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理王牌专业:未来城市设计师养成记

puppy

还在纠结米理的城市规划专业到底学什么吗?以为只是画画图纸、做做模型?那你就out啦!这个王牌专业早就不是传统的“规划师”流水线了,而是未来城市问题的解决者工坊。在这里,你会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玩转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和公共政策,课程超级有料,既有硬核的数据分析,也有脑洞大开的跨学科合作。想知道真实的课程体验、小组项目是怎样进行的,以及如何从一个有想法的学生,一步步蜕变为能真正影响城市未来的设计师吗?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通关秘籍!

申请米理城市规划前,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专业全称:Urban Planning and Policy Design (UPPD),别只盯着“规划”两个字,核心在后半段的“政策设计”,这决定了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建筑或设计专业。
背景要求:超级多元!不只收建筑/规划背景的学生,非常欢迎社科、经济、管理、法律甚至计算机背景的同学跨界申请,多样性是这个专业的灵魂。
作品集:重点不是炫技画图,而是展示你对城市问题的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一个深入的社会调查报告、一份数据分析、一篇政策评论,可能比一张酷炫的效果图更管用。
语言能力:课程全英文授课,但生活在意大利,学点基础意语会让你的体验感飙升,无论是点一杯Espresso,还是和本地居民做访谈,都会顺畅得多,找实习也更有优势。

嘿,大家好!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今天想跟你们聊聊一个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更酷的专业——米兰理工大学的城市规划与政策设计(UPPD)。

还记得我刚到米兰的第一个周末,一个人跑到纳维利运河(Navigli)边闲逛。下午的阳光正好,河边的二手市场人声鼎沸,老旧的电车“叮叮当当”地驶过石板路,旁边的自行车道上,一个帅气的小哥风驰电掣。人们坐在河堤上,喝着Aperol Spritz,聊着天。那一刻我突然在想,这么一个复杂的空间,有古老的运河、现代的交通、商业活动和公共休闲,它们是怎么和谐共存的?是谁在背后设计了这一切,让电车、自行车和行人互不干扰,又让整个区域充满活力?

这个问题,就是所有对城市着迷的同学最终会遇到的问题。如果你也曾对这样的场景感到好奇,那么恭喜你,米理的UPPD专业,可能就是你一直在找的答案。它远比你想象的要广阔和深刻,因为它培养的,从来都不是只会画图的“规划师”。

打破滤镜:城市规划不只是“画图匠”

在国内,一提到城市规划,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可能就是:戴着眼镜的学长学姐,在巨大的图纸上用尺子和针管笔画着线条,或者在电脑前通宵达旦地用CAD、SU建模。这当然是传统规划教育的一部分,但在米理的UPPD,这连“入门”都算不上。

这个专业最核心的理念是,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它的问题从来不是单一的。比如,一个老旧社区的改造,真的只是拆了重建、画几张漂亮的效果图就完事了吗?当然不是。这背后牵扯到居民的搬迁意愿、本地商户的生计、历史建筑的保护、新社区的交通流量、公共服务的配套,甚至还有资金来源和长期的运营模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不是一个画图匠,而是一个能连接建筑、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的“系统思考者”。

这就是为什么专业名称里“Policy Design”(政策设计)这个词如此重要。你在这里学到的,是如何制定一套规则、一个框架、一种策略,去引导城市朝着更健康、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举个例子,米兰近年来大力推行“15分钟城市”概念,目标是让市民在15分钟步行或骑行范围内,就能满足大部分日常生活需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UPPD的学生们在课堂上讨论的可能不是某条街道应该多宽,而是:如何通过土地使用政策,鼓励在居民区附近引入小型商业和办公空间?如何调整公共交通线路和票价,激励市民放弃私家车?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找到那些公共服务最匮乏的社区?你看,这些全都是政策和策略层面的思考。

课程大揭秘:当数据分析遇上社会创新

聊了这么多理念,我们来看看具体的课程到底有多“有料”。米理UPPD的课程设置,完全可以用“硬核”与“脑洞”齐飞来形容。你既要学着用最前沿的工具做定量分析,也要学会跟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做质性研究。

一方面,硬核技能是基础。比如《城市与区域分析》(Urban and Regional Analysis)这门课,你会被要求上手玩转GIS(地理信息系统)。老师会扔给你一堆米兰市的人口、房价、交通站点、绿地分布等数据,让你通过空间分析,找出这个城市发展不均衡的地方。之前有个学期的课题,就是分析米兰的空气污染源分布与不同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相关性。这让你对城市的理解,从感性的“我觉得”,变成了有数据支撑的“我发现”。这种基于证据的决策能力,是未来城市设计师的看家本领。

另一方面,脑洞大开的跨学科合作是常态。米理最著名的就是它的Studio(设计工作坊)制度。每个学期,你都会进入一个由不同教授带领的Studio,用一整个学期的时间,聚焦一个真实的城市问题。这些Studio的主题五花八门,比如有一个Studio是和米兰市政府合作,研究如何活化利用那些废弃的工业厂房。学生们不仅要做空间改造设计,还要做商业模式分析、社区沟通方案,最后甚至要向真正的政府官员和投资人做提案。

一个非常有名的案例是米理的“Off Campus”项目,其中一个实践点就设在米兰问题比较集中的San Siro区域。这个区域有大量的公共住房,居民构成复杂,面临着社会融合、公共空间缺乏等挑战。UPPD的学生们会直接进驻到社区里,和当地居民、NGO组织一起工作。他们不是坐在教室里空想,而是去组织社区工作坊,听取居民最真实的声音;他们会和孩子们一起画画,了解他们对活动场地的想象;他们会帮小商户分析经营困境。最终的成果,可能不是一份宏伟的规划蓝图,而是一个小型的社区花园改造计划、一个连接不同族裔居民的手机App原型,或是一份提交给政府的、关于改善公共住房管理的政策建议。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能真正地触动城市的肌理。

小组“修罗场”:和全球队友一起“搞事情”

在米理,几乎没有一门课是你能够单打独斗完成的,小组合作是绝对的日常。而这,也正是留学生活中最刺激、最让人成长的一部分。

你的队友可能来自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一个来自德国的工程师,逻辑严谨到小数点后三位;一个来自哥伦比亚的社会学家,对社区访谈充满热情;一个来自印度的建筑师,手绘能力惊人;还有一个来自美国的经济学背景同学,三句话不离成本效益分析。你们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工作习惯完全不同,这既是宝藏,也是挑战。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小组做一个关于米兰共享单车系统优化方案的项目。一开始,大家简直是“鸡同鸭讲”。德国同学想要先花两周时间建立一个完美的数学模型来预测骑行流量;哥伦比亚同学认为我们应该马上去街头采访100个用户;而我,可能还在纠结PPT的排版好不好看。争吵、妥协、磨合,是每个小组的必经之路。

但这个过程真的太宝贵了。你会被迫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理解工程师的严谨、社会学家的共情、设计师的直觉。我们最终的分工是:德国同学负责数据建模和GIS分析,找到了几个共享单车“潮汐现象”最严重的区域;哥伦比亚同学带领我们做了用户访谈和问卷,发现了大家不爱用车的真正原因(比如坏车太多、停车点太少);我则和建筑师背景的同学一起,基于这些分析,设计了几种新型的、带有维修功能和充电桩的停车站点方案,并把它可视化地呈现出来。

最后做Presentation的时候,我们小组的方案因为兼具了数据支撑、用户洞察和创新的空间设计,拿到了全班最高分。那一刻,你会觉得之前所有的“修罗场”都值了。这种跨文化、跨学科的协作能力,比任何书本知识都重要,它让你提前预演了未来真实世界的工作场景。

从学生到设计师:你的想法如何改变一座城?

读完这个专业,能去哪里工作?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答案是:任何需要理解和改变城市的地方。

它的出口非常广阔,绝对不局限于传统的设计院或规划局。很多毕业生进入了世界顶级的城市咨询公司,比如Arup、McKinsey,为全球各大城市提供发展战略咨询。他们的工作可能是为巴塞罗那设计一套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城市策略,或是为新加坡的智慧交通系统提供数据分析支持。

也有一大部分人进入了国际组织,比如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世界银行,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他们的工作地点可能是在肯尼亚的贫民窟,研究如何改善供水系统;也可能是在日内瓦的会议室里,参与制定全球性的城市发展政策。

当然,也有很多人选择留在米兰或欧洲的其他城市,进入政府部门或与城市紧密相关的公共事业机构。米兰的交通运输公司(ATM)和环境与交通署(AMAT)里,就有不少米理的校友。他们正在把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理念,一点一滴地应用到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中。比如,米兰近年来新增的超过20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以及不断扩张的自行车道网络(根据米兰市政府数据,目标在2035年建成750公里的自行车道网络),背后都有他们的努力。

更酷的是,还有一些毕业生进入了科技公司,比如在Google Maps负责城市数据产品,或者在初创公司开发用于社区营造的App。他们将城市洞察与科技结合,用全新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城市体验。

这个专业给你的,不是一张通往某个特定职业的门票,而是一套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框架和一个工具箱。它教会你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识别出关键问题,如何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资源,如何与不同的利益相关方沟通协作,最终拿出一个兼具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所以,如果你还在犹豫,别再纠结自己会不会画画,或者CAD用得好不好了。问问自己:你是否对身边这座城市充满好奇和疑问?你是否享受和一群聪明又有趣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争论不休?你是否相信,一个好的想法、一个深思熟虑的政策,真的可以改变千万人的生活?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别犹豫了。米理UPPD给你的,从来不是一张画好的地图,而是一个能帮你辨别方向的罗盘。未来的城市会是什么样?这个问题,正等着你来定义。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