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中大新书院速览 | |
|---|---|
| 学院名称 | 暂定为“第十书院”,正式名称待定 |
| 核心理念 | 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创新 |
| 预计招生 | 预计2026/2027学年开始首批招生,具体时间表请留意官网更新 |
| 对申请的影响 | 暂不影响近一两年的申请选项,但可在文书和面试中体现相关兴趣,展示前瞻性 |
嘿,各位lxs.net的家人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编阿哲。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吗?我的学弟Leo正为了申请港中大(CUHK)愁得掉头发。他不是愁成绩不够,而是被那个传说中的“书院制”搞得头晕脑胀。他抓着我,一遍遍地问:“学长,你说我该选哪个书院?崇基地方大,听说活动多;新亚有人文情怀,但会不会太‘文青’了?逸夫书院听起来超欢乐,但离教学楼远不远?晨兴书院全宿共膳还有奖学金,可名额也太少了吧!”
看着他那张纠结的脸,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在港中大,选书院就像哈利波特里的“分院帽”仪式,它不仅决定了你未来几年的宿舍归属,更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你的大学生活和社交圈。这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因为书院就是我们在异乡的“家”。
如果现在的你,也像Leo一样,在九大书院的介绍页面之间反复横跳,那么,请先停一下。因为一个能让你的选择困难症瞬间“痊愈”的重磅消息来了——港中大,马上要迎来它的第十个孩子了!一个全新的书院正在拔地而起,它可能会颠覆你对大学生活的所有想象。
官宣!港中大第十书院,它来了!
没错,你没听错!在现有九大书院(崇基、新亚、联合、逸夫、晨兴、善衡、敬文、伍宜孙、和声)的大家庭里,即将迎来一位新成员。港中大官方已经确认,正在校园的39区(Area 39)兴建一所全新的书院,我们暂时可以称它为“第十书院”。
港中大的书院制可是它的金字招牌。它不是简单的宿舍楼,而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社区。从1963年建校之初,由崇基、新亚、联合三所私立书院合并而成,这种“联邦制”的基因就深深地刻在了CUHK的骨子里。发展到今天,九大书院各有千秋,容纳了超过1.8万名本科生参与其中,为他们提供了近9000个宿位。每个书院都有自己的院训、院徽、院歌,甚至还有自己的通识课程和海外交流项目。
比如,联合书院作为历史最悠久的书院之一,拥有超过7000名成员,以其庞大的校友网络和丰富的学生活动著称。而2006年才成立的晨兴书院,则走了小而精的路线,每年只招收约300名学生,提供全宿和全额奖学金,营造出一种精英式的家庭氛围,入学门槛也因此水涨船高。
现在,这个大家庭要添新丁了。根据规划,第十书院预计在2026年左右落成,初期计划提供约300个宿位,最终目标是容纳600名学生。这意味着,如果你是正在读高一或高二的同学,那么恭喜你,你很有可能成为这个全新书院的“开院元老”之一!想象一下,你将是第一批入住全新宿舍、使用全新设施、并亲手塑造这个书院文化的学生,这感觉是不是超酷?
不只是宿舍,这是一个“可持续”的家
你可能会问,一个新的书院而已,有什么好激动的?NONONO,它可不是简单地多盖几栋楼。第十书院最大的亮点,在于它超前的核心理念——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与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
在如今这个全球都在关注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时代,港中大显然想把这种理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不仅仅是在宿舍楼下放几个分类垃圾桶那么简单,而是要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绿色生活实验室”。
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新书院的建筑设计本身就充满了科技感和环保理念。比如,可能会采用大量的绿色建筑技术,像是在屋顶铺设太阳能板,建立雨水收集和循环系统,甚至在公共空间设计垂直绿化墙。宿舍内部也可能会配备智能家居系统,实时监测和调控能源消耗,鼓励学生养成节能习惯。这就像住进了一个现实版的“未来之家”。
这种理念其实在全球顶尖大学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宿舍Calvin Hall就因为其卓越的绿色建筑设计,获得了LEED(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金级认证。它通过高效的隔热材料和自然通风设计,每年能节省超过30%的能源消耗。再看看我们身边的例子,港中大自己就有一个“校园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处”,致力于将占地137.3公顷的校园打造成一个生态典范。2022年,港中大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中,就因其在“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方面的贡献位列全球前茅。第十书院的建立,正是这个宏大计划中最令人期待的一块拼图。
住在这里,你每天耳濡目染的都将是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知识。你的邻居,可能就是一位正在研究海洋塑料污染的理学院大神;你的书院导师,可能就是一位常年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言的社会学教授。这种沉浸式的环境,对培养我们的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价值无可估量。
跨学科?全球议题?你的课程表要变酷了
当然,书院的核心还是教育。第十书院的另一大杀手锏,就是它计划推出的独一无二的跨学科课程。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大学教育,专业壁垒分明。学金融的可能不太懂环境科学,学工程的也可能对社会政策知之甚少。但在现实世界里,解决任何一个重大问题,比如“碳中和”,都需要金融、工程、政策、法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第十书院的目标,就是要打破这些壁垒。
想象一下,你的书院必修课,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一个个真实的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比如,一个课题叫做“为香港设计一个社区回收商业模型”。在这个项目里,你将和来自商学院、环境科学学院、社会科学院的同学组队。你们需要一起做市场调研,设计商业计划书,计算环境效益,甚至还要考虑如何进行社区推广。你们的导师团,也可能由不同学院的教授共同组成。
这听起来是不是比单纯地坐在教室里听课要刺激得多?这种学习模式不仅能让你把专业知识用在刀刃上,更能锻炼我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就业报告》,这些“软技能”恰恰是未来十年全球就业市场最看重的能力。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港中大已有的成功案例。比如,由工程学院和商学院合办的“创业、创新与科技”双学位课程(EIT),就培养出了一大批成功的青年创业家。第十书院的跨学科教育理念,可以说是将这种精英教育模式普及化,让更多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未来,从这个书院走出去的你,履历上写的可能不仅仅是“XX专业学士”,更会有一段段闪闪发光的,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项目经历。
选书院大作战:第十书院 vs. 九大元老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心动了?别急,我们还是要理性地分析一下。作为一个全新的书院,它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但也需要你考虑一些潜在的“机会成本”。
让我们来一场“模拟对决”,看看新书院和老牌书院各自的魅力所在。
选择老牌书院(如崇基、新亚、联合、逸夫等):
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传统: 这些书院都有几十年甚至更长的历史。每年固定的“千人宴”、书院杯比赛、各种文化节,这些都是代代相传的集体回忆。比如新亚书院著名的“新亚精神”,其人文关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庞大的校友网络: 毕业几十年,你的书院“family”遍布全球各行各业。无论你未来想要求职、创业,这条强大的人脉都能给你提供巨大的帮助。联合书院校友会的活跃程度在香港高校中都是数一数二的。
成熟的运作体系: 从宿舍管理到奖学金申请,再到海外交流项目,一切都按部就班,有章可循。你几乎不用担心会遇到什么“意外”。
选择第十书院:
全新的硬件设施: 这点毋庸置疑。全新的宿舍、活动室、自习空间,所有的一切都是最新、最智能的。想想看,当别人还在抱怨宿舍空调不够给力的时候,你已经在享受智能温控了,这体验感简直拉满。
成为“开创者”的机会: 书院的文化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由每一届学生共同创造的。作为第一批“居民”,你们将有机会定义这个书院的性格。是打造成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学霸窝”,还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牛天堂”?你们就是规则的制定者。
精准的理念和资源倾斜: 作为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书院,学校必然会投入大量与之相关的独特资源。这可能包括专属的实习机会(比如去环保NGO或者新能源企业)、与行业大牛的交流活动、甚至是专门的创业孵化基金。如果你对这个领域充满热情,这里无疑是你最好的舞台。
所以,这就像是选择一家百年老店还是一家新锐网红店。一个给你稳定和归属感,一个给你激情和无限可能。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哪个更适合你。
这对我今年的申请有影响吗?(划重点!)
好了,最关键的问题来了。对于正在准备申请2024年或2025年入学的同学,这个消息意味着什么?你们的申请系统里,暂时还不会出现“第十书院”这个选项。但这是否意味着这个消息对你来说就没用了呢?
大错特错!这恰恰是你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一个绝佳机会。
港中大的招生官在审核你的材料时,看的绝不仅仅是你的GPA和标化成绩。根据其官网的招生理念,他们寻找的是那些具有“社会承担、创新精神、环球视野”的学生。看到了吗?这几个关键词,和第十书院的理念简直是完美契合!
所以,你可以这么做:
在你的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里“埋下伏笔”。 你可以不用直接提第十书院,但你可以着重展示你在这方面的特质和经历。比如,你是否参与过学校的环保社团?你是否对某个全球性议题(如粮食安全、能源转型)做过深入的研究?你是否参加过社会创新类的比赛?把这些经历和你对未来的思考结合起来,告诉招生官,你是一个关心世界、并渴望用自己的知识去做出改变的人。这样的你,即使最后没有进入第十书院,也会是任何一个书院都抢着要的“香饽饽”。
在面试中展现你的前瞻性。 如果你获得了面试机会,这更是一个绝佳的展示窗口。当面试官问你“为什么选择港中大”时,除了常规地夸赞学校的学术实力和国际化环境,你完全可以补充一句:“我尤其欣赏港中大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投入和远见,比如我了解到学校正在筹建一个以此为主题的新书院,这让我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也和我个人的价值观非常契合。” 这短短的一句话,瞬间就能让面试官对你刮目相看。它证明了你不是一个只会刷分数的机器,你对学校有深入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
这就像是在下一盘大棋。虽然你眼前的棋盘上还没有“第十书院”这颗棋子,但你走的每一步,都可以是为它而布局。
好了,今天关于港中大新书院的“情报”就分享到这里。面对着电脑屏幕上打开的申请系统,你现在有什么新的想法了吗?
记住,大学申请从来不只是一个被动的选择过程,它更像是一次主动的自我表达。这个新书院的消息,其实是港中大向全世界发出的一个信号:它在寻找怎样的未来领袖。
它在寻找的,是那些不只关心自己的成绩单,也关心地球的“体检报告”的人;是那些不只满足于课本里的答案,也敢于向现实世界提问的人;是那些不只想要一份好工作,更想要创造一个好世界的人。
你,是这样的人吗?
也许你就是那个未来会在第十书院的公共休息室里,和伙伴们通宵讨论如何用AI技术优化电网效率的人。也许你就是那个会利用书院的资源,发起一个连接香港与非洲乡村的清洁饮水项目的人。这个全新的故事,正等着第一批主角。把你的热情、你的思考、你的行动力,都写进你的申请里吧。属于你的港中大篇章,可能在你踏入校园之前,就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