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速看!学长带你解锁内地升学新机遇

puppy

还在为DSE后的出路感到迷茫吗?或者对北上升学既好奇又有点担心?别怕,学长来给你带路啦!这里没有官方的条条框框,只有最接地气的真实分享。从如何用DSE成绩高效申请内地顶尖名校,到融入当地生活、学习、社交的独家避雷指南,再到帮你提前看清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机遇,你想知道的一切,这里都有答案。别再自己盲目摸索啦,快来看看学长的亲身经验,轻松解锁属于你的升学新可能,也许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正在等你!

学长划重点:内地升学,你不能不知道的几件事
顶尖名校选择更多:清华、北大QS排名已超越港大,全国138所顶尖高校任你选,赛道瞬间变宽!
申请流程超简单:用DSE成绩直接网上申请,不影响JUPAS,等于多一个保险,多一条出路。
性价比高到惊人:学费住宿费超低,一年花费可能只是香港本地或海外升学的零头。
大湾区未来可期:提前布局人脉和经验,毕业就是“两地通”,无论是留内地发展还是回港,都超有优势。

喂喂喂,各位正在搏杀DSE的师弟师妹们,我是你们已经在内地“混迹”了三年的学长阿Ken。还记得放榜前那个晚上吗?我和几个死党在旺角的糖水铺,嘴里吃着杨枝甘露,心里却比黄连还苦。JUPAS的排位不上不下,心仪的“三大”感觉有点悬,是退而求其次选个本地其他院校,还是咬咬牙考虑去海外“烧钱”?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迷茫。

就在那时,一个已经去了上海复旦的学姐在群里发了张照片,是他们校园里灯火通明的图书馆,配文是:“Final week,感觉身体被掏空,但和一群全国最牛的学霸一起熬夜,感觉自己也在发光。” 那张照片,那句话,就像一颗石子投进我心里,激起了一圈圈涟漪。去内地读书?这个选项我以前不是没想过,但总觉得遥远、陌生,甚至有点“水土不服”的恐惧。但学姐的分享,让我突然觉得,这或许是一扇我从未认真考虑过的门,门后可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今天,学长就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不讲那些官腔官调,只用大白话和你们聊聊,推开这扇门,你究竟会看到什么。这不只是一份升学攻略,更是一份帮你打破信息壁垒,看清未来更多可能性的“探险地图”。

一、别被“刻板印象”骗了!内地顶尖大学到底有多强?

咱们香港学生,从小听到大的就是HKU、CUHK、UST。这当然没错,它们都是世界一流的大学。但有时候,我们的视野也因此被限制了。很多人对内地大学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年前,觉得有点“土”,教学质量跟不上。老实说,如果你现在还这么想,那就真的out了。

我们直接上数据,这比任何吹嘘都有力。根据最新的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北京大学排在全球第14位,清华大学排在第20位。而我们引以为傲的香港大学,排在第26位。看到没?内地最顶尖的两所学府,在国际榜单上已经实现了反超。这背后是国家巨大的教育投入、顶尖的科研实力和越来越强的国际影响力。

你可能会说:“清北太遥远了,跟我有什么关系?” 别急,这只是冰山一角。通过“文凭试收生计划”,2024年有整整138所内地高校向香港学生开放,几乎囊括了所有“985工程”、“211工程”的重点大学。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你一下子多了138个高质量的选择!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当年的同班同学小琳,DSE成绩大概22分,在香港可能只能去到排名中等的大学。但她目标明确,想读新闻传媒。她看中了位于武汉的武汉大学,这所学校的新闻传播学院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被誉为“新闻记者的摇篮”。她通过DSE计划顺利入读,现在天天在“樱花城堡”一样的校园里学习,跟着业界大牛做项目,眼界和机会比许多留在香港的同学都要多。她说,如果不是当初勇敢地看了一眼北方的机会,她根本无法想象大学生活可以如此精彩。

所以,第一步,请放下成见。把内地高校当成一个跟你申请JUPAS、海外大学完全平等的选项去了解。你会发现,无论是综合性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还是在特定领域(比如建筑、医学、法律)有超强实力的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总有一个能精准匹配你的兴趣和分数段。这片广阔的土地,能给你的选择,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二、申请流程“傻瓜式”?DSE成绩才是硬通货

“申请会不会很麻烦?要不要考其他试?会不会影响我JUPAS的申请?” 这是我当初最关心的问题,估计也是你们最想知道的。

答案是:超乎想象的简单,而且完全不冲突!

内地高校招收香港DSE学生,主要通过“文凭试收生计划”。这个计划最大的好处就是“一考两用”,你辛辛苦苦考出来的DSE成绩,就是唯一的“通关文牒”,不需要你再参加额外的“港澳台联考”或其他任何内地考试。

整个流程基本就是:网上报名 → 填报志愿 → 等待录取。就这么简单。每年大概3月份开始报名,你只需要登录指定的招生网站(香港教育局网站上每年都会有链接),填写个人资料,然后像玩JUPAS一样,填报你的志愿学校和专业。报名费也就几百港币,我记得当年是460港币,可以说是性价比极高的“投资”了。

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个申请系统是独立于JUPAS运作的。你在内地系统里报了清华北大,完全不影响你在JUPAS系统里继续把港大中大放在Band A。7月份DSE放榜后,内地高校会根据你的成绩进行录取,通常会比JUPAS放榜要早。这意味着什么?你可以在JUPAS出结果前,手上就可能已经握着一个甚至几个来自内地顶尖大学的offer了!这简直就是最稳的“保险”,进可攻,退可守,心态上会从容很多。

那么,分数要求高吗?其实非常务实。大部分院校的基本门槛是“3322”,也就是中英数通四个核心科目达到3、3、2、2的水平。当然,顶尖大学的热门专业,比如清华北大的金融、复旦的新闻,竞争肯定激烈,分数线自然水涨船高,择优录取。但对于大部分中上成绩的同学来说,这个计划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我认识一个学弟,DSE考了25分,对人工智能特别感兴趣。他知道香港高校的CS(计算机科学)专业竞争激烈,于是他同时申请了JUPAS和内地的几所大学。最后,他收到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所学校可能在香港名气不大,但它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在全国排名前五,实力超强。他现在在光谷(中国的硅谷之一)和一群技术大神一起学习,大二就开始参与项目,机会多到忙不过来。他常说,DSE成绩就像一把钥匙,香港的大学是一扇门,而内地的138所大学,是另外138扇门,为什么不去试试推开它们呢?

三、校园生活大揭秘:从“吃住”到“内卷”

拿到offer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和精彩,从你拖着行李箱踏入校园那一刻才开始。内地大学的生活和香港有什么不同?学长给你来个全方位无死角揭秘。

先说“住”。这可能是幸福感提升最明显的一点。香港的大学宿舍,大家都懂,紧张又昂贵。但在内地,几乎所有大学都会为本科生提供住宿,而且是“白菜价”。通常是四人间,有独立卫浴和空调。费用多少?我所在的学校,一年住宿费是1200元人民币!你没看错,是一年!这在香港可能连一个月都租不到一个床位。校园通常巨大,绿树成荫,像个大公园,生活空间非常舒适。

再说“吃”。如果你是个吃货,那恭喜你,来对地方了。内地大学的饭堂(我们叫食堂)简直是美食天堂。价格便宜到令人发指,一顿饭十来块人民币就能吃得非常丰盛。而且菜系极其丰富,从麻辣的川菜、清淡的粤菜到浓郁的西北风味,应有尽有。我刚来的时候,光是把我们学校五个食堂的几百个窗口吃个遍,就花了一个多学期。这种幸福感,是每天吃“頹飯”无法比拟的。

聊完吃住,我们来说点严肃的:学习氛围。内地大学有一个很出名的词,叫“内卷”。意思就是竞争非常激烈。你身边的同学,可能都是来自全国各省的高考状元或学霸。他们早上六点去图书馆占座,晚上十一点才回宿舍,那种学习的拼劲,一开始真的会让你感到压力山大。我刚来的时候,看到室友们周末都在刷题、泡图书馆,而我还在想着去哪儿玩,心里特别慌。

但换个角度看,这其实是好事。这种氛围会推着你不断向前,让你不敢懈怠。你会发现,原来学习可以这么纯粹,原来身边有这么多优秀的人可以交流。比如,我有个来自山东的室友,是个编程大神,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课堂外的东西。我们一起组队参加“挑战杯”科创比赛,熬了好几个通宵,虽然最后只拿了校级三等奖,但那种一起奋斗的经历,比拿奖本身更宝贵。在香港,大家可能更注重实习和社团活动,而在内地,你会重新感受到那种对知识本身的敬畏和追求。

社交方面,香港学生可能会有点担心语言和文化差异。确实,大家主要说普通话,一开始你可能会因为“港普”不标准而不敢开口。但相信我,这都不是问题。内地同学通常都非常友善和好奇,他们很乐意听你讲香港的故事,也很愿意教你地道的普通话。我的秘诀就是:脸皮要厚,主动开口。参加一些社团,比如音乐社、舞蹈社、辩论队,是快速融入的最好方式。不出一个学期,你的普通话就会突飞猛进,朋友也会遍布五湖四海。

四、不止是学历!更是通往大湾区的“黄金门票”

读大学,最终还是要考虑未来的出路。在内地读书,对香港学生来说,最大的一个隐藏福利,就是提前拿到了一张通往大湾区乃至整个中国内地的“黄金门票”。

这几年,“大湾区”这个词有多火,不用我多说了吧?深圳的科技、广州的商贸、佛山的制造……这里充满了机遇。但对于一直在香港长大的我们来说,内地市场既吸引人,又很陌生。我们不了解那里的商业规则,没有人脉网络,缺乏实际经验。而在内地读几年书,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你的同学、朋友,就来自天南地北,这就是你未来最宝贵的人脉资源。你对内地的了解,不再是新闻里的几行字,而是四年间吃过的饭、走过的路、聊过的天,是真实而深刻的体验。这种“接地气”的认知,是任何短期交流团都无法给予的。

更实际的是,政府也在大力支持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发展。例如,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企业每聘用一名香港毕业生,政府会提供每月10,000港元的津贴,长达18个月。很多在深圳、广州的大公司,比如腾讯、华为、字节跳动,都非常欢迎有香港背景、又熟悉内地文化的毕业生。因为我们既有国际视野,又没有沟通障碍,是连接两地的最佳桥梁。

我有个师兄,在上海同济大学读的城市规划。毕业后,他几乎没怎么犹豫就选择留在深圳工作。他说,在学校的时候,他就参与了很多关于大湾区发展的研究项目,认识了很多业内的前辈。毕业找工作时,他比从香港直接过来的应聘者,对内地的政策、市场和工作方式了解得多得多。现在,他在一家知名的规划设计院工作,负责的项目横跨深港两地,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

在内地读书的这几年,会让你自然而然地融入这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毕业时,你可以选择回香港,带着对内地的深刻理解,在跨国公司或港企里成为处理内地业务的专家;你也可以选择留在内地,尤其是在大湾区,这里的舞台足够大,机会足够多,完全可以让你施展拳脚。

DSE只是你人生的一个逗号,绝不是句号。它决定了你下一站去哪里,但决定不了你最终能走多远。眼前的路不止一条,香港很好,但外面的世界或许更精彩。

别因为一点点不确定和道听途说,就关上了那扇可能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勇敢地去了解一下,去网上搜搜那些学校的资料,去看看那些城市的风景。也许,你会发现,你真正想要的,就在那条你从未想过要走的路的尽头。给自己多一个选择,就是给未来多一种可能。这片更广阔的天地,真的在等你来闯。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