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姐带你申格大!本科录取秘籍

puppy

盯着UCAS系统一脸迷茫?为了写PS头都快秃了?别怕,申请格大的这条路我们走过,最懂你的焦虑!这篇超全秘籍里,学长姐会用亲身经历,手把手教你如何打造一份让招生官眼前一亮的PS,还会悄悄告诉你热门专业背后“不成文”的A-Level/IB成绩要求。我们把踩过的坑、总结的经验都浓缩成了满满的干货,从选课到填表,帮你精准避雷。想少走弯路,稳稳拿到UofG的梦校offer吗?快点进来看看吧!

学长姐划重点:申请格大必看TIPS
PS不是简历:不要干巴巴地罗列奖项,要讲故事!用STAR法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把你的经历串起来,告诉招生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成绩“潜规则”:官网的AAA只是“入场券”,热门专业实际录取线更高。商科、计算机这种“卷王”专业,A*AA甚至更高才是稳妥的配置。
“超学术”活动是关键:除了校内成绩,招生官更想看你对专业的热情。读了哪些相关的书?看了什么纪录片?上了什么网课?这些才是你区别于其他申请者的法宝。
精准“表白”格大:别用同一篇PS海投所有学校。花时间研究格大的课程设置、教授和研究方向,在PS结尾处提一两点,让招生官看到你的诚意。
赶早不赶晚:虽然UCAS截止日期在1月底,但英国大学是“滚动录取”(Rolling Admission),名额先到先得。早点提交,你的机会就更大!

还记得那个晚上吗?我,一个普普通通的A-Level学生,对着UCAS系统上那个闪烁的光标,和Personal Statement那4000个字符的限制,感觉整个世界都凝固了。屏幕的光映在我的脸上,旁边是一杯早就凉透了的咖啡和一堆被我揉成团的草稿纸。我想讲的故事太多,想展现的优点太杂,但最后打出来的文字,连自己都觉得空洞又乏味。“我热爱商业,因为它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天啊,这种话我自己都不信,招生官怎么可能被说服?

那个瞬间的焦虑、迷茫和自我怀疑,相信现在屏幕前的你也感同身受。申请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简称UofG)这条路,我们这些学长姐都曾跌跌撞撞地走过。我们踩过坑,掉过泪,也曾在收到offer的那一刻激动地跳起来。所以,我们最懂你现在的感受。今天,这篇2000多字的“秘籍”,就是我们把所有经验浓缩成的干货。别怕,泡杯热茶,让我们陪你一起,打赢这场申请战!

格大,为什么是它?不止是“苏格兰霍格沃茨”那么简单

每次跟学弟学妹聊起格大,第一反应总是:“哇,就是那个长得像霍格沃茨的学校吗?”没错,走进主校区的Gilbert Scott Building,那种哥特式建筑的宏伟和历史感,真的会让你感觉自己下一秒就要去上魔药课了。但作为一所世界顶尖名校,格大吸引我们的,绝不仅仅是颜值。

我们先拿数据说话。在2024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格大稳居全球第76位。它还是声名显赫的英国“罗素大学集团”(Russell Group)的创始成员之一,相当于英国的“常春藤联盟”。在《泰晤士报与星期日泰晤士报优秀大学指南》中,它更是被评为“2024年度苏格兰大学”。这些排名和头衔背后,是它强大的学术实力和研究水平。

它的亚当·斯密商学院(Adam Smith Business School)是全球为数不多获得“三皇冠”认证(AACSB, AMBA, EQUIS)的顶级商学院之一,从这里走出了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它的工程学院历史悠久,是英国最古老的工程学院之一。而它的计算机、心理学、法学等专业,也都在全英乃至世界名列前茅。

除了学术,格拉斯哥这座城市本身也充满了魅力。它被评为世界上最友好的城市之一,苏格兰人特有的热情和幽默会让你很快融入这里。这里的现场音乐氛围超棒,大大小小的live house遍布全城。周末,你可以去Kelvingrove艺术馆和博物馆逛逛,也可以坐一小段火车去罗蒙湖感受壮丽的苏格兰高地风光。这里的生活成本相比伦敦、爱丁堡也更友好,对留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

所以,选择格大,你选择的不只是一所大学,而是一种沉浸在顶尖学术氛围和独特城市文化中的生活方式。

揭秘“潜规则”:你的A-Level/IB成绩真的够吗?

好了,激动过后,我们来谈点最实际的——成绩。你可能会打开格大的官网,看到心仪专业的入学要求写着“A-Level: AAA”或者“IB: 38分”,然后长舒一口气,觉得自己的预估分好像差不多。但学长姐必须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真相:官网上的要求,很多时候只是“最低门槛”,或者说是“入场券”。对于热门专业,实际的录取标准要高得多。

英国大学的录取,尤其对于热门专业,就像一个“择优录取”的竞技场。当成千上万的优秀学生都拿着AAA的成绩来申请时,招生官凭什么选择你?他们会看你的A*,看你的相关科目成绩,看你的PS,看你的推荐信。我们用几个最受国际生欢迎的专业来举例,让你感受一下真实的“战况”。

案例一:商学院(Adam Smith Business School)

比如会计与金融(Accounting & Finance)或商业管理(Business & Management)专业。官网给出的典型要求可能是AAA。但根据我们往届的申请经验,如果你想稳稳拿下offer,一个A*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A*AA。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面试环节的专业,成绩几乎就是第一道,也是最硬的筛选关卡。

我认识一个学弟,A-Level预估AAA,AS阶段数学拿了A,满怀信心地申请了金融专业。结果呢?他被放进了waiting list,最后被拒了。而他的同班同学,预估A*AA(其中数学A*),PS写得也很扎实,很快就收到了offer。这就是差距。商学院尤其看重数学能力,所以如果你A-Level选了数学并且能拿到A*,你的申请会非常有竞争力。对于IB学生,38分是基础,但如果你能拿到40+,并且数学HL是6分甚至7分,那你的赢面就大多了。

案例二:计算机科学(Computing Science)

计算机科学现在是全球申请的大热门,格大也不例外。申请人数每年都在暴涨,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官网要求是AAA,且必须包含数学。但实际上,几乎所有拿到offer的中国学生,都至少有A*AA的成绩,并且数学是那个A*。如果你还学了进阶数学(Further Maths)并且成绩优异,那简直就是给你的申请上了双保险。

去年我辅导过一个学妹,她A-Level选了数学、进阶数学和物理,预估成绩是A*A*A。她的PS写得非常棒,不仅提到了自己用Python做的一些小项目,还深入讨论了格大某位教授在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她十月份一开放申请就递交了材料,十一月就收到了offer。而另一位同学,成绩是AAA(数学A),申请递交得稍晚,就直接收到了拒信。对于计算机这类高技术含量的专业,招生官极度看重你的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而A*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案例三:心理学(Psychology)

心理学也是一个非常受欢迎且竞争激烈的专业。它的申请者背景很多样,文理科的都有。格大心理学的要求通常是AAB-AAA。但同样,申请者众多,实际录取线也被抬高了。去年一位拿到offer的同学,她的A-Level成绩是A*AA,选了生物、化学和心理学。招生官不仅看你的总分,也很看重你是否选修了相关的科学科目(如生物)或有助逻辑分析的科目(如数学)。对于IB学生,如果你的HL科目里有生物或数学,并且分数很高,会非常有优势。

总结一下,对于热门专业,请自动在官网要求上“加一个*”。你的预估成绩,是你整个申请材料的基石。如果基石不稳,再华丽的PS也可能无力回天。

PS终极指南:让招生官一眼就“爱上”你

如果说成绩是敲门砖,那PS(Personal Statement)就是你走进那扇门后,与招生官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深度对话。这4000个字符,是你展示自己对专业的热情、学术潜力和个人特质的唯一机会。一份平庸的PS只会让招生官觉得你和其他几百个申请者没什么不同,而一份出色的PS,能让你的形象立刻鲜活起来,甚至在成绩稍有不足时帮你力挽狂狂澜。

第一步:告别 cliché,来个漂亮的“凤头”

招生官每天要看几百份PS,他们最怕看到的就是千篇一律的开头。“From a young age, I have always been fascinated by…”(从小我就对…着迷),这种句子可以直接删掉了。你的开头,必须在几秒钟内抓住他的眼球。

怎么做?用一个具体的故事、一个独特的观察,或者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来开始。
比如,申请经济学,你可以这样写:
平庸版:“我一直对经济学很感兴趣,因为它解释了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惊艳版:“在楼下水果店帮忙的那个暑假,我发现西瓜的价格会在一天内波动三次。这个小小的发现,让我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了供需关系的力量,也点燃了我探索宏观经济背后复杂模型的渴望。”

看到了吗?后者通过一个生动的个人经历,具体、真实地展现了你对学科的兴趣来源,远比一句空洞的口号有说服力。

第二步:学术为王,展现你的“超学术”实力

PS的核心,大约70%-80%的篇幅,都应该围绕“学术”展开。这里的学术,不仅仅是你在学校里学的A-Level或IB课程。招生官想看到的是,你为了这个专业,在课外付出了多少努力。我们称之为“超学术活动”(Super-curricular activities)。

不要只是简单地罗列你学了什么课,得了什么分。你需要做的是,把这些点串联起来。
展示你的知识广度:读了哪些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期刊或文章?比如申请计算机,你可以说你读了《编码:隐匿在计算机软硬件背后的语言》,并讨论了其中关于逻辑门的部分如何启发了你。
展示你的学习主动性:有没有上过一些在线课程(Coursera, edX)?比如申请商科,你可以提到你上了一门关于市场营销的MOOC,并分享你从中得到的某个特定见解。
展示你的实践能力:有没有参加过什么竞赛、夏校或者做过个人项目?申请工程,你完全可以写写你为了解决家里浇花问题而自己动手做的一个小型自动灌溉系统,哪怕它很简单,但这个过程展现了你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记住,提到任何活动时,都要深入一步。不要只说“我读了《国富论》”,而要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关于‘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让我开始思考市场自我调节的边界在哪里,尤其是在当今数字经济的背景下。”这才能体现你的思考深度。

第三步:课外活动,讲好你的“软实力”故事

剩下的20%-30%篇幅,可以留给你的课外活动。但这里的重点不是展示你有多“多才多艺”,而是通过这些活动,证明你具备了上大学所需要的“软实力”(Soft Skills),比如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

同样,用例子说话。
不要说:“我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这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
要说:“作为校篮球队的控球后卫,我学会了如何在紧张的比赛中快速做出决策,并与不同性格的队友有效沟通,以实现共同的目标。这种在高压下保持冷静和协作的能力,我相信对未来大学里的小组项目至关重要。”

无论是弹钢琴、做志愿者还是兼职打工,找到它与你申请专业所需能力之间的联系,并把它清晰地表达出来。

第四步:精准表白,为什么非格大不可?

PS的结尾至关重要。你需要在这里,向格拉斯哥大学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我不是海投,我是真的对你很感兴趣。这就需要你提前做足功课。

去格大的官网,找到你申请专业的页面。仔细看他们的课程设置(Modules),有没有哪个特别吸引你的选修课?去看看学院的教职员工(Staff)页面,有没有哪个教授的研究方向让你特别兴奋?

你可以这样写:
“格拉斯哥大学的课程设置尤其吸引我,特别是大二的‘行为经济学’这门课,它完美结合了我对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双重兴趣。我非常期待能有机会学习[某某教授]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为之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样一段话,会瞬间让招生官觉得你是一个认真、有目标、做过深入研究的申请者,好感度立刻倍增。

UCAS填表的小心思,魔鬼都在细节里

PS和成绩都准备好了,UCAS系统的填写也不能掉以轻心。

推荐信(Reference Letter):你的推荐信非常重要。不要等到最后才去找老师。提前一两个月,礼貌地和你的推荐人(通常是你的Tutor或Counselor)沟通。最好给他/她准备一份你的“Brag Sheet”,里面包括你的成绩、奖项、参加过的活动,以及一份PS草稿。这样,老师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写出一封强有力的推荐信,印证你在PS里提到的优点。

五个学校选择:UCAS系统可以填五个志愿。建议你采用“2+2+1”的策略:两所冲刺的“梦校”(比如格大),两所比较稳妥、成绩要求和你预估分持平的学校,以及一所作为保底。这样可以最大化你的录取几率,避免最后无学可上的尴尬局面。

提交时间:再次强调,一定要早!英国大学是“滚动录取”,位置是一个一个给出去的。越到后面,名额越少,竞争就越激烈,即使你的条件很好,也可能因为没有位置而被拒。我们的建议是,在10月、11月就完成所有材料的准备和提交,这样你就能抢占先机。

写在最后的话

我知道,看完这篇长长的文章,你可能觉得压力更大了。别慌。申请大学就像一场升级打怪的游戏,PS是你的装备,成绩是你的等级,而我们这些学长姐,就是给你递上攻略的NPC。

这条路确实不容易,你会无数次修改你的PS,会因为一次模考成绩不理想而焦虑,会盯着邮箱等待offer等到心焦。但请你相信,每一次的努力,每一次的修改,都是在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所以,关掉这篇文章后,别再迷茫了。去图书馆借一本你想在PS里提到的书,去Coursera上找一门你感兴趣的课,或者就从写下那个让你对专业产生兴趣的小故事开始。一步一步来,你会发现,那封来自格拉斯哥大学的offer,其实离你并不遥远。

加油!我们在格大的校园里等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11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