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一战上岸,保姆级备考攻略!

puppy

还在为GMAT头秃、不知道从哪下手吗?别慌,这篇超详细的“保姆级”攻略就是为你准备的!这里没有复杂的理论,全是学姐亲身踩坑总结出的大白话干货。从最开始的复习规划、官方资料怎么用到每个阶段的提分瓶颈怎么破,再到Verbal和数学的备考侧重点,甚至考前心态如何调整,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这篇攻略会手把手带你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你告别无效刷题和信息焦虑,把每一分力气都花在刀刃上,稳稳地一战分手GMAT!快来看看吧!

GMAT备考,先摆正这几个心态
1. GMAT不是语言考试,是逻辑思维考试。别死磕单词语法,重点是理解商业世界需要的快速分析和决策能力。
2. 官方资料(OG)是永远的圣经。市面上的资料再多,出题人的思路只在官方指南里。吃透OG,比刷一万道模拟题都有用。
3. 放弃完美主义,学会“策略性放弃”。GMAT是自适应考试,你一定会遇到难题。关键不是做对每一道题,而是保证高正确率,稳住分数段。
4. 备考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别指望一周速成750,也别因为一次模考失利就崩溃。稳扎稳打,持续输出才是王道。

哈喽,lxs.net的各位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学姐Cathy。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正坐在图书馆的角落里,面前堆着山一样高的OG、Manhattan Prep,手机屏幕上是各种“大神”分享的经验帖,脑子里却是一团浆糊。看着日历上越来越近的申请ddl,再看看自己模考时那惨不忍睹的分数,焦虑得差点当场表演一个原地爆哭。

“SC的考点到底有多少个?” “CR的逻辑链要怎么找?” “Pacing是什么东西,能吃吗?” 这些问题像小恶魔一样在我脑子里循环播放。我相信,屏幕前的你,可能也正在经历这种“想努力却不知从何下手”的绝望。别慌,今天学姐就是来拯救你的!这篇攻略,没那么多虚头巴脑的理论,全是我自己真金白银花时间踩坑总结出来的大白话干货,目标只有一个:带你搭建起自己的GMAT知识体系,稳稳地一战上岸!

第一步:打响战争前,先看清地图

正式开始复习前,咱们得先搞清楚GMAT到底是个啥,以及我们需要达到什么目标。这能帮你省掉至少30%的无用功。

GMAT到底在考什么?

听学姐一句劝:GMAT绝对不是英语水平测试,也不是数学竞赛。它是一个“商学院思维能力”测试。说白了,就是看你有没有读商学院的“慧根”——快速阅读、抓取重点、逻辑推理、高效决策。所以,你刷题的时候不能光想着“这道题选A”,而是要多问一句:“出题人想通过这道题考察我什么能力?” 当你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时,恭喜你,你已经入门了。

定个小目标:你的梦校要多少分?

备考不能盲目,你的目标分数决定了你的复习强度。别总想着“越高越好”,去梦校官网查查他们往届录取的学生GMAT均分,然后把目标定在比均分高10-20分。这样既有挑战性,又不至于好高骛远。

举几个例子,这是最新的2025届学生数据:

• 如果你的女神校是斯坦福GSB,那里的平均分是恐怖的737,你就得奔着750+去玩命了。

• 如果你想去东海岸的沃顿商学院,平均分是728,那740分会让你更有竞争力。

• 欧洲的顶尖学府,比如INSEAD,平均分大概在710左右,LBS(伦敦商学院)也在720上下。定个730的目标就比较稳妥。

准备花多长时间?

根据GMAT官方(GMAC)的数据,考到700分以上的考生,平均备考时间是121个小时。如果你每天能保证3-4小时高效学习,那么大概2个月的时间是比较扎实的。当然,这只是个平均数,具体时间取决于你的基础和目标分数。别跟别人比进度,找到自己的节奏最重要。

第二步:保姆级三阶段复习规划,照着做就行

好了,搞清楚大方向,现在我们来搭框架。我把整个备考过程分成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都清清楚楚,你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执行。

阶段一:基础奠基(大约4周)

目标:扫盲,了解所有题型和核心考点,摸清自己的长短板。

核心资料:《GMAT官方指南》(OG)、Manhattan Prep系列教材(尤其是SC和Quant分册)。

行动指南:

1. 来一次“裸考”:先别复习,直接打开GMAT官网送的免费模考(Official Mock 1),完整地做一遍。别怕分数难看,我当时裸考只有580。这次考试的目的不是测试水平,而是让你体验真实的考试流程、压力和题型,同时帮你识别出最弱的环节。

2. 系统学习方法论:接下来,暂时放下OG。花2-3周时间,把Manhattan Prep系列教材过一遍。比如,SC分册会帮你系统地梳理语法考点,CR分册会教你如何拆解逻辑链。这个阶段别追求速度,重点是理解。记笔记!一定要记笔记!把每个知识点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一遍,形成你自己的知识框架。

3. 用OG进行“精细化”练习:学完一个模块的理论,就去OG上找对应的题目练习。比如,学完了SC的“平行结构”,就把OG里所有考察平行结构的题都做一遍。做完题后,最重要的环节来了——分析。不仅要看正确答案的解释,更要花三倍的时间去研究那四个错误选项为什么错。我当时准备了一个错题本(Excel版),每一道错题都记录下:题号、错误原因(是粗心还是知识点盲区)、正确思路、以及下次遇到类似问题该如何思考。这才是把题“吃透”。

阶段二:强化提升(大约4-6周)

目标:查漏补缺,提升做题速度和正确率,形成稳定的Pacing(做题节奏)。

核心资料:GMAT Official Advanced Questions(官方难题集)、GMAT Official Practice Questions(官方在线题库)、错题本。

行动指南:

1. 从单项练习到计时套题:这个阶段,不能再慢悠悠地做题了。你需要给自己卡时间。比如,Verbal部分总共36道题,65分钟,平均每道题1分48秒。你可以按18道题一组,规定自己在33分钟内完成。Quant部分31道题,62分钟,平均每道题2分钟。同样,可以15道题一组,限时30分钟。一开始可能会手忙脚乱,正确率下降,这很正常,坚持下去,你的速度和抗压能力会慢慢提升。

2. 主攻你的错题本:把你第一阶段记录的错题拿出来反复看。你会发现,你犯的错误往往是系统性的。比如,我当时发现自己CR题里所有“评估论证”类的题型错得一塌糊涂。于是我花了一整个周末,把所有这类题型都找出来,重新分析,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解题模板。这种针对性的强化,比盲目刷100道新题效果好得多。

3. 定期模考,调整Pacing:每隔1-2周,找个没干扰的下午,完完整整地做一套官方模考(Mock 2, 3, 4)。严格模拟真实考试,包括8分钟的休息时间。模考后,重点复盘你的Pacing。是不是某个部分花时间太多了?比如,很多同学会在前10道题过度纠结,导致后面时间崩盘。一个健康的Verbal Pacing应该是:前10题用时约20分钟,前20题用时约40分钟,最后16题留下25分钟。根据这个节奏去调整你的策略。

我有个同学,一开始模考总是Verbal做不完,分数在V32左右徘徊。后来他严格执行Pacing策略,遇到超过2分半还没思路的题就果断猜一个然后跳过,结果后面会的题都有时间做了,分数稳定在了V38。

阶段三:冲刺模考(考前2周)

目标:保持手感,稳定心态,模拟真实考试环境。

核心资料:剩下的官方模考(Mock 5, 6)、自己整理的笔记和错题本。

行动指南:

1. 高强度模拟:这两周,把剩下的模考全部做完,最好安排在和你真实考试相同的时间段。比如你约了周六上午9点的考试,那你最后两次模考就都在周六上午9点开始。让你的身体和大脑提前适应这个节奏。

2. 回归基础,查漏补缺:这时候不要再去做大量新题了。你的任务是回归。把你所有的笔记、错题本再过一遍,尤其是那些反复犯错的知识点。把它们总结在一张A4纸上,做成你的“考前定心丸”。

3. 调整作息,养精蓄锐:考前一周,开始调整生物钟,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饮食清淡,适度运动。别再熬夜刷题了,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对GMAT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要大。

第三步:Verbal和数学,到底要怎么攻克?

讲完了宏观计划,我们再来聊聊具体的Verbal和Quant两大块,到底要怎么使劲。

Verbal:得Verbal者得天下

对于中国考生来说,Verbal是决定你能否上700分的关键。它分为SC、CR、RC三个部分。

SC(句子改错):这绝不是考你语法有多牛。SC的本质是考察“逻辑表达的清晰、简洁和无歧义”。你需要在五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商业沟通原则的那一个。做题时,先快速浏览句子,理解它想表达的核心意思,然后再去用语法规则排除。比如一个经典的考点“修饰语的位置”,一个状语放错地方,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可能天差地别。永远记住,意思大于形式

CR(批判性推理):这就是个逻辑小游戏。每道题都是一个迷你的商业论证,有前提、有结论。你的任务就是扮演一个挑剔的顾问,去加强它、削弱它或者评估它。做CR题的秘诀是“拆解逻辑链”。拿到题目,先用一句话概括出它的结论是什么,前提是什么。然后思考:“从前提到结论,中间是不是有一个默认的假设?” 找到了这个隐藏的假设,你就找到了题目的命门。比如,“因为A公司的广告投入增加了,所以它的销量一定会上升。” 这中间的假设就是“广告是影响销量的唯一或最重要因素”。想削弱它?很简单,提出另一个因素,比如“经济大环境不好,大家都不消费了”。

RC(阅读理解):千万不要试图读懂每一个单词!GMAT的RC文章,结构远比细节重要。练习的时候,要训练自己“带着框架去阅读”。读第一段时,重点是找到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态度。后面每读一段,都要在心里问一句:“这一段是干嘛的?是在支持前面的观点,还是在反驳?是在举例子,还是在提出一个新理论?” 把每一段的功能搞清楚,文章的骨架就出来了。做题时,先看清题干问的是什么,再带着问题回原文定位。很多细节题的答案,就是原文某句话的同义改写。

Quant:稳住就是胜利

t>

我们中国学生数学基础好,但千万别掉以轻心。GMAT数学的目标应该是保50争51。丢分的原因往往不是不会,而是粗心和没读懂题。

PS(问题解决):一定要仔细!仔细!再仔细!看清楚单位,看清楚问的是半径还是直径,是整数还是所有数。很多题目本身不难,但题目描述里会给你挖坑。养成一个好习惯,读完题后,在草稿纸上把已知条件和要求解的目标清晰地列出来,再开始计算。

DS(数据充分性):这部分是很多同学的痛点,因为它考察的不是你的计算能力,而是你的逻辑判断能力。DS题的精髓在于:你只需要判断“能不能”解出来,而不需要“去”解出来。 经典的解题思路是“走三步”:先单独看条件(1)能不能解,再单独看条件(2)能不能解。如果都不能,再把(1)和(2)合起来看能不能解。严格按照这个流程,可以避免很多思维混乱。比如,题目问x的值,条件(1)是x²=4,这个条件单独不能确定x是2还是-2,所以不充分。条件(2)是x>0,单独更不能确定。但两个合在一起,就能唯一确定x=2,所以是充分的。这个逻辑一定要清晰。

最后,聊聊心态和考场那些事儿

复习到最后,知识水平其实都差不多了,拼的就是一个心态。

考前紧张是正常的,学姐当时紧张到失眠。怎么办?接受它。告诉自己,我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模考分数已经证明了我的实力,考试时只要正常发挥就好。GMAT是自适应考试,遇到难题说明你进入了高分库,这是好事!遇到简单的题也别窃喜,稳稳当当地做对才是关键。

考试当天,提前出门,带好护照。进考场前吃一根香蕉,补充能量又能稳定情绪。两次8分钟的休息时间一定要利用好,冲出考场去上个厕所,喝口水,做两个拉伸动作。千万别坐在座位上想刚才的题,考完一个section就让它过去,全身心投入下一个。

写到这里,这篇超长的“保姆级”攻略也差不多了。其实GMAT备考没有那么多玄学,它考验的无非是你的规划能力、执行力和抗压能力——而这些,恰恰是未来你在商学院、在职场上最需要的能力。所以,别把GMAT当成一个折磨人的考试,把它看作是你留学之路上的第一个项目,用心去管理它,完成它。

现在,关掉这篇文章,去打开你的OG,翻到第一页。你的700+之路,就从现在开始了。

加油,未来的商界精英们!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