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港校,关于GMAT/GRE的快问快答 |
|---|
| 问:我本科是985/211,GPA也超高,还需要考G吗? 答:如果申请的是硬性要求的商科,那必须考!如果申请的是“建议提交”的专业,一个漂亮的G分数能让你在学霸中脱颖而出,是冲刺顶尖项目的“保险丝”,让你稳稳拿下梦校Offer! |
| 问:我本科背景一般,GPA也比较尴尬,考G还有用吗? 答:太有用了!这简直是为你量身打造的逆袭剧本!一个700+的GMAT或325+的GRE,能有力地向招生官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完美弥补本科背景的不足,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强助推器。 |
| 问:GRE和GMAT我该选哪个? 答:简单来说,商学院通吃,但更偏爱GMAT。理工科、社科基本只看GRE。现在很多商学院也接受GRE,所以如果你的目标专业横跨商科和理工科,考一个适用范围更广的GRE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具体看梦校官网要求,别选错了! |
哈喽,各位泡在lxs.net上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专注分享留学干货的小编。
上周我收到一封私信,来自一个叫Cathy的学妹。她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语音里带着哭腔问我:“学姐,我真的要崩溃了!我一心想申港中文的市场营销,刷了半天官网,才在一个角落里发现‘强烈建议提交GMAT成绩’。可现在都10月了,我完全没准备过啊!身边的人都说只有申顶尖MBA才用得上,我是不是凉了?”
Cathy的焦虑,我太懂了。每年申请季,都有无数同学在这个问题上纠结、迷茫,甚至因此错过了最佳申请时机。大家普遍的印象流是:申商科才需要GMAT/GRE,其他专业埋头刷GPA和实习就够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天,我就带大家把港三新二(港大、港中文、港科大、新加坡国立、南洋理工)的热门专业扒个底朝天,看看GMAT/GRE到底在哪些专业里是“硬通货”,又在哪些专业里是帮你秒杀对手的“秘密武器”。别让信息差,成为你申请路上的绊脚石!
商科:没“G”寸步难行,高分是入场券
咱们先从最没有悬念的商学院说起。对于港三新二的顶尖商科项目,GMAT/GRE成绩早就不是“加分项”了,而是实打实的“准入门槛”。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G分数,你的申请材料可能连第一轮筛选都过不去。
为什么商学院如此看重G?因为它考察的正是商科精英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逻辑分析、批判性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高分,直接向招生官证明了你拥有胜任高强度学习的潜力。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让你感受一下这“压迫感”有多真实。
香港科技大学(HKUST)的商学院是出了名的“G控”。他们家的王牌项目,比如金融(MSc in Finance)、投资管理(MSc in Investment Management),官网明确写着“A satisfactory GMAT/GRE score is required”。根据近几年的录取数据,被录取的学生GMAT平均分基本都在700分左右。去年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本科是上海某知名财经院校的,GPA 3.7,实习经历也闪闪发光,但GMAT考了680,申请港科大金融就被拒之门外,最后调剂去了其他项目。
香港大学(HKU)的商学院同样严格。其金融硕士(Master of Finance)项目,不仅要求必须提交G,而且录取学生的平均GMAT分数常年维持在710分以上。你可以想象一下,申请池里都是一群手握GMAT 700+的学霸,你的分数如果没有竞争力,怎么可能被看到?
香港中文大学(CUHK)的商科项目也基本都需要G成绩。比如他们的市场营销硕士(MSc in Marketing),就是Cathy想申请的那个,虽然官网上写的是“strongly recommended”,但这基本就是个“潜规则”。在申请者背景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有GMAT 680+成绩的申请者,会远远比没有成绩的同学更受青睐。你想想,招生官一天要看几百份材料,什么能最快地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就是标准化考试成绩!
至于新加坡的两所顶尖学府,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它们的商学院要求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NUS的商学院,特别是像商业分析(MSc in Business Analytics)这样的热门项目,竞争已经白热化,申请者的GMAT平均分甚至冲到了720分。没有G,基本就是“陪跑”。
所以,如果你心仪的是这些顶尖商科项目,别犹豫了,现在、立刻、马上,把GMAT/GRE备考提上日程!它就是你的入场券,没有它,你连参与游戏的资格都没有。
理工科:你以为它不需要,其实它“暗藏杀机”
聊完了商科,很多申理工科的同学可能就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与我无关。”如果你也这么想,那可就太天真了!现在越来越多的理工科热门项目,也开始对GRE“情有独钟”了。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像数据科学、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这类交叉学科,对申请者的数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要求极高。一份漂亮的GRE成绩,尤其是数学部分(Quantitative Reasoning)的高分,是证明你具备这种能力的最佳方式。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香港科技大学的大数据技术硕士(MSc in Big Data Technology)。这个项目在官网上明确指出:“A GRE score is strongly recommended”。你想想,这是一个每年挤破头的神仙项目,申请者不乏清北复交的大神。当大家的GPA和科研背景都非常优秀时,一个GRE 325+(特别是数学168以上)的成绩,就能让你瞬间脱颖而出。
去年就有一个双非背景的学弟,GPA只有3.3,在申请中毫无优势。但他花了一个暑假,硬是把GRE刷到了328分。他在个人陈述(PS)里特别强调了自己通过备考GRE锻炼的逻辑分析能力,并将其与项目要求相结合。最后,他竟然奇迹般地拿到了这个项目的录取,实现了背景的逆袭!GRE就是他手中最锋利的“武器”。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计算机硕士(MSc in Computing),对于非“国大、南大、新大”三所本地公立大学毕业的申请者,官网直接要求:“A good GRE score is required.” 这已经不是建议,而是硬性规定了。而且,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这里的“good score”通常指的是320分以上。
除了这些明确要求的,还有很多理工科项目虽然没有明说,但提交GRE成绩绝对是加分项。比如港大、港中文的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统计学等项目。特别是当你的本科课程里数学相关的课程不多,或者分数不够亮眼时,一个高分的GRE数学成绩,就是向招生官喊话:“看这里!我的数学能力超强的!”
所以,申请理工科的同学们,不要再觉得GRE离你很遥远了。花点时间去官网的FAQ页面或者Admission Requirements里仔细看看,说不定它就是你冲刺梦校,甩开竞争者的“隐藏款”大招。
社科文科:跨专业申请的“万能钥匙”
“理工科都需要了,那我们文科生总安全了吧?” 别急,还没完呢!对于社科和文科的部分专业,GRE/GMAT同样能发挥出人意料的巨大作用。
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学(Economics)相关的项目。经济学虽然划在社科,但其研究方法高度依赖数学和统计模型,对学生的量化分析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港三新二的经济学硕士项目,几乎都把GRE/GMAT列为了强制或强烈建议提交的材料。
比如香港大学的经济学硕士(Master of Economics),就要求申请人必须提交GMAT或GRE成绩。而且,根据往年录取情况看,GRE的数学部分如果低于165分,会非常吃亏。对于那些本科不是经济学,想要跨专业申请的同学来说,一个高分GRE更是必不可少,它是你证明自己有能力跟上课程进度的唯一途径。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公共政策/公共管理(Public Policy/Administration)专业。这类专业同样需要处理大量数据,进行政策分析,对申请者的逻辑和量化能力有一定要求。虽然大部分MPP/MPA项目不会强制要求GRE,但如果你能提供一个不错的成绩,绝对会让你在众多申请者中显得与众不同。
以世界顶尖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为例,其官网就提到:“GRE/GMAT scores are not compulsory but a good score may be an advantage.”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我们不强求,但我们喜欢有准备的孩子。”如果你本科是纯文科专业,比如英语、历史,想转到公共政策,那GRE就是你最好的“敲门砖”。
我认识一个学姐,本科是英语专业,一心想去港大学新闻学。她的GPA和实习经历都不错,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后来她听从了建议,去考了个GRE,虽然分数不算顶尖(320分),但她在文书里强调了自己备考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分析性写作(Analytical Writing)的能力运用到新闻评论中。最后她成功被录取,面试时老师还特意提到了她的GRE成绩,认为这体现了她全面的综合素养。
所以,即使是申请社科文科的同学,也别急着把GMAT/GRE排除在外。特别是当你打算跨专业申请,或者感觉自身背景不够硬核时,它就是那把能帮你打开新大门的“万能钥匙”。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给大家制造焦虑,让每个人都必须去考G。而是希望大家在做申请规划时,能有更全面的信息,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别再等到申请截止前一个月,才发现梦校的要求你还没达到。也别因为身边的人都说“不需要”,就轻易放弃一个能让你逆风翻盘的机会。
花一个下午的时间,把你所有心仪的项目官网仔仔细细看一遍。看看它们的课程设置,看看它们的录取要求,然后问问自己:我的背景足够有说服力吗?我需要一个额外的分数来证明自己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别犹豫了。准备GMAT/GRE的确是一段辛苦的旅程,但当它最终帮你叩开梦校大门时,你会发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加油吧,未来的精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