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划重点:懒人阅读指南 |
|---|
| - 排名只是参考:别被数字绑架!你的专业、兴趣和未来规划比综合排名更重要。 |
| - 澳洲大学集体“飞升”:整体表现超常,墨大、悉大稳居全球Top 20,想冲名校的同学机会大大的。 |
| - 八大内部“宫心计”:除了西澳大学(UWA)稍有下滑,其他七所全部上升,ANU和莫纳什进步神速! |
| - 黑马院校太抢眼:RMIT简直是“坐了火箭”,狂飙17名!UTS也稳进前90,非八大的实力越来越香了。 |
| - 怎么看懂排名:文章后面会带你“拆解”排名背后的指标,教你看懂门道,不做“排名小白”。 |
“快看快看!QS排名更新了!”
凌晨三点,我的留学申请群突然被一条消息引爆,瞬间几十条未读。群里一个叫Leo的同学,心心念念想去墨尔本大学读商科,他像等待开奖一样,第一时间把截图甩进了群里。看到墨大排名又升了一位,稳坐澳洲第一、全球第13的宝座,他激动地发了一连串“稳了稳了”的表情包。
但几家欢喜几家愁。另一个准备申请UWA(西澳大学)的朋友小A,心情就有点复杂了。她看到UWA的排名从去年的72名掉到了77名,虽然依旧是世界百强,但那种感觉,就像自己看好的股票跌了一点点,心里总归有点不是滋味。“这……会影响我回国找工作吗?”她忧心忡忡地问。
这一幕,相信每个留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每年的排名发布日,都像是一场关乎我们未来、面子和安全感的“年度大考”。它不仅影响着还没申请的同学如何择校,也牵动着已经入读和毕业校友们的心。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母校闪闪发光呢?
那么,新鲜出炉的2025 QS世界大学排名里,澳洲大学的表现究竟如何?你的梦校是逆袭的“天选之子”,还是稍显“水逆”?别急,今天小编就带你一层一层扒开这个排名,看看这数字背后,到底藏着哪些秘密和机会。
“神仙打架”:墨大悉大领跑,八大内部风起云涌
咱们先来看看第一梯队,也就是大家最关心的“澳洲八大”(Group of Eight)。今年的八大,可以说是集体高光,但也暗流涌动,内部的座次表又悄悄洗了一次牌。
墨尔本大学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 全球第13名
“铁打的墨大”,这句话真不是吹的。今年,墨大从全球第14名再次前进一位,来到了第13名,把澳洲大学的天花板又往上顶了顶。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墨大的学术声誉和综合实力,已经能和世界上最顶尖的那一小撮名校掰手腕了。对于在读的同学来说,这绝对是值得发个朋友圈炫耀一下的时刻。
我认识一个学姐Sarah,她当年手握英国G5和墨大的offer,最后选择了墨尔本。她说,除了喜欢墨尔本的城市氛围,很大程度上也是看中了墨大稳步上升的势头。这次排名一出,她开玩笑说:“感觉学费都值回票价了,以后简历上‘全球Top 15大学毕业’,底气都足一些。”
悉尼大学 (University of Sydney) - 全球第18名
悉尼大学,这位澳洲最古老的“大学长”,也同样给力。从去年的第19名上升到第18名,和墨大一起,让澳洲在前20名里占据了两个席位。悉大的优势在于它极高的“雇主声誉”,在全球排到了第14位。简单来说,就是全世界的大老板们都非常认可悉大的毕业生,觉得他们好用、能干。如果你读的是商科、法律这类非常看重校友网络和就业前景的专业,悉大绝对是你的梦中情校。
新南威尔士大学 (UNSW Sydney) - 全球第19名
UNSW今年稳稳地守住了全球第19名的位置,和悉尼大学组成了“悉尼双子星”,一同闪耀在全球Top 20。UNSW向来以“工科大神”著称,它的工程和技术领域常年是澳洲第一。我有个朋友在UNSW读计算机,他说那里的学习强度简直是“魔鬼训练营”,但毕业后,无论是留澳还是回国进大厂,机会都特别多。这就是UNSW的底气所在:用实力说话,排名自然稳固。
澳洲国立大学 (ANU) - 全球第30名
坐落在首都堪培拉的ANU,今年表现非常亮眼,从第34名一跃进入前30,上升了4个名次!ANU是澳洲唯一一所“国立”大学,学术氛围极其浓厚,尤其是在人文社科、国际关系等领域,简直是澳洲的“哈佛”。如果你是那种潜心向学、想在学术道路上深造的“学霸”型选手,那ANU的氛围绝对会让你如鱼得水。这次排名的上升,也再次证明了它在学术界的硬核实力。
莫纳什大学 (Monash University) - 全球第37名
莫纳什大学是今年的另一匹“快马”,从第42名飙升至第37名,足足前进了5名!作为八大里最年轻、规模最大的学校之一,莫纳什的商学院和药剂学一直都是王牌。这次排名的大幅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在“国际研究网络”和“可持续性”这两个新指标上的优异表现。这说明莫纳什不仅学术搞得好,还特别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非常符合当下的发展趋势。
昆士兰大学 (UQ) & 阿德莱德大学 (University of Adelaide)
这两所大学也稳中有升。UQ从43名升至40名,阿德莱德大学从89名升至82名,进步了7位,势头很猛。UQ坐拥阳光沙滩,校园环境美得像度假村,在环境科学、农业等领域是世界顶尖。而阿德莱德大学则以其浓厚的历史底蕴和在医学、红酒等领域的专长而闻名。它们的进步说明,八大的整体实力都在不断增强。
西澳大学 (UWA) - 全球第77名
UWA是今年八大里唯一排名下滑的学校,从72名降至77名。看到这个数字,很多同学可能会有点慌。但其实,放到全球近1500所大学里看,第77名依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成绩。UWA的矿业工程、海洋科学等专业依旧是世界顶级的。排名的微小波动,可能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师生比、国际学生比例等数据的变化。对于真心喜欢西澳生活,想在矿业、能源等行业发展的同学来说,UWA的价值丝毫没有减弱。
不止是八大!这些“黑马大学”正在逆袭
如果你的目光只盯着八大,那你可能会错过很多宝藏学校。今年的排名榜上,好几所“非八大”院校的表现简直可以用“惊艳”来形容,它们用实力证明,澳洲的优质教育资源远不止八所学校。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RMIT University) - 全球第123名
今年最大的惊喜,非RMIT莫属!它的排名从去年的第140名,一路狂飙到第123名,整整上升了17位!这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大学排名中,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RMIT就像一个时尚、前卫、充满活力的“斜杠青年”,它的艺术设计、建筑、传媒等专业在全球都享有盛誉。这所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课程和产业结合得非常紧密。我认识一个在RMIT读设计的同学,他说他们的作业很多都是直接和真实的公司项目挂钩,毕业时手上已经有好几个可以写进简历的实战经历了。这次排名的大幅跃升,特别是其在“雇主声誉”(全球第80位)上的高分,就是对它这种实践型教学模式的最好肯定。
悉尼科技大学 (UTS) - 全球第88名
UTS是另一位“优等生”,排名从90名上升到88名,稳稳地站在了世界前100的行列里。作为一所年轻的大学,UTS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它的校训是“Think. Change. Do.”,充满了创新和实践的精神。UTS在计算机、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新兴领域投入巨大,标志性的“纸袋楼”就是它创新精神的象征。对于想在科技和创意行业发展的同学来说,UTS的课程设置和行业联系,可能比一些更传统的大学还要有优势。选择UTS,意味着你选择了一条与未来科技潮流同行的道路。
科廷大学 (Curtin University) - 全球第174名
位于西澳珀斯的科廷大学,排名也从183名前进到了174名。科廷大学在矿业、工程、地球与海洋科学等领域的实力非常强大,与西澳的支柱产业紧密相连。它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在QS的国际师资和国际学生比例指标上得分很高,这意味着你可以在一个非常多元文化的环境里学习。如果你想获得一种不同于东海岸大城市的留学体验,同时又能接触到世界级的专业知识,科廷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选择。
这些“黑马”大学的崛起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选校的眼光一定要放开。不要被“八大”这个标签框住,很多非八大院校在特定专业领域的实力、行业内的口碑以及能为你提供的实践机会,可能完全不输八大,甚至更胜一筹。
排名数字背后,我们到底在看什么?
聊了这么多学校的升降,你可能会问,这个QS排名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有的学校升了,有的降了?搞懂这个,能帮你更理性地看待排名,而不是简单地被一个数字牵着鼻子走。
QS排名就像一个复杂的打分系统,它主要看这几个方面:
1. 学术声誉 (Academic Reputation - 占30%)
这是最重头的一项。QS会向全球十几万的学者、教授发问卷,问他们“你觉得在你的研究领域,哪些大学最牛?” 这就像是学术界的“大众点评”,得分高的学校,说明在圈内名气大,被同行们广泛认可。墨大、悉大、ANU在这项上得分都极高,这是它们稳居高位的基石。
2. 雇主声誉 (Employer Reputation - 占15%)
这一项直接关系到你的饭碗。QS会去问全球各大公司的HR,“你最喜欢招哪个学校的毕业生?” 分数越高,说明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越抢手。前面提到的悉尼大学在这项上表现突出,说明企业对它的认可度非常高。
3. 师生比 (Faculty/Student Ratio - 占10%)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平均一个老师要带多少个学生。比例越低,说明你能获得的关注和指导可能就越多,体验感更好。有些大学排名下降,可能就是因为扩招太快,导致师生比失衡。
4. 论文引用数 (Citations per Faculty - 占20%)
这项衡量的是学校的科研实力。简单说,就是学校教授们发表的论文,被其他学者引用的频率有多高。引用得多,说明研究成果影响力大、质量高。这对读研究型硕士或博士的同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
5. 国际化指标 (国际教师/学生比例 - 各占5%)
这两项看的是学校的国际化程度。一个校园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和同学,能给你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元的文化体验。澳洲大学在这一项上普遍得分很高,这也是澳洲留学的一大魅力。
6. 三个新指标 (各占5%)
从去年开始,QS加入了三个新指标:国际研究网络、就业成果和可持续性。“国际研究网络”看的是学校跨国合作研究的能力;“就业成果”是实打实地看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职业发展;“可持续性”则关注学校在环保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贡献。莫纳什和RMIT今年的排名跃升,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这几个新赛道上表现出色,抓住了时代的新趋势。
看懂了这些,你就会发现,一个学校排名的升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可能因为发表了重磅研究而上升,也可能因为班级规模变大而稍稍下降。所以,不要只看总分,要学会点开详情,看看它到底强在哪,弱在哪,哪一项才是你最看重的。
排名之外,你更应该关心什么?
说了这么多,我最想告诉你的其实是:排名是个好工具,但千万别做排名的奴隶。
选校就像谈恋爱,不能只看对方的“身家背景”(综合排名),更要看你们的“性格”是否合得来。那个最适合你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
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的专业,哪个学校最强?
综合排名高,不代表所有专业都强。比如你想学酒店管理,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想学护理,UTS的实力有口皆碑;想学矿业工程,科廷和西澳大学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去查一查专业排名,看看那些在你心仪领域里的大牛教授都在哪儿任教,这比只盯着一个综合排名靠谱得多。
我喜欢什么样的城市和生活?
未来几年的生活,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你。你喜欢墨尔本的文艺与咖啡文化,还是悉尼的繁华与海港风光?你渴望布里斯班的阳光与悠闲,还是珀斯的宁静与独特?每个城市的学习成本、生活节奏、实习和就业机会都不一样。去B站、小红书上搜搜vlog,看看学长学姐分享的真实生活,感受一下你更向往哪一种。
这所学校的“气质”和我搭吗?
有的学校学术氛围浓,像ANU;有的学校充满活力和实践精神,像RMIT;有的学校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有的学校则更注重独立研究。你可以去学校官网看看课程设置,感受一下它的教学理念。是偏重理论,还是偏重实践?是大班授课多,还是小组讨论多?这些都直接关系到你未来几年的学习体验。
所以,当你的留学群里再次因为排名而沸腾时,不妨冷静下来。你可以为母校的进步开瓶香槟,也可以把它当成一个了解不同学校优势的窗口。但最终做决定时,记得把尺子拿回到自己手上。
你的留学申请,不是一场只有输赢的比赛,而是一段寻找自我的旅程。那个能让你学到真本事、交到好朋友、看到更广阔世界的地方,就是你的“世界第一”。
祝你,找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