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党速来!美国院校最新消息汇总

puppy

正在刷申请的你,是不是感觉信息多到爆炸,生怕错过一个重要deadline?别慌!申请季最大的挑战就是信息差。最近,美国各大院校又放出了一波新动态:从藤校“反悔”恢复标化要求,到热门公立大学悄悄调整国际生名额,再到大家最关心的学费和奖学金政策变动……这些零散又关键的情报,我们已经帮你一网打尽,全都汇总好了!快来看看你的梦校名单有没有新变化,早知道早准备,千万别让这些小细节影响了你的大offer呀!

本期核心情报速览
标化政策转向:哈佛、耶鲁、达特茅斯等藤校恢复标化要求,Test-Optional不再是万能挡箭牌。
公立大学门槛变高:以加州大学(UC)系统为首,部分公立大学正在悄悄调整州外及国际生比例,竞争加剧。
学费持续上涨:2024-2025学年学费普遍上涨5%左右,南加大(USC)等私立名校总花费已逼近10万美元大关。
奖学金新动向:“Need-Blind”神校名单依旧稀有,但部分学校增加了对特定才能国际生的Merit-based奖学金。
申请新变量:招生官如何看待AI文书?“Demonstrated Interest”是加分项还是无用功?我们帮你理清。

嘿,各位奋战在申请季第一线的兄弟姐妹们!

我猜你现在的电脑屏幕是这样的:左边是写了一半的PS,右边是密密麻麻的school list表格,浏览器里还开着十几个标签页——Common App、学校官网、招生办邮箱,可能还忙里偷闲刷着我们的lxs.net。凌晨三点,当咖啡因的效果渐渐褪去,你盯着屏幕上闪烁的光标,突然一阵心慌:我是不是错过了什么?那所女神校的补充文书题目变了没?我听说XX大学今年不招我们高中的学生了,是真的吗?

我太懂这种感觉了。去年我的表妹小A申请时,就发生过一件“惨案”。她信心满满地提交了所有材料,坐等ED放榜。结果在截止日后一周,才在一个论坛的角落里看到有人说,她申请的那个项目今年悄悄增加了一个Video Introduction的要求,而且是在官网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角落里更新的。小A当时整个人都懵了,发疯一样地去翻官网,果然找到了那行小字。虽然最后她火速补上,也幸运地拿到了offer,但那几天的煎熬和后怕,真的不想让任何一个人再经历一次。

申请季,拼的不仅是你的GPA、标化和文书,更是信息战。信息差,有时候真的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不让大家重蹈覆辙,我们编辑部的小伙伴们这段时间就没干别的,天天泡在美国各大院校的官网上,把那些零散、琐碎但又至关重要的最新动态,全都给你们捞出来了。从藤校的政策“大反转”,到公立大校的招生“潜规则”,再到你爸妈最关心的学费钱包问题……别慌,坐稳了,我们一条一条给你掰扯清楚。

标化成绩“卷土重来”,藤校带头“反悔”了?

还记得前两年,大家都在欢呼“Test-Optional时代来临”,好像不提交SAT/ACT成绩,也能轻松敲开梦校大门。但如果你今年还这么想,那可就有点危险了。风向,真的变了。

带头“变卦”的,就是那几位“老大哥”——常春藤盟校。最先“发难”的是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他们在2024年初宣布,从申请2029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2024-2025申请季)的学生开始,必须提交SAT或ACT成绩。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啊?达特茅斯给出的理由非常“学术”:他们内部做了一项研究,发现标化成绩,特别是对于那些来自资源较少高中、家庭背景普通但潜力巨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识别工具。如果没有标化成绩,这些学生的才华很可能被埋没在不够亮眼的GPA或者不够丰富的活动列表里。简单说,他们认为标化考试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促进了教育公平。

紧接着,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也官宣了类似的“Test-Flexible”政策,虽然听起来灵活,但实际上也要求学生提交标化成绩。然后是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一个接一个,都恢复了对标化成绩的要求。藤校的示范效应是巨大的,这股风潮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Top 30的学校。

来看个具体的例子。小林同学,来自国内一所普通高中,GPA非常顶尖,活动也很有特色,一心想冲刺藤校。在Test-Optional政策下,他觉得自己的SAT成绩1510分不够有竞争力,本来打算不提交。但现在,面对哈佛、耶鲁的硬性要求,他不得不把这个分数写上去。这对他来说,意味着申请策略的重大调整。他需要花更多心思在文书中解释,为什么他的能力远超这个分数所体现的水平,或者在其他方面(比如AP成绩、学术竞赛)拿出更硬核的证明。

当然,也不是所有学校都“一刀切”。比如,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就官宣将永久实行Test-Optional政策,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更是硬核,直接搞“Test-Blind”,就是你提交了成绩,招生官也根本不看。而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则采取了更复杂的“Test-Flexible”政策,旗下不同的学院要求不一样,比如文理学院是Test-Optional,但工程学院就强烈建议你提交。

所以,现在该怎么办?赶紧打开你的选校列表,一个一个去官网的Admission页面核实最新的标化政策!别再依赖学长学姐的过时经验了。如果你的梦校恢复了要求,那就别犹豫,赶紧报名刷分去。如果它依然是Test-Optional,你需要做一个判断:你的分数在申请者池子里,是加分项还是减分项?一般来说,如果你的分数能达到学校录取学生中间50%的水平(这个数据在学校官网的Class Profile里都能查到),那就果断提交。否则,就用更优秀的GPA、文书和活动列表来证明自己。

“看不见的手”在调控?公立大学的国际生名额还好申请吗?

聊完了私立的藤校,我们再来看看“全民女神”——那些庞大的公立大学系统,比如加州大学(UC)、密歇根大学(UMich)、弗吉尼亚大学(UVA)等等。这些学校因为教育质量高、学费相对低廉,向来是留学生的热门选择。但近两年,一个“隐形”的趋势正在让国际生的申请之路变得更“卷”。

这只“看不见的手”主要来自于州政府的压力。公立大学,顾名思义,是拿本州纳税人的钱建立和运营的,它们的首要任务是服务本州的学生。随着美国本土申请人数的激增,很多州内的居民和议员开始抱怨:“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上不了本州的旗舰大学,学校却招了那么多外州和国际学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加州大学(UC)系统。加州是教育大州,但也是内卷大州。前几年,关于UC对国际生和外州学生过于“友好”的争议一直不断。最终,加州政府出手了。根据加州2022年通过的一项预算协议,包括UCLA、UC Berkeley和UC San Diego在内的几所最热门的UC分校,被要求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将州外学生(包括国际生)的比例控制在18%。

18%是什么概念?我们来看数据。在政策出台前,像UCLA的国际生比例一度接近17%,再加上外州学生,非加州居民的比例远超18%。这意味着,为了满足州政府的要求,这些学校要么得大幅扩招本州学生,要么就得压缩国际生和外州学生的名额。在学校整体容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后者往往是更直接的选择。

这对我们国际申请者意味着什么?很简单,分母在变大,分子却可能在变小,录取率自然会降低。以前你可能觉得自己的条件申请UC Berkeley的某个专业是十拿稳的,但现在,你可能需要跟更多、更强的同胞去竞争那为数不多的“坑位”。

不只是加州,其他州的公立大学也面临类似的情况。比如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Chapel Hill),其州法律明确规定,州外学生的比例不能超过18%。弗吉尼亚大学(UVA)也有类似的目标。这些政策虽然不是新鲜事,但在申请人数暴涨的今天,它们的约束力变得越来越强。

面对这种局面,我们的策略也要调整。首先,不能再把公立大校当“保底校”了,尤其是那些热门分校的热门专业(说的就是你,UCLA/UCB的CS和工程!)。其次,在申请文书中,展现你和这所学校、这个州的“独特联系”变得异常重要。你为什么非来加州不可?你对密歇根的汽车文化有什么独到见解?你的研究兴趣和弗吉尼亚的某个教授完美契合?你需要给招生官一个超越“因为你排名高”的、无法拒绝的理由来录取你。

钱包预警!学费又涨了,但奖学金机会也别错过!

聊完了让人头大的申请要求,我们来聊一个更让人“心痛”的话题——钱。没错,美国大学的学费,又双叒叕涨了。

这几乎成了一个年度惯例,但今年的涨幅似乎尤其明显。通货膨胀、运营成本增加……学校总能找到各种理由。我们来看几个活生生的例子:

南加州大学(USC)在2024-2025学年的学费(Tuition)已经飙升到了69,904美元,再加上住宿、饮食、书本等杂费,一年的总花费(Total Cost of Attendance)官方预估为95,225美元!是的,你没看错,直逼10万美元大关,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70万一年。四年的本科读下来,就是一套二线城市的房子首付。

其他顶尖私校也不甘落后。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2024-2025学年的学费和杂费总额上涨了4.35%,达到约87,000美元。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总费用也超过了82,000美元。就连一些公立大学,其针对州外和国际学生的学费也在悄悄上涨。

面对如此高昂的学费,奖学金和助学金就成了很多家庭的“救命稻草”。但对于国际生来说,想从美国大学拿到钱,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

你必须搞清楚两个关键概念:“Need-Blind”(需求无关)和“Need-Aware”(需求相关)。

“Need-Blind”是最高境界。意思是学校在审核你的申请材料时,完全不考虑你家有没有钱,能不能付得起学费。只要你足够优秀,他们就录取你,然后再根据你的家庭情况,给你提供足额的助学金,保证你能上得起学。这简直是神仙政策!但可惜,对国际生执行“Need-Blind”政策的大学,全美国用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截至目前,这个“神仙名单”上只有: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工(MIT)、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和鲍登学院(Bowdoin College)。如果你想申请Financial Aid又不希望影响录取几率,那这几所就是你的终极目标。

绝大多数学校,对国际生都实行的是“Need-Aware”政策。说白了,就是招生官在看你材料的时候,旁边会有一个小标签,写着“这个学生申请了XX万美元的资助”。在两个候选人条件相当的情况下,那个不需要资助或者要钱少的学生,被录取的概率会更大。这很现实,因为学校的钱袋子也是有限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该放弃。很多学校虽然是“Need-Aware”,但依然非常慷慨。你需要关注的是另一类奖学金:Merit-based Scholarship(优秀奖学金)。这种奖学金跟你家有没有钱无关,只看你本人有多牛。比如你有国际级的竞赛奖项、异于常人的艺术或体育才能,或者有非常亮眼的领导力经历。很多大学,包括像USC、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等,都设有专门的、额度非常可观的优秀奖学金项目,有些甚至是全奖!这些项目通常需要你额外提交申请或者文书,截止日期也可能更早。所以,一定要提前去学校官网的Financial Aid页面仔细研究,千万别错过了申请机会。

申请季新变量:AI文书和“玄学”般的Demonstrated Interest

除了这些宏观政策,今年申请季还有两个“新变量”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第一个就是AI。ChatGPT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写作的方式。很多同学可能会想,用AI来润色一下我的文书,或者帮我开头脑风暴一下,总可以吧?

答案是:可以,但要极其小心。Common App官方对此也发布了声明,他们承认AI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但最终提交的作品必须是你自己的、真实的声音。招生官们阅人无数,他们能轻易地分辨出一篇充满“AI味”的、空洞华丽的文书和一篇真正发自内心、带有个人温度和思考的文书。前段时间,一位UVA的招生官就公开表示,他们今年已经看到了太多“结构完美、用词考究但毫无灵魂”的文书,这种文书往往会直接被归为“平庸”一类。

所以,你可以用AI帮你检查语法错误,或者在你卡壳的时候给你提供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千万不要让它代写你的故事,更不要直接复制粘贴它的产出。你的经历、你的感悟、你独特的语言风格,才是文书中最宝贵的东西。

第二个变量,是“Demonstrated Interest”(简称DI),也就是你向学校展示出的兴趣和热情。这东西有点像“玄学”,有的学校极其看重,有的学校则毫不在意。

看重DI的学校,比如卡内基梅隆大学(CMU)、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里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等,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追踪你的“热情度”。你有没有注册过他们的线上Info Session?有没有打开过他们发来的每一封邮件?有没有在大学展上和他们的招生代表聊过天?这些“数字足迹”都可能被记录下来。他们这么做,是为了提高自己的Yield Rate(入学率),他们想录取那些真正把他们当梦校,拿到offer后大概率会来的学生。

对于这类学校,积极表现就非常重要。多参加线上活动,认真写Why School文书,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给区域招生官发一封言辞恳切的邮件,表达你的向往。这些都是加分项。

而另一些学校,尤其是像UC系统这样申请量巨大的公立学校,或者像哈佛、斯坦福这样不愁生源的顶尖大学,则明确表示他们不考虑DI。因为申请他们的人太多了,他们没精力也没必要去追踪这些。对这类学校,你只需要把自己的申请材料做到最好就行,不用在这些“课外功夫”上花费太多时间。

如何判断一所学校是否看重DI?最直接的方法是去他们的官网查找,或者查看他们的Common Data Set(一个包含大量招生数据的公开文件),里面有一项会明确说明DI在录取中的重要性(Important, Considered, or Not Considered)。

好了,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感觉信息量又爆炸了?

别怕。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增加你的焦虑,而是为了给你递上一份更精准的“作战地图”。申请季就像在一片充满迷雾的森林里航行,这些信息就是灯塔和指南针,能帮助你看清方向,避开暗礁。

现在,深呼吸一下。关掉那些让你分心的网页,重新审视你的选校列表。你的梦校名单,不是一份冷冰冰的排名,而应该是你对未来四年的一个美好期许。这些政策的变化,只是在提醒我们,要更聪明、更真诚地去准备。你的热情,你的才华,你的独一无二,才是最终能打动招生官的东西。

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lxs.net会一直陪着你,随时为你更新第一手的情报。加油,你一定可以的!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2053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