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进投行?英国商科金融强校全盘点

puppy

嘿,小伙伴!是不是也梦想着毕业后杀进伦敦金融城,成为西装革履的投行精英?但光看QS排名选校,真的靠谱吗?到底哪所才是投行真正的“敲门砖”?别慌,这篇超硬核的干货就是为你准备的!我们不跟你扯虚的,直接带你深扒那些顶级投行HR抢着要的Target School(目标校)和闷声发大财的Semi-target(半目标校)。LSE、IC、UCL、华威、牛剑……这些学校到底强在哪?它们的校友圈和地理位置,又是如何帮你直通面试的?选对学校,你的投行路真的能赢在起跑线上。赶紧点开,帮你把最关键的第一步走稳!

投行选校,先看懂这些“潜规则”
Target School (目标校) ≠ QS排名高。 投行有自己的“白名单”,这份名单上的学校是他们每年校招的重点,HR会亲自到场办活动、收简历。你的简历能被看到的概率,指数级上升。
地理位置是巨大优势。 身在伦敦,意味着你能轻松参加各种Networking Event(人脉活动),和银行家们“混个脸熟”,甚至约个Coffee Chat(咖啡面谈)。这是非伦敦学校很难比的。
校友网络是你的“秘密武器”。 你的学长学姐可能就是你未来面试官的同事。一个给力的校友推荐,比你海投一百份简历都有用。Target School的校友圈,尤其在金融城,能量超乎你想象。
课程对口很重要,但学校“光环”更重要。 一个牛剑的古典学毕业生,进投行的机会可能比一个非目标校的金融硕士还要大。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投行首先看的是你来自哪里。

想进投行?英国商科金融强校全盘点

嘿,小伙伴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今天想跟你们聊个特现实的话题。

还记得去年秋天,我参加了高盛在伦敦总部办的一个Networking Event。现场人头攒动,个个都是西装革履、眼神里写满野心的未来金融精英。我旁边站着两个男生,一个叫Leo,一个叫Mark。Leo来自一所QS排名前50,但在英国本土名气稍逊的大学;Mark则来自华威大学。俩人背景差不多,成绩都是First Class,都有一段不错的实习。

活动中场,一位MD(董事总经理)过来跟学生们聊天。他扫了一圈胸牌上的学校名字,很自然地就和Mark聊了起来:“哦,Warwick的?我手下好几个Analyst都是你们学校的,WBS(华威商学院)的学生确实很-agressive……”他们从学校的课程聊到最近的市场动态,气氛非常热烈。而旁边的Leo,几次想插话,都显得有点格格不入。MD礼貌性地问了他一句“你来自哪里?”后,就没再继续深聊。

活动结束时,Mark已经加了好几个银行家的LinkedIn,还约好了一次Coffee Chat。Leo却有些失落,他对我说:“感觉他们只认识那几所学校,我的学校明明排名很高,但他们好像根本不了解。”

这个场景,就是英国求职圈,尤其是投行求职里最真实的写照。光看QS排名选校,想进投行?那你可能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投行HR的筛选逻辑,远比你想象得更“势利”,也更直接。他们有一份心照不宣的名单——Target School(目标校)和Semi-target School(半目标校)。

今天,咱们不扯那些虚的,就来把这份“内部名单”给你扒个底朝天,让你在择校这第一步,就稳稳地踩在点上。

什么是Target和Semi-target?别再傻傻只看排名了!

简单粗暴地解释一下:

Target School (目标校): 顶级投行(九大投行,俗称Bulge Bracket,如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每年都会“上门服务”的学校。它们会派团队来开宣讲会、工作坊,直接在校园里建立人才库,HR和业务部门的大佬会亲自来和你面对面。你的简历,只要不是太差,基本都能被“看到”。

Semi-target School (半目标校): 投行也认可这些学校的实力,会从这里招人,但不会像对Target School那样投入巨大资源。他们可能不会来开专门的宣讲会,你需要更主动地去网申、去参加伦敦的公开活动。你的简历需要更亮眼,才能在成千上万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Non-target School (非目标校): 很残酷,但大部分学校都属于这一类。从这些学校投递的简历,很可能在第一轮AI筛选时就被刷掉了。想进顶级投行,你需要有逆天的背景、超强的实习,外加绝佳的运气。

所以你看,选对了学校,等于你拿了一张VIP入场券。选错了,你可能连大门都摸不到。

第一梯队:投行“亲儿子”——绝对Target School

这一梯队的学校,是每个投行招聘list上雷打不动的存在。如果你有幸进入这些学校,恭喜你,你的半只脚已经踏进了金融城。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SE) - 金融城的“黄埔军校”

如果说英国有哪所大学是为投行而生的,那一定是LSE。LSE在金融圈的地位,几乎是神话级别的。它的校友渗透在伦敦金融城每一个角落,从Analyst(分析师)到MD(董事总经理),你总能找到你的直系学长学姐。

真实数据: 根据金融求职网站eFinancialCareers在2023年基于数万份简历的分析,LSE是高盛、摩根大通等顶级投行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EMEA)的最大人才输送源。LinkedIn数据显示,仅高盛一家公司,在英国就有超过600名员工毕业于LSE。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你走进高盛伦敦办公室,随便抓个人问问,都可能是你校友。

优势在哪?

  • 地理位置: LSE就在伦敦市中心,离金融城坐地铁也就十几分钟。这意味着什么?你可以下午上完课,晚上就去参加一个投行的networking event;你可以轻松地和校友约个午餐或coffee chat。这种近水楼台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
  • 学术氛围: 这里的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目标就极其明确——进投行。周围的同学都在刷实习、改简历、准备面试,这种“内卷”氛围会推着你不断向前。学校的课程设置也极其贴近业界,比如MSc Finance and Private Equity,MSc Finance等王牌硕士项目,毕业生几乎是各大投行疯抢的对象。
  • 校友网络: LSE的校友网络是它最宝贵的财富。学校的Career Service会定期邀请在顶级投行工作的校友回来分享经验,甚至进行模拟面试。你在LinkedIn上联系一个LSE的校友,得到回复的概率会非常高,因为他们懂你的处境,也认可你的能力。

牛津大学 & 剑桥大学 (Oxbridge) - 智商与声望的“王炸”

牛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学院,甚至有些专业听起来和金融八竿子打不着(比如古典学、历史学)。但为什么它们是雷打不动的Target School?因为“Oxbridge”这个词本身,就是一张通行证。

投行招人,本质上是招“最聪明、最努力”的一群人。而牛剑,就代表了英国教育体系金字塔的顶端。HR们有一个简单的逻辑:能进牛剑的人,学习能力、逻辑思维和抗压能力绝对是顶尖的。至于金融知识?没关系,进来再教。他们要的是一张“白纸”,但必须是质量最好的那张纸。

真实案例: 我认识一个牛津读PPE(哲学、政治与经济学)的朋友,他对金融一开始一窍不通。但在学校强大的社团(如The Oxford Finance Society)熏陶下,加上“牛津”光环的加持,他很轻松地拿到了摩根士丹利的暑期实习,毕业后顺利转正。他的面试官直言:“我们相信牛津的学生学什么都快。”

优势在哪?

  • 顶级声望: 在任何一个面试官面前,说出“我来自牛津/剑桥”,对方都会下意识地高看你一眼。这种品牌效应能帮你轻松通过简历关。
  • 精英社团: 牛剑的金融、投资类社团资源极其丰富,经常能请到顶级公司的CEO、合伙人级别的大佬来做讲座。这些社团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精英社交圈,为你积累人脉提供了绝佳平台。
  • 强大的数理基础: 特别是像数学、物理、工程这类专业的学生,是投行Quant(量化分析)和Sales & Trading(销售与交易)部门的最爱。

不过要注意,牛剑的学生需要更主动地去了解金融行业,因为学校的氛围不像LSE那样“全民搞金融”。你需要自己去寻找资源、参加活动,把自己的学术优势转化为求职竞争力。

帝国理工学院 (IC) - Quant和技术岗的“收割机”

如果说LSE是前台部门(IBD, S&T)的摇篮,那IC就是中后台技术岗和Quant岗位的“圣地”。作为英国顶尖的理工科院校,IC的毕业生以其硬核的数理能力和编程技巧而闻名。

真实数据: 帝国理工商学院的MSc Risk Management & Financial Engineering项目,常年被誉为“Quant神专业”,其毕业生去向几乎囊括了所有顶级投行和对冲基金的量化部门。根据其2022/23届的就业报告,95%的学生在毕业三个月内找到工作,其中金融服务业占比高达89%,平均起薪超过6.5万英镑。

优势在哪?

  • 硬核技能: IC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和金融数学相关专业的,简历上的技能(Python, C++, Matlab, R)非常扎实,这在越来越技术化的金融行业中是巨大的加分项。
  • 伦敦优势: 和LSE一样,身处伦敦,求职便利。
  • 商学院崛起: IC的商学院虽然年轻,但发展迅猛,其MSc Finance等项目也越来越受到投行前台部门的青睐,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全能型的Target School。

伦敦大学学院 (UCL) & 华威大学 (Warwick) - 实力超群的“挑战者”

把UCL和华威放在一起说,是因为它们代表了两种类型的顶级Target School:一个在伦敦,一个在“村里”,但实力都不容小觑。

UCL: 作为G5之一,UCL的综合声誉极高。它的经济系是欧洲顶尖,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毕业生。身处伦敦,UCL的学生能享受到和LSE、IC几乎同等的地理便利。投行非常愿意来UCL开宣讲会,因为这里的生源质量稳定且优秀。LinkedIn数据显示,在J.P. Morgan的伦敦办公室,UCL的校友数量仅次于LSE和剑桥,位列第三。

华威大学: 华威是个很“神奇”的学校。它不在伦敦,但它在投行界的地位却能力压众多伦敦名校。究其原因,核心在于其王牌——华威商学院(WBS)。WBS以其极度商业化和结果导向的教学模式著称。学校的Career Service(就业指导中心)强大到令人发指,从你入学第一天起就为你规划求职路径,手把手教你写简历、模拟面试。

真实案例: 华威的学生以“aggressive”(有进取心)闻名。他们会坐火车(一小时车程)频繁往返伦敦参加各种活动,其主动性和准备的充分程度,常常让很多伦敦本地学校的学生都感到汗颜。一个在巴克莱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部门每年招的实习生里,华威的学生几乎占了三分之一,因为“他们面试准备得太充分了,目标感极强”。

第二梯队:奋力一搏的Semi-target School

如果你没能进入第一梯队的学校,别灰心。进入这些Semi-target学校,你依然有非常大的机会。只是你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更主动地去争取。

这个名单包括但不限于:

  • 布里斯托大学 (Bristol)
  • 杜伦大学 (Durham)
  • 诺丁汉大学 (Nottingham)
  • 伦敦国王学院 (KCL)
  • 贝叶斯商学院 (原卡斯商学院, Bayes Business School)
  • 曼彻斯特大学 (Manchester)
  • 爱丁堡大学 (Edinburgh)

这些学校的特点是:

1. 拥有强势专业: 比如布里斯托和杜伦的经济学,在业界有很好的口碑。贝叶斯商学院虽然所属的城市大学排名不高,但其商学院本身在金融城认可度极高,尤其是在金融、精算和房地产领域。

2. 需要你更主动: 银行可能不会专门为你开一场宣讲会,但他们绝对会阅读你的简历。你需要做的,是把简历打磨到极致,通过LinkedIn疯狂地去联系校友(Networking),争取到内推和面试机会。

3. 硕士是“跳板”: 很多本科背景稍弱的同学,会选择在这些学校读一个高质量的金融或管理类硕士,来“刷新”自己的教育背景,从而获得进入投行的门票。比如,一个本科在Non-target学校的学生,如果能申到贝叶斯的MSc Finance,那他进投行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写在最后:学校只是起点,别让它成为你的终点

聊了这么多,你可能会觉得有点焦虑,好像进不了一个Target School,投行梦就碎了。别这么想。

选一个好学校,就像是打游戏时选了一个“简单模式”。你的初始装备更好,升级打怪的路上会有更多NPC(校友、学校资源)给你指引。但这不代表“普通模式”或“困难模式”的玩家就不能通关。

我见过太多来自Semi-target甚至Non-target学校,凭借着自己超强的实习经历、完美的GPA、以及不懈的努力,最终拿到顶级投行Offer的“逆袭”故事。我也见过太多Target School的学生,以为进了名校就万事大吉,结果整个大学都在“躺平”,最后毕业即失业。

学校给你的,是一个平台,一个光环,一个概率。但最终能不能把这张门票兑换成真正的Offer,靠的是你自己。从你踏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起,就要开始规划:刷高你的成绩,积极参加社团,第一年就开始找Spring Week(春季实习周),第二年找Summer Internship(暑期实习)……每一步都不能落下。

所以,尽全力去冲刺那些能给你最高起点、最大概率的学校。但无论最后你去了哪里,都请记住,那场决定你职业生涯的战斗,从你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才真正开始。

加油吧,未来的银行家们!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