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专科两年真实花费,账单来了

puppy

还在为来加拿大读college的预算发愁吗?别光看官网的学费啦,那只是个开始!作为刚毕业的学姐,我把自己这两年所有的花销都扒出来了,给你算了一笔明明白白的账。从学费、房租、伙食费,到交通、通讯,甚至偶尔“放纵”的娱乐开销,每一笔都清清楚楚。这篇文章全是干货,没有虚的,直接给你看我每个月的生活成本到底是多少,两年下来总共花了多少钱。想知道在多伦多或温哥华这样的大城市,怎样才能不吃土还能过得舒心吗?快来看看我这份新鲜出炉的账单,帮你对未来的花费心里有个底,少走弯路!

开篇小提醒

哈喽,未来的学弟学妹们!

1. 这篇文章里的所有费用都按加元(CAD)计算,我按现在大概的汇率 1 CAD ≈ 5.2 RMB 帮你们换算了下,但汇率这东西天天变,你们要自己多留意哦!

2. 我主要是在多伦多上的学,所以我的账单更偏向于这里。温哥华的消费水平跟多伦多差不多,都是加拿大生活成本的“天花板”。如果你去卡尔加里、蒙特利尔或者其他中小城市,生活费会可爱很多!

3. 这完全是我的个人账单,每个人的消费习惯不一样,我的账单给你做个参考,让你心里有个谱儿。

还记得两年多前,我收到Seneca College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晚上,激动得在床上翻来覆去。我爸妈比我还兴奋,立马拉着我算起了账。我们打开学校官网,看着那个国际生学费,一年一万八加币,嗯,好像还可以接受。我爸拍着胸脯说:“学费我们包了,生活费你自己打工挣点,我们再补贴点,肯定够!”

当时的我,天真地以为,留学最大的开销就是学费了。然而,当我真正踏上多伦多这片土地,第一个月交完房租、买了张公交卡、去超市逛了一圈后,看着手机银行里飞速减少的数字,我才意识到——官网上的学费,真的只是个“首付”!

接下来的两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记账。不是为了省钱省到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明明白白。现在,我毕业了,也把这份压箱底的、热乎乎的两年花销总账单翻了出来。这里没有官方的空话,只有我一笔一笔记下的真实数字。希望能帮正在做预算的你,对未来的加拿大生活,有一个更清晰、更真实的认识。

一、学费 & 杂费:最大头的开销,躲不掉!

这部分是留学成本里最硬核、最没有弹性的一部分。学校说多少,你就得交多少,没得商量。我读的是一个两年的市场营销文凭(Diploma)项目。

1. 学费(Tuition Fee):

我们学院当时的国际生学费是一年大概 $18,500 CAD。每年会有小幅上涨,两年下来,光是纯学费,就交了差不多 $37,000 CAD

很多同学可能会想,一年制的研究生文凭(Graduate Certificate)是不是能省点?确实,时间短了,总学费会低一些,但生活成本也是一年。如果你是奔着移民去的,两年的项目在申请毕业工签(PGWP)时更有优势,能拿到三年的工签,这个要权衡好。

2. 强制性杂费(Ancillary Fees):

这笔钱通常是和学费一起交的,但它不是学费。它包括了很多你可能都没注意到的项目:

  • 医疗保险(Health Insurance):这是强制性的,国际生必须买。我们学校合作的是 guard.me,一年大概 $750 CAD。两年就是 $1,500 CAD。有了它,看病、开药基本都能报销,千万别为了省钱不买,在加拿大看一次急诊的账单能让你怀疑人生。我一个朋友急性阑尾炎手术,如果没有保险,费用是上万加币。
  • 学生活动费、校园建设费等:这些费用支持着学校的社团、体育馆、图书馆更新等等。不管你用不用,都得交。两年加起来大概有 $1,000 CAD

3. 书本和学习材料费:

这个费用弹性就很大了。我们市场营销专业,很多老师都推荐买新书,一本动辄一两百加币。我刚开始也傻乎乎地买了几本,后来发现,真的肉疼。

我的省钱小妙招:

  • 买二手书:开学季学校的公告栏和Facebook学生群里,全是卖二手书的学长学姐,通常是半价甚至更低。
  • 租书或买电子版:有些教科书可以在亚马逊上租,或者购买便宜得多的电子版。
  • 图书馆借阅:只要你手速够快,学校图书馆是你的免费宝库。

我后面基本都靠这些方法,但有些课程需要买带code的网课材料,这个躲不掉。两年下来,我花在书本和软件上的钱,总共大概 $1,200 CAD

学业部分总计:
学费 $37,000 + 医疗保险 $1,500 + 杂费 $1,000 + 书本费 $1,200 = $40,700 CAD
(约合 21.16 万人民币)

这笔钱,就是你留学之路的“入场券”,也是最大的一笔开销。

二、房租:决定你生活质量的“无底洞”

在多伦多、温哥华这样的大城市,房租绝对是生活费里占大头的“恶龙”。你的居住选择,直接决定了你每个月是“轻松度日”还是“吃土求生”。

我的居住进化史:

第一年:合租 House 的一个小房间

刚来的时候,为了省钱,也为了有人照应,我通过学姐介绍,在北约克(North York)租了一个 House 里的单间。房子比较旧,需要和另外四个室友共享厨房和两个卫生间。优点是便宜,缺点是生活琐事多,比如轮流打扫卫生、公共区域的使用等等。

当时的房租是 $800 CAD/月(包水电网)。这个价格现在已经很难找了,目前在多伦多周边地区,一个像样的单间至少要 $850 - $1000 CAD

第一年房租总计:$800 x 12 = $9,600 CAD

第二年:和朋友合租 Condo 的一间房

学习和生活都稳定下来后,我和一个关系好的同学决定搬出来,在离学校更近的地铁站附近租了一个两室一厅的 Condo(公寓)。我们一人一间卧室,共享客厅和厨房。Condo 的环境好太多了,有独立的洗衣机烘干机,还有免费的健身房和游泳池,安全系数也高。

当然,价格也“美丽”了很多。我们那个 Condo 月租 $2,800,平摊下来我每个月是 $1,400 CAD,还不包电费和网费。电费和网费加起来大概 $120/月,我承担一半,就是 $60。

第二年房租总计:($1,400 + $60) x 12 = $17,520 CAD

房租部分总计:
$9,600 (第一年) + $17,520 (第二年) = $27,120 CAD
(约合 14.1 万人民币)

你看,只是换了个住处,两年的房租就差了将近一倍。所以找房子这件事,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和生活要求来权衡。想省钱,就住远一点的 House 或 Basement(地下室);想住得舒服方便,就要做好钱包“大出血”的准备。

三、伙食费:从中餐胃到“西化”胃的进化史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对于留学生来说,感受尤其深刻。吃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你有没有力气赶 due。

1. 自己做饭:省钱的王道

在加拿大,外出就餐的成本很高,一顿最简单的快餐也要 15-20 加币。所以,学会自己做饭是留学生的必备技能。

我通常每周去超市大采购一次。多伦多的超市选择很多:

  • 平价超市:No Frills, Food Basics, Walmart。价格最实惠,我大部分的食材都在这里买。
  • 中高端超市:Loblaws, Metro。环境好,商品种类多,但价格也贵一些。
  • 华人超市:大统华 (T&T), 丰泰。这里能买到所有你需要的中国调料、蔬菜和零食,是拯救“中国胃”的天堂。

刚开始,我控制得比较好,每周买菜加零食的预算在 $80 CAD 左右。后来熟悉了环境,也开始买点车厘子、牛排改善生活,每周花费涨到了 $100 - $120 CAD。我们就按平均每周 $100 CAD 来算。

自己做饭总计:$100/周 x 52周 x 2年 = $10,400 CAD

2. 外出就餐 & 奶茶:幸福感的源泉

完全不做饭不现实,完全不出去吃也不人道。和朋友聚餐、赶时间吃个快餐、来一杯续命的奶茶,都是留学生活的一部分。

  • 一杯奶茶/咖啡:$7 - $9 CAD
  • 一顿 Food Court 快餐:$15 - $20 CAD
  • 和朋友吃一顿普通的餐厅(比如韩餐、日料):人均 $30 - $50 CAD
  • 吃一顿火锅/烤肉:人均 $50 - $80 CAD

我给自己定的规矩是,每周最多出去吃一到两次,奶茶一周一杯。平均下来,每个月花在“吃喝玩乐”上的钱大概是 $250 CAD

外出就餐总计:$250/月 x 24个月 = $6,000 CAD

伙食部分总计:
$10,400 (自己做饭) + $6,000 (外出就餐) = $16,400 CAD
(约合 8.53 万人民币)

平均下来,每个月吃的开销是 $683 CAD。这个数字不高不低,既没有天天吃土,也没有顿顿大餐,属于一个比较正常留学生的水平。

四、交通通讯:连接你和这个城市的生命线

这两项开销虽然每月看着不多,但两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1. 交通费(TTC 我的“痛”)

在多伦多,没有车的话,主要出行就靠 TTC (Toronto Transit Commission) 了,也就是公交和地铁系统。TTC 的票价真的不便宜,而且年年涨。

我上学期间,每个月都会买月票(Monthly Pass),可以无限次乘坐公交和地铁。当时的价格是 $156 CAD/月。这个对于每天都要通勤上学的学生来说,是最划算的。

偶尔周末和朋友去远一点的地方,或者晚上回家晚了,会打 Uber 或 Lyft。这部分开销不固定,但我会控制在每个月 $40 CAD 以内。

交通费总计:($156 + $40) x 24个月 = $4,704 CAD

2. 通讯费(手机 + 网络)

加拿大的通讯费是出了名的贵。三大运营商 Rogers, Bell, Telus 的套餐价格高高在上。我选择的是他们的子品牌 Fido,信号稳定,价格也相对亲民。

我签了一个两年的合约机,每个月的套餐是 $55 CAD,包含 30GB 的流量和无限通话短信。这个流量对于日常使用、刷刷视频是完全够的。

家里的网费是和室友平分的,前面算房租的时候已经加进去了,这里就不重复计算了。

手机费总计:$55/月 x 24个月 = $1,320 CAD

交通通讯部分总计:
$4,704 (交通) + $1,320 (手机) = $6,024 CAD
(约合 3.13 万人民币)

五、娱乐与其他:那些让留学生活不只是“生存”的开销

这部分花销是最具“个性化”的。有的人可以是零,有的人也可以是无上限。我属于中间派,既不奢侈,也不想完全放弃生活品质。

1. 购物(衣服、护肤品等):

多伦多的购物选择很多,从奢侈品到快时尚应有尽有。我大部分衣服都是在 Zara, H&M, Aritzia 这些品牌买的,主要会抓住 Black Friday(黑五)和 Boxing Day 这两个全年折扣力度最大的时候囤货。护肤品和化妆品主要在 Sephora 和 Shoppers Drug Mart 解决,攒积分换东西超划算。

我没有详细记每件衣服的价格,但粗略估算,平均每个月花在这些上面的钱大概是 $150 CAD

购物总计:$150/月 x 24个月 = $3,600 CAD

2. 娱乐和旅行:

学习再忙,也不能忘了看看这个世界。这部分钱,我觉得花得最值。

  • 日常娱乐:看电影(周二半价日必去)、和朋友唱K、逛逛博物馆和美术馆(有些有免费开放日)。
  • 短途旅行:两年里,我去了尼亚加拉大瀑布、蒙特利尔、魁北克城,还去阿岗昆省立公园看了枫叶。这些短途旅行,每次的花费大概在 $300 - $500 之间。

这部分我没有月度预算,而是按项目来算。两年下来,花在所有娱乐和旅行上的钱,总共大概是 $2,000 CAD

3. 杂项(无法预估的开销):

生活中总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花费。比如,冬天需要买一件上千加币的羽绒服来“保命”;笔记本电脑突然坏了需要修理;偶尔生个小病需要买非处方药;还有给家人朋友买礼物的开销等等。

我给这部分预留了一笔备用金,两年下来,零零总总加起来也花了差不多 $1,500 CAD

其他开销总计:
$3,600 (购物) + $2,000 (娱乐旅行) + $1,500 (杂项) = $7,100 CAD
(约合 3.69 万人民币)


两年总花费账单,来了!

好了,现在让我们把所有账单加起来,看看这两年的专科留学,到底花了我多少钱:

学业相关:$40,700 CAD

生活相关:

  • 房租:$27,120 CAD
  • 伙食:$16,400 CAD
  • 交通通讯:$6,024 CAD
  • 娱乐其他:$7,100 CAD

生活费总计:$27,120 + $16,400 + $6,024 + $7,100 = $56,644 CAD

两年总花费 = $40,700 + $56,644 = $97,344 CAD

约合 50.6 万人民币!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两年接近 10 万加币的花销,平均下来一年就是小 5 万加币。而刨除学费后,我每个月的生活成本大概是 $56,644 / 24 ≈ $2,360 CAD。这个数字,就是你在多伦多想要过上一个比较舒适、正常的留学生生活的月度成本。

看到这个数字,别慌。这只是我的个人案例,它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

想告诉你们的是,记账的目的不是让你焦虑,而是让你做到心中有数。知道了钱都花在哪儿,你才能更好地规划。比如,你可以在房租上省一点,住得远一些,把钱花在旅行上;或者你是个美食家,那就压缩购物预算,多去探索一些好吃的餐厅。

别为了省钱,把自己逼得太紧,忘了留学的初衷是体验和成长。该吃的饭要吃,该交的朋友要交,该看的风景要看。钱固然重要,但那些闪闪发光的经历和回忆,是再多钱也买不来的。

希望我这份碎碎念的账单,能给即将踏上征程的你一点点帮助。未来的路还很长,算清了脚下的账,才能更安心地抬头看天上的星星。加油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735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