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悄悄话 |
|---|
| 申请季最怕的是什么?不是GPA不够高,也不是活动不够亮眼,而是你从一开始就“选错了赛道”!别再只盯着CS和经济了,哈佛真正的隐藏王者专业,录取难度和回报率可能超乎你想象。这篇文章,就是你的“换赛道”指南。 |
嘿,我是你们在 lxs.net 的老朋友,专门帮大家扒拉留学圈干货的小编。
前阵子,有个学弟在后台给我留言,特别焦虑。他叫 Leo,国内一所顶尖高中的学霸,手握近乎满分的 GPA 和一个亮眼的科研项目,目标直指哈佛。但他快被选专业这事儿逼疯了。他妈妈让他申经济,说“华尔街敲钟才是人生巅峰”;他自己偷偷想学计算机,觉得“代码改变世界”才够酷。两边拉扯,他感觉自己像个精神分裂的陀螺,快转不动了。
Leo 的纠结,我猜屏幕前的你,十有八九也经历过。我们总以为,申请哈佛这种级别的神校,就得在那些最“显眼”、最“热门”的专业里杀出一条血路。仿佛不申 CS、经济、生物,就等于自动放弃了未来的金饭碗。
但今天,我想跟你聊个悄悄话:你可能完全想错了。在哈佛校园里,有一个专业,它不叫“计算机”,也不叫“经济”,却常年盘踞在“最难进专业”的榜单上。哈佛内部的学霸们,为了拿到一个名额挤破了头。这个专业,才是哈佛真正的“王牌”,一张通往精英世界的隐藏门票。
揭秘!这个“神仙专业”到底是谁?
好了,不卖关子了。这个专业就是——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
你可能有点懵:“社会研究?听起来好像很水,是学社会学的吗?”
大错特错!哈佛的 Social Studies 跟我们平时理解的“社会学”完全是两码事。首先,它不是一个普通的专业(concentration),而是一个荣誉专业(honors-only concentration)。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不能像选其他专业一样,直接勾选就完事了。
所有想进 Social Studies 的哈佛学生,都必须在大一结束后的那个春天,提交一份专门的申请,包括你的成绩单、个人陈述和推荐信。然后,经过一轮堪比本科申请的残酷筛选,才能最终被录取。这个过程,被哈佛学生戏称为“二次申请”(secondary application)。
到底有多卷?官方虽然不公布具体数据,但根据《哈佛深红报》(The Harvard Crimson)的报道和学生间的说法,每年申请季,Social Studies 都是申请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录取率常常徘徊在 50%-60% 之间。你可能会说:“这不挺高的吗?”别忘了,申请者已经是通过了哈佛本科那不到 4% 录取率筛选的“天选之子”了!这完全是神仙打架,优中选优。
能让这群全世界最聪明的脑袋如此趋之若鹜,Social Studies 到底有什么魔力?
打破学科壁垒,它到底在学什么?
简单来说,Social Studies 的核心魅力在于它的“跨界”和“深度”。它不像传统专业那样,给你划定一个清晰的知识边界,而是强迫你打破文理、古今的壁垒,去思考和解决现实世界中那些最复杂、最棘手的问题。
所有进入这个专业的学生,第一年的必修课就是一门传奇课程——“Social Studies 10”。这是一门长达一年的魔鬼训练营,每周都要啃掉上百页的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原著。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再到福柯、波伏娃……人类历史上最聪明的大脑,将在这一年里轮番对你的世界观进行“轰炸”和“重塑”。
这门课的强度极大,一个名叫 Ben Zauzmer 的毕业生曾在博客中回忆,每周的阅读量相当于读完一本完整的书,还要写出深刻的分析论文。但这门课的价值也正在于此,它训练的不是记忆知识,而是建立一个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思维框架。
度过了“Soc Stud 10”的洗礼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设计“专注领域”(focus field)。这才是最酷的地方!你可以把历史、经济、政府、人类学、哲学等不同院系的课程,像玩乐高一样,组合成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研究方向。
比如,你对科技伦理感兴趣,你的专注领域可以是“科技、权力和数字社会”,课程可以包含计算机系的“AI伦理”、政府系的“监控与政治”和哲学系的“当代道德问题”。如果你关心全球化,你的领域可以是“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发展”,课程则可以从经济系、历史系和人类学系中挑选。
这种模式培养的,恰恰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一种能力:整合性思维(Integrative Thinking)。它让你不局限于任何单一的视角,而是能够从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多个维度,去理解一个问题的本质。
最后,每个 Social Studies 的学生都必须完成一篇毕业论文(Senior Thesis)。这可不是随便写写,而是长达一年的独立研究项目,其深度和严谨程度堪比一篇硕士论文。2023 届一位毕业生的论文题目是《算法的公正性:在机器学习中重新审视平等机会》,这篇论文就横跨了计算机科学、法学和社会学三个领域。这种训练,让你在本科毕业时,就已经具备了顶尖研究生级别的研究和写作能力。
校友网络有多“壕”?看看毕业生都去了哪儿!
聊了这么多学术,我们再来谈点实际的。这个专业听起来很牛,那出路到底怎么样?
一句话:好到令人发指。
Social Studies 的校友网络,几乎覆盖了美国乃至全球政商学界的金字塔尖。我们来看几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在华尔街和商界,有美国前财政部长、前高盛集团联席董事长罗伯特·鲁宾(Robert Rubin),前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CEO 肯尼思·谢诺(Kenneth Chenault),以及 PayPal 联合创始人、金融科技公司 Affirm 的 CEO 麦克斯·拉夫琴(Max Levchin)。根据哈佛大学官方的就业数据统计,每年都有大量的 Social Studies 毕业生进入高盛、摩根士丹利、麦肯锡、波士顿咨询等顶级投行和咨询公司。例如,在哈佛 2022 届毕业生调查中,高达 21% 的 Social Studies 毕业生进入了金融行业,18% 进入了咨询行业,这两个比例在人文学科中遥遥领先。
在科技圈,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一个人文专业怎么去硅谷?但麦克斯·拉夫琴的成功恰好说明,科技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码农,更需要能理解“人”和“社会”的战略家和产品经理。Social Studies 训练的洞察复杂系统、理解用户行为的能力,正是科技公司高层最看重的素质。
在法律界和公共服务领域,这个专业的优势更是无人能及。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前大法官安东尼·肯尼迪(Anthony Kennedy)就是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其严谨的逻辑、批判性阅读和写作训练,被公认为是进入哈佛、耶鲁、斯坦福等顶尖法学院(T14 Law Schools)的最佳预备。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直接进入顶尖法学院深造。
为什么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能如此成功?因为 Social Studies 卖的不是某个具体的“技能”,而是一种顶级的“思维方式”。它不教你怎么写代码或者做金融模型,但它教会你如何快速学习、如何清晰地思考和表达、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抓住核心矛盾。这种底层能力,让你无论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都能成为那个看得最远、想得最深的人。
国际生想申,招生官到底看中什么?
说了这么多,你肯定心动了。那么,作为一个国际生,如果你也想把 Social Studies 作为未来的目标,现在在高中阶段该如何准备,才能精准戳中招生官的心呢?
记住,你虽然不是在高中直接申请 Social Studies,但你申请哈佛的整个材料,都应该让招生官看到你具备成为一名优秀 Social Studies 学生的潜质。
第一,展示你爆棚的跨学科好奇心。
千万不要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偏科生”。招生官想看到的,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连接不同知识领域的探索者。你怎么体现这一点?在你的活动列表里,不要只有奥数金牌或者模联主席。你可以尝试做一个连接文理科的项目。比如,研究一下人工智能对社会就业结构的经济影响,并写一份研究报告;或者参加一个历史辩论赛,但你的论点是基于经济学数据和模型来支撑的。让招生官看到,你的思维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
第二,写作!写作!还是写作!
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点。Social Studies 是一个极度依赖阅读和写作的专业。你的文书,就是你写作能力的最好证明。你的 Common App 主文书和哈佛的补充文书,必须做到逻辑清晰、语言精炼、思想深刻。不要只是讲一个故事,要通过故事展现你的思考。比如,你参加了一个支教活动,不要只写你多么辛苦、孩子们多么可爱。你可以深入一步,分析你所观察到的城乡教育资源不平等的制度性根源是什么?这背后有哪些历史和经济因素?这才是 Social Studies 想要的思维深度。
如果你的学校允许,并且你有一篇自己特别满意的英文研究性论文(比如历史或经济课的 paper),强烈建议你通过申请系统的 Additional Information 部分提交,作为你的写作范例(Writing Sample)。这会是证明你学术能力的强有力证据。
第三,证明你是一个关注“大问题”的行动者。
Social Studies 的学生,普遍都有一种“士大夫”情怀,他们关心社会公正、关心国际关系、关心人类的未来。你的活动,也应该反映出这种特质。这不是让你去喊空洞的口号,而是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事。比如,你可以发起一个项目,调查你所在社区的垃圾分类问题,并向政府提交一份政策建议报告;你也可以创建一个公众号或博客,持续分析某个你感兴趣的国际热点问题。招生官想看到的,是你不仅有思考,更有改变世界的意愿和行动力。
举个真实的例子,一位被录取的学生,她高中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围绕“性别平等”展开的。她不仅在校内成立了相关社团,还利用暑假,深入到农村地区,调研当地女性的生存现状,并拍摄了一部小型纪录片。她的所有活动,都指向一个核心的、宏大的社会议题。这样的申请者,天然就和 Social Studies 的气质高度契合。
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一句话:不要再用“什么专业好就业”这种功利性的思维去规划你的申请和未来了。
当你开始真正去关心这个世界的运转逻辑,去思考那些更宏大、更复杂的问题时,你会发现,你的视野、你的格局,都会完全不同。而哈佛这样的顶尖大学,真正想找的,也正是你这样的人。
你的专业选择,不该是通往某个固定终点的单行道,它应该是能解锁你未来所有可能性的那把万能钥匙。而像 Social Studies 这样的专业,恰好就是为了锻造这把钥匙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