马来西亚留学新生群里,看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消息,感觉自己像在围观一场大型“专业报到会”。上百条消息刷下来,清一色的商科、计算机、传媒,偶尔蹦出个读语言的,都显得格外“另类”。

当时群里有个叫小琳的女生,弱弱地问了一句:“有没有读环境科学的呀?”

群里沉默了足足五分钟。那种感觉,就像在KTV里你点了一首《青藏高原》,而大家都在等着听周杰伦。

后来小琳私聊我,语气里满是焦虑:“我是不是选错了?怎么大家都在读商科和计算机,这个专业是不是很冷门,以后找不到工作啊?”

看着她的问题,我仿佛看到了无数个正在择校选专业、一脸迷茫的你。来大马留学,到底选什么专业?大家都在扎堆的,就一定是最好的吗?跟风冲进去,会不会被“卷”得体无完肤?

今天,咱们就来深扒一下,中国留学生在大马的专业“扎堆”现象,看看这些热门专业到底香不香,顺便再帮你挖几个不为人知的“宝藏专业”!

扎堆第一名:商科——永恒的“版本答案”?

如果说留学圈有什么专业能像可口可乐一样经典永流传,那一定是商科。金融、会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这些听起来就“高大上”的专业,构成了中国留学生在大马的“第一大本营”。

为什么这么火?原因很简单:门槛相对友好,适用性广,听起来“钱”景光明。在很多家长眼里,一个商科文凭,就像一张万能通行证,进可去世界500强,退可回自家公司帮忙,怎么算都不亏。

马来西亚的许多大学也确实在商科教育上投入了血本。比如马来亚大学(UM)的商学院,不仅是马来西亚的头块招牌,还手握AACSB(国际商学院协会)认证,这可是全球商学院的顶级荣誉之一,全球只有不到5%的商学院能拿到。再比如,莫纳什大学马来西亚校区(Monash University Malaysia),它的商学院和澳洲本校共享学术声誉,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都向世界一流看齐。

我认识一个在英迪大学(INTI)读会计的朋友阿杰,他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就是家里人的意思。他爸妈觉得,会计师是“越老越吃香”的铁饭碗。阿杰的学习过程也确实很“充实”——考不完的试,算不完的账,还要准备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的资格考试。他开玩笑说:“我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头发都比我的账本薄了。”

真实数据看一看:

根据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的一些非官方统计和各大留学机构的数据分析,在所有中国留学生中,选择商科及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比例常年维持在30%以上。尤其是在一些私立大学,如双威大学(Sunway University)、泰莱大学(Taylor's University),商学院里的中国学生面孔随处可见。

利与弊,你要想清楚:

  • 优势(The Good):知识体系通用,就业面宽,无论是在马来西亚、回国还是去第三国发展,商科背景都能找到用武之地。而且,商学院通常校友资源丰富,对你未来的人脉搭建很有帮助。

  • 劣势(The Bad):竞争激烈到爆炸!想象一下,你的同学、你未来的求职对手,大部分都和你背景相似、技能雷同。想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你不仅要成绩拔尖,还得有拿得出手的实习经历、竞赛奖项。很多人读了四年商科,感觉什么都学了点,但又好像什么都不精,成了“万金油”,缺乏核心竞争力。

如果你不是真心热爱数字和模型,只是觉得“商科好就业”就盲目冲进去,那大学生活可能会非常痛苦,毕业后也容易迷失方向。

扎堆第二名:计算机科学(CS)——“码”上起飞的诱惑

如果说商科是“经典款”,那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 简称CS)就是这几年的“爆款”。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推进,程序员的高薪神话在国内广为流传,这股风也刮到了马来西亚留学圈。

“学好计算机,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成了很多理工科学生和家长的共识。马来西亚政府也在大力推动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经济中心”,像赛城(Cyberjaya)这样的科技园区吸引了许多国际科技公司入驻,为CS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

马来西亚的几所顶尖大学在CS领域也实力不俗。比如马来西亚理工大学(UTM),作为老牌工科强校,其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学科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一直位居前列。还有亚太科技大学(APU),这所学校简直就是为了培养程序员而生,课程设置非常注重实践,和业界结合紧密,毕业生就业率相当高。

我之前采访过一个从UTM毕业的学长,他现在在吉隆坡一家做电商的跨国公司当软件工程师。他说,当时班里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是中国学生。大家学习的劲头都非常足,因为都知道这个行业“技术为王”。“那时候,我们宿舍的日常就是讨论代码,半夜三更还在debug。虽然辛苦,但拿到offer的时候,觉得一切都值了。现在我的薪水在同龄人里算是很不错的。”

真实数据看一看:

根据全球技能报告(Global Skills Report)和领英(LinkedIn)的数据,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技术岗位的需求在东南亚地区持续增长。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发展局(MDEC)预测,到2025年,马来西亚的数字经济将为GDP贡献超过25%,这意味着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留学生将目光投向了CS专业。

利与弊,你要想清楚:

  • 优势(The Good):就业前景明确,薪资待遇优厚,技能是硬通货,全球通用。只要你技术过硬,不愁找不到工作。

  • 劣势(The Bad):这是一个“劝退”属性很强的专业。它需要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技术更新迭代飞快,你必须保持终身学习,否则很快就会被淘汰。很多人只看到了程序员的高薪,却没看到他们背后无尽的加班、巨大的压力和“发际线保卫战”。如果你对敲代码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那学习过程将会是度日如年。

别听信“零基础也能学编程”的鸡汤,先问问自己,看到一堆复杂的代码和算法,你是感到兴奋还是头疼?

扎堆第三名:传媒——光环下的真实与挑战

短视频、直播、新媒体、网红经济……这些词的火爆,让传媒专业也成了无数文科生的“梦中情专”。在很多人想象中,读传媒就等于未来可以做编导、当记者、搞策划,每天和明星网红打交道,生活光鲜亮丽又充满创意。

马来西亚的传媒教育,特别是私立大学,做得相当有特色。泰莱大学的传媒学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课程实践性很强,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演播厅、录音棚等设备。还有世纪大学(SEGi University)、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Limkokwing University),也都以其创意和艺术类课程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

我有个学妹在泰莱读的广播与影视制作,她的大学生活确实像我们想象中那样“丰富多彩”。今天拍个微电影,明天策划一场校园活动,后天又去给某个品牌做社交媒体推广。她的朋友圈总是充满了各种酷炫的照片和视频。

但她也跟我吐槽过:“别看表面光鲜,其实累成狗。一个几分钟的短片,我们可能要熬好几个通宵去剪辑。而且这个行业非常看重作品和人脉,光有文凭根本没用。毕业后,很多同学都是从实习生、助理做起,薪水低得可怜,能坚持下来的都是真爱。”

真实数据看一看:

根据东南亚地区的数字广告市场报告,该区域的数字营销支出正在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这确实为传媒专业的毕业生,特别是数字媒体方向的学生,创造了新的机会。然而,与之相对的是,传统媒体(报纸、电视)的岗位正在萎缩,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利与弊,你要想清楚:

  • 优势(The Good):能够培养你的创意思维、沟通能力和审美。如果真的热爱,这份工作能给你带来巨大的成就感。职业路径多元,可以去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电视台、互联网大厂,也可以做自由职业者。

  • 劣势(The Bad):理想与现实差距巨大。行业入门门槛低,但想往上走很难。非常依赖实习经验和作品集(Portfolio),这意味着你大学期间就要拼命“卷”实习。而且,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输出创意的行业,很容易有“被掏空”的感觉。

如果你只是觉得好玩、时髦,那要做好心理准备,传媒行业的苦,可能远超你的想象。

“扎堆”背后,是深思熟虑还是随波逐流?

分析完这三大热门专业,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往这几个坑里跳呢?

信息不对称是最大的原因。 很多同学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主要信息来源就是留学中介和网络上的零散信息。中介为了提高申请成功率,自然会推荐那些申请门槛相对固定、成功案例多的“安全牌”专业。

其次是“求稳”心态。 在不确定的未来面前,选择一条看起来最多人走的路,似乎是最稳妥的。商科、计算机,听起来就和“好工作”、“高薪”挂钩,自然让人趋之若鹜。

但“扎堆”最大的风险,就是“内卷”。 当一个专业里挤满了背景相似的中国学生时,你的优势在哪里?课堂上,你可能羞于用英语发言,因为周围都是同胞。小组作业,一不小心就成了“中文讨论会”,锻炼不了跨文化协作能力。毕业求职,你面对的竞争者,不仅有本地人,还有一大批和你一样拿着中国护照、读着同样专业的同学。最后,你可能只是花了几十万,换了个地方,体验了一场更激烈的“内卷”而已。

别挤了!这些“宝藏专业”了解一下

热门专业有它的道理,但绝不是唯一的选择。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多元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其实藏着很多特色鲜明、前景大好的“宝藏专业”。

宝藏一:酒店与旅游管理

马来西亚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成熟的酒店产业。在这里学酒店管理,简直就是把课堂搬进了五星级酒店。泰莱大学的酒店管理学院是全球顶尖水平,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常年位列前20。学校有自己的实习酒店,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真实世界的实践经验。毕业后,无论是在国际连锁酒店集团,还是在邮轮、航空、会展(MICE)行业,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宝藏二:伊斯兰金融

这个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但绝对是“蓝海”中的“蓝海”。马来西亚是全球伊斯兰金融的中心,市场规模和专业度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伊斯兰金融是一种符合伊斯兰教义的现代金融体系,在全球拥有超过2万亿美元的资产,并且在中东、东南亚乃至欧洲市场都在迅速增长。马来西亚的英迪国际大学(INTI)和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IIUM)等都设有相关专业。如果你对金融感兴趣,又不想在传统金融的红海里挣扎,这绝对是一个能让你实现“弯道超车”的独特赛道。

宝藏三: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是未来的大趋势。马来西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热带雨林之一,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这为环境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实验室”。博特拉大学(UPM)和马来西亚博大(UPM)在农业、林业和环境科学方面都有很强的实力。随着全球企业越来越重视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急剧上升,未来可以在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NGO)、企业社会责任部门等领域大放异彩。

宝藏四:精算学(Actuarial Science)

这是一个将数学、统计学和金融学完美结合的“高智商”专业,核心是运用数据来评估未来的风险。精算师是保险、金融和咨询行业的核心人才,薪资水平极高,且人才缺口巨大。思特雅大学(UCSI)和双威大学的精算学课程都获得了国际专业协会的认证,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开始考取专业的精算师资格证书。虽然学习难度大,但一旦学成,职业前景堪称一片光明。

你的赛道,不需要挤在“标准答案”里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一件事:选专业,千万别只盯着那几个“标准答案”。

你的留学申请,不应该是一份人云亦云的跟风清单,而应该是一次对自己内心的深度探索。问问自己:

我真正喜欢什么?是对数字敏感,还是对文字和图像充满热情?

我擅长什么?是逻辑推理,还是与人沟通?

我希望未来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是坐在办公室里稳定地工作,还是去世界各地迎接挑战?

留学马来西亚,是你人生中一次宝贵的探索机会。这里有国际化的视野,有多元的文化,有不那么昂贵的学费,给了你更多的可能性去试错,去寻找真正属于你的那条路。

别怕冷门,别怕与众不同。那个让你在深夜里想到都会兴奋不已的方向,那个即使困难重重你也愿意为之奋斗的领域,或许才是最适合你的赛道。

去勇敢地选择吧,去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属于你自己的留学故事!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3082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