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韩剧诞生地学编导,是种什么体验?

puppy

追过那么多上头的韩剧,你是不是也曾幻想过去它的诞生地,亲自学做导演和编剧?但梦想照进现实到底是什么体验?真实的韩国课堂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吗,小组作业真的会拍到通宵、扛着机器跑现场吗?我们的教授竟然是现役导演!这篇分享没有官方腔调,全是“过来人”的真心话,告诉你那些学校官网里看不到的真实学习日常和行业“内幕”。如果你也对这个专业充满好奇,这篇文章绝对能给你最接地气的答案。

阅读前,真心话预警
- 专业劝退指数:⭐️⭐️⭐️⭐️
- 身体劳累指数:⭐️⭐️⭐️⭐️⭐️ (你的肝还好吗?)
- 韩语要求指数:⭐️⭐️⭐️⭐️⭐️ (TOPIK 6 只是入场券,不是免死金牌)
- 梦想实现满足感:⭐️⭐️⭐️⭐️⭐️ (如果你能活下来)

还记得那个下午吗?我窝在首尔圣水洞一家网红咖啡馆的角落,假装在赶论文,其实耳机里放的是《请回答1988》的原声带,眼神却直勾勾地盯着窗外。街对面,一个剧组正在拍戏。灯光师举着反光板,场记拿着打板,导演坐在监视器前,用我再熟悉不过的韩语喊着“Ready, Action!”。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两年前的自己,那个在国内通宵刷完《信号》,激动地在网上搜索“韩国影视专业留学”的愣头青。我来了,真的来到了这个生产“精神食粮”的国家。但追梦的道路,远比韩剧里的蒙太奇要漫长、琐碎,甚至……狼狈得多。

这篇文章,不想跟你讲那些官网上的光鲜履历,也不想复述招生简章里的客套话。我想跟你聊聊,作为一个留学生,真正在韩国学编导,那些混杂着咖啡因、红牛和泪水的真实日常。如果你也曾对着屏幕里的“老公”们幻想,有一天能亲手创造出那样的故事,那这篇“学长”的真心话,希望能帮你拨开韩剧滤镜,看看梦想照进现实的真实模样。

所以,你为什么想来韩国学电影?

先别急着回答。我猜,你的答案里一定有这几个关键词:《寄生虫》、《鱿鱼游戏》、《黑暗荣耀》。没错,这十年,韩国影视内容像一股不可阻挡的“韩流”,席卷了全球。奉俊昊导演在奥斯卡舞台上说的“一旦克服了那一英寸高的字幕障碍,你将会看到更多精彩的电影”,不仅是一句获奖感言,更像是对全世界的文化宣言。

这股潮流不是空穴来风。根据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KOCCA)2023年的报告,韩国内容产业的出口额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光是2022年就达到了惊人的132.4亿美元。其中,广播影视内容的出口额增速尤其迅猛。这意味着,你选择来这里学习,不仅仅是出于热爱,更是选择进入一个充满活力、在全球都极具竞争力的产业。你的同学,未来可能就是下一个黄东赫(《鱿鱼游戏》导演);你的教授,很可能上一部作品刚在Netflix上线。

我申请那年,就是被这种“身处行业中心”的氛围所吸引。我想知道,为什么韩国人那么会讲故事?他们是如何把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比如《黑暗荣耀》)拍得那么层次丰富、让人欲罢不能?他们的小成本电影(比如《蜂鸟》)又是如何精准地戳中人心的?这些问题的答案,书本给不了,只有亲身跳进这个“熔炉”里,才能找到一二。

但“熔炉”这个词,也意味着高温和捶打。来之前,我以为我的大学生活会是像《奶酪陷阱》里的洪雪和刘正学长,在洒满阳光的校园里讨论剧本。来了之后才发现,现实更像是《未生》里的张格莱,一个被扔进战场,必须拼命奔跑才能不被淘汰的新人。

教授是现役导演?我们的课堂长这样

国内的影视课堂,可能更多是拉片、理论分析、经典导读。但在韩国,尤其是像中央大学、东国大学、韩国艺术综合学校(K-ARTS)这些影视名校,课堂更像一个实战工作坊(Workshop)。

我的主修课教授,金教授,就是一位现役的商业片导演。他的上一部电影,主演是忠武路(韩国电影界的代称)的一线大咖。他上课从不带课本,开场白永远是:“上周,我在片场遇到了一个问题……”然后,他会把片场遇到的灯光、调度、演员沟通的实际难题抛给我们,让我们分组讨论解决方案。这哪是上课,这简直就是每周一次的免费“导演内训”。

有一次,他给我们看的不是成片,而是他自己作品的粗剪版,里面甚至还有穿帮镜头和NG画面。他指着一段戏说:“这里,主演的情绪一直不对,我试了七种方法引导他,最后用了最笨的一种才成功。你们觉得是为什么?”整个课堂瞬间变成了案发现场,我们像侦探一样,从演员的微表情、镜头的角度去分析、争论。这种教学方式的冲击力,是任何理论书籍都无法比拟的。

当然,理论课也必不可少。但这里的理论课,也充满了“韩国特色”。比如,在剧本写作课上,老师会花大量时间分析韩国观众的“情感代码”。他们非常看重一个概念叫“한(恨)”,一种夹杂着悲伤、遗憾、愤怒、坚韧的复杂情绪,这被认为是很多爆款韩剧能够引发国民共鸣的核心。老师会让我们分析《我的大叔》里IU的眼神,分析《信号》里李材韩警官的执念,去理解这种深植于民族文化的情感,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对于留学生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你需要跨越文化隔阂,去理解这些微妙的情感。机遇在于,你可以将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与韩国的叙事技巧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东西。我的一个中国同学,她的毕业作品就讲述了一个在韩中国留学生的故事,巧妙地融合了中国式的家庭观念和韩式的悬疑风格,最后在学校的电影节上拿了奖。

通宵拍摄是日常?传说中的“地狱小组作业”

如果说课堂是“脑力活”,那实践课和小组作业就是纯粹的“体力活”,而且是极限挑战那种。

韩国大学的“팀플”(Team Project,小组项目)文化是出了名的。在影视专业,这意味着从学期初,你就和几个同学“绑定”在了一起,要共同完成一部短片。从剧本构思、分镜绘制、找演员、租设备、实地拍摄,到后期剪辑、调色、配乐,所有流程都要你们自己搞定。

我永远忘不了我的第一次拍摄作业。我们小组抽到的主题是“首尔的凌晨四点”。为了这个主题,我们扛着学校借来的索尼FX3相机、三脚架、收音杆,在凌晨的地铁站、批发市场、便利店之间暴走。首尔的冬天冷得刺骨,我的手冻得连对焦环都拧不动。组里的韩国小哥一边搓着手,一边给我递来一罐热咖啡,嘴里念叨着:“没关系,拍电影就是这样的。”

演员怎么办?当然是“骗”朋友来演。我们几乎刷遍了朋友圈,给所有长得还不错的同学发消息:“帮个忙,就几个镜头,包饭!”设备不够怎么办?除了学校的基础设备,更高级的镜头、灯光都需要自己花钱去忠武路的租赁公司租。我们的经费有限,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最恐怖的是拍摄结束后的剪辑周。我们把电脑搬到学校24小时开放的剪辑室,几个人轮流眯一会儿,醒了就继续剪。桌上堆满了泡面桶和咖啡杯,空气里都是疲惫的味道。有一次,因为一个素材的格式问题,我们熬了两个通宵才解决。当最终成片导出来的那一刻,我们几个人互相看着对方油腻的脸和深深的黑眼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想躺在地板上睡到天荒地老。

这就是现实。没有韩剧里那些光鲜亮丽的创作过程,只有琐碎、重复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你以为导演是坐在监视器前优雅地喊“Cut”?不,刚入学的你,是那个扛着三脚架跑上跑下,拍摄时被人清场,剪辑时对着电脑抓耳挠腮的“杂工”。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你真正理解了电影制作的每一个环节,让你对片场里的每一个工种都心怀敬意。而且,跟你一起熬过通宵的这帮“战友”,很可能就是你未来进入行业最宝贵的人脉。

行业“内幕”:人脉、等级和你的位置

在韩国,影视行业是一个非常看重“圈子”和“人脉”(인맥)的地方。而你的大学,就是你进入这个圈子的第一块敲门砖。

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地方,更是一个资源平台。教授们手握大量行业资源。如果你的作品足够出色,他可能会把你推荐给某个剧组实习。每年,各大电影公司、电视台(比如CJ ENM, JTBC)也会来学校开宣讲会,或者直接和教授联系,寻找有潜力的新人。韩国影视圈的“师徒制”或者说“前后辈”(선후배)文化非常浓厚。一个从中央大学毕业的导演,在用人时,往往会倾向于选择自己的学弟学妹。这是一种基于信任和共同文化背景的传承。

我有一个学长,毕业作品拍得不错,被我们的指导教授推荐给了他正在筹备的网剧团队,从最底层的场务做起。虽然工作极其辛苦,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干的都是搬运、打杂的活,但仅仅半年,他就因为勤快、靠谱,被提拔为副导演助理。他说,在片场,没人看你的学历,只看你的态度和能力。而学校里那些“地狱小组作业”,就是最好的抗压训练。

但作为留学生,融入这个体系并不容易。首先是语言。片场的工作节奏极快,指令都是用韩语飞速下达的,而且夹杂着大量行业术语和俚语,TOPIK 6级的水平可能都让你感到吃力。其次是文化。韩国职场的等级非常森严,前后辈关系、喝酒文化,这些都是你需要去适应的。你不能指望别人因为你是外国人就处处迁就你。

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超乎想象。根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KOFIC)的数据,每年韩国有成千上万的影视专业毕业生,但真正能进入核心制作领域的岗位却非常有限。很多人毕业后都去了广告公司、MCN机构,或者成为独立视频创作者。想成为一名电影导演或电视剧编剧,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所以,别幻想着一毕业就能像奉俊昊一样指点江山。你最大的可能是,从一个每天为小组作业脱发的学生,变成一个在片场为盒饭和场地发愁的“无名小卒”。这条路,需要热爱,更需要超出常人的毅力和耐心。

所以,这一切到底值不值得?

写了这么多“劝退”的实话,你可能会问,那还去干嘛?

因为,当你亲手将脑海中的一个想法,变成剧本上的一行字,再变成监视器里活动的光影,那种创造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当你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熬夜、一起扛机器、一起在影片放映时紧张到手心出汗,那种团队的羁绊,是终生难忘的。

在韩国学编导,你学到的绝不仅仅是技术。你学会了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实现你的创意。你学会了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与不同性格的人沟通协作。你学会了用一种更深的视角去理解这个国家,理解它的社会议题、它的家庭观念、它的喜怒哀乐,而这些,最终都会成为你创作的养分。

那么,如果你还是决定要来,我最后给你几句大白话建议:

把韩语练到母语水平,而不是“够用”水平。你的想法再好,表达不出来,或者理解不了别人的微妙情绪,一切都是零。语言是你在这个行业生存的唯一武器。

来之前,就拿起你手边的任何设备开始拍。别等到了大学才开始。用手机、用单反,拍点东西,剪点东西。你的作品集,远比你的成绩单更能打动教授。

脸皮要厚,身体要好。主动去跟教授交流,主动去跟韩国同学合作,别怕被拒绝。同时,锻炼身体,管理好自己的精力,因为你真的会需要一个能熬夜的“铁肝”。

别只盯着导演和编剧。影视行业有很多环节,剪辑、声音、调色、特效,每一个领域都有成为大师的可能。多去尝试,找到你真正热爱且擅长的位置。

去韩剧诞生地学编导,不是一场浪漫的朝圣,而是一场艰苦的修行。它会打碎你对这个行业的所有粉色泡泡,然后逼着你用汗水和才华,重新建立起你对电影的认知和热爱。如果你听完这些,心脏没有冷却,反而跳得更快了,那么,欢迎来到这个战场。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