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 改革前 (2023年7月26日前) | 改革后 (新版托福) |
|---|---|---|
| 考试总时长 | 约 3 小时 | 少于 2 小时 |
| 阅读 | 3-4 篇文章, 30-40 个问题, 54-72 分钟 | 2 篇文章, 20 个问题, 35 分钟 |
| 听力 | 2-3 个对话, 3-4 个讲座, 28-39 个问题, 41-57 分钟 | 2 个对话, 3 个讲座, 28 个问题, 36 分钟 |
| 不计分加试 | 阅读或听力部分可能有加试 | 取消 |
| 口语 | 4 个任务 (1 独立 + 3 综合), 17 分钟 | 4 个任务 (1 独立 + 3 综合), 16 分钟 (无变化) |
| 写作 | 2 个任务 (综合 + 独立), 50 分钟 | 2 个任务 (综合 + 学术讨论), 29 分钟 |
| 写作任务二 | 独立写作 (Independent Writing) | 学术讨论 (Writing for an Academic Discussion) |
托福迎来重大变革,你的备考计划要变了!
上个月,我的学妹小A刚从托福考场出来,整个人都快虚脱了。她跟我吐槽,3个多小时的考试简直是对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酷刑”,尤其是做到最后,脑子已经成了一团浆糊。结果没过几天,她就在朋友圈刷到了ETS官方发布的改革消息:从2023年7月26日开始,托福iBT考试时间缩短到2小时以内!小A当时的心情,简直就像是刚用原价买完东西,转头就看到店家打五折,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她开玩笑地问我:“学长,我是不是考早了?”这个问题,相信也是屏幕前很多“准留学党”心里的疑问。考试时间变短,烦人的加试也没了,听起来确实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但你如果以为这样就能轻松上分,那可就太天真了。这次改革,尤其是写作部分的“大换血”,就像一枚深水炸弹,直接改变了托福备考的游戏规则。我们以前熟记于心的那些备考套路,可能一夜之间就“过时”了。今天,我就带你把这次改革的里里外外扒个干净,让你知道,你的备考计划,到底应该怎么变!
考试变短,到底是“减负”还是“陷阱”?
先来说说最直观的变化:时间。新托福的总时长从原来的大约3小时,直接砍到了116分钟,连2小时都不到。ETS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阅读部分从原来的3-4篇文章减为2篇,题目总数20个,用时35分钟。听力部分结构基本不变,但取消了可能会出现的加试环节,总用时36分钟。这意味着什么?你再也不用在考场上苦熬3小时,跟体力和耐力死磕了。
我身边很多同学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都是“血赚”。想想看,以前的托福考试,就像一场马拉松。很多人不是倒在知识点上,而是败给了疲劳。尤其是阅读和听力的随机加试,ETS从不明说哪部分是加试,你只能硬着生生地多做一篇阅读或者几段听力,那种精神消耗,考过的都懂。根据北美留学论坛上的一项超过500名考生的投票显示,超过70%的人认为“不确定的加试”是托福考试中最让人焦虑的环节之一。现在,这个“心头大患”终于被移除了,绝对是福音。
不过,事情总有两面性。考试时间缩短,题目数量减少,也意味着每一道题的“含金量”变高了。以前,你可能在某一篇阅读上发挥失常,但因为题目基数大,还有机会在后面追回来。现在,阅读总共就20道题,你错一道题对总分的影响,会比以前大得多。这就好比原来是1000米长跑,你可以中途调整呼吸;现在变成了200米冲刺,从头到尾都必须保持高度专注,不容有失。这对考生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必须更快地进入考试状态,更精准地定位和作答。
再见独立写作,你好“学术讨论”!
如果说时间缩短只是“开胃菜”,那写作部分的改革,绝对是这次变化的“主菜”,也是最颠覆我们传统备考方式的地方。陪伴了我们十几年的独立写作(Independent Writing Task)正式退役,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题型——“为学术讨论而写作”(Writing for an Academic Discussion)。
这个新题型到底长什么样?它会模拟一个大学里的线上课程讨论版。首先,教授会提出一个开放性的讨论话题。然后,你会看到两位同学(比如叫Alex和Sarah)已经发表了他们的观点。你的任务,就是在10分钟内,写一段至少100词的回复,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为这场讨论做出贡献。
我们来看一个ETS官方的例子。教授可能会问:“政府是否应该资助探索外太空的项目?” 学生A可能说:“当然应该!太空探索能推动科技发展,比如GPS和医疗技术都源于此。” 学生B可能反驳:“我觉得不应该。地球上还有那么多问题比如贫困和环境污染没解决,我们应该先把钱花在刀刃上。”
现在轮到你了。如果是以前的独立写作,你可能会直接开始写你的五段式大作文:“我同意/不同意……” 然后找三个理由,分别展开论述。但在“学术讨论”里,这么干就行不通了。因为它的核心考察点,不再是你单方面的“表达观点”,而是你“参与讨论”的能力。你需要阅读并理解前面两个人的发言,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有建设性的看法。
这意味着什么?你不能只是简单地站队说“我同意A”或者“我支持B”。一个好的回答,应该是这样的:“Alex提到的科技进步确实很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Sarah所说的现实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政府可以优先资助那些既能探索太空,又能直接应用于改善地球环境的科技项目,这样就能一举两得。”
看出来了吗?这个新题型,要求你具备三种核心能力:快速阅读理解、观点归纳提炼,以及在对话中构建自己观点的能力。它不再是一场“独角戏”,而是一场“圆桌派”。你背的那些“As far as I am concerned”或者“From my point of view”的万能开头,以及那些“第一、第二、第三”的僵化结构模板,瞬间就不香了。根据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的一份报告,超过85%的美国大学本科课程都包含在线讨论的环节,ETS的这项改革,正是为了让托福考试更贴近北美大学的真实学习场景。
备考“大洗牌”,你的新版攻略请查收!
既然游戏规则变了,我们的打法当然也要跟着升级。面对新托福,你的备考计划必须进行一次“断舍离”。
对于阅读和听力,虽然核心能力没变,但备考策略需要微调。以前你可能花很多时间做TPO(托福官方模考套题)来练习耐力,现在重点要转向“精准打击”。每一次练习,都要追求更高的正确率。你可以尝试用更短的时间完成一套题,模拟考试的紧张感。比如,规定自己30分钟内必须完成2篇阅读,训练自己在压力下快速定位信息和做出判断的能力。记住,现在是“寸土必争”的时代,每一分都至关重要。
而对于写作,那几乎是需要“推倒重建”了。我给你几条实打实的建议:
第一,立刻把你收藏夹里那些“独立写作万能模板”删掉。它们不仅没用,还可能固化你的思维,让你在新题型上水土不服。你需要彻底抛弃那种“总-分-总”的议论文框架。
第二,开始刻意训练“信息整合”能力。去找一些带有评论区的英文网站,比如《纽约时报》的文章评论区,或者像Quora、Reddit上的一些高质量讨论版块(比如r/changemyview)。先看主题,再看几个高赞评论,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总结他们的观点,并写下你的新想法。这个练习完美复刻了“学术讨论”的全过程。
第三,积累一些用于“参与讨论”的句型。注意,这不是让你背新模板,而是学会如何自然地承上启下。比如,你想在别人观点的基础上补充,可以说:“Building on what [student's name] said about..., I'd like to add that...” (在某某同学提到的...基础上,我想补充一点...)。如果你想提出一个不同的角度,可以说:“While [student's name] makes a valid point regarding..., it's also important to consider...” (虽然某某同学关于...的观点很有道理,但考虑...也很重要)。这些表达方式能让你的发言听起来更像一个真正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局外人。
第四,适应10分钟写100词的快节奏。这个时间非常紧张,几乎没有给你构思和修改的机会。你需要在读题的同时,脑子里就要开始打草稿。平时练习时,一定要用计时器。写完后,重点检查你的观点是否清晰,是否对讨论有贡献,以及是否与前人的发言产生了有效互动。
我认识的一位托福老师,在改革后迅速调整了他的教学方法。他不再让学生每周写一篇大作文,而是每天花15分钟,做一个“学术讨论”的快速写作练习。一个月下来,学生们普遍反映,虽然一开始很不适应,但后来感觉自己的思维变得更敏捷,也更能抓住对话的要点了。这才是新托福需要的核心技能。
别再死磕那些过时的备考资料了,也别再迷信那些所谓的“万能模板”。托福的这次改革,其实是在逼着我们去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停止为了考试而应试,开始真正学习如何在国外的学术环境中思考和交流。
所以,从今天起,忘了那个只会背模板的自己吧。多去读、多去想、多去参与真实的讨论。试着像一个真正的留学生那样,去观察别人如何表达,去构建自己的观点,去为每一次对话增添价值。当你能做到这一点时,你会发现,托福写作不再是一道难题,而是一个展示你思想和智慧的舞台。这,可能才是ETS这次改革背后,真正想送给我们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