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一年,我悟出的血泪教训

puppy

你是不是也以为,揣着N1证书来日本就能畅通无阻了?来了才发现,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简直是两个世界。融不进的圈子、打工时被骂到怀疑人生、深夜被孤独感吞没的瞬间,可能才是更真实的留学日常。这一年,我踩过的坑、流过的泪,都浓缩成了这篇掏心窝子的大实话。从怎么真正开口说日语、如何跟日本人交朋友,到应对文化冲击和省钱的独家秘笈,都给你写得明明白白。希望能帮你把留学路上的“血泪”变成宝贵的“经验”,少走点弯路。

过来人的血泪教训清单
1. 语言:N1 证书 ≈ 哑巴日语,生活中的“敬语”和“方言”才是大魔王。
2. 社交:别硬闯“读空气”的圈子,找到共同爱好比一万次尴尬的酒会都有用。
3. 打工:做好被骂的心理准备,日本的“顾客是神”不是说说而已,时薪再高也买不来尊重。
4. 省钱:便利店是“小偷”,业务超市才是“亲妈”,学会自己做饭能救你的钱包。
5. 心理:承认自己会孤独,这不是矫情。找人倾诉,别一个人硬扛。

日本留学一年,我悟出的血泪教训

哈喽,各位在 lxs.net 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小编阿哲。

还记得一年前我刚落地成田机场的样子,手里紧紧攥着那张金贵的N1证书,心里想的是:哼,小日本,你最高级别的语言考试都被我拿下了,接下来我不得横着走?

结果,现实第一个耳光扇得我眼冒金星。那是在区役所办“在留卡”地址登录,我信心满满地走到窗口,对着工作人员字正腔圆地说了一串自以为完美的敬语。对方小姐姐微笑着点点头,然后用比新干线还快的语速回了一大串话,我当时大脑直接宕机,只听懂了“あの…”和“えっと…”。空气安静了三秒,我憋红了脸,最后只能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もう一回…”(再说一遍…)。

那一刻我才明白,N1证书可能是我进入日本的门票,但进了门之后,怎么走,怎么活,这张纸屁用没有。这一年,我从一个自信爆棚的“语言大神”,变成了一个在便利店打工连收银机都搞不懂、被高中生店长骂到深夜躲在被子里哭的“废柴”。

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官方的攻略,全是我用眼泪和日元换来的大实话。如果你也即将或者正在日本留学,希望我的这些“坑”能成为你的“路标”。

语言的“坑”:N1证书不是免死金牌

先说说日语这事儿吧,因为这是所有痛苦的根源。我敢说,90%的留学生都跟我一样,以为考过了N1就万事大吉。然而,生活里的日语,跟考试卷上的完全是两个物种。

书本教你“わたしは…です”,现实是男生们张口闭口“俺(おれ)”,女生也常用“あたし”。书本教你标准的敬语,但你去居酒屋打工,店长会教你一套更“接地气”的“バイト敬語”(打工敬语),比如把“いらっしゃいませ”喊出灵魂。更别提每个地方的方言了,我在大阪的朋友,头三个月都在怀疑自己学的是假日语,因为周围全是关西腔,语速快得像在说唱。

我第一个月的打工是在一家连锁咖啡店,当时觉得这活儿简单,不就是点单、做咖啡嘛。结果第一天上班,一位老太太慢悠悠地问我:“この豆、深煎り?それとも浅煎り?”(这个咖啡豆,是深度烘焙?还是浅度烘焙?)。“深煎り”和“浅煎り”这两个词,我发誓在N1词汇书里见过,但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我支吾了半天,最后店长一个白眼飞过来,替我解了围。那天晚上,我回家把店里所有咖啡豆的介绍背得滚瓜烂熟。

根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2023年的调查,来日本的留学生里,超过一半在入学前已经具备了N2或以上的日语水平。你看,大家都很努力,但为什么还是觉得交流困难?因为我们学的是“应试日语”,而生活需要的是“肌肉记忆日语”。

怎么破?我的血泪建议是:扔掉你的羞耻心,张开嘴去说!

去学校的国际交流中心,找语伴(language partner),每周固定聊一小时,聊什么都行,关键是强迫自己输出。看日剧和动漫,别只盯着字幕,学着跟读,模仿他们的语气和语速,这叫“影子跟读法”(シャドーイング),对提升口语和听力超级有效。还有,勇敢地去犯错。说错了日本人不会笑话你,他们只会觉得“啊,外国人在努力说日语,好可爱”。脸皮厚,吃个够,在日本学语言,这句话是真理。

社交的“墙”:为什么我融不进日本人的圈子?

语言关只是第一步,更难的是人心。来日本前,我想象中的留学生活是和日本朋友一起看烟火大会,一起参加学园祭,结果呢?大部分时间,我的朋友还是那几个中国同学。

刚开学时,我鼓起勇气加入了一个摄影社团(サークル)。大家对我非常客气,见面都鞠躬问好,活动时也会礼貌地跟我搭话。但活动一结束,他们三五成群地就去“二次会”(下一场聚会)了,没有人会主动邀请我这个“外人”。我试着主动约过一个社团的同学吃饭,他非常为难地告诉我:“啊,那天可能有点事……”,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这就是日本社交里那堵看不见的墙——“内”和“外”(ウチとソト)的区别。他们不是讨厌你,只是习惯了在自己的小团体里活动,对外人保持一种礼貌的距离。你可能听过“本音”(真心话)和“建前”(场面话),这套规则运行在他们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嘴上说“今度、ご飯行きましょう”(下次一起吃饭吧),99%的情况下,只是句客套话,你千万别当真去问“下次是何时?”

JASSO的调查也显示,有近40%的留学生表示“与日本人交流困难”是他们在留学期间感到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孤独感,是每个留学生的必修课。

我的经验是,别想着硬要挤进一个已经成型的圈子,那样太累了。不如反过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你可以从共同的爱好入手。比如,你喜欢玩游戏,就去参加游戏社团,或者在网上找找线下聚会。你喜欢动漫,就去秋叶原的活动看看。当你们有共同话题时,那堵墙就容易被打破。

我后来是怎么交到日本朋友的?说来可笑,是在玩《动物森友会》的时候。我在一个日本玩家的论坛上发帖,求购一个游戏里的稀有家具,一个叫Yuki的日本女生联系了我。我们从游戏聊到生活,发现彼此都喜欢同一个乐队。后来我们约着一起去看了演唱会,现在成了每周都会见面的好朋友。她告诉我,很多日本人其实也想和外国人交朋友,但他们很害羞,害怕自己的英语不好,也怕文化差异会造成误会,所以不敢主动。

所以,耐心点,主动点,别把他们的客气当成拒绝。从一个点突破,找到那个能让你和他们产生连接的共同爱好,这比参加十次尴尬的酒会(飲み会)都有用。

打工的“泪”:被骂到怀疑人生是种什么体验?

如果说社交上的挫败是“内伤”,那打工带来的就是“皮肉之苦”了。为了补贴生活费,几乎所有留学生都会去打工(バイト)。但请你做好心理准备,这绝对不是什么轻松的体验。

日本的服务业,把“顾客是神様”这句话贯彻到了极致。我曾在一家居酒屋后厨洗盘子,有一次,我没注意到一个盘子边缘有一点点没冲干净的酱汁,就被端了出去。结果客人投诉,店长当着所有人的面,用我这辈子听过最严厉的语气把我骂了一顿,说我“毫无责任心”“给我们店抹黑”。我当时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被一个比我小十岁的大学生骂得抬不起头。

日本职场的等级观念非常森严,哪怕是在小小的便利店,先来的就是前辈(先輩),后来的就是后辈(後輩),你必须用敬语,必须听从指挥。迟到一分钟都是天大的事,犯了错就要立正站好,一个劲儿地道歉:“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非常抱歉!)。

根据厚生劳动省的数据,2023年10月起,东京的最低时薪上调到了1113日元(约合人民币55元),看起来还不错。但你要知道,留学生的打工时间每周被严格限制在28小时以内(假期可放宽至40小时)。这意味着你就算时薪很高,一个月累死累活也就赚个12万日元左右,交完房租水电,剩下的也就勉强够生活。

给准备打工的你几条建议:

第一,第一份工作别选太“日式”的地方。比如传统的居酒屋、高级料亭,这些地方规矩多,对日语要求极高,新人很容易崩溃。可以先从连锁快餐店、工厂流水线或者中国老板开的中华料理店开始,先适应一下节奏。

第二,面试前把该背的都背熟。自我介绍、工作意愿、能出勤的时间,都要用流畅的日语说出来。把敬语的几个基本句式背得滚瓜烂熟,会给你加分很多。

第三,别把被骂太当回事。很多时候,日本人的“骂”是一种业务指导,他们觉得这样你才能记住。虽然方式很粗暴,但多数情况不是针对你个人。学会左耳进右耳出,干完活拿钱走人,别往心里去。

生活的“省”:每一分日元都要花在刀刃上

来了日本才知道,钱是多么不禁花。东京的物价,真的能让你哭出来。我刚来的时候,看着便利店里琳琅满目的便当和零食,觉得生活真美好。一个月后收到信用卡账单,直接傻眼。一个月光伙食费就花掉了我近6万日元。

后来我才被学长点醒:便利店是给懒人和有钱人准备的,穷学生要去的地方是“业务超市”(業務スーパー)!

业务超市里的东西都是大包装,价格便宜到惊人。一块巨大的鸡胸肉、一大袋冷冻蔬菜、一公斤的意面,买一次能吃一个星期。从此,我过上了自己做饭的生活。不仅省钱,而且更健康。现在我的拿手菜是日式咖喱和亲子丼,成本不到300日元一顿,比在外面吃一碗拉面还便宜。

想在寸土寸金的日本省钱,你得学会精打细算。这里分享几个我的独家秘笈:

  • 吃: 晚上8点以后去超市,很多熟食和生鲜都会贴上半价(半額)标签,是抢购便当和寿司的好时机。下载一个叫“Tabete”的APP,可以买到附近餐厅当天没卖完的食物,价格超级划算,还能减少食物浪费。

  • 行: 如果你的学校离住处不远,买一辆二手自行车,能省下巨额的交通费。日本的公共交通很贵,比如东京地铁起步价就要180日元。办一张学生月票(通学定期券)会便宜很多,覆盖你家到学校的路线。

  • 用: 百元店(大创、Seria)是你的天堂,从餐具到收纳,应有尽有。买电器和家具,可以去“Book Off”或者“Second Street”这样的中古店(二手店),能淘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很多毕业回国的学长学姐也会在留学生群里甩卖家当,价格基本等于白送。

  • 通讯: 千万别签三大运营商(Docomo, au, Softbank)的合约机,月租贵得离谱。选择乐天Mobile、UQ Mobile这样的格安卡(MVNO),一个月20GB流量套餐也就2000日元左右,能省下一大笔钱。

记住,省钱不是让你降低生活质量,而是把钱花得更聪明。根据JASSO的统计,留学生在东京平均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含学费)大约在11.8万日元左右。如果你能通过这些方法把开销控制在10万日元以内,生活就会轻松很多。

心理的“坎”:深夜的孤独感,谁来拥抱?

最后,我想聊聊一个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心理健康。

留学生活,远不止是学习和打工。更多的时候,是深夜一个人回到那间只有6叠(约10平米)的小公寓,面对着空荡荡的墙壁,那种排山倒海而来的孤独感。

我记得去年过年,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晒年夜饭,和家人团聚。我刚下班,在便利店买了一个打折的饭团,坐在冰冷的房间里,一边吃一边刷手机,眼泪就那么掉下来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像被世界抛弃了。学业的压力、打工的委屈、对未来的迷茫,在那一瞬间全部爆发出来。

这种感觉,几乎每个留学生都经历过。这不是你脆弱,也不是你矫情,这是身处异国他乡的正常反应。千万别一个人硬扛着。

感到难受的时候,给家里打个视频电话,听听爸妈的声音。找你信得过的朋友聊聊天,哪怕只是吐槽一下今天遇到的奇葩客人。每个大学都有心理咨询室,很多都配有中文或英文服务的老师,他们非常专业,而且会为你保密。主动去寻求帮助,一点都不可耻。

多给自己找点事做,别总是一个人待着。周末去附近的公园散散步,去美术馆看看展,或者干脆坐上电车,随便在哪一站下车,去探索一个未知的小镇。当你把注意力从自己的情绪上移开,投入到更广阔的世界里,你会发现,那些烦恼好像也没那么大了。

留学这条路,注定是孤独的。但正是这些孤独的时刻,才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更独立。


写了这么多,好像全是“血泪”,但你问我后悔来日本吗?我的答案是:不后悔。

是那些被骂到哭的夜晚,让我学会了什么是责任和坚韧。是那些融不进的圈子,让我明白了独立和自洽有多重要。是那些精打细算的日子,让我懂得了生活的真谛。

留学,不是一场轻松的旅行,它是一场修行。你会摔倒,会受伤,会怀疑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个决定。但请你相信,每踩过一个坑,你脚下的路就会更坚实一分。你流过的每一滴泪,最终都会变成滋养你成长的养分。

所以,别怕。大胆地去经历,去碰撞,去感受这一切。几年后回头看,你会感谢这个曾经勇敢到一无所有的自己。

加油,路上的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