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学历大摸底:多数人竟在读这个?

puppy

嗨,留学路上的小伙伴们!你是不是也总感觉,身边同学不是在卷CS就是在读商科,仿佛全世界都在追逐那几个热门饭碗?但我们这次深扒了一下数据,结果真的有点出乎意料!那个常年霸榜、让最多留学生“扎堆”的专业,可能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它看似选择众多、门槛不高,实则内卷到飞起,是名副其实的“隐形王者”。这篇文章就带你大揭秘,用真实数据告诉你,大多数人到底在读什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以及这背后有哪些你不知道的机遇和“坑”。快来看看你的专业排第几,是随了大流还是特立独行吧!

留学生专业选择迷思大破解
迷思:身边人都在读商科,这绝对是留学生第一大专业吧?
真相:曾经的王者已经悄悄让位!一个“新贵”已经登顶,而且领先优势还在扩大。往下看,数据会让你大吃一惊。
迷思:选了CS(计算机科学)就等于手握高薪、直通大厂的入场券。
真相:饭碗确实香,但抢饭碗的人已经挤满了食堂。除了拼技术,还要拼实习、拼项目,甚至……拼点运气。
迷思:冷门专业=没前途,毕业就失业。
真相:真正的“宝藏”往往藏在少有人走的路。选对方向,冷门专业也能玩出花,让你成为无可替代的稀缺人才。

嗨,留学路上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在 lxs.net 码字的小编。

还记得刚开学那会儿的迎新会吗?大家围坐一圈,玩起了破冰游戏,轮流自我介绍。 “Hi, I'm Alex, from Business School.” “Hey, I'm Sarah, major in Finance.” “What's up, I'm Leo, also Business, marketing track.” 轮到你的时候,你是不是感觉整个房间里都飘着一股“商业精英”的气息?放眼望去,不是未来华尔街之狼,就是下一个创业公司CEO。偶尔蹦出一个学CS的,大家都会投去“哇,大神”的羡慕眼光。

这种感觉太真实了。仿佛留学的世界里,只有两条路:一条通往硅谷,一条通往金融街。我们每天被各种“CS年薪百万”“商科实习内推”的信息轰炸,久而久之,心里就种下了一个默认设定:大多数人,不都在读这些吗?不选这些,是不是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最近,我们编辑部深扒了最新的官方数据,结果真的让我们都惊掉了下巴。那个常年霸榜,让无数留学生“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专业王者,宝座居然已经换人了!今天,咱们就来一次彻底的“留学生学历大摸底”,用真刀真枪的数据,带你看看这个“隐形王者”到底是谁,大家为什么疯抢它,以及这背后,藏着哪些你不知道的机遇和“大坑”。

揭晓答案:新王登基,不是你以为的那个!

先别急着猜,直接上数据。根据全球最权威的国际教育交流机构IIE发布的《2023年度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 Report),这份报告统计了超过一百万在美国际学生的就读情况,可以说是留学生界的“人口普查”了。

结果显示,2022-2023学年,国际学生选择最多的专业领域是:

第一名:数学与计算机科学(Math and Computer Science)

没错,你没看错!这个曾经的“千年老二”,终于反超,以24万名学生、占比高达23%的绝对优势,正式登顶!那些你身边看起来“不是在码代码,就是在去码代码路上”的同学,他们现在是留学生群体中最大的一个分支。

那么,曾经的王者呢?

第二名:商业与管理(Business and Management)

商科,这个常青树专业,以近20万学生、19%的占比屈居第二。虽然依旧是庞然大物,但这是它多年来首次丢掉冠军宝座。

第三名:工程学(Engineering)

紧随其后的是工程学,同样占比接近19%,和商科几乎并驾齐驱。这三大“巨头”加起来,就占据了超过60%的留学生。你的专业在里面吗?

这个变化简直是留学圈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为什么曾经被视为“铁饭碗”的商科会被拉下马?而CS又为何能如此强势地崛起?

CS的“封神之路”:高薪、OPT和时代的风口

CS的爆火,其实一点都不意外。它背后是实打实的利益驱动和时代红利。

最直接的诱惑,就是“钱”。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我的学弟小K,本科在国内读的普通一本,专业是不相关的材料科学。但他大三时铁了心要转码,硬是啃下了一堆计算机课程,申请到了美国一所排名50左右大学的CS硕士。毕业后,他经历了几个月的疯狂刷题和面试,最终拿到了一家二线科技公司的offer,起薪直接飙到12万美元。他说:“虽然过程很痛苦,但看到工资单那一刻,觉得一切都值了。”

小K的故事不是个例。在求职网站Levels.fyi上,你可以看到,美国科技大厂给应届毕业生的包裹(薪水+股票+奖金)普遍能达到15万到20万美元。这种“真金白银”的诱惑,对于需要支付高昂学费、渴望尽快收回教育投资的留学生来说,吸引力是致命的。

除了钱,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因素:身份。在美国,持有F-1签证的国际学生毕业后可以申请为期12个月的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也就是实习工作许可。而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额外申请长达24个月的延期。CS,作为STEM的核心,意味着毕业生总共有长达3年的时间可以在美国合法工作,而不需要立刻抽H-1B工作签证。

这3年时间,简直是“续命符”。它给了留学生更充足的时间找工作、积累经验,也大大增加了抽中H-1B的概率。相比之下,商科、文科等非STEM专业只有1年OPT,毕业就得抽签,抽不中就得卷铺盖走人,压力天差地别。我的一个学会计的朋友,毕业后工作找得很好,公司也愿意sponsor,但就是一年OPT没抽中,最后只能遗憾回国。

时代的风口更是把CS推向了神坛。从人工智能、大数据到云计算,世界正在被代码重塑。这种全球性的技术浪潮意味着,CS毕业生的技能是硬通货,不仅在美国,回国或者去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用武之地。

昔日王者“商科”:为何依旧人山人海?

虽然丢了王座,但商科的魅力依然不减。近20万的在读人数,说明它仍然是无数留学生心中的“白月光”。为什么这么多人前仆后继地涌入商学院?

首先是它的“万金油”属性。你问一个商科生毕业能干嘛,他可能会给你列出一长串清单:金融、咨询、市场、人力、管理……几乎所有行业都需要懂商业运作的人。这种广泛的适用性,对于那些还没想清楚自己未来具体要做什么的同学来说,提供了一个看似最稳妥、选择最多的平台。

就像我的朋友Linda,她申请时就特别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她的父母觉得“学商科总没错”,于是她就申请了市场营销。她说:“我当时觉得,就算以后不做市场,学到的沟通、分析能力到哪儿都有用,不亏。” 这种“不亏”心态,是很多商科学生最初的选择逻辑。

其次,商科的入门门槛相对“友好”。相比CS和工程需要扎实的数理基础,商科对本科背景的包容度更高。很多文科背景的同学,也能通过GMAT/GRE考试和一些相关的实习经历,成功申请到不错的商学院。这使得申请池子变得异常巨大。

但“友好”的门槛背后,是“地狱级”的内卷。

商科的知识相对“软”,不像代码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课程里充满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演讲展示。这就导致了评价体系非常主观,想脱颖而出,你不仅要学习好,还要会社交、会演讲、会包装自己。竞争的维度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一位在顶尖商学院读MBA的朋友曾向我吐槽,他感觉自己每天不是在networking(社交),就是在去networking的路上。参加酒会、混迹于各种行业论坛、和校友喝咖啡……这些“软实力”的构建,比啃书本累多了。对于性格内向、不擅长社交的国际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挑战。

而且,由于毕业生数量庞大,商科的就业市场早已是红海一片。一个投行的初级分析师岗位,可能会收到上千份来自全球顶尖商学院学生的简历。没有一两份光鲜亮丽的实习经历,你的简历可能连HR那关都过不了。这种压力,从你踏入商学院的第一天就开始了。

在“热潮”背后,你必须知道的残酷真相

所以,不管是新王CS,还是旧王商科,光鲜的背后都有一地鸡毛。

你只看到了CS毕业生的高薪,却没看到他们为了一个项目连续熬夜72小时,头发大把大把地掉;你羡慕他们能进大厂,却不知道他们为了刷够500道LeetCode算法题,拒绝了所有的社交活动。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转码涌入,CS的求职也远非几年前那么容易。最近的科技行业大裁员,更是给所有CS学生敲响了警钟:没有什么工作是绝对稳定的。

你只看到了商科学生光鲜地出入各种高端场合,却没看到他们为了一个实习机会,海投上百封邮件,被拒到怀疑人生;你觉得他们学的知识很“水”,却不知道他们为了一个case competition(案例分析大赛),通宵达旦地做PPT,还要在评委面前表现得自信从容。

选择热门专业,就像是上了一条高速公路。路况好,速度快,能更快地到达一个看起来不错的目的地。但这条路上车满为患,一不小心就可能堵车甚至追尾。你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把油门踩到底,才能不被别人超过。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说了这么多,不是为了劝退大家,更不是要制造焦虑。只是想告诉你,选专业这件事,千万别只看“热度”和“排名”。

在你决定跟风冲进CS或商科的大军之前,先停下来,问自己几个大白话问题:

你是不是真的能对着电脑屏幕坐一天,享受解决逻辑bug带来的快感?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CS的苦日子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长。

你是不是享受和人打交道,能在人群中侃侃而谈,并且不介意把大量时间花在“混圈子”上?如果不是,那商科的社交压力可能会把你压垮。

别忘了,除了这三大巨头,还有很多“小而美”的选择。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生命科学……这些专业或许没那么耀眼,但它们同样能通往精彩的职业道路。我认识一个学公共卫生专业的学姐,毕业后进入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还有一个学工业设计的朋友,现在是某知名汽车品牌的设计师。他们没有去挤最拥挤的赛道,而是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找到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留学这条路,最珍贵的就是提供了看见更多可能性的机会。别让别人的选择,绑架了你的人生。去了解,去尝试,去找到那个能让你眼睛放光、愿意为之奋斗的方向。

最终,那个最适合你的专业,不是数据报告里排名第一的那个,而是你内心深处排名第一的那个。你的路,终究要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95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