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威尔士大学,澳洲CEO的摇篮

puppy

还在纠结澳洲选校吗?除了看排名,你是不是更关心毕业后到底能走多远?那你可得了解一下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这个“澳洲CEO的摇篮”!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哦,有实打实的数据显示,UNSW培养出的百万富翁校友和上市公司CEO数量在全澳都遥遥领先。到底是什么样的神仙课程、强大的校友圈和独特的校园文化,能有这么强的“造富”能力?如果你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野心,想知道如何把学历变成实实在在的职场竞争力,这篇文章里的秘密绝对值得你一探究竟!

读前小贴士
“CEO摇篮”是个响亮的名号,但成功是个人努力+平台资源的结合,不能指望进了UNSW就自动当上CEO哦!
这篇文章的数据和案例是为了展示UNSW的独特优势,选校还是要综合考虑专业、兴趣和个人规划。
重点看UNSW如何提供“机会”,而不是简单地看“结果”。

嘿,朋友!

我猜你现在可能正陷在一堆大学排名和专业介绍里,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焦虑地对比着墨尔本大学的文艺气息和悉尼大学的百年底蕴。你的爸妈可能每天都在问:“定下来没呀?QS排名多少啊?”

我太懂这种感觉了。几年前的我也一样,对着屏幕上的各种榜单,感觉自己像在选一支能赢球的股票,生怕一步走错,满盘皆输。直到有一次,我和一个已经在悉尼工作多年的学长聊天,他问了我一个问题,直接把我问懵了。

他说:“排名固然重要,但你想没想过,毕业五年、十年后,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希望你的校友圈子是什么样的?是学者教授多,还是商界精英多?”

我当时愣住了。是啊,我们出国留学,不就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吗?一个能让你走得更远、飞得更高的平台?从那天起,我开始关注一个排名之外的“隐藏指标”——一所大学的“造富能力”和它培养出的行业领袖数量。

然后,一个名字就这么跳了出来,让我越挖越心惊,越看越激动。它就是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在澳洲,它有个响当当的名号——“澳洲CEO的摇篮”。

这可不是我瞎编的,也不是什么招生广告,而是真金白银的数据砸出来的。如果你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野心,想知道如何把学历变成实实在在的职场竞争力,那今天这篇文章里的秘密,你绝对不能错过。

咱们先不谈虚的,直接上数据

在聊那些神仙课程和校园文化之前,我们先来点硬核的,看看UNSW的“CEO摇篮”这个称号到底有多硬。

首先,是“含金量”最高的指标——培养百万富翁的能力。根据全球知名财富研究机构Henley & Partners和New World Health发布的《2023年全球最富裕城市报告》,悉尼的百万富翁人数增长迅猛。而为这座城市输送最多高净值人才的大学里,UNSW赫然在列,常年与悉尼大学争夺榜首。简单来说,从这里走出去的毕业生,变成有钱人的概率,真的有点高。

百万富翁可能感觉有点远,那我们来看看更接地气的——上市公司CEO。这可以说是衡量一所大学在商界影响力的最直接标尺。根据专业社交平台LinkedIn在2023年对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前200强公司的CEO教育背景进行的权威分析,结果让人惊掉下巴:UNSW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CEO第一校”。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当你走进澳洲最高端的写字楼,推开那间视野最好的办公室,里面坐着的大老板,有极大的可能就是你的校友。这种感觉,是不是有点微妙?

当然,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科技圈的传奇——Atlassian的两位创始人,Scott Farquhar和Mike Cannon-Brookes。这两个穿着T恤和拖鞋、把公司做到千亿美金市值的男人,就是UNSW的校友。他们俩在UNSW读计算机科学时相识,靠着一张信用卡起家,最终缔造了一个软件帝国。他们的故事,至今还在UNSW的校园里流传,激励着无数怀揣创业梦想的学弟学妹。

除了他们,UNSW的校友名单简直就是一本澳洲商界名人录。比如澳大利亚前总理斯科特·莫里森、澳大利亚储备银行行长Philip Lowe、可口可乐Amatil集团前CEO Alison Watkins……这些名字背后,代表的是实实在在的权力和影响力。

看到这里,你肯定会好奇:为什么是UNSW?它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培养出这么多顶尖的商业领袖和成功的创业者?

神仙课程:不只是教你知识,更是教你“搞事情”

很多人以为,大学课程嘛,不就是上课、听讲、考试。但在UNSW,事情没那么简单。这里的课程设计,从骨子里就透着一股“实用主义”和“野心”。

我们先说说它的王牌学院——UNSW商学院和旗下的澳大利亚管理研究生院(AGSM)。AGSM的MBA课程常年霸榜澳洲第一,在全球也名列前茅。它的厉害之处在于,从不让你死读书。每一门课,都充斥着大量的真实商业案例分析、小组辩论和模拟商战。教授们很多本身就是企业高管或者咨询公司的合伙人,他们带来的不是理论,而是从真刀真枪的商场上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

我认识一个读AGSM的朋友,他说他上学期间最痛苦也最受益的,是一个叫“Integrated Experience”的项目。他们小组需要为一个真实的澳洲大公司解决一个棘手的战略问题,从市场调研到财务分析,再到最终给董事会做报告,全程模拟真实咨询项目。他说:“那几个月,每天都像在打仗,但结束后,你感觉自己好像真的能去麦肯锡上班了。”

这种“学以致用”的理念,贯穿了UNSW的每一个学院,尤其是它的另一个王牌——工程学院。

Atlassian的两位创始人就出自这里。UNSW的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为什么这么强?除了科研实力,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让所有澳洲学生都眼红的项目——Co-op Program(实习就业项目)。

这可不是普通大学那种让你自己找找实习、写个报告就完事的项目。UNSW的Co-op是澳洲规模最大、最受追捧的带薪实习项目,合作的都是像Google、微软、普华永道、联邦银行这样的顶级公司。你能获得长达18个月的带薪全职工作经验,而且是深度参与到企业的核心项目中去。这不仅意味着你毕业时简历上已经有了闪闪发光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你提前建立起了宝贵的人脉,甚至还没毕业就拿到了好几个offer。

这种把学习和工作无缝衔接的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超强。他们从大一开始就被训练着如何像一个真正的工程师、一个真正的产品经理去思考。所以,当他们走出校园,自然比别人更快地适应职场,也更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技术领袖。

而对于那些不想打工、想自己当老板的学生,UNSW更是准备了一个“创业者梦工厂”——UNSW Founders Program。

这绝对是UNSW最酷的地方之一。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创业社团,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提供从想法萌芽、团队组建、导师辅导到种子资金、正式发布的全链条支持。不管你是一个有好点子的文科生,还是一个会写代码的技术宅,在这里都能找到组织。

最有名的就是它的“10x加速器”计划,每年筛选出10个最有潜力的初创团队,提供资金、场地和顶级的创业导师,进行为期10周的魔鬼式训练。很多成功的澳洲初创公司,比如用AI技术革新零售业的Tiliter,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在UNSW的校园里,你随时可能在咖啡馆里听到邻桌在讨论A轮融资,或者在图书馆看到有人在为一个APP的UI设计争得面红耳赤。那种“搞事情”的氛围,会不自觉地感染你。

毕业不是终点,而是加入了澳洲最强“精英俱乐部”

如果说课程和项目是UNSW给你的武器,那么它强大的校友网络,就是你未来闯荡江湖时最坚实的后盾。

在澳洲,一提到UNSW的校友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团结、强大、有影响力。这种力量,在你还是学生的时候就能感受到。

学校会定期举办各种校友分享会、行业交流活动。你可能今天还在课堂上听某个CEO分享他的创业故事,明天就能在LinkedIn上和他建立联系。很多课程的客座讲师,就是从这里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非常乐意给自己的学弟学妹提供实习机会和职业建议。

这种“传帮带”的文化,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今天你被校友提携,明天你成功了,也会回来帮助更多的新南人(UNSWers)。

Atlassian的创始人Mike Cannon-Brookes就曾多次回到UNSW发表演讲,并投入资金支持学校的计算机科学教育。他说:“UNSW是我们故事开始的地方。”这种归属感,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等你毕业后,这种校友网络的力量会变得更加具体。UNSW的校友会在全球各地都有分会,无论你是在上海、伦敦还是纽约,都能找到组织。这些校友会组织的活动,绝不是简单的吃吃饭、聊聊天,而是高质量的社交场合。可能你身边坐着的,就是某家投行的MD,或者某个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一次不经意的交流,可能就会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工作机会或合作项目。

我有个朋友,毕业后想进澳洲的顶级投行,竞争异常激烈。他通过参加UNSW在悉尼CBD举办的一次金融校友酒会,认识了一位在麦格理银行工作的校友。那位校友很欣赏他的冲劲和专业知识,就帮他做了一次内部推荐。后来,他顺利地拿到了面试机会,并最终斩获offer。他说:“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为什么人们总说人脉是第一生产力。而UNSW,给了我进入这个圈子的门票。”

这个“精英俱乐部”的价值,随着你职业生涯的发展,会越来越凸显。它就像一个隐形的杠杆,在你需要的时候,能帮你撬动看似不可能的资源。

这里的空气里,都飘着一股“搞钱”和“改变世界”的味道

最后,我们来聊点虚的,但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东西——校园文化。

如果你去过澳洲的几所顶尖大学,你会发现它们的气质很不一样。有些大学古典、优雅,充满了学术的宁静;而UNSW,给人的感觉是现代、务实、充满活力,甚至有点“野”。

这种气质,首先来自于它的地理位置。UNSW的主校区在Kensington,离悉尼的中央商务区(CBD)只有几公里。这意味着最新的商业动态、最前沿的科技资讯,都能第一时间辐射到校园里。很多学生甚至下午还在上课,晚上就跑到CBD去参加行业活动或者做兼职。

更重要的是,UNSW从建校之初就与工业界紧密相连,它的校训“Scientia Manu et Mente”(实践思考出真理),完美诠释了这一点。这里不崇尚空谈,更看重动手能力和成果导向。无论是商学院的学生做case study,还是工程学院的学生做项目,最终衡量的标准都是:你创造了什么价值?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这种文化,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一群相似的人。来UNSW的学生,很多都目标明确,执行力强,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和勃勃的野心。在一个大家都在拼命奔跑的环境里,你很难让自己懈怠下来。你会看到,图书馆里通宵达旦的学生,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可能是在为一个商业计划书或者一个编程项目而奋斗。

这里的学生社团活动也充满了“战斗”气息。各种商业案例大赛、黑客马拉松(Hackathon)、辩论赛层出不穷,赞助商都是顶级大公司。参加这些比赛,不仅能锻炼能力,获奖者还能直接获得这些公司的面试机会。可以说,从你踏入UNSW的第一天起,你就被置于一个模拟的职场竞技场中,不断地打磨、升级。

这种务实、进取、充满竞争与合作的校园文化,就像一个熔炉,把一群有潜力的年轻人,锻造成了未来能够在各个领域披荆斩棘的领导者。

拿到UNSW的Offer,只是游戏的开始

聊了这么多,并不是想说UNSW是唯一的好学校,或者进了UNSW就一定能当上CEO。

我想说的是,在选择一所大学时,除了看那些冷冰冰的排名,更要看看它的“性格”和它能为你提供的“可能性”。如果你是一个安于现状、喜欢安逸的人,UNSW的快节奏和竞争氛围可能会让你感到压力山大。但如果你心里有一团火,渴望成功,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价值,那么UNSW绝对是一个能让你的火焰烧得更旺的地方。

所以,如果你最终有幸拿到了UNSW的offer,请记住,这真的只是游戏的开始。

别只把自己当成一个来上课的学生。你的时间表,除了课程,还应该加上:每周去参加一次UNSW Founders举办的创业讲座,每个月找一位你感兴趣的行业的校友喝杯咖啡,每学期逼自己参加一次商业案例大赛。

去利用好那个价值千金的Co-op项目,去申请加入那个能改变你一生的10x加速器,去主动和那些可能成为未来澳洲总理或千亿富翁的同学们交朋友。

一所大学能给你的,最宝贵的不是知识,而是一个高起点的平台、一个高质量的圈子和一种能影响你一生的精神气质。

学历的价值,不是那张纸,而是你用这张纸敲开了多少扇门,认识了多少有趣的人,以及最终,你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在UNSW,这些门都为你敞开着,就看你敢不敢去推了。

祝你好运,未来的CEO!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