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悄悄话 |
|---|
| 这篇不是旅游攻略,是写给未来惠灵顿“土著”的生活指南。别光顾着打卡,试着用心感受这座城市的脉搏,你会发现,它比你想象中可爱一百倍。风,只是它最不值一提的特点啦! |
嘿,我是 lxs.net 的小编。还记得我刚拖着两个28寸大箱子,第一次降落在惠灵顿机场时的场景。飞机落地前那段销魂的颠簸,让我紧紧抓住了扶手,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传说中的‘风城’,果然名不虚传。”
走出航站楼,一阵妖风瞬间把我的发型吹成了抽象派艺术品,手里的地图差点放了风筝。那一刻,我真有点怀疑人生,甚至开始默默盘算,从维多利亚大学退学重考奥克兰大学的可能性。头一个月,我跟所有新生一样,吐槽的主题永远离不开风。风吹倒了垃圾桶,风刮走了我的伞,风让我每次出门都像在参加障碍赛跑。我的朋友圈里,全是关于风的段子。
转折发生在一个同样妖风大作的周六下午。那天我论文写到崩溃,索性把电脑一合,决定出门“受虐”。漫无目的地被风推着走,不知不觉拐进了一条叫Cuba Street的小街。瞬间,风似乎小了,或者说,我的注意力完全被别的东西吸引了。街头艺人弹着吉他,歌声慵懒;路边的复古店里,挂着我只在老电影里见过的连衣裙;空气中飘来浓郁的咖啡香和一种说不出的、混合着旧书与香料的味道。我在一家叫“Slow Boat Records”的唱片店里待了整整一小时,淘到了一张二手的Pink Floyd黑胶。出来时天色渐晚,街边的霓虹灯亮起,我突然觉得,这风,好像也没那么讨厌了。它吹走了我的坏心情,还把我吹到了这么一个宝藏地方。
从那天起,我才真正开始认识惠灵顿。我发现,我们总在谈论它的风,却常常忽略了它真正让人“上头”的灵魂——那股无处不在的、浓得化不开的文艺气息。这股“文艺风”比海峡吹来的妖风,更能塑造你在这里的留学生活。所以,今天我想跟你聊聊,如何拨开“风城”的表象,拥抱惠灵顿真正的魅力。
Cuba街:不只是逛街,是“寻宝”
咱们就从改变我看法的那条Cuba Street说起。这里绝对是惠灵顿的心脏,是这座城市波西米亚精神的完美体现。它不是那种光鲜亮丽的商业街,反而有点破破的、旧旧的,但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
你得像个探险家一样去逛Cuba街。别走马观花,钻进那些不起眼的小门脸里看看。比如二手服饰店“Hunters and Collectors”或者“Ziggurat”,里面挂满了从上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的孤品。花上十几纽币,你可能就淘到一件独一无二的羊毛大衣或是一条手工刺绣的牛仔裤,从此告别撞衫烦恼。根据惠灵顿市议会的一项调查,Cuba街区拥有超过200家独立零售商铺,这个密度在新西兰都是数一数二的。这意味着你在这里的每一次消费,都在支持一个本地艺术家或者一个充满热情的小老板的梦想。
音乐爱好者一定会爱上这里。前面提到的“Slow Boat Records”是新西兰最古老的独立唱片店之一,成立于1985年。店里的黑胶唱片和CD存量超过10000张,从经典摇滚到本地独立音乐,应有尽有。老板们都是行走的音乐百科全书,告诉他们你喜欢的风格,他们总能给你推荐出惊喜。还有“Rough Peel Music”,是另一个淘碟的好去处。在这里,音乐不是快消品,而是一种值得花时间去探索的文化。
逛累了,Cuba街的咖啡馆和餐馆能让你瞬间满血复活。这里没有千篇一律的连锁店,每一家都有自己的脾气。比如“Fidel's Café”,几十年如一日地供应古巴风情的美食和浓郁的咖啡,坐在室外看着人来人往,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或者去“Loretta”,尝尝他们用本地新鲜食材制作的创意菜。这里的重点不是“吃”,而是“体验”。
别忘了抬头看看街中央的“彩虹喷泉”(Bucket Fountain),这个看起来有点“奇葩”的装置艺术,会毫无规律地把水泼向路人,是惠灵顿人自嘲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生活不必永远那么规矩,偶尔的“失控”才有趣。这就是Cuba街的哲学,也是惠灵顿的哲学。
Te Papa国家博物馆:这不是上课,是玩耍
说到文艺,怎么能不提博物馆?但请你忘掉那些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展品被玻璃罩得严严实实的传统博物馆。惠灵顿的Te Papa Tongarewa(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完全是另一个物种。
首先,它太慷慨了。Te Papa每年接待超过150万名游客,但它的常设展览是完全免费的!对我们这些预算有限的留学生来说,这简直是天堂。这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哪怕只是为了躲雨或者等朋友,都可以进去逛一圈,每次都能有新发现。
Te Papa最震撼人心的是它对毛利文化(Māori culture)和新西兰历史的呈现方式。你不会看到枯燥的文字说明,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充满张力的雕塑,可以亲手触摸的复制品,还有各种声光电结合的互动装置。比如“Mana Whenua”展区,你可以在一个重建的毛利会堂(Marae)里感受那种神圣又温暖的氛围。还有那个讲述加里波利战役的“Gallipoli: The scale of our war”展,由Wētā Workshop(就是做《指环王》特效的公司)打造的2.4倍真人大小的巨型人物模型,每一个细节,从士兵眼中的恐惧到皮肤上的汗珠,都逼真到让你屏住呼吸。这已经不是在看展览了,而是在亲身“进入”历史。
它还特别“接地气”。自然展区里,有那只被做成标本的、全世界最大的巨型乌贼,每次去看都觉得不可思议。还有一个模拟地震的小屋子(Earthquake House),让你亲身体验惠灵顿的“摇晃日常”,非常刺激。Te Papa总是在提醒你,文化和历史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它就活生生地发生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
除了Te Papa,海边的City Gallery Wellington也值得一去。它没有永久馆藏,专注于举办各种前卫的当代艺术展,从本地新锐艺术家到国际大师,主题总是很有争议性,也很有趣。看完展览,你还可以去它楼下的咖啡馆Nikau Cafe坐坐,它家的“kedgeree”(一种英式早餐烩饭)可是被评为惠灵顿最好吃的早餐之一哦。
咖啡因心脏:在独立咖啡馆里“虚度光阴”
有人开玩笑说,惠灵顿人的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是Flat White。这话一点不夸张。惠灵顿被CNN和《福布斯》等众多国际媒体评为“世界八大咖啡之都”之一。据统计,惠灵顿市中心区域的咖啡馆与人口的比例,甚至超过了纽约和伦敦。在这里,喝咖啡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日常仪式,也是一种社交方式。
忘掉星巴克吧。在惠灵顿,真正的王者是那些隐藏在小巷里、自己烘焙豆子的独立咖啡馆。它们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独门绝技。对于留学生来说,找到自己钟爱的那家“根据地”,就像找到了第二个家。
如果你是咖啡发烧友,一定要去“Flight Coffee Hangar”。他们像做科学实验一样冲泡咖啡,你可以选择不同的豆子和冲泡方式(手冲、虹吸、爱乐压),咖啡师会耐心地跟你讲解每种风味的细微差别。在这里喝咖啡,本身就是一堂有趣的感官体验课。
喜欢复古氛围的话,“Lamason Brew Bar”是不二之选。它藏在一个地下室里,主打虹吸壶(Siphon)制作的咖啡,整个过程极具观赏性。店里昏黄的灯光,吱吱作响的木地板,让人感觉像是穿越回了上世纪中叶。周末下午带上一本书,可以在这里耗上很久。
还有“Mojo Coffee”,它算是惠灵顿最成功的连锁品牌之一,但它保留了独立咖啡馆的灵魂。在海滨的Mojo店里点一杯咖啡,坐在外面看着渡轮来来往往,海鸟在头顶盘旋,这是属于惠灵顿独有的惬意。很多同学的论文都是在Mojo的各个分店里赶完的,可以说,它见证了我们的血泪史。
这些咖啡馆不仅仅是喝东西的地方。它们是社区中心,是移动办公室,是灵感孵化器。你会看到学生在这里小组讨论,自由职业者在这里敲代码,朋友们在这里聊天。花5纽币买一杯咖啡,你买到的是一个下午的温暖、专注和归属感。这对于远离家乡的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惠莱坞”不只传说:电影与戏剧的魔力
惠灵顿有个昵称,叫“Wellywood”(惠莱坞)。这不仅是因为那个曾经立在山上的巨大标志牌,更是因为这座城市在全球电影产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指环王》、《阿凡达》、《金刚》这些好莱坞大片的后期制作,很多都是在惠灵顿完成的。
电影迷的朝圣地,首推“Wētā Workshop”。这家由理查德·泰勒和塔尼亚·罗德格创立的公司,是全球顶尖的电影特效工作室。你可以参加他们的工作室之旅(Wētā Workshop Experience),亲眼看看那些电影里以假乱真的道具、盔甲和生物模型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那种极致的工匠精神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会让你对电影制作产生全新的敬畏。最新的数据显示,Wētā Workshop每年吸引超过15万名游客,是惠灵顿最热门的景点之一。
除了探秘幕后,惠灵顿的观影体验也堪称一流。请一定要去一次The Roxy Cinema。这家位于Miramar区的电影院,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由一座1928年的装饰艺术风格建筑修复而成,内部华丽复古,天花板上绘有精美的壁画。在这里看电影,有一种穿越时空的仪式感。The Roxy的老板之一就是Wētā Workshop的联合创始人,所以这里经常会举办一些电影首映礼和特别放映活动,说不定你身边坐的就是某位大导演呢。这里放映的不仅有商业大片,还有很多独立电影和艺术电影,是拓宽观影品味的好地方。
如果你更喜欢现场的表演,惠灵顿的戏剧舞台也同样精彩。BATS Theatre是新西兰新锐戏剧的摇篮,很多年轻的编剧和演员从这里起步,票价非常亲民,有时甚至只需要“koha”(随意捐赠)。花十几块钱,你可能就会看到一部充满惊喜的实验戏剧。还有历史悠久的Circa Theatre,坐落在海边,专注于上演新西兰本土和国际经典剧目,质量非常有保证。
对于学电影、戏剧或者设计的同学来说,惠灵顿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实践课堂。这里的艺术氛围会不断给你带来灵感和机会。
街头巷尾的惊喜:当艺术融入日常
惠灵顿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的文艺气息不是被圈养在美术馆或剧院里的,而是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你只需要放慢脚步,用心观察,随时都能和艺术不期而遇。
走在城里,你会发现墙壁是巨大的画布。从Hannahs Laneway到Egmont Street,到处都是色彩斑斓、创意十足的涂鸦和壁画。这些作品更新换代很快,每次走过同一条街,可能都会有新惊喜。惠灵顿市议会甚至推出了一个公共艺术地图(Wellington Public Art Map),你可以按图索骥,来一场街头艺术探索之旅。
海边也是一个天然的艺术展廊。最著名的莫过于那个面朝大海、迎风而立的裸体男子雕塑——“Solace in the Wind”(风中慰藉)。他看起来像要纵身跃入海中,既孤独又有力,完美诠释了惠灵顿这座城市的复杂气质。据说很多人失意的时候,都会去看看他,仿佛能从中获得力量。还有由毛利艺术家创作的各种图腾柱和雕塑,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在讲述这片土地古老的故事。
周末的各种市集,更是这座城市活力的集中体现。周六早上的Harbourside Market(海滨市场),你可以买到最新鲜的蔬菜水果、本地制作的奶酪和面包,还有各种风味小吃,烟火气十足。周五和周六晚上的Wellington Night Market(惠灵顿夜市),则是亚洲美食的天下,还能看到各种文化表演。在这些市集里,你能最直观地感受到惠灵顿的多元文化和社区的凝聚力。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下次朋友再问你“惠灵顿是不是风特别大”的时候,你可以笑着回答:“是啊,但这里的文艺风更上头。”
刚来的日子,你可能会因为语言、学业和孤独感到压力山大。别总把自己关在宿舍里赶due或者刷剧。试着给自己定一些小小的“探索任务”:比如,这周的目标是找到全城最好喝的热巧克力;下周去一家没去过的独立书店;月底去看一场本地乐队的现场演出。
当妖风再次让你怀疑人生的时候,别跟它硬扛。钻进一家温暖的咖啡馆,或者跳上一辆去The Roxy看场老电影的公交车,又或者去Te Papa看看那些巨大的模型。你会发现,这座城市为你准备了无数个对抗孤独和无聊的避风港。让这些美好的事物填满你的课余生活,你会慢慢爱上这里,风,真的就只是个背景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