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学签新规来袭!小心毕业受影响!

puppy

各位留学生小伙伴们,注意啦!最近境内申请学签的政策又变了,而且这次的变动可不小哦!特别是那些计划在境内转学、换专业,或者从旅游签转学签的朋友,一定要当心!新政策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你能不能顺利毕业,甚至关系到你毕业后能不能拿到宝贵的工签。想知道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面对新规,应该如何规划和调整才能避免踩坑?别慌,我们已经为你整理好了最全的解读和应对策略,赶紧点进来看看,早做准备才能安心!

境内学签新规核心速览
新政核心: 从2024年1月22日起,大部分新的学签申请需要提交一份由省政府出具的“省级证明信”(Provincial Attestation Letter, 简称PAL)。这个政策不仅影响境外申请人,也影响了部分在加拿大境内的申请人。
境内“高危人群”: 1. 持旅游签想在境内转学签的人。 2. 从一个课程(如语言课)毕业后,想申请一个新层次课程(如大专)学签的人。 3. 学签过期需要“恢复身份”并申请新学签的人。
境内“安全人群”: 1. 申请学签“续签”(Extension)的在读学生。 2. K-12中小学阶段的学生。 3. 申请硕士、博士课程的学生。 4. 已持有有效工签的境内申请人。
最大影响: 以前相对灵活的境内“旅转学”和“转学”路径现在受到了极大限制,因为需要和境外的申请人一起“抢”有限的PAL名额。规划不当可能导致无法入学,甚至失去合法身份。
关联风险: 毕业工签(PGWP)政策同步收紧,特别是就读“公私合营”(PPP)学院课程的同学,2024年9月1日后入读将不再有资格申请毕业工签。选校风险陡增!

哈喽,各位在加拿大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lxs.net的小编。今天想跟大家聊个十万火急的话题,就是最近移民局(IRCC)扔下的那颗“重磅炸弹”——境内学签新规。

先给你们讲个我身边朋友小M的真实故事吧。小M去年夏天拿着旅游签来到温哥华,一边上着语言课,一边感受这边的生活,计划着读完语言就申请本地一个很不错的College读市场营销。一切都按部就班,她甚至都开始憧憬毕业后拿工签、找工作的美好生活了。可就在今年1月底,她语言课快结束,准备递交学签申请时,突然发现政策全变了!学校告诉她,现在申请学签需要一个叫“省级证明信”(PAL)的东西,但省里名额有限,学校也搞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发给她。小M一下子就懵了,旅游签快到期,语言课也结束了,新学校又进不去,整个人卡在中间,进退两难。每天都在焦虑中刷新邮件,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黑户”。

小M的经历绝对不是个例。IRCC这次的政策调整,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很多原本计划清晰的同学瞬间“湿身”。特别是那些计划在境内换学校、换专业,或者像小M一样想从旅游签转学签的朋友,简直是重灾区。这不仅仅是多一份申请材料那么简单,它直接关系到你能不能继续读书,能不能顺利毕业,甚至能不能拿到那个决定你未来去留的毕业工签(PGWP)。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个新规里里外外扒个清楚,看看你到底在不在“危险区”,以及我们到底该怎么接招!

新规到底变了啥?那个叫PAL的“紧箍咒”

咱们先来搞清楚,这次变化的核心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加拿大联邦政府为了控制留学生数量,给各省设定了学签发放的“配额”。为了实施这个配额,他们发明了一个新工具——省级证明信(Provincial Attestation Letter,简称PAL)。从2024年1月22日起,大部分学签申请,除了递交给联邦移民局的材料外,还必须附上这份由你计划就读的学校所在省份出具的PAL。说白了,省政府先点头,给你发个“准入证”,联邦才受理你的申请。

根据加拿大移民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加拿大的学签配额上限约为36万份,相比2023年批准的近60万份,削减幅度高达35%。这36万个名额再分到各个省,比如留学生大户安大略省分到了约14.1万个,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省)则拿到了8.3万个。名额瞬间成了稀缺资源,学校需要向省里申请PAL,然后再发给学生。这就意味着,你不仅要拿到学校的Offer,还得拿到这个“省级Offer”才行。

一开始大家以为这只是针对海外申请人的,但很快IRCC就明确了:部分在加拿大境内的申请人,同样需要PAL!这就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以前,很多同学觉得人在加拿大境内申请学签,成功率高,限制少,是条“捷径”。但现在,这条捷径上突然多了一道需要排队摇号才能通过的关卡。

举个例子,多伦多的一家知名语言学校ILAC,在政策刚出来时就曾表示,他们有数百名学生读完语言衔接课程后,因为拿不到PAL而无法进入合作的公立学院。这些学生本来已经规划好了“语言+大专”的无缝衔接路径,结果因为一个PAL,整个学习计划都被迫中断,面临身份过期的风险。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快来对号入座!

好了,了解了背景,现在我们来看看,到底哪些小伙伴是这次新政的“重点关照对象”。如果你属于以下几类,请务必打起十二分精神!

第一类:持旅游签,想在境内转学签的“旅转学”大军

这是受冲击最严重的一群人。过去,“旅转学”是一条非常成熟且受欢迎的路径。很多人先以游客身份入境,在加拿大境内完成一个短期的、申请学签所必需的前置课程(Prerequisite Program),比如语言课,然后直接在境内递交大学或学院的学签申请。根据过往数据,每年有数以万计的申请人通过这条路成功转型为留学生。

但现在,这条路几乎被堵死了。因为根据新规,持旅游签在境内申请第一个学签,被视为一个“新”的学签申请,因此你需要拿到省里发的PAL。想象一下,你作为一个游客,要和全球几十万境外申请人去竞争那个省里有限的PAL名额,难度可想而知。BC省甚至在其官网上明确表示,大部分PAL名额会优先分配给那些能支持本省劳动力市场需求专业的学生。你的专业是不是“天选之子”,就成了未知数。

真实案例: 来自国内的李女士,陪孩子在加拿大读中学,她自己也想利用这个时间在本地读一个幼教助理的证书课程。她已经拿到了学院的Offer,也读完了必需的语言课。在旧政策下,她只需要在旅游签有效期内递交学签申请即可。但新政后,学校告诉她必须等PAL,而那个学院的PAL名额非常紧张,优先给了境外申请人。李女士的旅游签停留期快到了,是回国等,还是在境内继续以游客身份干等,成了一个无比纠结的问题。

第二类:计划“升级打怪”,从一个课程换到另一个课程的同学

这种情况也非常普遍。很多同学可能是先来读语言,或者读了一个短期证书,然后想接着读大专(Diploma)或本科(Bachelor)。注意,如果你当前的学签是针对前一个课程的,当你完成这个课程后,去申请下一个新课程的学签时,这也可能被IRCC视为一个“新”的申请,而非“续签”(Extension)。

关键区别在于:如果你的新学习计划不被看作是当前学业的“自然延伸”,你就需要PAL。比如,你读完了一个私立语言学校的课程,现在要去申请一个公立学院的两年制大专。这两个学习机构和课程层次完全不同,大概率你需要PAL。根据加拿大国际教育局(CBIE)的调查,超过30%的留学生在留学期间有过转学或换专业的经历。这部分同学现在的操作空间被大大压缩了。

真实案例: 小王在蒙特利尔读完了一年的法语课程,学签也快到期了。他拿到了康考迪亚大学一个本科预科项目的Offer,准备申请新的学签。但在新政下,魁北克省的接收证明(CAQ)申请流程也和PAL挂钩了。他必须先从学校那里获得特定文件,才能申请CAQ,整个流程比以前复杂和漫长得多。他身边一些同样情况的同学,因为等待时间过长,差点错过了开学日期。

第三类:学签不幸过期,需要“恢复身份”的马大哈们

这种情况虽然不常见,但后果最严重。如果你的学签过期了,在90天内你还有机会申请“恢复身份”(Restoration of Status)并同时申请新的学签。在过去,这只是一个程序问题。但现在,因为你在申请“新”的学签,所以……没错,你同样需要PAL!

这意味着,在你已经失去合法身份、争分夺秒的90天里,你不仅要准备所有恢复身份的材料,还得跟学校沟通,去抢那个不确定能不能拿到的PAL名额。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大大增加了恢复身份失败的风险。一旦失败,你就必须立即离境。

好消息!这些同学可以暂时松口气

当然,政策也不是一刀切,IRCC还是给一部分境内申请人留了“安全通道”。如果你属于以下几类,那么恭喜你,这次的PAL风波暂时与你无关。

1. 纯粹的学签“续签”(Extension)申请人: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如果你已经在加拿大某个学校就读,并且只是在现有课程的正常学习期限内延长你的学签,那么你不需要PAL。比如,你正在读一个四年的本科学位,学签有效期是两年,现在你需要申请后两年的学签,这属于续签,直接在网上申请就行。

2. K-12中小学生: 正在就读或申请就读加拿大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们,你们是豁免的。加拿大政府还是非常欢迎低龄留学生的。

3. 硕博研究生: 申请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以及其他研究生级别课程(如Graduate Certificate/Diploma)的同学,你们也在此次豁免名单中。这体现了加拿大对高学历人才的渴求。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加拿大有超过15万名研究生级别的国际学生,这部分群体是加拿大科研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4. 已持有有效工签的境内申请人: 如果你已经在加拿大,并且持有有效的工作签证(比如毕业工签、配偶工签等),现在想去读书深造,申请学签时也无需PAL。

5. 其他特殊情况: 包括难民、受保护人士,以及在加拿大有家属(配偶或父母)持有有效学签或工签的申请人等,也都在豁免之列。

简单总结一下豁免的核心逻辑:IRCC鼓励的是那些“已经在稳定学习路径上”或“追求更高级别学位”的申请人。对于那些学习路径有较大跳跃或不确定性的申请,则通过PAL机制进行了限制。

连锁反应:不只是学签,毕业工签也危险了!

你以为这个新政只影响学签申请?那就太天真了!它像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毕业和工作的连锁反应,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对毕业工签(PGWP)的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那些就读“公私合营”(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简称PPP)学院的同学。这类学校通常是公立学院授权私立学院开设其课程,尤其在安大略省非常普遍,每年招收了数万名留学生。它们因为录取门槛相对较低、地理位置方便(多在多伦多等大城市),吸引了大量学生。

但在1月22日的新政中,IRCC明确宣布:从2024年9月1日起,入读这类PPP课程的学生,毕业后将不再有资格申请PGWP!

这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要知道,90%以上的留学生选择来加拿大,毕业工签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没有了PGWP,就意味着毕业即失业,移民之路基本被堵死。如果你现在手握这类学校的Offer,或者正在计划申请,请立刻、马上重新评估你的选择!想想看,花费数十万人民币和数年时间,最后换不来一个在加拿大工作的机会,这个代价太大了。

比如,安省的很多知名公立学院如Northern College, Canadore College, St. Clair College等,都在大多伦多地区有PPP校区。据CBC报道,仅在2023年,就有超过3万名学生在安省的这类PPP项目中学习。现在,这条路的前景已经变得极其黯淡。

面对新规,我们的“求生指南”

说了这么多,我知道大家可能有点焦虑了。别慌,政策虽然在变,但我们的智慧和规划能力也得跟上。面对这个“新游戏”,这里有几条用大白话总结的实用建议,希望能帮你避开那些最明显的“坑”。

第一,规划要趁早,把提前量打到骨折!

以前你可能觉得,学签快到期前一两个月再准备续签或申请新的就够了。现在完全不行!如果你有任何转学、换专业的想法,请至少提前半年到一年开始研究和准备。主动联系你的目标学校,问清楚他们关于PAL的发放政策、名额情况、预计等待时间。信息就是你现在最宝贵的武器。

第二,擦亮眼睛,反复确认学校和专业的“含金量”!

在付学费定金之前,请务必做两件事:第一,去IRCC官网核实这所学校是不是DLI(指定学习机构);第二,也是现在最重要的,搞清楚你读的这个项目,毕业后到底有没有资格申请PGWP。特别是看到那些在多伦多、温哥华市中心的“XX公立学院分校区”时,一定要多长个心眼,确认它不是PPP项目。别拿自己未来的工签去赌。

第三,守住你的合法身份,别让学签过期!

现在,学签的“续签”和“新申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续签”是安全区,而“新申请”则要面对PAL的挑战。所以,千万、千万、千万不要让你的学签过期!养成好习惯,在学签到期前3-4个月就开始准备续签材料。保持在读状态,维持合法身份,是你留在加拿大的基石。

第四,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如果你的情况比较复杂,比如涉及转学、有挂科记录、或者对政策解读不确定,别自己瞎琢磨。花点小钱咨询一下持牌的移民顾问(RCIC)是非常值得的。他们处理过大量案例,能帮你理清思路,避免因为一个小的疏忽导致整个留学计划泡汤。

说到底,在加拿大留学就像玩一场大型的真人闯关游戏。移民局时不时就会更新一下游戏规则,增加几个新Boss。我们能做的,不是抱怨游戏变难了,而是尽快研究透新规则,升级自己的“装备”(信息和规划),然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通关路径。

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所有留学生都在经历同样的变化和挑战。多和身边的朋友、学校的国际部老师交流,关注我们lxs.net这样的平台,保持信息通畅。路虽然曲折了点,但只要我们步步为营,想清楚每一步,那个属于你的加拿大梦想,依然在不远的前方等着你!加油!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