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爆朋友圈的信创到底是什么?

puppy

其实这事儿跟咱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简单说,它就像是中国正在打造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科技全家桶”——从电脑里的芯片、操作系统,到我们天天用的办公软件,全都要换成“国货”。这背后不只是为了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更是关乎国家信息安全的大事,也催生了无数的工作机会和商业风口。如果你想真正看懂今天的中国,或者未来有回国发展的打算,那这个热词背后的故事,你可千万不能错过。

信创速览 | 留学生必知三件事
1. 这不是口号,是真金白银的产业风口:国家和企业正投入巨资,从政府、金融到能源,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国产化替代”,市场规模已达万亿级别。
2. 人才缺口巨大,你的专业可能很抢手:不光是码农,从系统集成、网络安全到产品、销售、咨询,整个产业链都需要新鲜血液,尤其是具备国际视野的你。
3. 提前了解,回国发展占先机:无论你未来是否从事相关行业,了解信创都能帮你理解国内的商业逻辑和发展趋势,面试时聊上几句,绝对是加分项。

嘿,大家好,我是 lxs.net 的小编。前几天在留学生群里聊天,有个在多伦多读金融的朋友小A突然冒出一句:“最近我爸妈老在家族群里发什么‘信创’的新闻,说单位电脑全换了,打字都别扭。这到底是个啥?听起来神神秘秘的。”

当时群里好几个学CS的同学就开始“科普”,但讲的都是什么“底层架构”、“技术路线”,听得大家云里雾里。小A更懵了,说:“跟我有啥关系?我毕业回去又不做程序员。”

这事儿一下点醒了我。我们这些在海外的留学生,每天刷着Instagram,看着YouTube,可能对国内一些真正滚烫的热词有点“温差”。我们觉得离自己很远,但其实,它可能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未来的职业选择,甚至决定了我们回国后,是踩在风口上,还是完美错过一整个时代。

“信创”就是这样一个词。它刷爆了国内的财经和科技圈,但对我们来说,可能还只是个模糊的概念。今天,咱就用大白话,像朋友聊天一样,把这事儿从头到尾给你捋清楚。相信我,看完这篇,你不仅能看懂国内的新闻,还能在跟国内朋友、甚至未来面试官聊天时,展现出超前的认知。

到底啥是“信创”?咱用大白话捋一捋

“信创”,全称叫“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听起来特官方,对吧?别急,咱们把它拆开看。

简单粗暴地理解,信创就像中国下定决心,要打造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科技全家桶”。想象一下你现在用的电脑或手机,里面的芯片可能是英特尔或高通的(美国),操作系统是Windows或macOS(美国),你用来写论文的Office是微软的(美国),数据库可能是甲骨文的(美国)。这一整套,咱们都得仰仗别人。

平时用着挺好,但万一哪天人家不高兴了,说断供就断供,那会是什么场面?华为的遭遇就是最真实的例子。所以,国家觉得这不行,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叫“自主可控”。

于是,“信创”就应运而生了。它的目标,就是把这个“全家桶”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换成我们自己研发、自己生产的“国货”。

这个“全家桶”主要包括四大件:

1. 基础硬件:这就是“桶底”,最硬核的部分。比如电脑的CPU(中央处理器),以前是英特尔、AMD的天下,现在我们有了龙芯、飞腾、鲲鹏。还有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等,全都要换成国产的。

2. 基础软件:这是“桶身”,操作系统的地盘。Windows和macOS咱都熟,国产的替代品叫麒麟操作系统(KylinOS)、统信UOS。还有数据库,以前被甲骨文(Oracle)、IBM霸占,现在有了达梦(Dameng)、人大金仓(KingbaseES)。

3. 应用软件:这就是桶里装的“菜”了,我们天天打交道的。最典型的就是办公软件,微软的Office三件套,对应的国产王牌是金山办公的WPS。此外,还有各种工业软件、管理软件(ERP)等等。

4. 信息安全:这是“桶盖”,负责保护所有东西的安全。像防火墙、杀毒软件、加密技术,必须得是自己人,不然就等于家里大门钥匙在别人手里。

所以你看,信创不是简单地喊一句“支持国货”的口号,它是一场自下而上、从硬件到软件、覆盖整个产业链的系统性变革。这背后的决心和投入,是空前的。

根据《2023年中国信创生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已达到2.39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3万亿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相当于再造一个万亿级的全新赛道,里面全是机会。

这事儿跟咱们留学生有啥关系?

说到这,小A的问题又回来了:“知道了,这很宏大,但跟我一个学金融的有什么关系?”

关系太大了!这片新蓝海,不仅是程序员的机遇,更是所有打算回国发展的留学生的“信息差”优势。

首先,回国求职,这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新风口。

一场彻底的“国产替代”,意味着无数的旧系统要被重构,无数的新岗位被创造出来。根据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的数据,国内信创产业的人才缺口已经超过1000万人,而且还在不断扩大。

对于学计算机、电子工程、软件工程的同学来说,这简直是“精准就业”。以前大家回国卷的是BAT(百度、阿里、腾讯)的算法岗,现在多了一条康庄大道。比如CPU公司“龙芯中科”,2022年在科创板上市,市值一度冲破千亿;操作系统公司“麒麟信安”,上市后也备受资本追捧。这些公司为了抢人,开出的薪资待遇非常可观。你不光可以做研发,还可以做系统适配、解决方案架构师、技术支持等,这些岗位都需要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一个真实的案例:我一个学长,在加州读的EE硕士,本来毕业想留在硅谷。去年回国探亲,发现国内信创势头这么猛,他投了上海一家做国产GPU(图形处理器)的初创公司,面试时,他不仅聊了自己在美国接触到的最新技术,还聊了对国产芯片生态建设的看法。公司CEO当场拍板,给了他一个高级工程师的职位,薪资包比肩国内一线大厂。

那文商科的同学呢?机会同样遍地都是。

记住,信创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而不是一个孤立的技术点。这个产业链的运转,需要大量的非技术人才。

  • 如果你学商科、市场营销:这些信创公司,比如金山办公(WPS),需要产品经理去设计更符合国人使用习惯的软件,需要市场专员去向政府、企业推广他们的解决方案。你的国际视野,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对标微软等国际巨头,找到差异化竞争的优势。

  • 如果你学金融、经济:信创产业是现在A股市场上最火热的板块之一。无数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都在成立专门的信创研究团队。你需要去分析哪家公司的技术更有前景,哪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更健康。一个真实的例子,中信建投证券的研报就指出,金融信创是万亿蓝海,2023-2025年将迎来全面爆发。你能看懂这些报告,并形成自己的判断,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 如果你学法律、公共管理:信创涉及大量的政府采购、行业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既懂政策又懂市场的专业人才来参与。你的海外学习经历,能让你在对比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时更具优势。

说白了,信创正在重塑中国各行各业的IT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所在的行业需要用电脑、用软件,你就身处这场变革之中。提前了解它,就等于拿到了一张通往未来职场的“优先票”。

信创搞得怎么样了?看看这些真实案例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问:这“全家桶”造出来,好用吗?有人在用吗?还是只是停留在概念上?

问得好。咱们不吹不黑,用事实说话。目前国内信创的推进路线,业内有个说法叫“2+8+N”,这是一个从易到难、逐步推广的过程。

“2”指的是党、政两个核心领域。这是最先开始,也是最坚决要完成国产替代的地方。你现在去国内的任何一个政府办事大厅看看,工作人员用的电脑,很可能开机画面就是“Kylin”或者“UOS”的logo,他们打的文件,用的也是WPS。根据国家相关规划,到2022年底,党政机关的信创替代已经基本完成。这涉及数百万台PC和服务器的更换,是一个巨大的存量市场。

“8”指的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八大重点行业:金融、电力、电信、石油、交通、教育、医疗、航空航天。这些行业是信创的主战场,也是最难啃的骨头,因为它们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

我们就拿金融行业举个例子。银行的系统可以说是最复杂的IT系统之一,一笔交易出错都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以前,国内银行的核心系统几乎被IBM、甲骨文这些国外厂商垄断。但现在,情况正在改变。

一个标志性事件:2023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宣布,其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成功切换为基于华为鲲鹏硬件和openGauss数据库的全国产化技术平台。这个系统承载着超过6.5亿个人客户、超过10亿个账户,每天处理超过20亿笔交易。这次切换的成功,证明了国产技术已经有能力扛起金融核心业务的大旗。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N”则指的是其他所有行业,比如汽车、地产、快消等等,最终要推广到整个社会。

那咱普通老百姓能用上吗?

这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目前来看,消费级市场还不是信创的主力。你在市面上买到的主流笔记本,预装的还是Windows系统。但是,一些国产PC品牌,比如联想、华为,已经推出了搭载国产操作系统(如UOS)的笔记本电脑。

体验如何?说实话,日常上上网、用WPS写写文档、看看视频,基本没问题。国产操作系统经过几年的发展,界面已经很现代化,操作逻辑也跟Windows很像,上手不难。

最大的挑战在于“软件生态”。就像你买了部新手机,但应用商店里没有微信、没有王者荣耀,那你肯定不会用。国产操作系统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很多专业软件,比如Adobe全家桶(PS、PR)、3D建模软件,或者一些大型游戏,目前还没有原生适配的版本,需要通过虚拟机或者转译来运行,体验会打折扣。

但这也不是死局。一方面,像微信、QQ、钉钉、百度网盘这些国民级应用,都已经推出了专门的Linux版本,可以在国产系统上流畅运行。另一方面,金山办公的WPS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它不仅完美兼容微软Office的格式,还开发了很多云同步、在线协作等本土化功能,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微软Office。

这说明,只要产品做得好,生态是可以慢慢建立起来的。给它一点时间,也许几年后,我们用国产系统办公、娱乐,会像今天用国产手机一样自然。

挑战和未来,咱得理性看待

聊了这么多,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信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它面临着实实在在的挑战。

最大的挑战,刚才提到了,就是“生态”。一个成熟的IT生态,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有无数的开发者为它写软件、无数的用户为它贡献使用习惯。国产系统想在短时间内追上,难度极大。这需要国家、企业、开发者和用户共同努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另一个挑战是性能和稳定性。虽然国产CPU,比如龙芯3A6000的单核性能已经追平了英特尔酷睿i3-10100的水平,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在高端领域,与英特尔的i9或者苹果的M系列芯片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稳定性,也需要在海量的实际应用中不断打磨和优化。

但我们看问题要看趋势。信创背后的驱动力,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心,是信息安全的刚性需求。这意味着,无论遇到多少困难,这条路都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资本和人才会持续涌入,技术会不断迭代,生态会一天天完善。

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看懂这个大趋势,比纠结于当前某个软件好不好用,要重要得多。这就像十年前,没人觉得国产手机能挑战苹果三星,但今天,华为、小米、OV已经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同样的故事,很可能在PC和软件领域再次上演。

聊了这么多,可能信息量有点大。但别担心,你不需要成为一个技术专家,只需要记住几个关键点就行。

如果你是学理工科的,尤其是CS、EE相关专业的,不妨现在就行动起来。在你的电脑上装个虚拟机,体验一下统信UOS或者openKylin系统,感受一下在Linux环境下开发是什么感觉。去GitHub上关注一些国内的开源项目,比如openGauss数据库、openEuler操作系统。这些“随手”的尝试,未来可能会成为你简历上最亮的点。

如果你是学文商科的,也别闲着。把“信创”作为一个关键词,去关注几家头部的上市公司,比如金山办公、中科曙光、中国软件。看看它们的股价走势、读读它们的年度财报。这不仅能帮你理解一个产业的运作逻辑,更是培养商业嗅觉的绝佳方式。

未来的中国,机会将越来越多地藏在这些硬核的科技领域里。我们身在海外,拥有更广阔的视野,这是我们的优势。但千万别因为距离,而与国内日新月异的变化产生了“认知鸿沟”。

看懂信创,其实就是看懂中国未来的一个重要切面。这事儿跟咱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为它关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科技底座,更关乎我们这一代人回国后,能抓住怎样的时代机遇。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