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必看!港籍身份新政划重点

puppy

毕业后想留港的宝子们,注意啦!是不是感觉最近关于身份的政策有点乱,搞不清方向?别担心,这篇超全攻略都给你划好重点了!我们手把手带你解读最新政策变化,特别是关于IANG续签的关键要求和时间节点,以及高才通、优才计划到底哪个更适合你。想顺利拿到永居,规划可得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文章里还有很多学长学姐总结的“避坑”小贴士,教你怎么让七年之路走得更顺畅。赶紧点开看看,别让信息差耽误了你的未来规划哦!

小编划重点:留港身份规划速览
IANG新风向:续签不再是“走过场”,入境处开始重点审查工作的真实性、行业及薪资水平,低薪或“挂靠”风险剧增。
永居七年计算:别搞错了!你的永居之路从拿到学生签证(Student Visa)那天就开始计算了,每一天都很宝贵。
Plan B选择:高才通/优才计划是热门备选,但门槛清晰。高才看重“高薪”或“名校背景”,优才则是综合实力的“长跑”,申请前务必精准自评。
核心心态:身份规划是自己的事,信息差可能让你走弯路。主动了解政策,别当“甩手掌柜”,自己的未来自己掌握!

哈喽,各位在lxs.net奋斗的宝子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专注留港生活一百年的小编。

上周和刚毕业的学妹Amy吃饭,她全程唉声叹气。原来,她一个同届毕业的朋友,上周去续IANG签,竟然被入境处的主任请进了“小黑屋”盘问了快一个小时。问题尖锐得不行:“你这份文员工作,月薪1.5万港币,为什么需要一个硕士生来做?”“你的公司规模这么小,你具体的工作内容和你的专业关联性在哪里?”

最后,朋友的续签申请虽然没当场被拒,但只给了一个月的延期,要求她提供更详细的工作证明和公司材料。Amy慌了,因为她找的工作和朋友的状况差不多,薪水不高,公司也不大。她忧心忡忡地问我:“学姐,不是说IANG是白送的吗?现在怎么变得这么难了?”

Amy的焦虑,相信也是很多留学生的真实写照。曾经,IANG(Immigration Arrangements for Non-local Graduates,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在我们眼中,几乎等于一张毕业后自动获得的“两年通行证”。但时代变了,朋友们!随着申请人数的激增和香港人才引进政策的调整,那个“闭着眼都能续签”的时代,可能真的要过去了。今天,这篇超2000字的硬核干货,就是来帮大家把最新的政策变化掰开揉碎,让你清清楚楚地规划自己的留港之路。

IANG签证:从“毕业即送”到“择优筛选”

咱们先来聊聊这个让大家又爱又怕的IANG。简单说,它允许在香港修读了全日制学士学位或更高资历的非本地学生,毕业后可以无条件留港12个月(现在首次申请是24个月!),方便大家找工作。这头两年,你可以自由换工作,甚至“躺平”探索人生,灵活性极高。

关键的坎,出现在第一次续签的时候。

以前是什么情况呢?只要你有一份工作,哪怕薪水不高,公司看起来正规,递交材料后基本都能顺利获批,续签模式通常是“2+3+3”年,凑够七年换永居。但现在,入境处(ImmD)的“显微镜”越来越厉害了。

案例一:薪资是绕不过的坎

我的朋友Leo,去年硕士毕业后在一家初创公司做市场助理,月薪1.8万港币。他去续签时,也被问到了薪资问题。入境处官员虽然没有明说“你的薪水太低”,但旁敲侧击地问:“这个薪酬水平在香港的市场来看,是否与你的硕士学历相匹配?”

这背后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入境处希望看到留学生能找到一份“对得起学历”的工作。那么,标准是多少呢?官方没有明文规定,但根据近一年的无数案例和数据分析,一个不成文的“软标准”正在形成。

数据说话: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综合住户统计调查按季统计报告》,2023年第四季度,香港雇员的每月就业收入中位数为20,000港元。这意味着,如果你的薪资远低于这个中位数,尤其是在工作一两年后,就很容易引起入境处的关注。对于硕士毕业生,市场普遍期望的起薪至少在20,000港币以上,理工科、金融等热门专业会更高。如果你的薪水只有1.5万、1.6万,那就需要准备好一套非常有力的说辞,来解释为什么你接受这份工作,以及这份工作对你未来职业发展的价值。

避坑小贴士:找第一份工作时,除了看兴趣,薪资也是一个需要严肃考虑的硬指标。不要为了图省事,随便找个低薪工作“挂靠”,这不仅是在浪费宝贵的IANG时间,更可能在续签时埋下巨雷。

案例二:工作真实性与专业相关性

另一个重灾区是“挂靠”和工作与专业严重不符。之前有些同学为了保住签证,会通过一些中介找公司“挂职”,人并没有真正去上班。现在这种操作的风险极高。入境处会通过审查公司的MPF(强制性公积金)供款记录、公司税收记录、办公室租赁合同,甚至会进行实地抽查来核实工作的真实性。

就读金融工程的小C同学,毕业后觉得金融行业太卷,就去了一家朋友开的奶茶店当店长,月薪2万。听起来薪水达标了,但在续签时同样遇到了麻烦。入境处质疑:“你的专业是高度量化的金融工程,为什么会选择在零售行业做管理?这份工作是否能发挥你的专长?”

虽然最后小C通过补充材料,强调自己正在学习连锁店的商业运营模式,未来想创业等等,惊险过关。但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入境处越来越看重你留港的“质量”。他们希望引进的人才,是能为香港的优势产业(如金融、创科、法律、高端服务业等)做出贡献的。如果你的工作与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又无法给出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解释,被拒签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Plan B开启:高才通 vs 优才,我该怎么选?

听到这里,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哇,IANG也这么卷了,那我还有别的路可以走吗?”

当然有!香港政府为了“抢人才”,推出了两个王炸计划——“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和“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优才)。这两个计划,尤其对于那些背景优秀但暂时没找到理想工作的同学,或者想跳过IANG繁琐续签的同学来说,是绝佳的替代方案。

但是,它们也不是万金油,各自的适用人群非常清晰。

高才通(TTPS):为“学霸”和“金领”开的VIP通道

高才通计划自2022年底推出以来,火爆程度超乎想象。根据香港劳工及福利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2月底,高才通计划已收到超过72,000宗申请,其中近59,000宗获批。审批速度极快,通常四周内就能搞定,简直是为特定人群量身定制的快车道。

它分为三类,你只需要满足其中一类即可:

A类:高薪人士。申请前一年,年薪达到250万港币或等值外币。这类是真·金领,不限学历,不限行业,只看钱。

B类:名校学霸 + 工作经验。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五年内累积至少三年工作经验。这是大部分申请者的选择。

C类:名校学霸 + 职场新人。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但工作经验不足三年。这类有年度配额限制(每年10,000人),先到先得。

划重点:高才通的核心就是“名校”。这个“全球百强大学”名单由港府指定,包括四个主要的世界大学排名榜单(QS、THE、U.S. News、ARWU)的综合榜单。大部分内地的985/211高校,以及香港本地的几所大学都在名单上。

真实案例:学长David,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在深圳腾讯工作了4年,年薪大概50万人民币。他看到IANG续签政策收紧,果断在IANG签证到期前申请了高才通B类。因为中山大学在指定名单内,且他有超过三年的工作经验,材料递交后不到一个月就顺利获批,拿到了两年的签证,期间可以自由在港工作或创业,续签时只需要证明已在香港获得聘用或开办业务即可,比IANG续签的确定性高很多。

适合谁:

  • 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的同学。
  • 有一定工作经验,想换个更自由、确定性更高的签证。
  • 暂时没找到工作,但符合名校背景,想先拿到身份再慢慢找。

不适合谁:

  • 毕业院校不在百强名单内的同学(这是硬门槛)。
  • 追求稳妥,已经有一份非常稳定且符合IANG续签要求的工作的同学(没必要折腾)。

优才计划(QMAS):综合实力派的“积分游戏”

如果说高才通是“偏科生”的捷径,那优才计划就是“三好学生”的舞台。它不设硬性的学校或年薪门槛,而是采用一套综合计分制,从年龄、学历、工作经验、语言能力、家庭背景等多个维度给你打分。满分245分,达到80分的及格线就能提交申请。

自2023年起,优才计划取消了年度配额限制,为期两年,审批速度也大大加快。同时,还增加了“加分项”,比如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可以额外加30分,有跨国公司或名企工作经验可以额外加20分。

数据告诉你谁是优才青睐的人:根据香港入境处公布的2023年全年数据,优才计划共收到71,946宗申请,其中12,969宗获批。获批者主要集中在“金融及会计服务”(4,171人)和“资讯科技及电讯”(3,181人)两大行业。学历普遍较高,超过95%的获批者拥有学士或以上学位,其中硕士和博士占比接近一半。

这意味着什么?优才计划虽然看起来门槛低(80分即可申请),但竞争非常激烈。入境处会根据香港的人才需求,从高分到低分进行甄选。如果你的分数只是刚刚过线,又不是热门行业,那么获批的等待时间可能会很长,甚至失败。

真实案例:我认识的一位姐姐,32岁,内地普通一本大学硕士毕业,在一家外企做了7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她自己算了下分数,年龄、学历、工作经验加起来大概110分左右。虽然分数不算特别高,但她的行业经验和外企背景是加分项。她花了几个月时间精心准备文书材料,详细阐述了自己的人才管理经验如何能为在港企业服务。最终,在等待了大约半年后,成功获批。

适合谁:

  • 毕业院校非百强,但自身综合条件(学历、工作年限、行业)优秀的人。
  • 拥有丰富工作经验,尤其是在香港紧缺行业(如IT、金融、医疗)的专业人士。
  • 不急于马上来港,愿意花时间准备材料,进行一场“长线投资”的人。

不适合谁:

  • 刚毕业、工作经验少的“小白”。(分数会很吃亏)
  • 希望快速拿到身份,立刻来港找工作的应届生。(审批周期不确定)

永居七年之路:从学生时代开始的“马拉松”

无论是通过IANG、高才通还是优才,我们的最终目标大多是七年后那张紫荆花图案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这七年,不是从你拿到第一个工作签证开始算,而是从你第一次以学生身份入境香港那天就开始计算了!

对,你没听错,你读本科的四年,或者读硕士的一年,都算在这七年之内。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意味着你的规划需要从学生时代就开始。

这条路就像一场马拉松,每一步都需要规划。

第一阶段:学生签证期(宝贵的“原始积累”)

这段时间是你最没有压力的时期。你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好好学习,更是要开始为未来的职业生涯铺路。多参加学校的招聘会,多做实习,积累本地人脉和工作经验。你的毕业论文或者研究方向,如果能和香港的优势产业结合,会成为你日后找工作的敲门砖。

第二阶段:IANG/高才通首签期(关键的“第一棒”)

毕业后的头两年至关重要。对于走IANG路线的同学,找到一份靠谱、薪资合理、与专业有一定关联性的工作是头等大事。不要眼高手低,也别自暴自弃。香港的就业市场是开放且务实的,只要你肯努力,总能找到立足之地。

对于走高才通的同学,这两年虽然自由,但也别荒废。入境处在给你续签时,会看你这两年在香港做了什么。你是真的在找工作、创业,还是只是把这里当成一个“中转站”?你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你留港的诚意。

第三阶段:签证续签期(中途跑的“稳定与提升”)

进入第三、第四年,续签时入境处会更看重你的“成长性”。你是否还在原地踏步?你的薪资有没有增长?你的职位有没有提升?这时候,一份稳定的工作记录、逐年上涨的税单和MPF供款记录,就是你最有力的“武器”。

避坑小贴士:

  1. “通常性居住”原则:七年期间,你需要以香港为主要居住地。长时间离港(例如,连续离开超过180天)可能会中断你的连续居住记录。每次出入境香港,记录都会被保存。如果你大部分时间都在内地或其他地方,只在签证到期时才回港“打卡”,申请永居时很可能会被拒绝。
  2. 保留所有文件:从你的第一份租房合同,到每一份雇佣合约、每一张工资单、每一份税单和MPF结单,请务必全部妥善保管。这些都是你七年“在港生活”的铁证。
  3. 失业期怎么办:人生总有起伏,短暂的失业是正常的。只要你的签证在有效期内,几个月的空窗期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如果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签证到期时就无法续签了。所以,保持积极求职的心态非常重要。

身份规划这件事,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但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它就像在香港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玩一场“升级打怪”的游戏,你需要提前了解规则,准备好装备,规划好路线。

别再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佛系心态了。当你的同学已经开始研究不同签证的利弊,为自己的简历添砖加瓦时,你还在宿舍里刷剧,那差距可能就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

从今天起,就把身份规划当成一门必修课吧。多和学长学姐交流,多上入境处官网看看最新指引,把每一步都走稳、走实。这条路虽然有挑战,但只要你准备充分,七年后的维多利亚港,一定有你的一席之地。

加油,未来的“港漂”们,也是未来的“香港人”!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