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可冲G5退可守港校,英港联申赢麻了

进可冲G5退可守港校,英港联申赢麻了

还在为留学申请头秃吗?感觉今年的申请季卷出天际,只申一个地区心里实在没底?快来试试“英港联申”这个神仙操作!它简直是咱们的完美Plan B,不,是Plan A+!一边可以大胆去冲你的G5梦校,放手一搏;另一边,港大、港科大这些世界顶级名校又能稳稳地给你兜底。更棒的是,两边的申请系统和材料要求有很多相似之处,准备起来事半功倍。这样一来,手握多个顶尖offer,选择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再也不用为失学焦虑,那感觉简直不要太爽!想知道具体怎么规划时间线、怎么写文书吗?正文里全是干货,保你赢麻了!

英港联申核心TIPS
时间规划是关键:英国申请系统开得早,九月十月是黄金期;香港则稍晚,正好错峰。完美!
文书要“一鱼两吃”但不能完全照搬:核心履历和技能通用,但个人陈述(PS)必须根据学校和地区特色进行微调。给英国的要更学术,给香港的可以多谈谈大湾区职业规划。
选校定位要匹配:英国冲G5,香港就瞄准“港三”(港大、港科、港中大),这样offer的含金量才在一个水平线上。
心态放平,策略取胜:把英港联申看作一个投资组合,G5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股票,港校是稳健增值的蓝筹股。这样想,是不是瞬间就不焦虑了?

进可冲G5退可守港校,英港联申赢麻了

去年12月的某个深夜,我的学妹Amy在微信上给我发来一长串的语音,带着哭腔问我:“学姐,我是不是要失学了?我申的LSE、UCL全没信儿,连个面试都没有,我感觉今年申请季要完蛋了。”

我点开她的申请列表一看,清一色的英国G5商学院,外加王爱曼华(KCL, Edinburgh, Manchester, Warwick)。她本科211,均分88,雅思7.5,还有两段不错的实习。这个背景,在前几年或许能稳稳拿到几封offer,但在今天,只“死磕”英国,尤其是卷上天的商科,真的有点像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且这个篮子底下可能还有个洞。

我当时就给她提了个建议:“现在还来得及,赶紧把港大、港科大和港中文的申请递了!你的材料都是现成的,改改PS就行。” 她半信半疑地去了,一个月后,港科大的offer来了。再过一个月,港大的也来了。虽然她最终还是等到了曼大的offer,但她和我说,收到港科大offer的那一刻,她整个人才真正从“失学焦虑”中解脱出来。手握着两个世界排名前50的offer,她再看邮箱里UCL的拒信,都觉得云淡风轻。

Amy的故事不是个例,而是每年申请季成千上万留学生的缩影。感觉申请越来越卷,不确定性越来越高?那么,听我一句劝,快来试试“英港联申”这个神仙操作吧!

为什么说“英港联申”是完美策略?

我们先来看一组排名,别嫌俗,但排名是咱们选校最直观的参考。根据最新的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英国的帝国理工排第2,牛津第3,剑桥第5,UCL第9。这G5光环,谁不迷糊?这就是我们“进可冲”的目标。

但另一边呢?香港大学(HKU)排到了第17位,香港中文大学(CUHK)第36,香港科技大学(HKUST)第47。看到了吗?香港的顶尖大学,全都是世界前50的水平,完全不输英国的王爱曼华。它们就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是“退可守”的王牌。

“进可冲,退可守”,这个策略的精髓就在于,它完美平衡了梦想和现实。G5是你的梦,但录取充满了“玄学”。你可能因为本科院校背景被卡,可能因为文书的一个小瑕疵被拒,甚至可能只是因为你申请得晚了一天。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数据,近年来非欧盟国际学生的申请数量屡创新高,热门专业如UCL的管理学硕士,每年都收到上万份申请,录取率可能不到5%。这比彩票中奖率高不了多少。

我认识一个中山大学的学长,GPA 3.8/4.0,GRE 330+,手握顶刊论文,申请帝国理工的CS项目,结果等来一封拒信。理由?没理由,就是申请人太多了。他当时就懵了。幸好,他同步申请了港科大的同类项目,早早就拿到了offer,现在已经在深圳的腾讯做算法工程师了,风生水起。

这就是英港联申的魅力。它不是让你降低标准,而是让你在同一水平线上,拥有更多的选择。你既可以勇敢地去挑战G5那扇窄门,又不用担心万一失败后无处可去。香港的大学为你提供了一个同样闪亮,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如连接内地市场)更有优势的平台。

申请材料神同步,准备一份等于准备两份

听到要同时申请两个地区,你可能会头大:“天啊,那不是要准备双倍的材料,累死个人?”

No no no!这正是英港联申最香的地方——两边的申请材料重合度高达90%!

我们来盘一盘:

1. 学术材料:成绩单、在读证明/毕业证学位证。这个是标准化的,打印几份就行,完全通用。

2. 语言成绩:雅思(IELTS)或托福(TOEFL)。英港两地高校都认可。一般来说,总分6.5-7.0,小分不低于6.0是基本门槛。G5和港三的热门专业要求会更高,冲7.5比较稳。你只需要考一次,成绩单寄送给不同学校即可。

3. 个人简历(CV):一份精心打磨的CV,无论是申请伦敦政经的经济学,还是港大的金融学,其核心内容——你的教育背景、实习经历、科研项目、技能证书——都是一样的。最多就是根据项目要求微调一下措辞重点。

4. 推荐信(RL):找好你的推荐人,写好推荐信。无论是英国还是香港的网申系统,基本都是让你填写推荐人的邮箱,系统会自动发邮件邀请推荐人上传。你的教授只需要上传同一封信,改一下抬头里的大学名字就行了。一劳永逸!

5. 个人陈述(PS):这是唯一需要花心思“区别对待”但又不是完全重写的文件。你的学术兴趣、职业目标、核心优势,这些主体内容是固定的。你需要做的,是“本地化”微调。

举个例子,你想申请金融科技(FinTech)。

在给帝国理工的PS里,你可以这么写:“帝国理工地处世界金融中心伦敦,其强大的计算机科学系与商学院的结合,为我提供了探索前沿量化交易算法和区块链技术的绝佳平台。我希望能深入研究XXX教授在该领域的理论……” 这里强调的是学术、研究和伦敦的全球地位。

而在给港科大的PS里,你可以加上这么一段:“香港作为连接东西方的国际金融枢纽,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为金融科技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应用场景。我期望在港科大不仅能学到顶尖技术,更能将所学应用于解决大湾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等实际问题中……” 这里就把你的职业规划和香港独特的地理与经济优势结合起来了。

看到没?主体结构不变,只是换个角度,投其所好。这点工作量,相比于多一个顶级offer的可能性,简直不要太划算!

完美时间线规划,让你从容不迫

英港联申的另一个巨大优势在于,它们的申请周期是“无缝衔接”,甚至可以说是“完美错峰”。这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来各个击破。

这是一份你可以直接抄作业的时间规划:

第一阶段:准备期(入学前一年 6月-8月)

这个暑假是你的黄金备战期。主要任务三件套:刷语言、搞定文书初稿、联系推荐人。把你的雅思刷到目标分数,CV和PS的通用版框架打磨好,然后温柔地“骚扰”你的教授们,告诉他们你的申请计划,请求他们的帮助。

第二阶段:主攻英国(入学前一年 9月-11月)

英国大学的申请系统通常在9月底10月初开放。英国申请讲究“先到先得”(Rolling Basis),尤其是G5之外的学校。所以,一开放就要第一时间递交申请!这个阶段,你的全部精力应该放在英国这边,把PS针对牛剑、IC、LSE、UCL进行精修,然后赶在第一轮或者最晚圣诞节前提交所有申请。

第三阶段:转战香港(入学前一年 10月-次年1月)

香港的大学申请开放时间和英国差不多,但截止日期普遍更晚,很多会持续到次年的2月、3月甚至5月。当你递交完英国的申请后,就可以从容地掉转枪头,开始“装修”你的材料,准备投递香港了。

比如,2023-2024申请季,香港大学的商学院大部分专业在10月中旬才开放第一轮申请。港科大和港中文的节奏也类似。这个时间差,让你完全可以处理完英国的申请,再来优化给香港的文书,时间非常充裕。

第四阶段:收获与抉择(次年 1月-5月)

从1月开始,你会陆陆续续收到结果。英国非G5的offer可能会先来,给你吃一颗定心丸。接着,香港的offer也可能比G5的拒信来得更早。比如,去年我的朋友小C,11月申请港中文,12月底就拿到了offer,当时他的G5申请还杳无音信。这份早早到来的offer,让他整个春节都过得特别安心。

到了3、4月份,所有结果基本都出来了。这时候,你可能手握KCL、港大、港科大三家的offer,需要做的就不再是焦虑地等待,而是幸福地烦恼:“我到底该去哪一个呢?”

热门专业怎么选?英港“CP”配对指南

为了让你的联申更有策略性,选择实力相当、课程设置相似的专业非常重要。我帮你整理了一些热门专业的“英港CP”,供你参考:

金融/商科类

  • 英国:LSE/IC 的金融、管理学
  • 香港CP:HKU 的金融学、HKUST 的投资管理、CUHK 的金融学。这三个都是王牌项目,毕业生无论在香港中环还是深圳金融街都超级抢手。

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类

  • 英国:IC/UCL 的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数据科学
  • 香港CP:HKUST 的大数据技术、HKU 的计算机科学、CUHK 的数据科学与商业统计。港科大的CS在亚洲是封神级别的存在,你懂的。

传媒类

  • 英国:LSE 的媒体与传播、KCL 的数字文化
  • 香港CP:CUHK 的新媒体、HKU 的新闻学、浸会大学(HKBU)的传媒。港中大和浸会的传媒,在华语圈是泰山北斗级的。

教育类

  • 英国:UCL IOE(教育学院)的 TESOL、教育学
  • 香港CP:HKU 的教育学、TESOL。港大的教育学院常年稳居世界前十,和UCL IOE是神仙打架,实力不相上下。

公共政策/社会科学类

  • 英国:LSE/Oxford 的公共政策
  • 香港CP:HKU/HKUST 的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结合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对于想进入体制内或者在智库、NGO发展的同学来说,接地气,优势巨大。

申请季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淘汰赛,而是一场信息战和策略战。当你还在纠结要不要为了冲G5而放弃其他选择时,已经有聪明的同学通过“英港联申”的组合拳,稳稳地将世界顶尖名校的入场券攥在了手里。

别再把自己逼到“非G5不去”的死胡同里了。给自己多一个选择,就是给未来多一种可能。这个世界很大,好学校也很多。手握多个offer,从容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这种“赢麻了”的感觉,你真的值得拥有!

所以,还等什么呢?赶紧打开你的申请规划表,把香港那几所闪闪发光的大学,加进你的梦校清单吧!


留学生新鲜事

留学生新鲜事

337603 博客

0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