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脉络早知道 |
|---|
|
● 医疗保险:学校强制,公立私立差价巨大,每年$2,000 - $6,000不等,一笔躲不开的巨款。 ● 书本杂费:新书动辄几百刀,学会租书、买二手书和电子版是你的基本生存技能。 ● 房租水电:生活成本最大头,选对城市和室友能省下一大笔钱,从每月$600到$2000+都有可能。 ● 日常吃喝:自己做饭 vs. 天天外卖,账单天差地别,学会逛超市是理财第一步。 ● 社交旅行:FOMO(害怕错过)很费钱,但规划得当,用学生折扣也能玩得尽兴。 ● 省钱妙招:从薅羊毛到搞副业,留学生生存法则大公开,让你不为账单发愁。 |
嘿,我是你们在 www.lxs.net 的老朋友,一个已经在美国摸爬滚打了四年的学长。
还记得我刚来美国那会儿,揣着爸妈给的第一笔生活费,感觉自己简直是“世界之王”。刷信用卡买东西,数字蹭蹭往上涨,心里却没什么概念。直到第一个月末,我点开银行APP,看到那个四位数的账单时,整个人都懵了。我寻思着自己也没买什么奢侈品啊,除了交了房租,就是吃了吃饭,跟朋友看了两场电影,钱怎么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走了?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当初爸妈对着那张近百万人民币的学费单发愁,真的只是个开始。留学美国,四年下来,花掉的不只是那笔写在I-20表格上的学费,更是一场关于“理财”和“生存”的现实修行。今天,学长不是来贩卖焦虑的,而是想拉着你坐下来,像朋友一样聊聊天,提前帮你扒一扒那些隐藏在学费背后的“隐形账单”,再分享点实用的省钱干货,让你未来四年走得更稳、更潇洒。
那些你躲不掉的“硬性支出”
有些钱,不是你想省就能省的。它们就像游戏里的主线任务,必须完成,而且价格不菲。
第一座大山:贵到离谱的医疗保险
来美国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见导师,也不是去逛校园,而是确认你的医疗保险(Health Insurance)有没有搞定。美国的医疗费用是出了名的天价,没保险看个感冒发烧,账单寄过来可能都够你买一台新iPhone了。所以,所有大学都会强制国际学生购买医疗保险,不买?连课都注册不了。
这笔钱到底有多贵?差别可大了。一般来说,私立大学的保险比公立大学贵不少。举个真实的例子,南加州大学(USC)2023-2024学年的学生保险费用高达$4,826一年,纽约大学(NYU)更是接近$5,500。而像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这样的公立大学,保险费用就“亲民”一些,大约在$2,000左右。你看,光是这一项,一年就能差出两万多人民币。
我有个朋友在哥大读书,有次不小心食物中毒,去急诊室挂了一晚上点滴,做了些基本检查。出院时自己只付了$200的copay(共付额),感觉还好。结果一个月后收到保险公司的账单明细,总费用竟然是$8,000!他吓出一身冷汗,感慨说:“这$200花得值,买的不是药,是命啊。”所以,保险这笔钱,你省不了,也千万别想着省。
第二座大山:按“斤”卖的教科书
你以为国内大学一百多块一本的教材已经很贵了?来了美国你才知道什么叫“知识就是金钱”。这里的教科书,尤其是理工科和商科的,一本全新的动辄就要$200-$300。一学期四五门课下来,光是买书就可能花掉你$500以上。
最“坑”的是,很多教授会要求你购买捆绑了“Access Code”(在线访问码)的最新版教材。这个码是一次性的,用来登录课程网站、交作业、做测试。这意味着,你想买便宜的二手书?没门儿!因为旧书没有这个码。我大一上微积分课时,就花了$180买了一本厚得像砖头一样的书,结果一学期下来,90%的作业都是在那个网站上完成的,实体书基本没翻过几页。这钱花得,心都在滴血。
根据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的统计,美国大学生平均每年在书籍和学习用品上的花费大约在$1,240左右。这笔钱,绝对是留学预算里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你的新家:一张永不停歇的“月度账单”
搞定了学业上的硬性开销,接下来就是生活成本的大头——衣食住行。其中,“住”绝对是占了半壁江山。
房租:地段决定一切
住在哪,你的生活费水平就基本定型了。大城市和“村里”的大学城,房租简直是天壤之别。
如果你在纽约、洛杉矶、波士顿这种一线城市上学,那房租绝对会让你怀疑人生。比如在纽约大学(NYU)附近,想跟人合租一个公寓,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小房间,月租可能就要$1,500 - $2,500。我一个在UCLA的朋友,住在学校附近的一个2B2B(两室两卫)公寓里,他那个房间一个月就要$1,600,这还不包括水电网费。
但如果你在UIUC这样的中西部“玉米地”里的大学城,幸福感就直线上升了。同样是跟人合租,一个条件非常不错的房间,可能一个月只要$500 - $800。四年下来,光是房租这一项,就能差出一辆车的钱。
很多同学刚来会选择住学校宿舍,觉得方便安全。这确实没错,但宿舍的价格往往比在校外合租要贵。而且宿舍通常在假期会关闭,你还得额外找地方住。所以,大二之后,绝大多数留学生都会选择搬到校外,和信得过的朋友一起合租,这样既能省钱,生活也更自由。
水电网费:那些不起眼的小开销
在校外租房,房租只是基础费用,水电网(Utilities)是另一笔固定的支出。电费、燃气费(供暖和热水)、水费、垃圾处理费、网费……这些加起来,每个月每人也要$100 - $200不等。尤其是在冬天需要长时间开暖气、夏天需要狂开空调的地方,电费和燃气费账单会给你一个“惊喜”。
我刚搬出宿舍时就吃过亏。第一个月和室友24小时暖气拉满,月底收到一张$300的燃气账单,俩人都傻眼了。从那以后,我们学会了在家穿卫衣,出门关暖气,合理控制开销。
活出精彩:为“体验”买单的甜蜜负担
留学不只是学习,体验当地文化、结交朋友、到处走走看看,同样重要。但这些,都需要白花花的银子来支持。
吃饭:自己动手还是App下单?
吃饭是最大的一项弹性支出。如果你能坚持自己买菜做饭,那每个月$350 - $500的伙食费基本能搞定,而且吃得健康又丰盛。去Trader Joe's, ALDI, Costco这样的平价超市,或者亚洲超市,都能买到物美价廉的食材。
但如果你是“外卖十级依赖者”,那开销就没谱了。在美国,随便在外面吃一顿简餐,加上税和小费,至少要$15 - $25。用Uber Eats或者DoorDash点个外卖,看起来单价不贵,但加上平台服务费、配送费、司机小费,一顿饭轻轻松松就$30+了。一天三顿都靠外卖,一个月光吃饭就得花掉上千美金,比房租都贵。
社交与旅行:FOMO是魔鬼
大学里,社交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朋友约你周末去downtown吃顿好的,人均$50+;看场演唱会,门票$100+;过节一起去滑个雪,租装备、买门票、加油费,又是几百刀。这些都是增进友谊、丰富经历的好机会,但也很容易让你的钱包迅速瘪下去。
特别是像春假(Spring Break)、感恩节、圣诞节这样的长假,朋友圈里一半的人去了坎昆晒太阳,一半的人飞到了迈阿密开派对。这种“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过)的心情,会让你忍不住也想加入。一次像样的春假旅行,机票、酒店、吃喝玩乐,总花费在$800 - $1,500之间都是很正常的。
交通:车轮上的开销
在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还算发达,买张月票能解决大部分出行问题。但在很多“大农村”,没车等于没腿。于是,很多同学会选择买一辆二手车。一辆靠谱的二手日系车大概在$8,000 - $15,000。买车只是一次性投入,养车才是持续的开销:每个月的保险费(对年轻人和国际生尤其贵,可能要$150 - $300)、油费、保养费、维修费、停车费……这些加起来,又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别慌!学长带你打响“钱包保卫战”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慌了?别怕,我们留学生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省钱小能手。下面这些干货,赶紧拿小本本记下来!
第一招:在“固定开销”上薅羊毛
● 保险:有些学校允许你Waive(豁免)掉学校昂贵的保险,前提是你自己能找到符合学校要求的、更便宜的商业保险。一定要仔细阅读学校的要求条款,对比不同保险公司的方案,一年省下一两千刀不是梦。
● 教科书:永远不要去学校书店买新书!优先选择:1. 租书(Chegg, Amazon Rentals是两大神器);2. 买二手书(Facebook的“同校二手群”或者学长学姐是你的宝藏);3. 购买电子版(通常比实体书便宜一半);4. 去图书馆借(免费,但数量有限,手快有)。
第二招:成为一个精明的“生活家”
● 自己做饭:这是最有效、最立竿见影的省钱方法。学会做几个快手菜,一周采购一次食材,不仅省钱,还健康。相信我,你的厨艺会在这四年里突飞猛进。
● 巧用学生折扣:你的学生ID是张打折卡!无论是买衣服、买电子产品(Apple和Dell常年有教育优惠)、看电影、订阅软件(Spotify, Amazon Prime都有学生半价),甚至是吃饭,结账前多问一句“Do you have student discount?”,总有意外惊喜。下载一个叫UNiDAYS的App,上面全是学生专属折扣。
● 理智消费:办一张信用卡,不是为了让你透支消费,而是为了积攒信用记录和薅返现羊毛。选择一张无年费、吃饭买菜有高返现的卡,比如Discover it或者Chase Freedom。但切记,一定要每月还清全款,否则高额的利息会让你得不偿失。
第三招:开源,为自己赚点零花钱
作为F-1签证持有者,我们不能在校外随便打工,但在校内工作是完全合法的。学期中每周最多20小时,假期可以全职。学校的图书馆、食堂、健身房、国际学生办公室都会招学生助理。时薪不高,一般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但一个月下来也能有几百刀的收入,足够覆盖你的伙食费了。这不仅能赚钱,还能锻炼英语、积累工作经验。
当你进入大二大三,可以关注一下CPT(课程实习训练),这是与你专业相关的合法实习机会,大部分是带薪的。这不仅是宝贵的履历,也能让你在经济上更独立。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留学生活远不止是上课、赶due、考试那么简单。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务,如何在一个物价高昂的国家里,用有限的预算过上体面而又精彩的生活,这本身就是留学带给你最宝贵的课程之一。
不要因为账单而焦虑,也不要因为省钱而放弃所有体验。关键在于做到“心中有数”,知道你的钱花在了哪里,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可控的。这四年,你会学会记账,会学会做饭,会学会在花钱和省钱之间找到那个完美的平衡点。
这不仅仅是为了省下那几万块钱给爸妈减轻负担,更是为你自己未来的人生打下基础。当你毕业时,你收获的将不仅是一张文凭,还有一个更独立、更强大、更懂得生活的自己。加油吧,前方的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绝对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