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校 | 哲学气质 | 授课型硕士项目(MA) | 推荐人群 |
|---|---|---|---|
| 香港大学 (HKU) | 英美分析哲学重镇,逻辑严谨,精英范儿十足。 | MA in Philosophy | 逻辑控,热爱清晰论证,未来想走学术路线的“准分析哲学家”。 |
| 香港中文大学 (CUHK) | 中西合璧,中国哲学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郁。 | MA in Philosophy | 对儒释道有情怀,希望在中西思想碰撞中寻找灵感的思考者。 |
| 香港浸会大学 (HKBU) | 关注现实,应用伦理与欧陆哲学并重,接地气。 | MA in Ethics and Public Affairs (MAEPA) | 希望将哲学应用于实际问题,对公共事务、伦理议题充满热情的行动派。 |
| 岭南大学 (LingnanU) | 小而精的博雅教育,分析哲学实力强劲,师生关系紧密。 | MA in Practical Philosophy | 喜欢小班教学和苏格拉底式对话,追求深度学术交流的学习者。 |
“所以……你最后决定申哪儿了?” 咖啡馆里,朋友搅动着杯里的拿铁,随口一问。我,一个哲学系本科生,对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学校列表,长叹一口气。屏幕上,香港大学、中文大学、浸会大学的哲学系官网标签页一字排开,每个都写着“Master of Arts in Philosophy”,但点进去看课程设置和教授简介,感觉像是进了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页面全是“Metaphysics” “Epistemology”,另一个页面则挂着“道家与中国文化”。我感觉自己就像站在一个巨大的哲学自助餐厅门口,菜品琳琅满目,却不知道哪一道才最对自己的胃口。
这个场景,你是不是也觉得似曾相识?想去香港这片思想交汇的热土深造哲学,却被信息的洪流淹没,分不清各个院校的真实“脾性”。别慌,这感觉我太懂了。今天,我就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带你把香港几所顶尖大学的哲学系扒个底朝天,从它们的“哲学气质”到申请的“潜规则”,帮你精准定位那个最适合你的 Dream School。
香港大学 (HKU):分析哲学的“华山论剑”之地
我们先聊聊港大。如果你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金融、医学这些金字招牌上,那你可就小看它的人文底蕴了。港大的哲学系,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英美分析哲学的重镇。什么叫分析哲学?简单来说,就是那种特别强调逻辑清晰、语言精确、论证严密的哲学风格。它就像是哲学界的“理科生”,不喜欢含糊其辞,追求的是一针见血的透彻。
它的气质是什么样的?
港大哲学系的气质,就是“精英”和“严谨”。这里的教授大多是牛津、剑桥、普林斯顿等顶尖名校的博士,他们的学术训练背景决定了整个系的风格。你在这里会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论、形而上学、心灵哲学和语言哲学。课堂讨论的画风通常是这样的:学生A提出了一个观点,学生B立刻会问:“What is your argument for that claim?”(你这个主张的论证是什么?),然后教授会引导大家分析这个论证的每一步是否有效。如果你享受这种智力上的“交锋”和“拆解”,那么港大绝对是你的天堂。
举个真实的例子,港大哲学系有一位非常出名的教授叫 Joe Lau(刘彦方),他致力于推广批判性思维。他的个人网站“Critical Thinking Web” (philosophy.hku.hk/think) 拥有超过100个开放获取的教学模块,是全球学习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的宝贵资源。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港大哲学系对于清晰思维的重视程度。 department里还有像Cua, Chad(专攻伦理学和政治哲学)以及Weatherson, Brian(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大牛)这样的学者,他们的研究都代表了分析哲学领域的顶尖水平。
申请需要什么“硬通货”?
想进港大哲学系,尤其是它的授课型硕士(MA in Philosophy),你需要准备好几样东西。首先是语言成绩,官网通常要求雅思总分7.0(小分不低于6.5)或托福90分以上。这个标准在香港高校里算是比较高的,说明他们对你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高的期待。
其次,一份高质量的“Writing Sample”(学术写作样本)是重中之重。这比你的GPA有时候还重要。你需要提交一篇1500-2500词的英文哲学论文,展示你的分析和论证能力。去年一位成功申请到港大的学姐分享说,她的Writing Sample修改了不下十遍,主题是关于自由意志的一个经典思想实验。她的建议是:选题宁小勿大,论证一定要严丝合缝,清晰地表达你的核心观点,并有力地回应可能的反驳。这篇小论文,就是你向招生委员会展示你“哲学肌肉”的最好方式。
最后是你的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不要只是空泛地说“我热爱哲学”,而是要具体。你可以谈谈是哪位哲学家或哪个哲学问题激发了你的兴趣,你在本科阶段做过哪些相关的研究或思考,以及你为什么认为港大的分析哲学训练对你未来的学术或职业规划至关重要。比如,你可以提到你读过某位港大教授的文章,并希望在他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某个特定问题。
一句话总结:如果你是逻辑控,享受智识上的挑战,目标是成为一个思维缜密的思考者,甚至有读博的打算,那么港大哲学系就是你该去“华山论剑”的地方。
香港中文大学 (CUHK):在新亚书院里与先哲对话
聊完精英范儿的港大,我们把目光转向沙田,看看充满人文气息的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哲学系的气质和港大截然不同。如果说港大是“西装革履”,那中大就是“青衫长袍”。这里是中国哲学研究的殿堂,是新儒家精神的传承之地。
它的气质是什么样的?
中大哲学系的灵魂,在于“融汇中西,贯通古今”。当年,唐君毅、牟宗三、劳思光等一批国学大师在此执教,奠定了它在中国哲学研究领域不可动摇的地位。走在中大的校园里,尤其是在新亚书院,你会感觉到一种浓厚的历史感和使命感。这里的氛围更像一个“学人”的社群,大家不仅关心逻辑推演,更关心生命的安顿和价值的探寻。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学到英美分析哲学,还能深入研读儒家、道家、佛教哲学。比如,你可以选修一门叫做“《庄子》哲学”的课,老师会带着你一句句解读原文,探讨“逍遥游”的境界。这种体验在其他地方是很难得的。系里像黄勇教授,就是一位在比较哲学和中国哲学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学者,他致力于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来阐释儒家伦理,这种中西对话的尝试正是中大哲学的魅力所在。
根据中大哲学系官网公布的数据,其研究领域广泛覆盖中国哲学、分析哲学、现象学、应用伦理学等。每年,系里都会举办“唐君毅访问教授学人计划”,邀请世界顶级的学者前来讲学,近几年的访问学者包括了哈佛大学的普鸣(Michael Puett)等,为学生提供了与大师直接交流的绝佳机会。
申请需要注意什么?
申请中大的MA in Philosophy,同样需要优秀的学术背景和语言成绩(雅思通常要求6.5或托福79)。但相比港大,中大在看你的申请材料时,可能会更看重你对哲学的“整体理解”,尤其是对中西哲学交叉领域的兴趣。
在你的个人陈述里,如果能展现出你对中国哲学的了解和思考,会是一个不小的加分项。比如,你可以谈谈你对“仁”这个概念在现代社会如何应用的看法,或者比较一下庄子的“无为”和斯多葛学派的“顺应自然”。这会向招生官证明,你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真正理解并认同中大的学术传统。
一位毕业于中大哲学MA的校友回忆说,面试环节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教授并没有问他特别刁钻的逻辑难题,而是问他“你最近在读什么哲学书?有什么感悟?”以及“你为什么觉得在今天学习中国哲学仍然有意义?”。这些问题更偏向于考察你的阅读广度、思考深度和学术热情。
一句话总结:如果你心中既有柏拉图的“理想国”,也装着孔子的“天下大同”,渴望在一所充满人文关怀的大学里探索生命的智慧,那么中大哲学系就是你的“精神家园”。
香港浸会大学 (HKBU):让哲学走进现实的“行动派”
接下来,我们看看九龙塘的香港浸会大学。浸会大学的规模虽然不如港大和中大,但它的哲学系独具特色,非常“接地气”。它不像前两者那样追求纯理论的深度,而是更关注如何将哲学思考应用于现实世界。
它的气质是什么样的?
浸会哲学系的气质是“务实”和“关怀”。它的一个王牌项目是授课型硕士——MA in Ethics and Public Affairs (MAEPA),即伦理与公共事务文学硕士。光看这个名字,你就知道它的定位了。这个项目非常跨学科,课程内容涉及生命伦理、商业伦理、环境伦理、媒体伦理等,直接回应我们当下面临的各种社会争议。
在这里学习,你可能上一节课还在讨论“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下一节课就要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老师会鼓励你阅读大量真实案例,参与小组辩论,甚至去NGO(非政府组织)进行实地考察。这里的哲学,不是书斋里的玄思,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例如,系里的教授 Lo Ping-cheung, Benson(罗秉祥)是研究商业伦理和比较伦理学的专家,他的研究经常与香港的商业环境和社会议题紧密结合。另一位教授 Cheng, Kai-yuan(郑凯元)则在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领域颇有建树,他的研究能帮助你理解人类决策背后的哲学原理。整个系的氛围就是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用哲学家的头脑去观察和介入社会。
根据该项目2023年的招生简章,其课程模块包括“伦理学基础”“公共事务的价值与伦理”等核心课程,以及一系列应用伦理学的选修课。毕业生去向也非常多元,除了继续深造,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政府机构、公共关系、教育、新闻传媒等行业,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申请有什么特别之处?
申请浸会的MAEPA项目,对你的本科背景要求相对灵活。即使你不是哲学系出身,只要你对伦理和公共事务有浓厚的兴趣,并能展示出相关的潜力和思考,都有机会被录取。我认识一位本科读新闻的同学,就成功申请了这个项目。她在个人陈述中,重点阐述了自己在新闻实践中遇到的伦理困境,以及希望通过哲学训练来建立一个更坚实的伦理分析框架,这打动了招生官。
语言要求方面,雅思6.5或托福79是基本门槛。在申请材料中,你需要强调的是你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你的Writing Sample可以不那么“纯哲学”,比如可以写一篇关于“社交媒体时代隐私权边界”的分析文章。关键是要展示你能运用逻辑和批判性思维来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
一句话总结:如果你认为哲学不应止于思考,更要付诸行动,渴望用智慧去改善世界,那么浸会的MAEPA项目会让你觉得“来对地方了”。
岭南大学 (LingnanU):博雅教育下的“深度对话”
最后,我们来聊聊一个可能被很多人忽略的“宝藏”学校——岭南大学。岭南大学是香港唯一的公立博雅大学,它的特点就是“小而精”。在这里读哲学,你将体验到一种非常不同于大型综合性大学的、亲密而深入的学术生活。
它的气质是什么样的?
岭南哲学系的气质是“专注”和“互动”。由于学校规模小,哲学系的师生比非常高。在2023年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岭南大学的哲学系位列亚洲前茅,这足以证明其学术实力。这里的强项同样是分析哲学,尤其是在形而上学、认识论和心灵哲学方面,拥有多位国际知名学者。
但与港大不同的是,岭南的学习体验更加个人化。在这里,你不太可能坐在一个上百人的大讲堂里听课。大部分课程都是十几人的小班研讨会(Seminar)。这意味着你有大把的机会与教授和同学进行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教授们不仅认识每一个学生,还会花大量时间在课后与你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这种“学徒式”的培养模式,对于真正想沉下心来做学问的人来说,是无价之宝。
岭南大学的MA in Practical Philosophy项目也很有特色,它旨在培养学生在复杂的个人、社会和政治背景下进行清晰、严谨和富有想象力的思考。系里的教授,比如Prof. Darrell P. ROWBOTTOM,是科学哲学和认识论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的课堂充满了思维的火花。学生们普遍反映,在岭南的一年,思考的深度和严谨性得到了质的飞跃。
申请的“敲门砖”是什么?
申请岭南的哲学硕士,同样需要扎实的学术基础(雅思6.5+)和一份出色的Writing Sample。因为师生关系紧密,招生委员会在挑选学生时,会特别看重你是否具备积极参与学术讨论的热情和能力。你的个人陈述需要展示出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者。
你可以具体谈谈你对小班教学的向往,以及你希望如何利用岭南独特的博雅教育环境来发展你的研究兴趣。如果你能提到某位教授的研究,并说明你希望与他/她探讨哪些具体问题,会非常加分。因为在岭南,你真的有大把机会和教授一对一交流。
一位在岭南读过书的朋友分享说,申请时最重要的是展现你的“学术潜力”。即使你的本科院校背景不那么顶尖,但如果你的Writing Sample写得逻辑清晰、见解独到,展现了你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很有可能获得青睐。他们要找的是那些真正热爱哲学、愿意投入其中的未来学者。
一句话总结:如果你不追求大而全,而是渴望一种沉浸式的、深度互动的学习体验,想在紧密的学术社群里磨砺自己的思想,那么岭南大学会给你带来惊喜。
好了,一口气聊了这么多,不知道你心里的那杆秤有没有开始向某一个方向倾斜?
其实,选择学校就像谈恋爱,没有绝对的最好,只有最合适的。港大的严谨、中大的人文、浸会的务实、岭南的精深,它们各自代表了一种探索智慧的不同路径。别光看排名,也别被那些听起来高大上的课程名称迷惑。
花点时间,去读一读你感兴趣的那些教授的论文,看看他们的思考方式是不是你欣赏的。给自己一个下午,安安静静地写一篇你真正想探讨的哲学问题的Writing Sample,看看你在哪个方向上写得最顺手、最兴奋。申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认知。问问自己:我到底想从哲学中得到什么?是一套无懈可击的论证技巧,一种安身立命的人生智慧,还是改变社会不公的勇气?
答案,其实就在你每一次阅读、每一次思考、每一次敲下键盘的瞬间里。祝你,找到那个能让你思想的火花尽情燃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