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核心提醒 |
|---|
|
1. 关键Deadline要刻在DNA里:牛剑党、医学党,你们的deadline是2024年10月15日!大部分专业的ddl是2025年1月29日!别记错了! 2. PS不是个人简历:别再罗列奖项了!招生官想看的是你对专业的热情和思考,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故事的你。 3. 选校不能只看排名:课程设置、城市生活、就业支持,这些都关乎你未来几年的幸福指数,必须综合考虑。 4. 推荐信找“对”的人:一个熟悉你、欣赏你的专业课老师,远比一个不了解你的“大牛”教授更有用。 |
哈喽,各位准备去英国读本科的宝子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小L。
还记得去年夏天,我认识的一个学妹小A吗?她当时手握A-Level三个A*的预估成绩,目标直指G5。整个暑假,她都在悠哉悠哉地刷剧、旅游,觉得UCAS申请嘛,9月份才开始,1月份才截止,时间充裕得很。直到8月底的一天,她突然在我们的留学群里发了一连串的“救命”,问:“我的梦校是UCL的建筑学,作品集还没开始准备,PS一个字没动,是不是要来不及了?”
群里瞬间炸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地告诉她,虽然大部分专业的ddl在明年1月,但像建筑、艺术这类专业,作品集准备起来非常耗时,而且好的PS要经过反复打磨,根本不是一两个星期就能搞定的。小A这才如梦初醒,后面整个9月和10月,她都处在一种极度焦虑的状态,每天熬夜赶作品集、改PS,头发大把大把地掉。虽然最后她幸运地拿到了offer,但回想起那段兵荒马乱的日子,她总是说:“如果能早点开始,一切都会从容很多。”
小A的故事不是个例。每年都有太多同学因为对UCAS的时间线不敏感,把战线拖得太长,最后只能仓促上阵。所以,今天这篇超长干货,就是为了让大家吸取“前人”的教训。新一年的UCAS申请通道已经为2025年入学的同学悄悄打开了,别再觉得时间还早,赢在起跑线,就从现在开始!
UCAS时间线全解析,你的申请专属GPS
咱们先把最重要的东西——时间线,给大家捋得明明白白。你可以直接把这张时间表截图保存到手机里,作为你的申请闹钟。
2024年5月16日:UCAS Hub开放注册
没错,就是现在!你已经可以去UCAS官网注册账号,开始填写个人信息、教育背景这些基础内容了。这个阶段就像是游戏开始前的新手村任务,虽然简单,但很重要。早点填完,后面就可以专心去搞PS和选校这些大头了。
2024年9月3日:2025年本科入学申请正式开始
从这一天起,你就可以把你准备好的所有材料,通过系统正式递交给大学了。当然,没人要求你非得第一天就交。但对于那些准备充分的同学来说,早申请,理论上是能早点收到结果的,也能让自己更安心。
2024年10月15日(英国时间18:00):第一波关键Deadline
这个日期,所有想冲牛津、剑桥,以及大部分医学、牙医、兽医科学专业的同学,必须刻在脑子里!这是你们的唯一申请截止日期,错过一分钟,就等于直接和这些梦校说拜拜了。每年都有那么几个“马大哈”,记错了时间,最后追悔莫及。根据UCAS官方数据,每年通过这个“早申”通道递交的申请都超过7万份,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你就说,提前准备重不重要?
2025年1月29日(英国时间18:00):大部分本科课程的“同等考虑”Deadline
这个是最大众、最重要的一个截止日期。几乎所有其他本科课程都在这个时间点截止。所谓的“同等考虑”(Equal Consideration),就是说只要你在这个日期前提交申请,大学招生官都会一视同仁地审理你的材料,不会因为你提交得早或晚而有任何偏见。但!这不代表你可以拖到最后一天。想想看,DDL前夕,系统可能会因为访问量过大而崩溃,你的推荐人老师可能突然联系不上……这些意外谁也说不准。所以,我们的建议是,最晚最晚,也要提前一到两周完成所有提交工作。
去年UCAS发布的《2023年周期申请数据》显示,来自中国大陆的申请者达到了创纪录的33,660人。面对这么多优秀的竞争者,你晚一步,可能就意味着心仪的专业位置被别人占了。
2025年2月26日:UCAS Extra 申请开放
这是给那些“失意者”的复活机会。如果你申请的5个志愿都被拒了,并且你没有接受任何offer,那么你就可以通过Extra阶段,一次额外申请一个还有空位的专业。这个阶段会一直持续到7月4日。
2025年7月5日:UCAS Clearing 补录开放
Clearing,大家俗称的“补录”,是给那些没收到任何offer,或者没有达到firm choice(第一志愿)成绩要求的同学的最后机会。你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申请那些仍然有空缺位置的大学和专业。很多英国顶尖大学,包括一些罗素集团的成员,每年都会在Clearing阶段放出一些不错的专业名额。这是一个捡漏的好机会,但前提是你手速要快,心态要稳。
选校选专业,别让“排名”绑架了你的未来
搞清楚了时间线,下一步就是最让人纠结的环节:选校和选专业。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就是打开QS、THE这些世界大学排名榜,从上往下看。排名当然是重要的参考,但它绝对不应该是唯一的标准。
我有一个朋友,咱们叫他小K。他当年是个不折不扣的“排名控”,申请时非G5不选,最后如愿以偿进了LSE的王牌专业——经济学。听起来是不是很励志?但故事的另一面是,小K是个非常喜欢动手实践、和人打交道的人。LSE的经济学课程理论深度极强,几乎每周都是海量的阅读和论文写作,评估方式也以考试为主。小K读得非常痛苦,感觉自己的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甚至一度怀疑人生。他后来常常感慨:“如果当初我能多看看课程设置,而不是只盯着学校名气,也许去华威或者巴斯读一个更偏应用的商科专业,会更适合我。”
小K的故事告诉我们,选校选专业,是一场你与未来自己的深度对话。你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 课程设置(Modules)真的适合你吗?
同样是“商科”,不同学校的侧重点天差地别。有的偏金融量化,有的偏市场营销,有的偏人力资源。动手去官网查课程大纲!看看大一、大二、大三具体学什么课,这些课程的名字你感兴趣吗?评估方式是考试多还是论文多?你更擅长哪一种?比如,杜伦大学的商学院以理论扎实著称,而拉夫堡大学的商学院则与业界联系紧密,提供很多带薪实习(Placement Year)的机会。哪个更适合你,只有你自己知道。
2. 城市和校园环境你喜欢吗?
未来三到四年,你将生活在这座城市。你喜欢伦敦、曼城这样繁华喧嚣的大都市,还是喜欢圣安德鲁斯、杜伦这样宁静安逸的大学城?大城市意味着更多的实习机会、更丰富的文化生活,但生活成本也更高。大学城则学习氛围浓厚,社区联系紧密,但可能有点“村”。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不适合。建议大家可以去YouTube上看看Vlog,感受一下不同英国大学的校园氛围和城市风光。
3. 数据不会说谎,看看录取率和就业率
一些大学会公布各专业的申请与录取比例(application-to-offer ratio)。比如像UCL的计算机科学,每年的申请人数都数以千计,但录取名额只有几百个,录取率可能低于10%。了解这些数据,能帮你更理性地定位,合理搭配“冲刺”、“稳妥”和“保底”的院校。此外,毕业后的就业率和平均起薪也是重要参考。英国政府有一个官方数据网站叫Discover Uni,上面有各大学各专业的学生满意度、毕业去向等非常具体的数据,是很好的参考工具。
PS个人陈述:如何讲一个让招生官着迷的故事?
如果说成绩单是你的硬件,那PS就是你的软件,是你灵魂的展现。一份好的PS,能让一个成绩不算顶尖的申请者脱颖而出;一份糟糕的PS,也可能让一个学霸与梦校失之交臂。
UCAS的PS有严格的字数限制(4000个字符或47行),所以每一个词都必须用在刀刃上。很多同学写的PS,读起来就像一份流水账式的简历:“我参加了XX竞赛,获得了第一名。我还做了XX社团的主席,锻炼了领导力。” 这样的PS是无法打动人的。
招生官想看的,不是你做了什么(What you did),而是你为什么做(Why you did it),你从中学到了什么(What you learned),以及这些收获如何让你成为他们这个专业的最佳人选(How it makes you a good fit)。
这里教大家一个万能的写作逻辑:“钩子(Hook) + 证据(Evidence) + 链接(Link)”。
第一步:用一个精彩的“钩子”开头。
忘掉“From a young age, I have been interested in...”这种烂大街的开头。试着用一个具体的故事、一个让你产生好奇的瞬间、或者一个独特的观点来吸引招生官。比如,申请心理学的同学,可以这样开头:“在地铁里观察陌生人的微表情,是我高中时期最大的乐趣。那个嘴角不自觉上扬的男人,是真的开心,还是在掩饰紧张?这个疑问,引领我翻开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是不是比“我从小就对人类心理感兴趣”要生动一百倍?
第二步:用具体的“证据”支撑你的热情。
这部分是PS的主体,你需要展示你为了这个专业付出的努力。不要只是空洞地说“我读了很多书”,而是要具体到某一本书、某一个观点。比如:“阅读《国富论》时,亚当·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论述让我着迷,但我同时也对它在解释市场失灵时的局限性产生了疑问,这促使我进一步去研究了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理论。”
学术之外的活动也是很好的“证据”。参加夏校、做志愿者、搞一个自己的小项目……关键在于,你要提炼出这些经历和你申请专业的关联。比如,申请计算机科学,你可以讲你如何自学Python,编写了一个帮你自动整理文件的小程序。这个过程中的挑战、你如何解决问题的,远比你参加一个编程竞赛拿奖更有说服力。
第三步:在结尾处完成“链接”,展望未来。
结尾部分,要巧妙地把你过去的经历、现在的热情和未来的学习计划“链接”起来。可以提一下你对大学里某位教授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或者对某个特定的课程模块充满期待。这表明你对学校和专业做了深入的研究,而不是海投。最后,简单展望一下你希望通过本科学习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例如:“我渴望在UCL的巴特莱特建筑学院,探索可持续建筑的未来。我希望将我对参数化设计的兴趣与对环保材料的研究相结合,为未来的城市设计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住,UCAS有非常严格的查重系统(Copycatch),任何抄袭都会被立刻发现,并直接导致申请失败。所以,你的PS必须是100%原创的。多花点时间,把它当成一个向世界介绍自己的机会,用心打磨,它会成为你最强的武器。
推荐信:找对人,比华丽的辞藻更重要
推荐信(Reference Letter)是UCAS申请中,唯一一份不由你本人掌控的材料。它的分量,比你想象的要重得多。
很多同学有个误区,觉得推荐人职位越高越好,想方设法去找校长、院长写。但事实是,一个根本不了解你的“大牛”,写出来的推荐信往往空洞无物,充满了“该生学习刻苦,团结同学”之类的套话,招生官一眼就能看穿。他们真正想看到的,是一封来自熟悉你学术能力的老师,对你进行具体、客观评价的信。
那么,该找谁?
最佳人选,是你申请专业相关科目的老师,并且他/她教你的时间比较长,你在他/她的课上表现积极,分数也比较高。比如你申请物理,就找你的物理老师;申请历史,就找你的历史老师。这位老师能够具体地评价你的学术潜力、求知欲和课堂表现。
找到人之后,怎么沟通?
一定要提前!至少提前一个月跟老师打好招呼,询问他/她是否愿意帮你写推荐信。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你需要主动为老师提供“弹药”。准备一个文件夹,里面包括:
- 你的PS最终稿
- 你的个人简历(CV)
- 你计划申请的大学和专业列表
- 一份“Brag Sheet”(亮点清单),上面可以写明你在这位老师课上的突出表现,比如某次课堂展示、某篇高分论文、你提出的某个有深度的问题等等。
你提供的材料越详尽,老师写起来就越轻松,推荐信的内容也就越具体、越有说服力。一个真实的案例是,一个申请工程学的学生,在他的亮点清单里提醒老师,他曾在课堂上用一个非常规的方法解决了一个复杂的力学问题。老师对此印象深刻,并在推荐信里详细描述了这个场景,极大地展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封推荐信,就比一百句“他很聪明”要有力得多。
好了,关于UCAS申请的保姆级攻略就先聊到这里。我知道,看完这篇两千多字的长文,你可能会觉得申请之路漫长又复杂,甚至有点让人望而生畏。
但别怕。申请季就像一场马拉松,现在只是发令枪刚刚响起。你不需要一开始就冲刺,但你需要做的,是马上穿上跑鞋,站上起跑线,然后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地跑下去。
把选校清单列出来,把PS的第一个字敲下去,把要找的推荐人老师记在备忘录里……当你把这些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可以执行的小任务,一切就没那么可怕了。想象一下明年九月,你拖着行李箱,走在爱丁堡的皇家一英里,或者躺在华威的草坪上晒太阳,那一刻,你会觉得现在所有刷过的夜、改过的稿、掉过的头发,全都值了。
加油吧,未来的准留英党们!我们lxs.net会一直陪着你们,有任何问题,随时回来找我们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