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韩国学戏剧,我后悔了吗?

puppy

当初满怀着对韩剧和舞台的热情,我一头扎进了韩国的戏剧专业,但现实真的不是偶像剧!语言不通,连排练都跟不上,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韩国同学的“卷”也让我压力山大。不过,也正是在这种高压下,我学到了国内学不到的实战技巧,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不加滤镜的韩国演艺圈。所以,这段经历到底是宝藏还是“巨坑”?要问我后悔吗?这篇文章会给你一个最真实的答案,希望能给同样在路上的你一点参考。

留学韩国学戏剧,你得先想清楚这几件事
韩语能力不等于生存,而是你的武器。TOPIK 4级只是入场券,想在排练中听懂导演的潜台词、和同学对戏时擦出火花,没到6级基本等于“裸奔”。
韩剧是梦,现实是“战场”。你看到的欧巴欧尼是金字塔尖的1%,底下是无数通宵练习、四处投简历、默默无闻的“炮灰”。做好心理准备,这里不相信眼泪。
“卷”是这里的空气,你不得不呼吸。韩国同学的拼命程度会让你怀疑人生。当你在追剧时,他们可能在健身房、声乐室或者下一个面试的路上。
钱包和心脏,至少有一个要足够强大。首尔的物价,加上艺术专业额外的材料费、置装费,开销不小。同时,你还要有一颗能承受孤独和挫败的强大心脏。

嘿,我是 www.lxs.net 的小编,一个在韩国戏剧专业摸爬滚打了四年的“老学姐”。

还记得大二那年,我们期末大戏排练到凌晨三点。那天我的戏份特别重,有一段长达五分钟的独白,情绪要从压抑的悲伤瞬间爆发到歇斯底里的愤怒。导演是个出了名严厉的前辈,他用韩语对我喊:“你的感情是假的!是演出来的!我要看到你心里的东西,你懂吗?你心里到底有没有东西!”

我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烤得我头晕眼花。周围的韩国同学都屏息凝神地看着我。我能听懂他说的每一个词,但我就是做不到。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那些背得滚瓜烂熟的台词,此刻变得无比陌生。我感觉自己像个透明人,一个彻头彻尾的局外人,一个闯入了别人世界的笑话。

那一刻,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为什么要来这里?我后悔了吗?

如果你也曾因为一部韩剧、一个舞台,对来韩国学表演心生向往,那么,请坐下来,听听我的故事。这篇不是劝退文,也不是励志鸡汤,只是想给你揭开那层偶像剧滤镜,看看一个真实的、混杂着血泪和汗水的韩国戏剧留学生活。

梦碎了,从“韩剧女主角”到“排练室小透明”

来之前,我和很多人一样,以为韩国的大学生活就像《奶酪陷阱》里那样,有帅气的学长,有浪漫的校园恋情,大家一起为梦想奋斗,闪闪发光。呵呵,现实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语言,是第一堵把我拍晕在沙滩上的墙。

我当时揣着 TOPIK 5 级的证书,自信满满地以为沟通无障碍。结果第一节台词课就傻眼了。教授让我们读一个剧本,里面有大量的俗语、方言和双关语。韩国同学读出来,全班哄堂大笑,我却一脸茫然,连笑点都get不到。更要命的是表演,戏剧的语言是有潜台词和情绪温度的。同样一句“괜찮아 (没关系)”,可以是发自内心的安慰,也可以是咬牙切齿的反讽。我因为无法精准拿捏这些细微的语调差异,演出来的角色总是单薄得像一张纸。

根据韩国大学的普遍要求,外国留学生申请艺术类专业,语言门槛通常是TOPIK 3-4级。比如像中央大学(중앙대학교)和东国大学(동국대학교)这两所戏剧影视专业的顶尖学府,官网明确要求至少TOPIK 4级。但这真的只是“敲门砖”。你以为你考过了,其实只是拿到了新手村的入场券。真正进入专业课的“高级副本”,你会发现周围的同学和教授默认你的韩语是母语水平。你跟不上,没人会为你放慢速度。那种无力感和孤立感,真的会让人在深夜里崩溃大哭。

同学,是让我压力山大的“卷王”。

如果说语言是硬伤,那韩国同学的“卷”就是压在我身上的五指山。我所在的专业,一个年级大概40人,其中只有3个外国人。我的韩国同学们,几乎个个都是“身怀绝技”。很多人从高中就是艺术生,声乐、舞蹈、乐器是基本功。他们对自己极其严苛,为了一个角色,可以一个月减重20斤;为了一个动作,可以在练习室里通宵达旦。凌晨四点的练习室,灯火通明是常态。

韩国的演艺圈竞争有多激烈?根据韩国文化内容振兴院(KOCCA)的一些非官方统计和行业报告,每年有数以千计的表演系毕业生和练习生涌入市场,但真正能靠演戏为生的不到10%。我的同学们都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们从大一开始就拼命地积累履历:参加校外剧团、拍独立电影、接广告模特、去各种剧组面试跑龙套。相比之下,连社团活动都很少参加的我,简直像个来观光的游客。

有一次,我和一个关系还不错的韩国同学一起去面试一个网络剧的小角色。我准备了一周,自认为表现不错。而她,竟然为这个只有两句台词的角色写了三页的人物小传,分析了角色的前史、性格和动机。结果可想而知。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我不是不努力,而是对“努力”的定义,和他们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

文化,是那道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隔阂。

韩国的“前辈后辈”(선배-후배)文化,在等级森严的艺术院校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见到前辈要90度鞠躬问好,说话要用敬语,聚餐时要给前辈倒酒,排练结束后要主动留下打扫卫生……这些不成文的规定,对于我们这些在相对平等环境中长大的留学生来说,真的需要时间去适应。我不是不愿意尊重前辈,但有时候会因为不了解某些细节而被误会为“没礼貌”。

比如,有一次排练结束,前辈们说明天早上9点集合,我随口问了一句:“是准时到就可以吗?”一个前辈的脸立刻沉了下来。后来我才知道,在他们的文化里,“9点集合”意味着你必须8点半之前到,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这种因为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疏离感,会慢慢累积,让你觉得自己始终无法真正融入这个集体。

“巨坑”之下,我竟然挖到了宝藏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我的留学生活一片灰暗,好像随时都要打包回国了?别急,如果故事只有这些,我也不会坚持四年了。正是在这个被我吐槽为“巨坑”的环境里,我被逼着挖到了一些在国内可能永远也学不到的宝藏。

我学到的是能直接上战场的“实战技巧”。

国内很多表演系的教学可能还停留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系理论上,比较注重案头工作和心理体验。但在韩国,尤其是像我们学校这样以培养商业演员为目标的,教学方式非常实用主义。从大一开始,我们就开设了“镜头前演技”这门必修课。教授会直接把摄像机架在教室里,让我们习惯在镜头前表演,并逐帧分析我们在镜头里的微表情、眼神和肢体语言是否到位。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体验。

我们的教授很多都是现役的导演、编剧和演员。他们带来的不是陈旧的理论,而是片场的第一手经验。教我们台词的教授,会告诉我们哪种发声方式在同期录音时效果最好;教我们形体的教授,会直接带我们去武打学校学习动作戏的基本套路。这些知识,让你感觉自己不是在象牙塔里学习,而是在一个准剧组里进行岗前培训。毕业后,当我的很多同学还在摸索如何在镜头前找到最佳角度时,我已经能熟练地配合机位和灯光了。

我看到了一个不加滤镜的真实演艺圈。

留学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地理位置。身处首尔,意味着你离韩国的娱乐产业中心只有一步之遥。学校会经常邀请知名校友回来开讲座,比如影帝黄政民、河正宇都是我们中央大学的直系前辈。听他们分享从默默无闻到成功的经历,远比看任何成功学书籍都要震撼。他们会坦诚地告诉你,在成名前,他们跑了多少龙套,被拒绝了多少次,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

此外,学校和各大经纪公司、剧组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你够优秀,总能得到一些宝贵的实习或试镜机会。我曾经通过教授推荐,去一个电视剧剧组当过一个月的场记助理。在那一个月里,我看到了演员在镜头前光鲜亮丽,背后却要通宵拍戏,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穿着薄纱拍夏天的戏。我也看到了工作人员的辛劳,为了一个镜头反复调试几十遍。这种真实的冲击,彻底打碎了我对演艺圈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明白这行饭,真的要靠热爱和钢铁般的意志才能吃下去。

我收获了一个被打碎重塑,然后变得更强的自己。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让我痛苦不堪的经历,恰恰是让我成长最快的东西。语言不通,逼着我像海绵一样疯狂吸收,每天抱着韩语词典睡觉,看新闻、看综艺,练习绕口令,我的韩语水平在短短一年内突飞猛进。同学太“卷”,让我戒掉了懒散和拖延,学会了高效地管理时间,懂得了机会要靠自己拼命争取。文化隔阂,让我学会了察言观色,变得更加谦逊和有同理心,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跨文化交流”这五个字的重量。

那段在排练室被导演骂到狗血淋头的经历,后来呢?我没有放弃。我拉着韩国同学,一个词一个词地请教语调,对着镜子练了上百遍。最后正式演出时,当我吼出最后一句台词,全场一片寂静,然后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我知道,我做到了。我不再是那个需要被同情和照顾的外国人,我是一个演员。

所以,留学韩国学戏剧,我后悔了吗?

这个问题,我问了自己四年。

如果在我饿着肚子、熬着通宵、被否定到怀疑人生的时刻问我,我一定会哭着说:“后悔!肠子都悔青了!”

但现在,当我拿着毕业证,回看这四年的点点滴滴,我的答案是:这是一段我绝不后悔的“入坑”经历。

它很苦,苦到我无数次想放弃。但它也很酷,酷到让我脱胎换骨。它让我明白,梦想不是靠想象和热情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用汗水、泪水,甚至一点血水去浇灌。它让我看清了自己能力的边界,也激发了我都不知道自己拥有的潜力。

这段经历不适合所有人。如果你只是爱看韩剧,想来体验一下浪漫的校园生活,那我劝你三思。这里没有那么多温柔的“前辈”,只有冷冰冰的现实和残酷的竞争。但如果你是真心热爱表演这门艺术,愿意为此吃苦,愿意把自己打碎了再一点点拼起来,那么,韩国可能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它会用最严苛的方式,把你磨练成一块坚硬的璞玉。

写给同样在路上的你

最后,不想说什么大道理,就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你几句实在的大白话吧。

第一,来之前先问问自己,你到底图个啥?是为了追星,是为了韩剧滤镜,还是真的想学点东西?这个问题一定要想清楚。如果是前者,旅游和语学堂更适合你。如果是后者,那就请你收起所有幻想,准备好来打一场硬仗。

第二,语言是你的枪,别让它卡壳。千万别信“来了韩国语言自然就好了”这种鬼话。对于艺术生来说,语言不是交流工具,是创作工具。在你踏上飞机之前,请拼尽全力把你的韩语提升到能吵架、能说绕口令、能读懂诗歌的水平。不然,你来了就是“炮灰”。

第三,脸皮要厚,心态要佛。被批评、被无视、被排挤,都将是家常便饭。别太玻璃心,觉得全世界都在针对你。大部分时候,大家只是太忙太累,没空照顾你的情绪。把每一次打击都当成升级打怪,扛过去,你就赢了。

第四,钱,是个很实在的问题。首尔的生活成本不低,根据韩国统计厅的数据,一个学生在首尔的月均生活费(含房租)至少需要12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500元)。艺术类专业的学费也比普通文科专业贵,一学期大概在500-7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7万-3.8万)之间。请务必做好充足的预算,别让钱成为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条路,鲜花很少,荆棘遍地。但如果你真的走过来了,回头看时,你会感谢那个当初虽然害怕,但依然选择出发的自己。那个在异国他乡,哭过、笑过、拼过命的你,真的会闪闪发光。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910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