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专业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
|---|
| 1. 你对数字和模型敏感吗?还是更喜欢和人打交道? |
| 2. 你想研究宏观的国家政策,还是微观的企业运营? |
| 3. 毕业后,你想进咨询、金融,还是快消、广告行业? |
哈喽,各位在 lxs.net 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专注帮大家在日本留学路上排雷的小编。
前几天,有个学弟小林在后台给我发了条长长的私信,看完我真是哭笑不得。他说他来日本前,一心想读“商科”,觉得这个词听起来就特别高大上,毕业了肯定能进大公司,走上人生巅峰。于是,他想都没想,就在出愿的时候勾了“经营学”。
结果呢?开学一个月,他彻底懵了。他以为的商科,是天天西装革履地讨论商业模式、分析市场风云。结果现在天天泡在图书馆里,啃的却是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这些“管人”的理论。他哀嚎道:“小编,我数学超好的,本来想搞点数据分析、金融模型什么的,怎么现在感觉像在读文科啊?隔壁经济学部的同学天天聊什么‘博弈论’‘宏观调控’,感觉那才是我想要的商科!”
小林的故事,是不是戳中了你?太多同学把“商科”这个概念给模糊化了。在日本,商科是一个大家族,里面的成员个个“脾气”不同,简直是天差地别。你凭感觉随便选一个,很可能就像小林一样,发现自己上错了船,接下来几年的大学生活都会变得非常痛苦。
所以,今天我就来当一次“专业翻译官”,把日本主流的四个商科专业——经营学、经济学、商学、市场营销——掰开揉碎了,讲讲它们到底在学什么,适合什么样的人,以及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别再瞎猜了,快搬好小板凳,我们马上开始!
经营学 (Keieigaku) - 公司的“内务大总管”
我们先从小林选的经营学说起。如果你把一个公司比作一艘大船,那经营学研究的就是如何让这艘船平稳、高效地航行。它关心的是船的内部,比如:船长(CEO)怎么决策?船员(员工)怎么分工合作才不打架?后勤(财务)怎么管好钱和物资?航线(战略)怎么规划才能最快到达目的地?
所以,经营学的核心是“管理”。它研究的是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信息、战略这些资源如何被最有效地组织和利用起来。它非常接地气,关注的是一个个具体的公司是怎么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的。
课程大揭秘:
打开早稻田大学商学部的课程表,你会看到经营学科的同学都在学这些:
- 経営戦略論 (Business Strategy): 分析优衣库为什么能从一个小服装店变成全球巨头,它的SPA模式(从生产到零售一体化)到底牛在哪里。
- 組織論 (Organizational Theory): 探讨为什么有的公司像军队一样等级森严,有的公司像谷歌一样自由开放。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最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 人的資源管理論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就是我们常说的HR。研究怎么招人、育人、留人。索尼的绩效考核制度和丰田的终身雇佣制(虽然现在也在变化)有什么不同?
- 財務会計 (Financial Accounting): 教你怎么看懂公司的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判断这家公司是真赚钱还是在吹牛。
适合什么样的你?
如果你天生是个“组织委员”,喜欢张罗事儿,享受带领团队完成一个项目的感觉;如果你对商业世界里那些成功企业家的故事着迷,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管理偌大一个商业帝国的;如果你不怵读大量的商业案例,并且能头头是道地分析,那经营学可能就是你的菜。
未来去哪儿?
经营学的就业面非常广,因为它教的是一种普适的管理技能。根据日本大型求职网站Mynavi 2023年的毕业生调查,经营学专业的毕业生去向非常多元化。
- 各类企业的管理岗位:从制造业(如丰田、松下)到IT行业(如软银、乐天),都需要懂管理的人才,你可以去做项目管理、人事、战略规划等。
- 咨询公司:像麦肯锡、波士顿咨询(BCG)在日本的办公室,每年都会招募大量顶尖大学的经营学毕业生。他们的工作就是帮其他公司“看病”,解决经营上的难题。
- 创业:很多经营学的毕业生最后都选择了自己当老板,因为他们系统地学习了如何运营一家公司。
经济学 (Keizaigaku) - 社会的“把脉神医”
如果说经营学关心的是一艘船怎么开,那经济学关心的就是这片大海本身的风浪、洋流和天气。它研究的是整个社会资源的分配规律,视角非常宏大。
经济学听起来和经营学很像,但骨子里完全是两码事。它更抽象、更理论、更数学化。它会用各种数学模型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比如,为什么日元贬值,去日本旅游的外国人就变多了?政府提高消费税,对整个国家的消费会产生多大影响?这些都是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
它主要分为两个派别: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人和企业的决策行为,比如你为什么会买A牌而不是B牌的牛奶)和宏观经济学(研究国家甚至全球的经济运行,比如通货膨胀、失业率和GDP)。
课程大揭秘:
我们来看看东京大学经济学部的王牌课程:
- ミクロ経済学 (Microeconomics): 会学到效用函数、供求曲线、市场均衡等概念。你会用数学公式来计算一个“理性人”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消费选择。
- マクロ経済学 (Macroeconomics): 研究的是IS-LM模型、AD-AS模型这些“神器”,用来分析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整个经济。
- 計量経済学 (Econometrics): 这门课是经济学学生的“噩梦”也是“法宝”。它教你如何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真实的经济数据,验证经济学理论。这门课基本上就是数学和统计的集合体。
- ゲーム理論 (Game Theory): 博弈论,研究在互动决策中,每个人的策略选择。比如经典的“囚徒困境”,在商业谈判、国际关系中都有广泛应用。
适合什么样的你?
如果你是理科思维,对数字和逻辑模型特别敏感;如果你不满足于知道“是什么”,更想探索“为什么”,喜欢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寻找规律;如果你关心国家大事,对政府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好奇,那么恭喜你,经济学的大门为你敞开。
未来去哪儿?
经济学训练出的强大数理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是金融行业的“敲门砖”。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賃金構造基本統計調査》显示,金融、保险业常年位居毕业生平均薪资榜首。
- 金融行业:这是经济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去向。包括投资银行(如野村证券、高盛日本)、商业银行(如三菱UFJ、三井住友)、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他们需要你用经济学模型去分析市场、做投资决策、进行风险控制。
- 政府机关/国际组织:比如日本的财务省、经济产业省、日本银行(央行),以及世界银行、IMF等,都需要经济学专家来制定和评估政策。
- 智库和研究机构:从事经济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 咨询公司:咨询公司同样也青睐经济学背景的学生,因为他们分析问题的框架和逻辑能力非常出色。
商学 (Shougaku) - 连接生产与消费的“贸易家”
好了,说完了“向内看”的经营学和“向上看”的经济学,我们来聊一个经常被混淆的专业——商学。如果说经营学是“造船的”,经济学是“看天气的”,那商学就是“跑船运的”。
商学(Commerce)的词源就和“商业”、“贸易”紧密相关。它的核心是研究“商品和服务的流通”。怎么把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高效、顺畅地卖到消费者手里?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环节,比如物流、贸易、金融、会计,都是商学研究的范畴。
它和经营学有重叠,比如都会学会计。但经营学的会计是为了“内部管理”,而商学的会计更多是为了“外部交易”。它和经济学也有关联,但经济学更偏理论,商学更偏实务,关注的是商业活动的具体操作。
课程大揭秘:
以商科强校一桥大学的商学部为例,他们的课程设置非常有代表性:
- 流通論 (Distribution Theory): 专门研究商品是怎么从厂家一步步到你家楼下便利店的。这里会分析7-Eleven的供应链管理为什么那么厉害,亚马逊的物流体系是怎么运作的。
- 国際貿易論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研究国家之间的商品买卖。为什么日本要从巴西进口咖啡豆?贸易摩擦是怎么回事?会涉及到关税、汇率等知识。
- 金融論 (Finance): 这里的金融更侧重于为商业活动提供资金融通的“公司金融”。比如,一个公司要开新工厂,钱从哪里来?是发股票还是向银行贷款?
- 保険論 (Insurance Theory): 也是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一环,研究如何通过保险来规避跨国贸易中的各种风险。
适合什么样的你?
如果你对国际贸易、物流、金融这些实际的商业运作环节特别感兴趣;如果你是个“细节控”,喜欢研究一个东西是怎么从A点到B点的;如果你既有经营学的实践精神,又有一定的宏观视野,那商学可能会让你如鱼得水。
未来去哪儿?
商学毕业生的出路非常明确,很多都和“贸易”、“流通”相关。
- 综合商社:这是商学毕业生的“梦中情司”!像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这些日本的综合商社,业务遍布全球,从拉面到火箭无所不包。他们的核心业务就是贸易和事业投资,与商学的知识完美契合。对留学生来说,进入商社也是发挥语言和跨文化优势的绝佳平台。
- 制造业/零售业的采购与销售部门:比如在日产汽车做海外销售,或者在永旺(AEON)集团做全球采购。
- 物流公司:比如日本邮船、商船三井等海运巨头。
- 银行/证券公司:从事与贸易金融、企业融资相关的业务。
市场营销 (Marketing) - 品牌的“读心师”与“故事家”
最后,我们来聊聊一个越来越火,也越来越有趣的专业——市场营销。如果说前面三个专业还在讨论“船”和“大海”,那市场营销关心的就是:怎么让岸上的人心甘情愿地想上你的船?
市场营销的核心是“连接”——连接产品和消费者。它研究的是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并利用这些洞察,通过品牌、广告、渠道、定价等一系列手段,让消费者认识、喜欢并最终购买你的产品。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说它是科学,因为它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来支撑决策。说它是艺术,因为它需要绝佳的创意和共情能力,才能讲出一个打动人心的品牌故事。
课程大揭秘:
很多大学的经营学部或商学部里会设有市场营销方向。我们以青山学院大学经营学部为例,他们的市场营销课程非常前沿:
- 消費者行動論 (Consumer Behavior): 深入研究消费者的“小九九”。为什么人们会为了一杯网红奶茶排队两小时?“限定款”的魅力到底在哪里?这门课会融合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
- マーケティング・リサーチ (Market Research): 教你如何设计问卷、组织焦点小组访谈、分析销售数据,从而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 ブランド戦略 (Brand Strategy): 什么是品牌?无印良品(MUJI)的“性冷淡风”品牌形象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如何维护和提升品牌价值?
- 広告論/デジタルマーケティング (Advertising/Digital Marketing): 从传统的电视广告到如今的社交媒体营销(比如利用TikTok、Instagram),研究如何最有效地把信息传递给目标客户。比如,最近宝可梦和日本Mister Donut的联名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营销案例,通过可爱的产品设计和社交媒体传播,引发了巨大的抢购热潮。
适合什么样的你?
如果你是“网瘾少年/少女”,对社交媒体上的热点和流行趋势了如指掌;如果你是“好奇宝宝”,总想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如果你既有天马行空的创意,又能静下心来分析数据;如果你是个会讲故事的人,那市场营销简直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未来去哪儿?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所有公司都离不开市场营销。根据日本广告业巨头电通发布的报告,日本的互联网广告费已经连续多年超过传统媒体广告,显示出对数字营销人才的巨大需求。
- 企业的市场部:这是最经典的去向。在资生堂、花王这样的快消品公司,或是在任天堂、索尼这样的娱乐公司,负责一个品牌或一款产品的营销策划。
- 广告/公关公司:比如电通、博报堂等。作为“乙方”,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提供营销创意和传播服务。
- 市场研究公司:比如Intage、Macromill,专门为企业提供消费者数据和市场分析报告。
- 互联网公司:在乐天、雅虎日本、Mercari等公司负责用户增长、线上营销等工作。
好了,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你对这四个专业有没有更清晰的认识了?
你看,同样是“商科”,它们的内核、学习方法和未来方向,真的是千差万别。经济学可能是象牙塔里的沉思者,经营学是运筹帷幄的指挥官,商学是驰骋全球的贸易家,而市场营销则是洞察人心的艺术家。
所以,别再只盯着“商科”这个模糊的标签了。在提交申请之前,我给你几个最实在的建议:
第一,冲到你想申请的大学官网,找到那个学部的页面,点开“シラバス”(Syllabus,课程大纲),一门一门课地看下去。看看那些课程的名字和介绍,哪个最让你心动,哪个让你头皮发麻。
第二,想办法“勾搭”一个正在读这个专业的学长学姐,请他喝杯咖啡,听听他最真实的上课体验和吐槽。这比你看任何官方介绍都管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问你自己。你到底是对什么感到兴奋?是看到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被解开时的快感,还是带领一个团队完成项目后的成就感?是促成一笔跨国交易的兴奋,还是自己的一个创意刷爆社交网络时的激动?
选专业,从来没有所谓的“最好”,只有“最适合”。找到那个能点燃你热情的方向,你的留学生活,乃至未来的人生,才会因此闪闪发光。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