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韩国才知道,大学还能这么上

puppy

这里的“前辈”文化超暖心,真的会带你吃喝玩乐;大学庆典堪比明星演唱会,追星女孩狂喜!当然,这里“相对评价”的成绩单也分分钟教你做人,考试周的图书馆更是24小时灯火通明,卷到飞起。这里有自由,有压力,也有超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潜规则”。想知道韩国大学究竟有什么魔力?快来看看我的真实体验,绝对颠覆你的想象!

来韩留学前,你需要知道的“潜规则”
韩国大学生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里有让你嗨翻天的庆典,也有让你卷到哭的考试周;有把你当亲弟妹照顾的前辈,也有让你怀疑人生的“相对评价”成绩单。心态放平,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才能在这里玩得开心,学得明白!

哈喽,各位在lxs.net潜水的准留学生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已经在首尔摸爬滚打了三年的学姐Hana。

还记得我刚来韩国的第一个月,选课系统开放那天,我对着满屏看不懂的韩语课程介绍,整个人都是懵的。专业必修、核心通识、一般教养……这些到底是啥?毕业学分怎么算?哪个教授给分高?我抱着电脑,在宿舍里抓耳挠腮了整整两小时,感觉我的留学生活还没开始就要“挂科”了。就在我快要绝望到点一份炸鸡外卖来麻痹自己的时候,手机“叮”地响了一声,是一个只见过一面的同系前辈发来的消息:“Hana呀,选课还顺利吗?要不要我帮你看看?”

那一刻,我真的差点哭出来。后来,这位前辈不仅帮我捋清了整个选课逻辑,还拉我进了一个留学生新生群,晚上更是直接带我去学校门口的烤肉店,给我办了个小小的“欢迎会”。他一边帮我烤着五花肉,一边告诉我:“以后有任何事,随时找前辈!别客气!”

就是从那顿滋滋冒油的烤肉开始,我才真正明白,韩国的大学,远不止上课、考试那么简单。它有一套独特的、不成文的社交法则和生存逻辑,和我之前在国内或从英美剧里看到的大学生活,完全是两个世界。今天,我就想和大家好好聊聊,来了韩国才知道的那些大学“骚操作”,绝对颠覆你的想象!

前辈文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在国内,我们管学长学姐叫“学长学姐”,这更像一个礼貌的称呼。但在韩国,“前辈”(선배,Sunbae)这个词,分量可重多了。它几乎是一种半正式的社会关系,自带一种“我会罩着你”的责任感。

我刚提到的选课只是冰山一角。开学初,各个系都会有“开讲总会”(개강총회),新生和前辈们一起吃饭、喝酒、做游戏。这种场合,基本都是前辈们凑钱请客,美其名曰“欢迎新人”。他们会挨个问你的名字、专业,然后告诉你:“我是XX级的前辈,有事随时联系我。”这可不是客套话。小到帮你找租房信息、推荐校园周边美食,大到给你划考试重点、分享实习面试经验,甚至你失恋了都能找前辈哭诉两小时,他们真的会耐心听你讲完,再请你喝杯烧酒。

这种文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饭约”(밥약)。新学期开始,你的手机可能会被前辈们的“饭约”邀请轰炸。这是一种不成文的传统:前辈请后辈(후배,Hoobae)吃饭,联络感情。根据韩国招聘网站Incruit在2023年对大学生的调查,超过78%的学生表示他们经历过“饭约”文化,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前辈买单。这顿饭可能不贵,一碗热腾腾的猪肉汤饭或一份部队火锅,但传递出的温暖和归属感,对于我们这些身在异乡的留学生来说,真的太珍贵了。

当然,这种文化也有它的另一面。等级观念会比较强,和前辈说话要用敬语,喝酒时要侧过身子……但总体来说,对于初来乍到的留学生,前辈文化绝对是利大于弊的。他们就像你在韩国的第一个家人,是帮你快速融入陌生环境的最佳向导。

大学庆典:这不是文艺汇演,是拼盘演唱会!

如果你是个追星女孩(或男孩),那韩国大学的庆典(축제,Chukje)绝对会让你幸福到晕厥!

别以为大学庆典就是学生社团搭个台子唱唱跳跳,再搞几个小游戏。不,韩国的大学庆典,尤其是首尔那几所顶尖大学,完全是明星演唱会的级别。每年5月和9月,是大学庆典的集中期,各大高校都会砸重金邀请当红的K-POP偶像和艺人来校内演出。

这是什么概念?想象一下,你花了几十块人民币(甚至免费,因为本校生有巨大优惠)买了一张门票,就能在操场上,近距离看到平时只能在屏幕里舔屏的爱豆。气氛嗨到爆炸,全校几万人一起挥舞着应援棒,跟着节奏大合唱,那种感觉,一辈子都忘不了。

我们来看看近两年的阵容有多夸张。2023年,延世大学的校庆“AKARAKA”,请来了IVE、LE SSERAFIM、ZICO;高丽大学的“IPSELENTI”,阵容里有PSY、aespa、(G)I-DLE;成均馆大学请了NewJeans;汉阳大学有泫雅……这阵容,随便拿出一个都能单独开一场演唱会了。根据韩国媒体报道,顶级艺人参加一场大学庆典的出场费高达5000万韩元(约合26万人民币)以上,可见学校有多舍得花钱。

对我们留学生来说,这简直是天降福利。要知道,这些爱豆的单独演唱会门票,在校外会被黄牛炒到几千甚至上万人民币,还一票难求。但在学校,你可能只需要花15000韩元(约80人民币)的学生票价,就能享受一场视听盛宴。所以每到庆典季,留学生群里最热门的话题就是:“你抢到票了吗?”“今天谁家又官宣了新阵容?”

相对评价:你的90分,可能只是个B

好了,说完了开心的,我们来聊点现实的。在韩国大学,成绩单上的那个字母,分分钟能教你做人。罪魁祸首,就是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相对评价”(상대평가)制度。

所谓相对评价,就是你的最终成绩不取决于你的卷面分数,而是取决于你在所有选这门课的学生中的排名。教授会按照固定比例给出A、B、C、D等第。这个比例通常非常残酷。比如,一门100人的课,规定只有排名前30%的学生能拿到A或A+,接下来的40%拿B或B+,剩下的就是C或更低。这意味着,即使你期末考了92分,一个非常高的分数,但如果有30个同学比你更高,考了93、94甚至100分,那么对不起,你依然会被挤出A区,最后成绩单上可能只有一个B+。

我亲身经历过。有一门课,我每次作业都认真完成,期中考试也发挥得不错,期末更是熬了好几个通宵复习,最终卷面分算下来有90分。我满心欢喜地以为至少能拿个A,结果成绩出来,一个B赫然在目。我去问教授,他调出后台数据给我看,全班的平均分高达88分,我的排名在35%左右,正好卡在B区。那一刻,我真的体会到了什么叫“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这种制度直接导致了同学之间强烈的竞争关系。小组作业(팀플,Team Project)尤其考验人性。你可能会遇到传说中的“白嫖组员”(Free Rider),也可能会遇到为了让自己的部分更出彩而刻意打压你的“心机组员”。共享笔记?不存在的。考试前,大家表面上和和气气,私底下可能都在疯狂“内卷”。根据韩国教育部的数据,超过85%的四年制大学都在实施或部分实施相对评价制度。所以,来到这里,你必须调整心态,明白努力只是基础,你得比别人更努力,才能获得一个好看的成绩。

图书馆24小时不打烊:这里是战场,不是自习室

相对评价的直接产物,就是韩国大学里堪称奇观的“图书馆文化”。

平时,图书馆可能还算岁月静好。可一旦进入考试周(시험기간)前两周,画风突变。图书馆会立刻从一个学习场所,变成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为了应对学生们疯狂的学习需求,像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等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或部分阅览室都会实行24小时开放。

“住在图书馆”在这里不是一句玩笑话。你会看到各种“神仙”操作:有人带着枕头和毛毯,学累了就趴在桌上睡一会;有人桌上堆满了红牛、咖啡和各种维生素补充剂,仿佛在进行一场极限生存挑战;速食米饭、泡面、能量棒是标配,因为没人愿意浪费时间去食堂。凌晨三四点的图书馆,依旧灯火通明,座无虚席。你甚至能听到周围传来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和翻书的沙沙声,那种无形的压力会让你不敢有丝毫懈怠。

抢座,更是一门玄学。很多学校的图书馆座位需要通过手机APP或机器提前预约。热门的座位,比如靠窗的、带插座的,通常在开放预约的瞬间就会被秒光。我见过有同学定好几个闹钟,就为了在凌晨12点系统更新时抢一个未来24小时的座位。如果你没抢到,就只能背着沉重的书包,在各个楼层之间像个幽灵一样游荡,寻找一个临时的空位。

这种极致的“卷”,一方面让人压力山大,但另一方面,也确实能激发人的全部潜能。当你看到身边每个人都在拼尽全力时,你也会被那种氛围感染,告诉自己:我还可以再坚持一下。那段在图书馆通宵复习,第二天顶着黑眼圈去考场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也算是留学生活中一段独特又深刻的记忆了。

你看,在韩国上大学,就像坐过山车。前一秒还在校庆上为爱豆尖叫,后一秒就可能在图书馆为成绩单流泪。这里有自由,有惊喜,有温暖,也有让人窒息的压力和竞争。

所以,如果你问我来韩国留学到底值不值?我会告诉你,别只盯着那张文凭。

大胆地去跟前辈说一声“前辈,能请我吃顿饭吗?”,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友谊和帮助。

拿到B+的成绩单时别太难过,告诉自己,尽力了就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还有,一定要去体验一次大学庆典,去加入一个有趣的社团(동아리),去参加一次MT(Membership Training),和韩国朋友们一起喝到天亮……

这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经历,这些让你笑过、哭过、拼过的瞬间,才是留学真正教会你的东西。这片土地,会用它最真实、最激烈的方式,让你迅速成长。准备好迎接挑战了吗?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