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藤校的光环与一道历史伤疤

puppy

嘿,聊起美国的公立藤校,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眼前立马浮现出UCLA的阳光、伯克利的钟楼,还有密歇根的蓝?这些学校顶着耀眼的光环,学术顶尖,资源丰富,简直是性价比之王,是咱们多少人的梦校。但你有没有想过,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可能藏着一道不为人知的历史伤疤?这道伤疤,可能关乎它脚下的土地,也可能是一段被刻意遗忘的往事。它不仅是泛黄的历史档案,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今天的校园文化,甚至和我们每个人的留学体验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它,会让你对自己的梦校有一个更酷、更深度的认知。这不仅仅是择校,更是理解你即将融入的环境。

为啥要了解梦校的“黑历史”?
咱们留学生选校,天天盯着US News排名、专业实力、地理位置,这都没错。但一所大学的品格和灵魂,往往藏在这些光鲜数据背后。了解它的过去,尤其是那些不太光彩的“伤疤”,不是为了劝退你,而是帮你提前拿到一份“校园文化深度说明书”。它能让你明白:
1. 为什么校园里会有那么多关于“DEI”(多元、公平、包容)的讨论和活动。
2. 为什么有些建筑物的名字会引发那么大的争议和抗议。
3. 为什么你的教授在开学第一课,可能会花五分钟讲一段关于原住民土地的历史。
这不仅让你看懂校园里的“热闹”,更能让你真正理解这所大学的价值观,帮你更快、更深地融入其中。

公立藤校的光环与一道历史伤疤

嘿,我是LXS网站的小编。还记得我刚到美国,第一次去朋友的学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玩的情景。那天阳光正好,我们坐在Memorial Glade的草坪上,背后就是标志性的Sather Tower钟楼。我朋友指着周围那些宏伟的建筑,一脸自豪地给我讲哪个是诺奖得主做实验的楼,哪个是藏书百万的图书馆。

我当时满心羡慕,心想这不就是梦校的样子吗?顶尖学术,精英氛围,自由精神。可就在这时,一群学生举着标语从我们面前走过,标语上写着“Decolonize the University”(解殖大学)、“Land Back”(归还土地)。我一脸懵,问我朋友这是啥情况。他叹了口气说:“这事儿就复杂了,简单说,咱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有学校的建立,都和一段不太光彩的历史有关。”

就是那次经历,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们所向往的那些顶着“公立藤校”光环的大学,在耀眼的光芒之下,可能隐藏着一道道深刻的历史伤疤。而了解这些,对我们每个留学生来说,远比想象中更重要。

光环之下:我们为什么迷恋“公立藤校”?

聊起伤疤之前,咱得先聊聊那炫目的光环。毕竟,没有这层光环,它们也成不了咱们的梦校。所谓的“公立藤校”(Public Ivy),就是指那些能提供媲美常春藤盟校教育体验的顶尖公立大学。它们最大的魅力,就是两个字:能打!

学术上,它们是绝对的王者。就拿2024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来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排第4,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排第14,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Mich)排第19。这些学校的教授团队里,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得主简直是“标配”。比如,伯克利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直接改变了整个生物医学领域。

资源上,它们富得流油。作为州政府的“亲儿子”,它们能拿到大笔的科研经费。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数据,密歇根大学在2022年的研究支出高达17.1亿美元,全美公立大学里排第一。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设备、参与到最顶尖的项目。从UCLA的好莱坞电影档案库,到弗吉尼亚大学(UVA)的世界级医学中心,这些资源对你的学习和未来发展都是实实在在的加成。

更别提那无敌的性价比了。相对于私立藤校动辄一年8、9万美元的开销,公立藤校的学费相对亲民,对于咱们留学生家庭来说,压力小了不少。学术牛、资源多、学费还相对便宜,这种“六边形战士”谁能不爱呢?

可问题来了,这些大学的土地、财富和声望,是从哪里来的?

第一道伤疤:建立在“消失”土地上的辉煌

这道伤疤,深深地刻在美国的土地上,也刻在了许多公立大学的基石里。故事要从1862年的《莫里尔法案》(Morrill Act)说起。

这个法案听起来很高大上,主旨是联邦政府赠予各州大片土地,让州政府通过出售或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来创办大学,专注于农业和机械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赠地大学”(Land-grant university)。今天我们熟知的很多顶尖公立大学,比如加州大学系统、康奈尔大学(虽然是私立但也是赠地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都是这个法案的受益者。

听起来是不是很棒?政府出地,人民办学。但这里有个致命的问题:这些被“赠予”的土地,并不是无主之地。它们是美国政府通过战争、条约欺诈和强制驱逐等手段,从原住民(Native American)部落手中夺走的家园。

新闻调查机构“High Country News”在2020年发布了一个名为《Land-Grab Universities》的重磅调查,用数据揭开了这道伤疤。他们发现,美国大学通过《莫里尔法案》从近250个部落手中获取了近1100万英亩的土地。这些土地被出售后,为大学带来了约17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这在19世纪是天文数字),而原住民部落几乎没有得到任何补偿。

我们以加州大学系统为例。UC系统通过这个法案获得了近15万英亩的土地,这些土地遍布加州,是从多个部落(如Yurok, Pomo, Miwok等)的祖传土地上剥离出来的。出售这些土地的收益,为伯克利等早期校区的建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桶金。可以说,没有这些土地,就没有今天辉煌的UC系统。

如今,当你漫步在伯克利的校园里,看到以Phoebe Apperson Hearst命名的建筑时,你可能只知道她是一位伟大的慈善家。但Hearst家族的财富,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于在原住民土地上的矿业开采。历史的链条,就这样环环相扣。

这道伤疤并没有随着时间愈合。它正在以一种新的方式影响着今天的校园。你会在很多学校的官方活动开场前,听到主持人进行“土地承认”(Land Acknowledgment),声明学校坐落于某个或某几个原住民部落的传统领地之上。校园里也成立了原住民学生中心,提供奖学金,开设相关课程。但争议也随之而来:这究竟是真诚的悔过,还是一种廉价的“政治正确”表演?这正是校园里激辩不休的话题,也是你作为留学生,很可能亲身经历的文化现场。

第二道伤疤:被奴役者之手建造的学术殿堂

如果说土地问题是很多西部和中西部公立大学的原罪,那么在美国东部和南部,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公立旗舰大学,还存在着另一道更黑暗的伤疤——奴隶制。

弗吉尼亚大学(UVA)就是一个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例子。UVA由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亲手创办,被誉为“学术村”,其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无数人心中的学术圣地。但很长一段时间里,UVA的官方历史都刻意忽略了一个事实:这座美丽的校园,是由被奴役的非裔美国人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

杰斐逊本人就是一位大奴隶主。在UVA的建设过程中,他不仅“租用”了其他奴隶主的奴隶,还把自己庄园里的奴隶也投入到建设中。这些被奴役的劳工,从伐木、烧砖,到砌墙、雕刻,承担了最繁重和危险的工作。他们没有名字,没有报酬,更没有自由。他们的血汗,构成了UVA最初的物理形态。

直到近些年,在学生、教授和社区活动家的不断推动下,UVA才开始直面这段历史。2020年,UVA揭幕了一座令人震撼的“纪念被奴役劳工纪念碑”(Memorial to Enslaved Laborers)。它坐落在校园的核心区域,是一个巨大的环形花岗岩结构。外墙上刻着4000多道刻痕,代表那些身份已不可考的被奴役者;内墙上则刻着目前已知的近1000个名字。这是一个迟到了近200年的道歉。

类似的故事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Chapel Hill)也上演过。UNC是美国第一所公立大学,同样,它的早期建筑也是由奴隶建造的。校园里曾矗立着一座名为“Silent Sam”的邦联士兵雕像,被许多人视为种族压迫的象征。多年来,围绕这座雕像的抗议活动从未停止。2018年,抗议者最终将其推倒。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美关于历史、记忆和种族正义的大讨论。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你所看到的宁静校园、古典建筑背后,可能承载着你难以想象的沉重历史。而这些历史,正是理解当今美国社会种族问题和校园激进主义的一把钥匙。

这些“伤疤”和我们留学生有什么关系?

你可能会想,这些都是美国的陈年旧事,跟我一个来读书的国际学生有啥关系?关系大了去了!

首先,它直接塑造了你将要体验的校园文化。当你看到同学们为了某个建筑改名而激烈辩论,当你参加的社团在招新时反复强调DEI(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当你发现学校开设了越来越多关于批判性种族理论、原住民研究的课程时,你不会再感到困惑或觉得“这帮人真能折腾”。你会明白,这些行动背后,是几代人为了纠正历史不公所做的努力。理解了这层背景,你就能更好地参与(或至少是理解)校园对话,而不是被当成一个“局外人”。

其次,它为你提供了独特的学习和研究视角。这些历史伤疤,本身就是巨大的学术富矿。无论你学的是历史、社会学、人类学,还是公共政策、法律,甚至是建筑学,都可以从这些议题中找到极具价值的研究课题。比如,你可以研究赠地大学如何通过现代金融手段管理从原住民土地上获得的财富;你也可以分析UVA的纪念碑设计如何影响公共空间的记忆塑造。这不仅能让你的学术履历更有深度,也能让你对美国的理解超越游客和消费者的层面。

最后,它关乎你的个人成长。留学,绝不仅仅是上课、考试、拿学位。它是一个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过程。直面并理解你所在环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能让你变得更加成熟和包容。当你不再只看到UCLA的阳光沙滩,也了解到它所在的土地属于Tongva原住民族;当你不再只惊叹UVA的罗马式建筑,也知道建造它们的人们所承受的苦难时,你对这所学校,乃至对这个国家的认知,都会变得立体而深刻。

所以,下次你再研究梦校的申请材料时,不妨多做一步:

去学校官网的“About”或“History”页面看看,搜索一下“Land Acknowledgment”、“Slavery”或“DEI”这些关键词。看看学校是如何讲述自己的历史的,是遮遮掩掩,还是在坦诚反思。

看看学校近几年的新闻,有没有关于建筑改名、学生抗议或者历史纪念的报道。这些新闻往往是校园文化最鲜活的切片。

如果你有机会和在校的学长学姐聊天,别只问课程难不难、食堂好不好吃。可以试着问问他们:“学校里大家对校园历史怎么看?有没有什么相关的讨论或活动?”

选择一所大学,就像选择一个未来几年要生活其中的城市。了解它的光环,也看清它的伤疤,才能让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这道伤疤,并不会让你的梦校失色,反而会让它的形象更加完整、真实,也让你未来的留学之旅,多一份别人没有的厚重感和洞察力。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