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文章写给谁看? | 你能收获什么? |
|---|---|
| - 目标明确,就是想进投行、券商、基金的你。 - 本科背景不错,但感觉缺少“实战经验”的你。 - 担心留学花销大,想找个体价比超高项目的你。 - 正在澳洲选校,对昆士兰大学(UQ)感兴趣的你。 | - UQ金融硕士到底有多“硬核”,课程怎么帮你直通投行。 - 真实的学长学姐案例,看看他们都去了哪些神仙公司。 - 如何利用UQ的校友圈和职业发展中心,精准拿到面试。 - 除了学习,在布里斯班读金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想进投行?昆大金融硕士是你的捷径
你是不是也经历过这样的深夜emo时刻?
Leo,我的一个学弟,国内985金融本科,GPA 3.8,简历上塞满了各种“优秀学生干部”和奖学金,雅思也轻松考到7.5。他信心满满地海投了悉尼和香港各大投行的暑期实习,结果呢?90%的邮件石沉大海,剩下的10%也都在第一轮线上面试后杳无音信。
有一次面试官问他:“Can you walk me through a DCF model for a hypothetical company?” Leo当场就懵了。他能熟练背诵CAPM模型的每一个假设,却从没亲手搭过一个完整的估值模型。学校教的都是屠龙之术,可投行要的是能立马提刀上阵的战士。
这个场景,可能戳中了很多留学生的心窝子。我们漂洋过海,砸下重金,为的就是一张通往精英职场的门票。但现实是,名校光环和高绩点,正在变得越来越“通货膨胀”。投行的招聘官们,更想看到的是你简历上那些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硬技能”。
别灰心。今天,我就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你安利一条被无数金融圈学长学姐验证过的“捷径”——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UQ)的金融硕士(Master of Finance)。
先别急着划走,我知道UQ在国内的名气可能不如悉尼、墨尔本那几所如雷贯耳,但在澳洲和整个亚太地区的金融圈里,UQ商学院的招牌,尤其是这个金融硕士项目,那可是响当当的硬通货。
这不是读硕士,这是投行的“岗前培训班”
为什么说它是“捷径”?因为它从根上就解决了Leo遇到的问题。这个项目的设计初衷,就不是让你成为一个满腹经纶的理论家,而是要把你打造成一个投行、基金、资管公司抢着要的“即战力”。
很多学校的金融硕士,还在讲一些宏观的、理论性的东西,听起来高大上,但离实际工作十万八千里。UQ的金融硕士直接把投行分析师的日常工作,搬进了课堂。
就拿估值建模这块来说,国内很多同学可能要花大几万去报课外培训班。但在UQ,这都是必修课的核心内容。比如《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and Valuation》(应用公司金融与估值)这门课,教授会带着你,从零开始,一步步搭建DCF、LBO、M&A模型。你用的案例,可能就是华尔街上周刚刚完成的并购案。交作业的形式,也不是写一篇长篇大论的论文,而是提交一个完整的、逻辑严谨的Excel估值模型,再附上一份像模像样的Investment Memo。
更绝的是,UQ商学院拥有全澳大学里规模最大的彭博(Bloomberg)金融交易室之一,里面配备了超过30台彭博终端机。这玩意儿可是金融圈的“神器”,所有顶尖投行、基金的交易员和分析师人手一台。在UQ,你不仅可以免费7x24小时使用,学校还会专门开设课程,手把手教你如何玩转它。从提取公司财报数据,到分析宏观经济指标,再到进行复杂的衍生品定价,等你毕业时,简历上可以理直气壮地写上“Proficient in Bloomberg Terminal”,这在面试官眼里,含金量可比“熟练使用Office”高太多了。
根据UQ商学院的数据,每年有超过500名学生通过彭博市场概念(BMC)认证,这个认证在全球金融机构中都有着极高的认可度。
真金白银练手:管理30万澳元的学生基金
如果说估值建模和彭博终端是“模拟驾驶”,那UQ的学生管理投资基金(Student Managed Investment Fund, SMIF)就是让你直接开“真赛车”了。
这不是什么虚拟盘比赛,而是UQ校友会真金白银拿出了超过30万澳元(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组成的真实基金,完全交给金融硕士的学生团队来管理。从行业研究、公司尽调、撰写研究报告,到最终做出买入或卖出的投资决策,所有流程都和真实的基金公司一模一样。你需要像一个真正的基金经理一样,定期向由业界资深人士组成的投资委员会汇报业绩,并为自己的每一个决策进行辩护。
我认识的一个学姐Sarah,她在SMIF里担任消费行业的分析师。为了研究澳洲最大的连锁超市Woolworths,她不仅把公司十年的财报翻了个底朝天,还真的跑到好几家门店去数客流量、观察坪效。她主导撰写的那份长达40页的深度研究报告,后来直接成了她申请麦格理(Macquarie)投行部研究岗的敲门砖。面试官对她在SMIF的经历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问的每一个问题都围绕着她的投资逻辑和决策过程。
这种经历,是你在任何书本上都学不到的。它不仅锻炼了你的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你在高压环境下做决策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向专业人士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沟通能力——而这些,恰恰是投行最看重的软实力。
圈子对了,事就成了:UQ强大的校友网络
混金融圈,说白了就是混圈子。一个好的硕士项目,除了教你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把你带进那个圈子。
UQ商学院在这方面做得非常聪明。首先,它的地理位置就很有优势。布里斯班虽然不是悉尼那样的全球金融中心,但它是澳洲的第三大城市,也是昆士兰州的首府,经济增长迅猛,被誉为“未来的新世界城市”。许多国际金融机构和澳洲本土的投行、基金都在这里设有办公室,比如四大的公司金融部、麦格理资本、瑞银(UBS)等等。近水楼台先得月,UQ的学生自然拥有了更多的本地实习和就业机会。
更关键的是UQ强大的校友网络。UQ商学院的校友遍布全球各大金融中心——悉尼、墨尔本、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你随便在LinkedIn上搜一搜,就能找到一堆在顶级公司工作的UQ前辈。
比如,高盛(Goldman Sachs)在悉尼办公室的一位董事总经理就是UQ的杰出校友。每年,UQ的职业发展中心(BEL Career Services)都会邀请这些“大神”级别的校友回来开分享会、做导师,甚至直接进行内推。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比你海投一百封简历都管用。
根据UQ商札院2023年的就业报告显示,其金融硕士毕业生在毕业后6个月内的全职就业率高达92%,平均起薪也远高于澳洲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水平。其中,超过60%的学生进入了银行、投资、咨询等金融服务行业。
我给你举个真实例子。有个叫David的学长,毕业前想去香港发展。他通过UQ的校友数据库,联系上了一位在J.P. Morgan香港做VP的学长。他没有一上来就问人家要不要招人,而是非常谦虚地请教学长关于香港市场的一些看法,并附上了自己做的一份关于中概股的简短分析。那位学长对他的主动和专业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当时J.P. Morgan没有合适的位置,但后来在一个行业聚会上,他把David推荐给了他在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朋友。后面的故事,就顺理成章了。
这就是圈子的力量。它不能保证你一定能进投行,但它能给你一个被看见、被听见的机会,让你的才华不至于被淹没在成千上万封简历里。
毕业生都去了哪?用实力说话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得看看硬核的成果:UQ金融硕士的毕业生,最后都去了哪里?
我特意去LinkedIn上做了一些“情报搜集”,结果相当惊人。这不仅仅是澳洲本土的那些顶尖公司,而是覆盖了整个亚太乃至全球的金融版图:
顶级投行(Bulge Bracket):Goldman Sachs, Morgan Stanley, J.P. Morgan, UBS, Credit Suisse (现已被UBS收购) 的悉尼、墨尔本、香港、新加坡办公室,你都能找到UQ金融硕士毕业生的身影,他们从事的岗位包括投资银行部(IBD)、销售与交易部(S&T)、研究部(Research)等。
精品投行(Elite Boutiques):像Lazard, Moelis & Company, Greenhill这些专注于并购咨询的精品投行,也非常青睐UQ的毕业生,因为他们动手能力强,上手快。
澳洲本土巨头:Macquarie Group(麦格理集团)被誉为澳洲的“高盛”,是UQ毕业生的一大去处。此外,澳洲四大商业银行(CBA, NAB, ANZ, Westpac)的投行和资管部门也是热门选择。
顶级资管和基金: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BlackRock,以及澳洲最大的养老基金AustralianSuper里,都有UQ校友担任核心投资角色。
四大(Big Four):PwC, Deloitte, EY, KPMG的公司金融部(Corporate Finance)、交易服务部(Transaction Services)每年都会从UQ招收大量毕业生,这里也是很多同学进入金融圈的绝佳跳板。
这些闪亮的名字,不是宣传册上的空话,而是无数个像你我一样的普通留学生,通过在UQ一两年时间的淬炼,最终实现的职业飞跃。在权威的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2023年全球金融硕士排名中,昆士兰大学的金融硕士位列全球第47位,在澳洲更是名列前茅,其实用性和职业发展方面的评分尤其高。
所以,如果你还在纠结,还在怀疑自己的背景不够“闪亮”,简历不够“能打”,那UQ的金融硕士,或许就是帮你补齐短板、完成最后一跃的那个完美跳板。
它可能不会承诺你一个轻松的学位,这里的课程压力巨大,通宵泡在图书馆和交易室是家常便饭。但它能给你的是一套扎扎实实的金融硬技能,一个充满机会的精英校友圈,和一张含金量超高的职场入场券。
别再只是盯着那些排名和城市光环了。有时候,选择一个更务实、更接地气、更能把你“扶上马、送一程”的项目,才是通往梦想最快的路。
下次当你再为了“如何进入投行”而焦虑时,不妨想一想,或许你缺的不是天赋和努力,而是一个像UQ金融硕士这样,能把你直接领到战场门口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