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留学省钱宝典,学长亲授干货

puppy

刚落地加拿大,看到啥都忍不住换算成人民币,心在滴血?别慌,学长这不就来了嘛!这篇宝典可不是网上随便抄抄的理论,全是我自己一步步踩坑总结出来的实战经验。从怎么租到性价比超高的房子、哪个超市买菜最划算,到手机话费套餐怎么选才不被坑,再到二手教材和家具去哪儿淘,全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咱们还会聊聊银行开户、信用卡羊毛,以及那些藏在犄角旮旯里的学生折扣。总之,这篇干货就是想帮你把钱都花在刀刃上,让你在加拿大吃好喝好玩好,轻松实现留学“财务自由”!快上车,学长带你飞!

加拿大留学省钱核心区一览
住 (Housing): 合租是王道,警惕二房东,利用学校和本地论坛资源。
食 (Food): 华人超市yyds,学会用Flipp比价App,自己做饭最香。
行 (Transportation): 办学生月票(U-Pass),二手自行车很实用,短途靠走。
通讯 (Communication): 抓住黑五、返校季优惠,次级运营商(Fido, Koodo)性价比高。
消费 (Spending): 信用卡返现别错过,学生折扣大胆问,二手交易平台是宝藏。

刚来多伦多的第一个周末,我和新认识的室友兴冲冲地跑去超市大采购。想着要自己做饭,过上健康又省钱的生活,购物车里装满了牛奶、鸡蛋、面包、鸡胸肉,还有几样看着新鲜的蔬菜。结账时,收银机上跳出“$87.50”的数字,我心里咯噔一下,掏出手机默默换算了一下……快500人民币了!就这么点东西?那一瞬间,我看着手里的购物车,感觉推着的不是食物,而是一堆移动的账单。心,是真的在滴血。

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爸妈口中“在那边省着点花”的分量有多重。加拿大虽好,但这汇率可真不是闹着玩的。从那天起,我开始了自己的“省钱大作战”,一头扎进各种论坛、折扣App和学长学姐的经验帖里。几年下来,不敢说成了理财大师,但至少摸索出了一套能让自己“吃好喝好玩好,钱包还不哭”的生存法则。今天,学长就把这些踩着坑总结出来的干货,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们,希望能帮你们的留学之路走得更顺畅,也更“富有”!

一、住:租房是头等大事,一分钱都不能白花

房租,绝对是你留学期间最大的一笔开销,没有之一。在多伦多、温哥华这种大城市,房租能轻松占掉你生活费的一半以上。所以,搞定租房,你的省钱大业就成功了一半。

别迷信学校宿舍一定好。方便是真方便,出门就是教学楼,但贵也是真贵。以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为例,一个最基础的单人间宿舍,8个月的费用可能高达10,000加元以上,平均每月超过1250加元。而你在校外合租,在温哥华找一个位置尚可的单间,可能只需要800-1000加元,一年下来就能省出好几千加币,一张回国机票钱就这么出来了。

那去哪儿找校外的房子呢?

首推Facebook Marketplace和Kijiji。这两个平台就像是加拿大的“58同城”和“闲鱼”合体,房源信息最多最杂,从整租公寓到地下室单间,应有尽有。我当时就是在Facebook上一个“UofT House/Apartment Finder”小组里,找到了现在的合租室友。大家都是学生,背景单纯,沟通起来也方便。记得多加几个自己学校相关的租房小组,信息更新非常快。

还有一些专门的租房网站,比如Rentals.ca和PadMapper,房源更正规,很多都是公寓管理公司发布的,但价格可能稍高一些。对于华人学生来说,各个地区的华人论坛也是宝藏,比如多伦多的YorkBBS,温哥华的Vanpeople,上面有大量专门租给学生的房源,还能用中文沟通,对刚落地的同学非常友好。

找到心仪的房子只是第一步,看房和签合同才是关键。我有个朋友,刚来时图省事,在网上看了几张照片就交了定金,结果入住时发现房子有霉味,暖气还不热,房东也推三阻四。所以,一定要实地看房!如果人还没到加拿大,可以拜托信得过的学长学姐或者朋友帮忙视频看房。重点检查几个地方:墙角有没有霉斑、水龙头水压够不够、暖气和空调是否正常工作、周围社区晚上是否安全。

签合同时,务必看清每一条条款,特别是关于租期、押金、水电网费谁来付、以及提前退租的规定。加拿大的租赁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别嫌麻烦,每个字都值得你花时间。正规的房东会和你签一份省政府提供的标准租约(Standard Lease),而不是随便手写一个。这既是对你的保护,也是对他的保护。

二、食:告别“外卖刺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解决了住的问题,下一个大头就是“吃”。在加拿大,随便吃一顿快餐都要15-20加币,下馆子人均50加币是常态。想省钱,自己做饭是唯一的出路。而买菜的学问,可就大了去了。

加拿大的超市也分三六九等,去对地方,一个月能省下好几百。

平价战斗机:No Frills, Food Basics, FreshCo
这三家是留学生最爱,价格是真的便宜。店里装修简单,有时需要自己带购物袋,但省下的都是真金白银。比如一打鸡蛋,在别的超市可能卖5加币,在No Frills可能只要3.5加币。虽然商品种类可能没那么全,但日常所需的米面油、肉蛋奶、基础果蔬绝对够用。它们隶属于几大集团,所以也能用会员卡积分,比如No Frills就能用PC Optimum卡。

华人超市的YYDS:大统华(T&T), 以及各种本地华人超市
对于中国胃来说,华人超市就是天堂。这里有你在西人超市绝对找不到的各种调料、速冻水饺、火锅底料、还有最新鲜的绿叶蔬菜和海鲜。关键是,很多蔬菜水果的价格比西人超市便宜不少。比如大白菜、豆苗、金针菇这类,去华人超市买就对了。

中高端与仓储式:Loblaws, Metro, Costco
Loblaws, Metro这类超市环境好,商品品质高,但价格也美丽。适合偶尔想犒劳自己,买点高品质牛排或者有机食品的时候去。而Costco是仓储式超市,所有东西都是超大包装,适合跟室友一起去“进货”。一张Costco的会员卡年费是60加币,找两三个室友平摊一下,只要你们经常自己做饭,买肉、买奶、买面包卷纸,很快就能把年费赚回来。他家的烤鸡和热狗套餐,是出了名的便宜又好吃,简直是懒得做饭时的救星。

真正的省钱高手,都用一个叫Flipp的App。这个App会集合你附近所有超市的每周特价传单(Flyer)。你可以在出门前就规划好,这周A超市的鸡胸肉打折,B超市的牛奶便宜,C超市的草莓买一送一。很多超市还支持“Price Match”(价格匹配),比如你在Superstore结账时,拿出Flipp App给收银员看No Frills这周的鸡蛋更便宜,他们就会以No Frills的价格卖给你。我曾经靠这个操作,一次购物就省了将近20加币。

三、通讯:话费套餐水太深,学长教你如何上岸

加拿大的电信运营商被三大巨头垄断:Rogers, Bell, Telus。他们的套餐出了名的贵,服务也……一言难尽。刚落地时,很多人为了方便,可能会直接在机场办一张三大运营商的卡,结果就是每个月交着七八十加币的话费,心疼不已。

其实,你完全有更好的选择。这三大巨头旗下,都各自有更便宜的子品牌,我们称之为“次级运营商”。

  • Rogers旗下有Fido和Chatr
  • Bell旗下有Virgin Plus和Lucky Mobile
  • Telus旗下有Koodo和Public Mobile

这些子品牌用的都是主品牌的网络,信号覆盖没差别,但套餐价格却亲民得多。比如,Telus可能一个30GB流量的套餐要85加币,而Koodo在做活动时,可能45加币就能拿到50GB的流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Fido, Koodo, Virgin Plus这三家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服务和网络都很稳定。

如果你追求极致省钱,而且不怎么打电话,主要靠Wi-Fi,那可以看看Public Mobile, Lucky Mobile这些更廉价的品牌。它们通常是预付费(Prepaid)模式,套餐可能每月25加币就搞定,但数据速度可能会有限制(比如降速到3G),而且基本没有人工客服。

选运营商只是第一步,选对办卡时机能让你省更多。每年有三个黄金时期:返校季(8-9月)、黑五(11月底)、Boxing Day(12月26日)。这段时间,各大运营商为了抢客户,会推出非常优惠的套餐,比如加量不加价,或者直接降价。我自己的手机套餐就是在黑五期间办的,从Fido那里拿到了每月50加币60GB的流量,还送了几个月的免费服务,这个价格在平时是根本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重要建议:自带手机入网(BYOD - Bring Your Own Device)。千万不要为了个新手机去签两年合约,羊毛出在羊身上,合约机套餐里的费用,早就把手机的钱给你算进去了,而且会把你牢牢绑定两年。从国内带个手机过来,或者在加拿大买个裸机,然后选择BYOD套餐,自由度和性价比都最高。

四、日用与学习:二手平台是你的省钱宝库

留学生活,除了吃穿住行,还有两大“隐形”开销:教科书和家具。

加拿大的教科书贵到离谱,一本崭新的教材动辄一两百加币是家常便饭。一个学期下来,光买书就能花掉上千刀。千万别当冤大头!

买二手书是基本操作。开学前,多关注学校的Facebook学生群,比如“[你的大学名] Textbook Exchange”,里面全是学长学姐在卖用过的旧书,价格通常是新书的三到五折。学校的书店也有二手书区,虽然折扣没那么大,但胜在方便。另外,别忘了学校图书馆,很多核心教材图书馆都有存货(Reserve),虽然不能借走,但在图书馆里看几个小时是完全免费的。

对于家具和生活用品,Facebook Marketplace和Kijiji同样是你的好朋友。很多毕业生回国前,会把全套家具半卖半送地处理掉。我当时搬家,就在Marketplace上花150加币,收了一套包含床架、床垫、书桌、椅子的“毕业大礼包”,质量还相当不错。甚至有很多人会发布免费(Free)的物品,只要你能自己去拉,就能白得一个书架或者小沙发。这不仅省钱,还非常环保。

另外,像Value Village, Salvation Army这样的二手慈善商店(Thrift Store)也值得一逛。你可以在里面淘到便宜的餐具、小家电、台灯,甚至是衣服和装饰品。花几块钱就能买到一个质量不错的盘子或杯子,不比去宜家买新的香吗?

五、金融:玩转银行和信用卡,让钱帮你生钱

落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银行开户。加拿大的五大银行(RBC, TD, BMO, CIBC, Scotiabank)都有专门为学生设计的账户(Student Account),通常免收月费,还有无限次的交易(Transaction)。开户时,银行为了吸引新客户,经常会送出“开户奖励”。比如,CIBC可能会有“开户并完成指定任务送100加币”的活动。多比较几家银行当时的学生优惠政策,白拿的钱不要白不要。

开户后,尽快申请一张信用卡。这非常非常重要!在北美,个人信用记录(Credit Score)是你隐形的财富,将来租房、贷款、甚至找工作都可能看它。按时还信用卡账单,是积累良好信用记录最简单直接的方式。

作为学生,可以申请门槛较低的学生信用卡。比如BMO SPC CashBack Mastercard,没有年费,在指定商家消费还有额外返现。或者Tangerine Money-Back Credit Card,可以选择2-3个消费类别(比如买菜、加油、吃饭)享受2%的现金返还,非常实用。

用信用卡不是让你超前消费,而是把它当成借记卡来用,花自己本来就有的钱,月底全额还款。这样一来,你不仅能安全地进行网上支付,积累信用记录,还能赚取现金返还或积分。我每个月用信用卡买菜、购物,一年下来也能攒下两三百加币的返现,相当于银行白送了我几顿大餐。

六、福利:别害羞,学生折扣大胆问出来

你的学生证,是一张隐藏的打折卡。在加拿大,很多地方都为学生提供折扣,但他们不一定会主动告诉你。

所以,养成一个习惯:在任何地方消费前,都微笑着问一句:“Do you have a student discount?”

买衣服(比如H&M, Topshop),吃饭(很多快餐店),看电影(Cineplex),剪头发,甚至买苹果电脑(教育优惠),出示学生证都能省下10%-15%。

办一张SPC卡(Student Price Card),年费大概10加币左右,但合作的商家非常多,能帮你轻松把年费赚回来。另外,注册UNiDAYS和StudentBeans这两个网站/App,也能获得大量的在线商家折扣码。

在交通方面,一定要去办你所在城市的学生公交卡。比如多伦多的Presto卡,可以设置成Post-Secondary学生身份,月票(Monthly Pass)会比成人票便宜几十刀。有些大学还有U-Pass项目,把交通费直接包含在学费里,然后给你一张可以无限次乘坐公共交通的卡,这通常是最划算的。

留学生活,省钱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它不是让你节衣缩食,降低生活质量,而是让你学会如何更聪明地消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能提升你幸福感和体验感的地方。省下来的钱,你可以用来和朋友们进行一次短途旅行,看看落基山的壮丽雪景;可以报一个兴趣班,学学滑雪或者冲浪;也可以去吃一顿心仪已久的大餐,犒劳辛苦了一学期的自己。

别被最初的汇率冲击吓倒,也别因为省钱而焦虑。这片土地上有很多机会和方法,能让你在学业有成的同时,也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记住学长的话,多动手、多动脑、多开口问,你的加拿大冒险,一定会非常精彩!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178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