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申请费避坑指南,不花一分冤枉钱

puppy

一笔笔申请费交出去,心都在滴血吧?感觉offer还没影儿,钱包就先被掏空了。别慌!这篇指南就是你的省钱小助手,带你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你知道吗,有些G5名校竟然是“免申”的宝藏选手?哪些商学院又是出了名的“申请费刺客”,交之前可得想清楚!还有,怎么才能找到传说中的fee waiver(费用豁免)?万一交了钱又后悔了,还有没有挽回的余地?这篇全是干货,快来get省钱秘笈,别让信息差让你白白“随份子”,省下的钱多喝几杯奶茶它不香吗?

英国申请费避坑速览
宝藏免申校:G5里的帝国理工(IC)大部分硕博专业免申请费,是省钱首选!UCL、KCL等部分研究型专业也可能免费。
高额收费区:商学院是“重灾区”!特别是伦敦商学院(LBS)、牛剑的MBA项目,申请费动辄上百镑,最高可达200镑。
省钱小妙招:积极参加学校的线上/线下活动(Webinar, Info Session),很多学校会给参会者发fee waiver(费用豁免码)。
交钱后悔药:基本没有!申请费一旦支付,几乎不可退。除非是学校系统错误或课程取消等极端情况。提交前务必三思!

英国申请费避坑指南,不花一分冤枉钱

还记得去年冬天那个凌晨三点吗?我窝在书桌前,屏幕上是LSE的申请页面,所有材料都已上传完毕,只剩下最后一步——支付那笔高达95英镑的申请费。

我盯着那个橙色的“Pay Now”按钮,鼠标悬在半空,迟迟点不下去。那不是我提交的第一份申请,我的银行卡已经被牛津的£75、UCL的£90、华威的£60轮番“洗劫”过好几次了。算下来,光是这几所学校的申请费,就已经花掉了我小半个月的生活费。

那一刻,焦虑感瞬间爆棚。Offer八字还没一撇,我的钱包却已经瘦得只剩骨架。我开始怀疑人生:我真的需要申请这么多学校吗?这笔钱花得值吗?万一最后全拒,这些钱不就等于扔水里听个响?

相信我,这种“随份子”随到心痛的感觉,每个DIY申请的留学生都懂。但今天,我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其实这场“金钱游戏”里,有很多可以省钱的BUG和隐藏关卡。这篇指南,就是带你来逐一破解,让你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不花一分冤枉钱!

G5里的“清流”——谁是免申的宝藏选手?

提到G5,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贵”和“卷”。但你可能不知道,在这五所顶尖名校里,藏着一位“宝藏选手”,它特立独行,为广大申请者敞开了一扇几乎免费的大门。

这位“清流”就是——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

没错,你没听错。作为一所常年稳居世界前十的顶尖理工科强校,IC的大部分授课型硕士(MSc)和研究型硕博(MRes/PhD)项目,是不收取任何申请费的。这意味着,你可以零成本地向这所殿堂级的学校发起冲击。

想象一下,当你的同学们正在为支付UCL的£90或者LSE的£95而犹豫不决时,你已经云淡风轻地提交了IC的申请,省下的钱,够你在伦敦吃一顿像样的米其林推荐餐厅了。这简直是申请季里最大的“羊毛”!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IC的商学院(Imperial College Business School)是个“独立王国”,它家的申请费可一点都不含糊。比如,申请商学院的MSc项目,你需要支付£100(2024/25学年数据);如果是申请MBA项目,费用更是高达£150。所以,想申请ICBS的同学,这笔钱还是省不掉的。

除了IC这位“全场最佳”,其他G5成员在“免费”这件事上就显得比较“吝啬”了。我们来看看它们的情况: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的大部分授课型硕士项目都需要支付申请费。根据2024/25学年的最新信息,线上申请的费用是£90。但请注意,这个价格不是统一的。如果你申请的是UCL管理学院(School of Management)的任何硕士项目,费用会直接飙升到£160!这个价格可以说是相当“刺客”了。不过,UCL的一些研究型项目(MPhil/PhD)可能会免除申请费,这需要你到具体专业的申请页面去核实。

LS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作为文商科的殿堂,申请费向来不便宜。2024/25申请季的费用是£95。考虑到每年LSE那恐怖的申请量,这笔费用也能理解,学校需要用它来筛选掉一部分海投的申请者。

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和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这两位老大哥就更不用说了,基本所有研究生项目都有申请费,通常在£75左右。如果你想申请的是它们的商学院,比如牛津的赛德商学院(Saïd Business School)或者剑桥的贾奇商学院(Judge Business School),那费用会直接翻倍到£150以上。

你看,这么一对比,IC的“免申”政策是不是显得格外珍贵?对于那些手头预算紧张,但又想冲击顶尖名校的同学来说,把IC作为重点申请对象,无疑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策略。省下来的不仅是钱,更是一种“我敢试一试”的底气。

小心!这些“申请费刺客”正在掏空你的钱包

聊完了“宝藏”,我们再来聊聊那些“刺客”。在英国大学申请圈里,有些学院和专业,它们的申请费高到离谱,每次支付都像是在割肉。而这些“刺客”们,往往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商学院

商学院为什么这么贵?原因很简单:申请人太多,筛选成本高,同时也要用高门槛来过滤掉那些只是“随便试试”的申请者,确保每个申请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知名的“申请费大户”。

头号刺客:伦敦商学院 (London Business School, LBS)

LBS作为全球顶级的商学院之一,它的申请费也是“顶级”的。申请它家的王牌MBA项目,你需要准备好£200的申请费!是的,你没看错,两百镑,折合人民币接近1900元。这笔钱,在国内都能报个小课程了。而对于管理学硕士(MiM)等其他项目,费用也在£100到£125不等。LBS用它的价格明确告诉你:我们只欢迎最认真、最坚定的申请者。

并列榜眼:牛津赛德与剑桥贾奇商学院

作为G5中的老牌贵族,牛剑商学院的MBA项目申请费也毫不手软。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的MBA申请费是£150,剑桥大学贾奇商学院的MBA申请费同样是£150。这个价格虽然比LBS稍低,但依然是普通专业费用的两倍。申请这两所学校,不仅需要你有顶尖的学术和工作背景,还需要有充足的“预算”。

其他“高危”商学院梯队

除了上面这三巨头,英国其他顶尖商学院的申请费也普遍偏高,基本都在£80-£100的区间内浮动。

  • 帝国理工商学院 (ICBS): 前面提到过,MSc项目£100,MBA项目£150。
  • 华威商学院 (WBS): 申请费通常在£60-£85之间,根据专业不同而变化。
  • 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 (AMBS): 申请费约为£60,虽然不算最高,但考虑到曼大庞大的申请量,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 爱丁堡大学商学院: 申请费通常在£60-£75左右,同样是热门之选。

我的朋友Leo去年就经历了一场“商学院申请费大出血”。他一心想读金融,海投了7所英国顶尖商学院,包括LBS、ICBS、LSE、UCL等。最后他算了笔账,光是申请费,前前后后加起来就花了快800英镑,折合人民币接近7400元!这还没算上他考GMAT和雅思的钱。Leo当时开玩笑说:“我感觉我不是在申请学校,我是在给英国大学的招生办老师们凑份子钱,还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收到一个offer作为回礼。”

这个例子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它真实地反映了申请商学院的成本。所以,在决定申请这些“刺客”专业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自我评估和学校调研。问问自己:我的背景真的和这所学校匹配吗?我申请的成功率有多大?确定这是你的“梦中情校”并且有一定把握之后,再果断出手。否则,盲目海投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钱包被迅速掏空,只留下一堆拒信和一张长长的银行账单。

传说中的Fee Waiver,到底怎么拿到手?

好了,说了这么多“节流”的方法,我们再来聊聊如何“开源”——也就是怎么拿到传说中的Fee Waiver(申请费豁免)

Fee Waiver就像是申请过程中的一张“免费券”,一旦拥有,你就可以跳过付款步骤,直接提交申请。这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但它并不是人人都能拿到的。通常来说,获取Fee Waiver有以下几种主流途径:

1. 参加学校的线上/线下活动(最靠谱的途径!)

这是对国际学生来说最常见、也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招到优秀的学生,英国大学会定期举办各种线上宣讲会(Webinars)、在线咨询会(Online Info Sessions),或者派招生官参加各地的教育展。在这些活动中,学校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并提交申请,常常会把Fee Waiver Code作为一种“福利”发放给参会者。

真实案例: 去年,曼彻斯特大学为推广其部分工程和商科硕士项目,举办了一系列线上Webinar。在活动结束前的Q&A环节,招生官公布了一个有时效性的Waiver Code,并明确表示,所有参加了本次讲座的学生都可以使用这个代码来免除£60的申请费。当时我的一个学妹就参加了,顺利拿到了代码,等于白省了五百多块钱。

如何操作?

  • 勤刷官网: 定期访问你心仪学校官网的“Events”、“Study With Us”或“International Students”等板块,这里会预告所有即将到来的招生宣讲活动。
  • 订阅Newsletter: 在学校官网上用你的邮箱订阅他们的招生信息邮件。这样一来,任何活动通知都会第一时间推送到你的邮箱,避免错过。
  • 关注官方社交媒体: 很多大学的招生办在微博、Facebook、Instagram上都有官方账号,活动信息也会同步发布。

参加活动不仅有机会拿Waiver,更重要的是,你能直接和招生官交流,了解最新的专业信息和录取偏好,这本身就对你的申请大有裨益。

2. 经济困难证明(主要适用于特定人群)

一些大学会为家庭经济状况确实困难的申请者提供费用豁免。但这条途径的审核通常比较严格,且很多时候优先考虑英国本地或欧盟学生。对于国际学生,可能需要你来自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中的国家,或者能够提供强有力的官方贫困证明。如果你觉得自己符合条件,可以主动发邮件给学校的Admissions Office询问,并准备好相关的证明材料。

3. 来自合作院校或特定项目

如果你的本科院校是某所英国大学的官方合作伙伴(比如有2+2或3+1项目),那么你在申请该英国大学的研究生时,有可能享受申请费减免的政策。此外,一些特殊的奖学金项目或者学术交流项目的申请者,也可能被自动免除申请费。这个需要你咨询自己学校的国际交流处或查看英国大学的合作项目说明。

如何礼貌地“索要”Fee Waiver?

如果你没有通过以上途径获得Waiver,但又真的很想申请某个学校,预算也确实紧张,可以尝试给招生办写一封邮件。邮件内容可以这样组织:

  • 简单自我介绍: 你是谁,来自哪个国家/大学,想申请哪个具体项目。
  • 表达强烈兴趣: 说明你对该项目非常感兴趣,并简要陈述你的匹配度(比如你的学术背景、实习经历等)。
  • 说明情况并礼貌询问: 坦诚地说明支付申请费对你来说存在一定的经济压力,然后礼貌地询问是否有任何形式的application fee waiver可供申请。
  • 表示感谢: 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对对方花费时间阅读和回复表示感谢。

记住,态度一定要诚恳、谦逊,不要表现出理所当然。虽然成功的概率不高,但万一遇上一个nice的招生官,或许就帮你省下了一笔钱呢?申请季,多一点尝试,总没有坏处。

交了钱又后悔了?还有机会反悔吗?

人生总有冲动的时刻。可能是在某个深夜,被deadline逼得头昏脑胀,稀里糊涂就提交并支付了一个并不是很想去的“保底”学校。第二天酒醒了(或者说,觉睡醒了),看着银行的扣款通知,追悔莫及。这时候你可能会问:我能把申请费要回来吗?

很遗憾,我得给你泼一盆冷水:几乎不可能。

英国大学的申请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Non-refundable(不可退还)的。这个条款通常会用小字写在支付页面的用户协议里,但我们大多数人都会直接勾选“同意”然后跳过。

为什么不给退?因为这笔费用覆盖的是学校处理你申请材料所产生的人力、时间和行政成本。无论你最后是否撤销申请,或者申请结果是录取还是拒绝,招生办的老师们都已经付出了劳动来审阅你的档案。因此,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这笔服务费是已经“消费”掉了的。

当然,凡事总有那么百分之一的例外。在以下几种极端情况下,你有权要求退款:

  • 系统技术故障: 你在支付时,由于网站bug或网络问题,导致系统重复扣款。比如一笔£90的申请费,银行却扣了你两次。这种情况下,保留好你的银行账单和交易记录,立即联系学校的IT部门或招生办,他们核实后会退还多收的费用。
  • 学校取消了你申请的专业: 这是一个非常罕见但确实发生过的情况。如果你支付了申请费后,学校官方宣布该专业本年度由于招生人数不足或其他原因取消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理应全额退还你的申请费,因为是他们无法提供你所申请的“服务”。
  • 你被错误地引导支付了费用: 比如,你本身符合某个Fee Waiver的条件,但由于网站信息错误或指引不清,导致你支付了费用。这种情况你可以去申诉,有一定概率能要回退款。

除了以上这些“硬核”理由,其他因为个人原因(比如“我不想申请了”、“我找到工作了”、“我申请错专业了”)提出的退款请求,被批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特别是“申请错专业”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可能犯这个错误。最好的补救措施不是要求退款,而是第一时间联系招生办,说明情况,询问是否可以将你的申请和已支付的费用“转移”到你真正想申请的那个专业上。如果两个专业的申请费相同,且处理部门是同一个,有些灵活的学校可能会帮你操作。但这并非他们的义务,所以结果全看运气和招生官的心情。

所以,那个“提交并付款”的按钮,真的值得你用对待“确认结婚誓词”一样的庄重态度去点击。在点下之前,深呼吸,再三检查:学校对不对?专业代码对不对?上传的文书是不是最终版?别因为一时手快,造成几百上千块的真金白银损失,那份心疼,可比写PS还难受。

说到底,申请季就像一场投资。每一笔申请费,都是你为自己的未来下的一注。咱们的目标,就是要做个聪明的投资者,不all in,也不乱撒网。把钱花在那些你真正调研过、真心热爱并且背景匹配的学校上。

规划好你的申请清单,把IC这样的“免费午餐”利用起来,积极参加活动去寻找Fee Waiver,避开那些超出你承受能力的“天价”商学院。这样一套组合拳下来,省下几百镑申请费并不是难事。

这笔钱,可能不够你付一学期的学费,但它足够你落地英国后,给自己买一套柔软温暖的羽绒被,抵御伦敦潮湿的冬天;或者足够你在赶完第一个essay的due之后,约上新认识的朋友们去中国城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聊聊彼此的家乡。

这种实实在在的、触手可及的幸福感,难道不比你每次盯着银行扣款短信时,那种心疼又焦虑的感觉,要好上一万倍吗?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