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学心理,我治好了自己的精神内耗

puppy

嘿,同在海外的你,是不是也常常感觉被“精神内耗”掏空,一边焦虑迷茫,一边又忍不住想太多?我以前也是这样,直到来韩国读了心理学。起初只是想学个专业,没想到最大的收获却是治愈了自己。这趟留学旅程,让我把书本上那些“认知行为疗法”、“自我接纳”都活学活用到了自己身上,亲眼见证自己从一个拧巴、敏感的人,慢慢变得松弛、自洽。这篇文章不讲什么大道理,就是想跟你聊聊,我是如何在韩国的学习和生活中,一步步拆解自己的情绪困扰,最终学会和自己和解的真实故事。希望我的经历,也能给你带来一点点力量和启发。

写给正在经历精神内耗的你
这篇文章不打算灌鸡汤,只想真诚地分享一段亲身经历。如果你也曾在异国他乡的深夜里怀疑过自己,感觉被无形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那么,希望我的故事能像一个隔空拥抱,给你一点点温暖和力量。请相信,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嘿,同在海外的你,是不是也常常感觉被“精神内耗”掏空,一边焦虑迷茫,一边又忍不住想太多?

我清楚地记得,来韩国的第一个冬天,首尔下了一场特别大的雪。我一个人窝在考试院(Goshiwon)不到五平米的小房间里,窗外是鹅毛大雪和路人欢庆新年的笑声,窗内只有我对着屏幕上怎么也看不懂的专业课PPT,和一碗已经泡到发胀的辛拉面。那一刻,孤独、学业的压力、对未来的迷茫,像潮水一样瞬间将我淹没。我忍不住问自己:“我费这么大劲跑来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是不是做错了决定?”

这种感觉,相信很多留学生都体会过。我们像是被连根拔起的植物,被移植到一块陌生的土壤里,拼命想要扎根,却时常感到水土不服。根据全球健康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留学生群体因为面临文化冲击、语言障碍和社交隔离,这个比例只会更高。一项针对在韩留学生的调查也发现,高达45%的留学生表示自己正经历着中度到重度的“文化适应压力”,而这种压力是导致抑郁和焦虑情绪的主要元凶。

那时候的我,就是这45%中的一员。直到我阴差阳错地,开始在韩国的大学里学习心理学。起初只是想学个好就业的专业,没想到,这趟旅程最大的收获,却是治愈了自己。

第一课:你的想法,不等于事实

刚开始上“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这门课的时候,我完全是懵的。什么“自动化负面思维”(Automatic Negative Thoughts)、“认知扭曲”(Cognitive Distortions),听起来就像天书。

直到有一次,小组发表(Team Project)搞砸了。我们组准备了很久,但因为我的韩语口语不够流利,在Q&A环节表现得很糟糕,导致最终分数不高。发表结束后,我脑子里立刻有个声音在尖叫:“都怪我!我真是个废物,连话都说不清楚,拖累了所有人。大家肯定都在背后笑话我。”

接下来的一整周,我都躲着我的组员,不敢去上课,连吃饭都挑没人的角落。我完全沉浸在“我搞砸了一切”的羞耻和自责里。

就在这时,我翻开了CBT的课本,看到了一个词——“灾难化思维”(Catastrophizing),意思就是把一件小事的后果想象得无比严重,像世界末日一样。书上说,我们的情绪,往往不是由事件本身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决定的。那个尖叫的“我真是个废物”,就是我的“自动化负面思维”。

我试着像做作业一样,拿出一张纸,开始“拆解”我的想法:

1. 事件:小组发表Q&A环节因为韩语不流利,表现不好。

2. 自动化思维:“我搞砸了一切,我真是个废物,所有人都讨厌我。”

3. 寻找证据:

- 支持这个想法的证据:Q&A环节确实没回答好;分数确实不高。

- 反驳这个想法的证据:PPT的内容是我主力完成的,大家都很认可;发表前,组员还夸我资料找得全;发表结束后,组长只是说“没关系,下次努力就好”,并没有责怪我;除了Q&A,我负责的部分讲得还算清楚。

当我把这些写下来的时候,我突然发现,那个“我是废物”的想法,其实根本站不住脚。它只是我对自己的一次极端负面的解读,而不是事实本身。我的大脑像一个失控的编剧,把一个小小的失误,编成了一出巨大的悲剧。

那天晚上,我鼓起勇气给组长发了条信息道歉,他很快回复:“没事啦,谁都有紧张的时候,你的PPT做得超棒的!下次我们一起加油!”

那一刻,我感觉心里那块压了很久的石头,终于被搬开了一点。我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原来我可以通过审视和挑战自己的想法,来改变自己的感受。这比任何安慰的话都有用。

第二课:拥抱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韩国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那种“ppalli-ppalli”(快点快点)的文化渗透在方方面面。作为留学生,我们身上的压力更是加倍。我们不仅要在学业上拼尽全力,还要努力融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表现得自信、开朗、无所不能,仿佛这样才对得起父母的期待和自己付出的努力。

我曾经就是那个追求“完美留学生”人设的典型。我逼自己参加各种社团,哪怕我其实只想一个人待着;我假装听懂了教授和同学的每一个笑话,然后跟着一起笑,尽管我常常感到格格不入;我从不敢在课堂上提问,生怕暴露自己糟糕的韩语发音。

这种表演式的努力,让我身心俱疲。我越是想融入,就越是感到孤立。

在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时,我接触到了卡尔·罗杰斯的“无条件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理论。这个理论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他本身就值得被爱和被接纳,无论他是什么样子。

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意识到,我一直在给自己设置各种“条件”:如果我韩语说得跟本地人一样好,我就值得被喜欢;如果我每门课都拿A+,我就是有价值的;如果我有很多韩国朋友,我才算成功融入。

我从来没有“无条件地”接纳过自己。

于是,我开始了一场笨拙但真诚的“自我接纳”实验。

我退出了那个让我感到压力的舞蹈社团,把时间花在了我真正喜欢的事情上——周末去爬首尔周边的山。在北汉山上,没人关心我的韩语流不流利,大家只会友好地对我说“辛苦了”,然后分享自己的紫菜包饭。大自然和简单的善意,治愈了我紧绷的神经。

在课堂上,我鼓足一生中最大的勇气,用我那磕磕巴巴的韩语,问了一个关于研究方法的问题。说完之后,我的脸涨得通红,心跳得快要从嗓子眼蹦出来。但教授不仅非常耐心地解答了我的问题,还微笑着对我说:“很好的问题,谢谢你的提问。” 同学们也没有投来任何异样的眼光。

我发现,原来暴露自己的“不完美”,并不会让天塌下来。恰恰相反,当我放弃了那个完美的假面,我反而感觉更轻松,也更容易和别人建立真实的连接。我不再强求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韩国通”,而是接纳自己就是一个正在努力学习和适应的、会犯错、会紧张的中国留学生。这个身份,没什么好羞耻的。

第三课:寻求帮助,不是软弱

在我们的文化里,好像很少鼓励大家去公开谈论自己的心理困扰。“你就是想太多了”、“坚强一点就好了”,这些话我们从小听到大。所以,当我意识到自己可能需要专业帮助时,我内心充满了挣扎和羞耻。

韩国的社会压力巨大,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的数据,韩国的自杀率常年高居发达国家之首,这背后是无数个在痛苦中挣扎的灵魂。也正因为如此,韩国的大学和社会对心理健康支持系统的建设其实相当重视。

在我最挣扎的时候,我看到了学校官网上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介绍。上面写着,可以为国际学生提供免费的英语或中文心理咨询服务。我犹豫了整整一个月,终于在一个深夜,匿名填写了预约申请表。

第一次走进咨询室,我紧张得手心全是汗。但咨询师是一位非常温和的女士,她没有做任何评判,只是静静地听我讲述我的焦虑、我的孤独和我的自我怀疑。那是第一次,我把所有不敢跟家人朋友说的负面情绪,都倾诉了出来。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我开始学习如何设定现实的目标,如何进行正念冥想来缓解焦虑,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她告诉我,寻求帮助不是软弱,恰恰是勇敢和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就像感冒了要去看医生一样,心灵“感冒”了,也需要专业的帮助。

除了学校的咨询中心,我也开始主动去构建自己的支持系统。我加入了一个留学生徒步小群,群里的朋友来自世界各地,我们说着口音各异的韩语和英语,分享着彼此在韩国遇到的趣事和烦恼。在那个小团体里,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归属感。原来,有那么多人和我有相似的感受,我并不是孤单一人。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治愈自己,不完全是“向内求”,也需要“向外寻”。向专业人士求助,向值得信赖的朋友倾诉,都是强大的自救行为。


从一个拧巴、敏感、时时刻刻都在内耗的人,到现在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和焦虑的情绪和平共处,这条路我走了很久。学习心理学,就像是给了我一份“人生使用说明书”,让我有机会重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并学会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

如果你也正被精神内耗所困扰,别怕,也别急。下面这些话,是我这一路走来,最想告诉你的:

允许自己有情绪。难过、焦虑、迷茫……这些都是正常的。别再对自己说“我不应该这样”,试着对自己说:“我感觉很难过,没关系,我可以难过一会儿。”

从最小的一步开始。当感觉被巨大的任务压垮时,把它拆解成无数个小步骤。论文写不出来?那就先打开文档,写下标题。房间乱得不想收拾?那就先捡起地上的三件衣服。微小的成功,会给你带来掌控感。

把对自己的评判,换成好奇。下次当你又开始自我攻击时,试着停下来,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它想告诉我什么?” 像一个研究员一样去观察你的情绪,而不是被它吞噬。

走出去,动起来。我知道这听起来很鸡汤,但真的有用。去汉江边骑骑车,去附近的公园散散步,或者只是下楼去便利店买个冰淇淋。当你的身体在动的时候,你纠结的思绪也会跟着流动起来。

最后,请一定记住,你远比你想象的更坚韧。留学这趟旅程,本就是一场关于成长的冒险。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让你变得更强大,也更温柔。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409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