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UWA求职秘籍,毕业offer拿到手软

puppy

快毕业了,看着身边的同学都开始为工作奔波,你是不是也开始有点小焦虑?别慌!这篇专门为咱们UWAer准备的求职秘籍来了。这里没有空话大话,全是实打实的干货:从怎么把学校的CareerHub用到极致,到如何写出让澳洲HR眼前一亮的简历;从学长学姐亲测有效的networking技巧,到帮你精准避开求职路上的那些“坑”。我们还会告诉你,在珀斯这个独特的市场,哪些隐藏的机会最值得你关注。别再一个人迷茫啦,快点开这本“通关秘籍”,让你在毕业季也能从容不迫,offer拿到手软!

求职心态小贴士
别焦虑,这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看到朋友圈有人晒offer,别慌。每个人的时间线不一样,你的花期还没到而已。
求职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被拒绝不代表你不够好,可能只是不匹配。把它看成一场寻找“双向奔赴”的旅行。
UWA就是你最大的底气:别忘了,你可是从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毕业的!自信点,你的学历和经历就是你最硬的“敲门砖”。

还记得上学期期末,在Reid Library通宵赶due的那个晚上吗?窗外天鹅河的夜景再美,也抵不过一杯续命的long black。当时你心里想的可能是,“等毕业了就好了”。可真到了毕业季,看着身边的人穿着正装,穿梭于各种面试,你是不是又开始怀念那些单纯为GPA奋斗的日子了?

我认识一个学姐,叫Chloe,UWA商科的学霸。她GPA高,实习经历也亮眼,本以为毕业找工作是分分钟的事。结果,两个月海投了50多份简历,收到的面试邀请却寥寥无G。她一度非常沮喪,坐在Oak Lawn的长椅上怀疑人生,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这么优秀,却连个面试机会都得不到。后来她才发现,问题不在于她不够好,而是她一直在用“国内思维”敲澳洲职场的门,从简历格式到沟通方式,全都“水土不服”。

Chloe的故事,可能是我们很多UWA留学生的缩影。我们不缺能力,不缺知识,缺的只是一本真正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求职说明书”。所以,今天这篇超长干货,就是为你准备的。咱们不聊虚的,只讲实的,从UWA校内资源到珀斯本地行情,带你一步步打通求职的任督二脉。

第一关:你的秘密武器库——UWA CareerHub用到极致

很多同学可能只把CareerHub当成一个查看招聘信息的网站,那可就太大材小用了!这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招聘网站”,而是UWA给你配备的“全套免费求职私教服务”。

你知道吗?根据UWA官方发布的《2023年毕业生去向调查报告》,超过7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对他们成功找到第一份工作起到了“重要”或“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服务的入口,几乎都在CareerHub上。

所以,怎么把它用到极致?

预约一次简历精修(Resume Check):你的简历可能在自己看来完美无缺,但在澳洲HR眼里可能“槽点满满”。CareerHub上的Adviser们,每天看几百份简历,他们最清楚什么样的简历能过ATS(简历筛选系统)的法眼。我有个学工程的朋友,自己写的简历全是技术术语,被Adviser大刀阔斧改了一版,把项目经历用STAR法则重新梳理,突出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修改后的简历投出去,一周内就收到了两家矿业公司的面试邀请。

进行一场模拟面试(Mock Interview):面试是门“表演课”。澳洲面试官喜欢问很多行为问题(Behavioural Questions),比如“讲一个你团队合作失败的经历”。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考察的是你的沟通能力和思维方式。预约一个模拟面试,让专业的老师扮演面试官,给你最直接的反馈。从你的眼神、语速,到回答问题的逻辑,他们都会帮你一点点抠。这比自己对着镜子练习有效100倍。

关注Workshop和招聘会(Events & Fairs):CareerHub会定期发布各种求职工作坊,比如“如何玩转LinkedIn”、“Assessment Centre通关指南”等等。这些都是免费的!更重要的是每年3月和8月左右的招聘会(Careers Fair),这是你和BHP、Rio Tinto、四大这些大厂HR面对面交流的绝佳机会。准备好你的“30秒电梯演讲”,带上几份简历,勇敢地去聊。记住,你的目标不是当场拿offer,而是留下一个好印象,拿到一个邮箱地址,为后续的networking铺路。

别忘了Career Mentor Link:这是UWA的宝藏项目,它会为你匹配一位在相关行业工作的校友作为你的导师。这位导师可能是你想去的公司里的一位资深经理。他们能给你带来的,不仅是行业内的一手信息、修改简历的建议,更是一种宝贵的连接和精神支持。我认识一个读IT的同学,通过这个项目认识了在Woodside做数据分析的校友,不仅对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有了更深的理解,还在导师的推荐下,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实习机会。

第二关:告别中式思维,打造让HR眼前一亮的“澳洲范儿”简历

我们再来聊聊简历这个“敲门砖”。为什么很多优秀的同学简历都石沉大海?因为你的简历可能在第一关——ATS系统扫描时,就被pass掉了。

澳洲简历有几个核心原则,和我们习惯的完全不同。

告别个人信息:照片、年龄、性别、婚姻状况,通通不要!澳洲法律规定,招聘不能有任何歧视,所以这些信息是禁区。HR看到带照片的简历,为了避嫌,可能直接就扔进垃圾桶了。

量化你的成就,而不是罗列你的职责:这是最最核心的一点。不要写“我负责更新社交媒体”,而要写“通过策划3个线上活动和优化内容策略,我负责的Instagram账号在3个月内粉丝增长了15%,互动率提升了25%。”看到区别了吗?前者是你的工作内容,后者是你的价值贡献。数字最有说服力。

拥抱STAR法则:每一个工作经历或项目经历的描述,都应该是一个微型故事。STAR法则(Situation情境, Task任务, Action行动, Result结果)是最好的框架。

  • S (Situation): 当时是什么情况?(例:作为UWA中国学生会市场部成员,我们需要为迎新晚会招募赞助。)
  • T (Task): 你的具体任务是什么?(例:我的任务是在两周内联系本地商家,争取到价值2000澳元的现金或物品赞助。)
  • A (Action): 你采取了哪些行动?(例:我设计了一套分级赞助方案,并筛选了校园周边20家目标商家,通过电话和邮件进行联系,并与其中5家进行了面谈。)
  • R (Result): 最终取得了什么成果?(例:最终成功获得了4家商家的赞助,总价值超过3000澳元,超额完成了50%的目标。)
把这段话写进简历,比一句轻飘飘的“负责拉赞助”要强一万倍。

为每一份申请“定制”简历:不要一份简历投遍天下。仔细阅读招聘启事(Job Description),找出里面的关键词(Keywords),比如“data analysis”, “project management”, “client relationship”。然后,确保这些词在你的简历里,尤其是在技能(Skills)和工作经历部分,都出现了。这不仅是为了通过ATS筛选,也是向HR表明,你认真研究过这个职位,你就是他们要找的人。

第三关:Networking不是“拉关系”,而是“建连接”

在澳洲,有一个公开的秘密:超过60%的职位空缺从未公开发布,而是通过内部推荐和人际网络被消化掉了。这个数据来源于澳洲招聘行业报告,每年都差不多。所以,如果你只盯着Seek和LinkedIn上的招聘广告,你可能错过了半个世界。

Networking不是让你去阿谀奉承,也不是让你见到人就问“能不能给我一份工作”。它的本质是建立有意义的、真诚的连接,是一场信息交换。你从中了解行业动态,对方也从中认识了有潜力的新人。

那么,在珀斯,我们可以去哪里networking?

从UWA内部开始:前面提到的招聘会和校友导师项目是最好的起点。除此之外,多参加学院举办的行业讲座(Industry Night)。这些活动通常会邀请很多业界大牛,而且氛围轻松,提问环节之后,端着一杯饮料,很自然就能和演讲嘉宾聊上几句。

用好LinkedIn这个“线上咖啡馆”:LinkedIn不是你的在线简历,而是你的职业社交平台。首先,把你的个人资料完善好,头像专业,Headline写清楚你的专业和求职方向。然后,主动出击。

  • 搜索UWA的校友,看看他们在哪些公司工作。
  • 找到你心仪公司的员工,特别是和你背景相似的校友。
  • 发送连接请求时,一定要附上一段个性化的信息!不要用默认的“I'd like to add you to my professional network.”。可以这样写:“Hi [对方名字], I'm a final-year [你的专业] student at UWA and I'm really impressed by your career path at [对方公司]. I'd love to connect and learn more about your experience in the [相关行业] industry. Cheers, [你的名字].” 这样的信息,通过率至少提高50%。
  • 连接成功后,不要马上索取工作机会。可以先请教一个具体的问题,比如“我看到您之前做过XX项目,我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可以请教一下您觉得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吗?” 建立信任,机会自然会来。

参加珀斯本地的行业活动:珀斯虽然不像悉尼墨尔本那样繁华,但行业活动一点也不少。在Eventbrite或者Meetup这样的网站上,搜索你感兴趣的领域,比如“Perth Tech Meetup”, “WA Mining Club”, “Marketing Mix”。参加这些活动,你会发现很多和你一样充满热情的人。记住,你的目标是认识1-2个新朋友,和他们聊聊彼此的学习和工作,而不是发名片一样认识20个人。

一个真实的案例:我一个学金融的朋友,在一次CFA Society Perth举办的线下分享会上,认识了一位在一家精品投行工作的分析师。他们从对某个股票的看法聊起,聊得非常投机。活动结束后,我朋友发邮件感谢了对方的分享,并附上了自己做的一份简单的行业分析。两周后,那个分析师告诉他,他们公司正好有一个初级岗位的空缺,问他感不感兴趣。后面的故事,你已经猜到了。

第四关:读懂珀斯就业市场,发现“隐藏菜单”

珀斯的就业市场有其独特性。如果我们只盯着那些全国性的Graduate Program,竞争会异常激烈。但如果你能深入了解西澳的经济结构,你会发现很多“隐藏款”的好机会。

矿业和能源业的“新玩法”:提到西澳,就是矿。但现在的矿业,早已不是“挖土”那么简单。根据西澳矿产与能源商会(CMEWA)2023年的报告,行业对数据科学家、环境工程师、自动化专家和网络安全专家的需求在过去三年里增长了近40%。像BHP、Rio Tinto这些巨头,都在大力投资远程操作中心、自动化矿车和绿色能源项目。如果你是学IT、数据科学、环境科学甚至心理学(负责员工关怀)的,这里有大量你意想不到的机会。

医疗健康和生命科学的“黄金地带”:珀斯拥有南半球最大的医疗中心之一——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医疗中心(QEIIMC),UWA的医学院就在旁边。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医院、研究所和生物科技公司。根据西澳政府的“Future Health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Fund”计划,未来十年将投入数十亿澳元支持本地的医疗创新。如果你是学生物、化学、公共卫生、医学影像的,这里就是你的主场。

“中小企业”才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澳洲统计局(ABS)的数据显示,员工人数少于200人的中小型企业(SMEs)贡献了澳洲超过97%的就业岗位。这些公司可能没有光鲜的Graduate Program,招聘流程也更灵活。他们更看重你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习意愿。多关注珀斯本地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为矿业、农业提供技术和服务的公司。他们的招聘信息可能不会出现在大网站上,但会发布在公司官网或者通过行业协会传播。

政府和非营利组织(NFP):别忘了,各级政府部门也是招聘大户,而且对不同专业背景的人都有需求。工作稳定,福利好。非营利组织虽然薪水可能不如商界,但能提供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经历和巨大的个人成长空间。这些机会对于想积累本地经验,或者对社会工作有热情的同学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

最后一关:避开那些留学生最容易踩的“坑”

最后,我们聊聊几个心态和策略上的“坑”,掉进去会让你走很多弯路。

“签证”问题怎么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原则是:不要主动提,但要提前准备好。简历和Cover Letter里完全不用提你的签证状态。等到面试环节,如果HR问起,你要自信、清晰地回答。告诉他们你拥有485毕业生工作签证,可以全职工作X年(根据你的签证时长),并且你非常希望能够在澳洲长期发展。你要传递的信息是:签证不是一个障碍,而是一个既定事实,你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

“我没有本地经验”的魔咒:这是最大的自我设限。你在UWA做的每一个Group Project,每一次Presentation,甚至你在Guild Village咖啡店打工的经历,都是宝贵的“本地经验”。你需要做的是,把这些经历用我们前面提到的STAR法则包装起来,提炼出可转移的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比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时间管理、客户服务。当面试官问你相关经验时,你可以说:“虽然我没有在澳洲公司的正式工作经历,但在UWA的一个课程项目中,我曾带领一个四人小组……”

完美主义的陷阱:很多同学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英语还不够完美,简历还要再改改……于是迟迟不投出第一份简历。求职是一个在实践中学习和迭代的过程。你的第一份简历可能不完美,第一次面试可能会紧张,但这都没关系。每一次申请,每一次面试,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先完成,再完美。

把求职当成一个“全职工作”:毕业后的空窗期很容易让人变得懒散。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比如每天上午花3个小时搜索职位、修改简历,下午花2个小时学习新技能或进行networking。保持学习和进步的状态,这不仅能让你更快找到工作,也能让你在面试中更有底气。

好了,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感觉头绪清晰了很多?

其实,求职就像在UWA图书馆里找一本冷门参考书,一开始你可能会在书架间迷路,觉得茫然无助。但只要你静下心来,利用好学校的索引系统(CareerHub),问问图书管理员(导师和校友),再多一点耐心和勇气去尝试,你最终一定能找到它。

你在UWA的这几年,熬过的每一个due,做过的每一次presentation,都已经把你打磨得足够坚韧和优秀。现在,只是到了把这些才华兑现的时候了。别再盯着手机焦虑了,关掉这篇文章,去CareerHub上预约一次咨询,或者去LinkedIn上给你心仪公司的校友发一句真诚的问候。行动起来,你的第一个offer,真的没有那么遥远。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8252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