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日求职,思路必须转变的几个点 |
|---|
| 告别“万金油”:比起在entry sheet上写自己多有“协调性”,不如直接展示你的GitHub项目或者市场分析报告。硬核技能才是你的通行证。 |
| 扔掉“黑西装”:很多IT和初创公司根本不要求穿西装面试。你的代码、作品集和独特的见解,比一身标准的“就活”行头更有说服力。 |
| 别怕日语“不完美”:在很多新兴岗位,逻辑清晰的日语交流就足够了。你的技术能力和国际视野,完全可以弥补敬语上的一点点瑕疵。 |
| 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等待:不要只依赖大型招聘网站。多用用Wantedly、LinkedIn,参加行业交流会,直接和你感兴趣的公司“搭讪”。机会是自己找来的。 |
“小A,你Entry Sheet(申请表)写了多少家了?”
“唉,快50家了吧,感觉都石沉大海了。昨天参加一个说明会,放眼望去全是穿着一模一样黑西装的日本学生,感觉自己像个闯入者,连提问都小心翼翼的。”
这段对话,是不是感觉有点耳熟?如果你也在日本经历着“就活”(求职活动),可能对这种场景再熟悉不过了。去年秋天,我的学妹小A就陷入了这样的困境。她是一所知名私立大学经济学部的学生,成绩不错,日语N1也早就考到手了。可一进入“就活”季,整个人就蔫了。
每天穿着那套几乎没机会再穿第二次的黑色西装,奔波于各种企业说明会;对着电脑一遍遍修改自己的ES,琢磨着用最“日式”的思维去回答“你的强项是什么”;练习群面(Group Discussion)时,总感觉自己插不进日本同学那种默契的讨论氛围里……她感觉自己被一张无形的大网困住了,每一步都走得特别费劲。
看着周围的日本同学按部就班地参加实习、拿内定,小A的焦虑与日俱增。“我是不是不适合在日本工作?”她不止一次地问我。其实,我想说,不是你不适合,而是你可能跑错了赛道!那条拥挤、传统、规则繁琐的“就活”独木桥,已经不再是咱们留学生的唯一选择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条能让你“弯道超车”的新赛道,毕业拿Offer,真的可以稳稳的!
为什么我们总在传统“就活”里摔跟头?
在聊新赛道之前,我们得先搞明白,为啥传统那条路那么难走。日本的“新卒一括採用”(应届生统一招聘)制度,可以说是一套非常独特的体系。它更像是一场大型的“匹配游戏”,企业想找的是一张“白纸”,看重的是你的“潜力”和“融入性”,而不是你已经具备的专业技能。
这套玩法对我们留学生来说,处处是“水土不服”。比如,繁琐的流程和漫长的战线,从大学三年级的夏天就开始,持续一年多,中间穿插着实习、说明会、网测(SPI)、ES、好几轮面试。这对需要兼顾学业和打工的我们来说,精力消耗巨大。
再比如,那种“集体主义”的文化。面试官反复考察的“協調性”(协调性)、“主体性”,其实都是在看你能不能很好地融入团队,成为一颗合格的“螺丝钉”。而我们留学生,往往更习惯于展现自己的个性和专业能力,这种文化差异让我们在面试中很吃亏。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在2021年度的调查中就显示,希望在日本就业的外国留学生中,只有约36.9%的人最终成功找到了工作。其中,“独特的求职活动习惯”是留学生们公认的一大障碍。很多人都像小A一样,感觉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完全变成企业想要的“日本人模板”。
但好消息是,这套老规矩,正在被悄悄打破。日本社会自身的变化,给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游戏规则变了:日本现在到底缺什么样的人?
你可能已经听说了,日本正面临着严重的“少子高龄化”和“劳动力不足”问题。根据帝国数据银行(Teikoku Databank)2023年的一项调查,超过51%的日本企业表示正面临正式员工短缺的问题,这个比例在IT行业更是高达70%以上。
人不够怎么办?一方面,日本政府在大力放宽政策,吸引外国人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日本企业,尤其是那些走在时代前沿的公司,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数字化转型(DX)。
这场变革的核心,就是他们发现,光靠以前那种招“白纸”进来慢慢培养的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他们迫切需要能立马干活、能带来新思维、能连接世界的人才。这就为我们打开了三扇大门:
- 数字化人才(IT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
- 全球化人才(海外市场、跨境电商等)
- 新兴领域专业人才(AI、绿色能源等)
在这些领域,企业看的不再是你的敬语说得有多地道,你鞠躬的角度有多标准。他们看重的是你的代码能力、你的数据分析报告、你对海外市场的洞察、你与生俱来的国际视野。这,就是我们的新赛道!
精准狙击:三大高增长赛道全解析
知道了方向,接下来我们就要看看具体有哪些“香饽饽”岗位,以及我们该如何准备。
赛道一:IT与数字化,硬核技能的黄金时代
如果你问现在日本什么岗位最缺人、薪资最高、对外国人最友好,那答案一定是IT。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在2019年就预测,到2030年,日本的IT人才缺口将达到惊人的79万。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可能还被低估了。
为什么IT行业对我们留学生如此友好?
- 技能是世界通用语:无论你在哪里,Java就是Java,Python就是Python。你的技术能力直接体现在代码和项目里,一目了然,不需要太多“漂亮话”来包装。
- 文化更开放包容:很多IT公司,特别是像乐天(Rakuten)、Mercari、Indeed Japan这样的企业,内部工作语言甚至是英语,团队成员来自世界各地,文化非常多元,完全没有传统日企那种压抑的氛围。
- 薪资待遇可观:和传统行业的“年功序列”工资体系不同,IT行业更看重能力。根据招聘公司Robert Walters 2023年的薪资调查,一个有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在东京的年薪可以轻松达到800万至1500万日元,这对应届生来说,起薪也远高于平均水平。
【真实案例】
我的朋友小马,大学专业是国际关系,跟IT八竿子打不着。但他大二的时候,敏锐地感觉到了这股趋势,开始自学编程。他从最基础的HTML/CSS/JavaScript学起,后来又深入学习了React和Node.js。他没去参加那些大型的说明会,而是把时间都花在了做个人项目上,比如一个简单的电商网站、一个天气预报App,然后把所有代码都上传到了自己的GitHub上。
求职时,他没有广撒网,而是精准地投递了几家他非常喜欢的Web系初创公司。面试的时候,他没有过多地谈论自己的“社团经历”或“领导能力”,而是直接打开电脑,向面试官展示他的项目,讲解他写代码的思路和遇到的问题。结果,他顺利拿到了3家公司的Offer,其中一家是估值很高的“独角兽”企业,起薪就给了600万日元。他的面试官后来说:“我们看重的就是他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专业不对口根本不是问题。”
【你可以做什么?】
- 非科班出身?没关系!利用Progate、Udemy、Coursera等在线平台系统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建议从Python或JavaScript入手,应用范围广,学习资源也多。
- 实践出真知:一定要做项目!哪怕是很小的项目,也能证明你的动手能力。把你的GitHub账号打理得漂漂亮亮的,它就是你最好的简历。
- 参加技术社区:多参加一些线上的编程学习小组或者线下的技术交流会(connpass上有很多),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认识业内人士,获取内推机会。
赛道二:你的国际背景,就是最强的“王牌”
别忘了我们作为留学生的根本优势是什么——跨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力。随着日本企业加速出海,以及访日游客的回归,能够连接日本与世界的“桥梁人才”变得炙手可危。
这类岗位的需求集中在:
- 海外市场营销:帮助日本品牌在中国、东南亚等市场进行推广。你对小红书、抖音、微博的了解,是日本同事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
- 跨境电商运营:在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等平台上运营日本品牌的店铺,从选品、定价到物流,都需要熟悉两国市场的人才。
- 国际业务开发(海外营业):代表日本公司去开拓海外客户,你的中文或英文能力,以及对当地商业文化的理解,是谈判成功的关键。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数据,超过70%的日本企业对海外业务扩张抱有积极意愿,其中最大的目标市场就是中国和东南亚。这意味着,大量的机会正在向我们招手。
【真实案例】
学姐小林,在早稻田读的商科硕士。她非常喜欢日本的美妆产品,平时就经常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积累了几千个粉丝。求职时,她没有去投那些金融、商社等传统热门行业,而是把目光锁定在了几家正在积极开拓中国市场的化妆品公司。
在面试资生堂旗下一个新锐品牌时,她没有空谈理论,而是直接做了一份详细的PPT,分析了这个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定位、竞品情况,并为它的小红书和微博账号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运营方案。面试官当场就被她的专业度和热情打动了。她不仅成功拿到了Offer,入职后还被委以重任,直接参与中国市场的营销策划。她说:“我以前只是把分享当爱好,没想到这竟然成了我最核心的竞争力。”
【你可以做什么?】
- 发挥信息差优势:持续关注国内最新的商业动态、社交媒体玩法,并将这些信息与日本市场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 将爱好专业化:如果你喜欢游戏,可以去研究日本游戏如何出海;如果你喜欢时尚,可以去分析日本潮牌在中国市场的机会。把你的兴趣变成你的专业领域。
- 积累实际经验:可以尝试在国内的电商平台开一个小的代购店,或者运营一个介绍日本文化的社交媒体账号,这些真实的运营经验远比简历上的一句“我对电商感兴趣”有分量。
赛道三:新兴领域,和日本企业一起成长
除了IT和国际业务,日本还在大力投资一些决定未来国运的新兴领域,比如:
- 绿色转型(GX):可再生能源、环保技术、SDGs咨询等。日本政府计划在未来10年投入20万亿日元推动该领域发展。
- 人工智能(AI)与物联网(IoT):这不仅是技术岗位,也包括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制造业、医疗、农业等传统行业的企划和咨询岗位。
- 金融科技(FinTech):无现金支付、虚拟货币、在线投资等领域,需要大量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人才。
这些领域非常新,日本本土的存量人才也不多,大家几乎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企业非常渴望拥有最新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年轻人加入,和他们一起探索。如果你在大学或研究生院的研究方向与此相关,那将是绝佳的机会。
【真实案例】
一个东大读环境科学博士的学长,毕业时拒绝了几个传统研究所的职位,选择加入了一家专注于为企业提供碳中和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他说,虽然公司不大,但做的事情非常有前景,而且团队国际化程度很高,能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政策。他的专业知识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入职第二年就已经开始独立负责大项目了。
【你可以做什么?】
- 保持学习:多关注日经新闻、东洋经济等媒体上关于这些新兴领域的报道,了解行业趋势和头部公司。
- 连接你的专业:思考一下你所学的专业知识,如何能与这些新兴领域产生交叉。比如,学法律的可以研究AI伦理和数据隐私法规,学机械的可以研究智能工厂的解决方案。
- 瞄准“潜力股”公司:这类机会往往不在那些家喻户晓的大企业,而在一些飞速成长的初创公司或B2B领域的“隐形冠军”那里。多使用Wantedly这样的求职平台,它们更受这类公司的青睐。
别再硬塞进那套不合身的西装里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日本的就业市场,真的不是只有穿着黑西装、走着整齐划一步伐的那一条路。时代给了我们这些留学生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们能够绕开那些不适合我们的繁文缛节,直接在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发光发热。
忘掉那些让你头疼的敬语和所谓的“日本常识”吧。从今天起,把你的时间投资在真正有价值的地方:打磨一项硬核技能,深入了解一个你热爱的行业,或者把你独特的跨文化背景变成一份能打动人的商业计划书。
别再把自己硬塞进那套不合身的黑色西装里了,也别再因为一次群面的失败就怀疑自己。你的价值,不在于你多像一个日本人,而在于你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能为这个社会带来什么新的东西。
找到属于你的舞台,那里聚光灯正等着你呢。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