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级攻略!新加坡留学入境一篇搞定

puppy

嘿,准备去新加坡的你,是不是一边打包行李一边心里犯嘀咕?IPA、STP、SG入境卡...这些名词听着就头大?担心落地后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先办啥?别慌,这篇“保姆级”攻略就是为你准备的!从出发前的材料准备、机票预订,到落地后如何丝滑过关、办理学生证、电话卡和银行卡,我们都手把手帮你梳理好啦。这不仅仅是一份清单,更像一个超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在旁边给你划重点,让你告别焦虑,轻松开启留学新生活。快点开看看,保证入境流程so easy!

行前必读!入境新加坡核心要点速览
IPA Letter是“通行证”:这封原则性批准信是你入境的凭证,务必打印出来随身携带,别放托运!
SG Arrival Card免费填:入境前3天内,在新加坡移民局(ICA)官网免费填写,别被山寨网站骗钱了!
现金别带太多:入境新加坡携带超过2万新币(或等值外币)需要申报,不然被查到会很麻烦。
预约!预约!预约!:办理学生证(STP)和银行开户,提前在官网预约能帮你省下大把排队时间。

还记得我第一次飞新加坡的场景吗?那是在一个闷热的夏天,我拖着两个超大的行李箱,手里紧紧攥着一个文件夹,里面塞满了各种打印出来的文件。坐在机场候机厅,我心里的BGM不是对留学生活的向往,而是“我IPA带了吗?”“SG入境卡填对了吗?”“万一海关叔叔问我问题我答不上来怎么办?”那种感觉,就像是去参加一场没有任何复习资料的期末考试,紧张又迷茫。

嘿,我知道,即将踏上这段旅程的你,可能也正经历着我当年的同款焦虑。IPA、STP、ICA这些缩写像天书一样,打包行李时总怕带了违禁品,想到落地后要一个人面对各种手续就头皮发麻。别怕!今天学长就化身你的贴身小助理,把整个入境流程掰开揉碎了讲给你听。这篇攻略绝对“保姆级”,从你还在家打包的那一刻,一直到你在新加坡办好银行卡,咱们一步一步来,保证让你丝滑入境,轻松开启新生活!

出发前,这些“神兽”你必须认识

在收拾行李之前,咱们得先把几个关键文件搞明白。它们是你通往新加坡留学的“法宝”,缺一不可。

● IPA Letter (In-Principle Approval)

这是你收到学校Offer并提交学生证申请后,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ICA)发给你的一封“原则性批准信”。简单说,它就是一张临时签证,是你第一次入境新加坡的“通行证”。收到后第一件事:彩色列印出来!黑白也行,但彩色更保险。过海关的时候,官员就要看这个。记住,它不是你最终的学生证,只是一个“准入资格证”。

我朋友小林去年入学时,就把IPA当成了最终的学生证,到了ICA大厅才发现还要走一个换证流程,当时就懵了。所以千万分清,IPA是用来入境和换证的,有效期通常只有2-3个月,一定要在有效期内入境哦。

● STP (Student's Pass)

这就是你心心念念的“学生证”本尊了,一张有你照片和信息的蓝色卡片。它才是你在新加坡合法长期居住和学习的身份证明。你需要在抵达新加坡后,按照IPA信上的指示,去ICA大楼或指定地点办理,才能拿到这张实体卡。我们后面会详细说怎么办理。

● SG Arrival Card (新加坡电子入境卡)

这个超级重要!所有旅客(包括新加坡公民)在入境前,都必须填写这个电子健康声明。你可以在抵达新加坡前的3天内(包含抵达当天)在线免费填写。比如你8月15号的飞机,那你最早8月13号就可以填了。

一定要认准官网:ICA Singapore Official Website。千万别在百度随便搜,很多是收高价服务费的第三方代理网站!我去年有个学妹就被一个山寨网站骗了50多美金,官方填写是完全免费的!填完后,你会收到一封确认邮件,把邮件截图保存好,或者打印出来备用。过关时,系统里会有你的记录,但以防万一,有备无患。

机票和行李,别在出发时就踩坑

文件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订机票和打包行李。这里面的学问也不少,一不小心就可能多花冤枉钱。

● 订机票的艺术

留学生大部队通常集中在7-8月和12月-1月这两个时间段出发,机票价格也会水涨船高。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预订。从国内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直飞新加坡,经济舱的常规价格大约在1500-3000人民币不等。如果你在高峰期订,一张票飙到5000+也是常有的事。

航空公司方面,新加坡航空和国航属于全服务航空,体验好,行李额度通常有30kg。酷航(Scoot)是新航旗下的廉价航空,价格便宜,但行李、餐食都要额外购买。对于第一次出国、行李较多的同学,我个人更推荐全服务航空,省心。买票时,务必看清行李额度,很多学生票会有额外的行李优惠,比如40kg,买之前可以多问问。

● 打包行李的智慧

行李超重是留学生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去年在浦东机场,我亲眼看到一个妹子因为行李超重了8公斤,现场缴纳了近1600元的超重费,心疼得不行。所以,打包前一定先确认你的行李额度。

随身行李里必须放什么?

✔ 护照、IPA打印件、学校Offer打印件、学历学位证和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SG入境卡确认邮件截图。

✔ 少量现金(建议500-1000新币,用于刚落地时的交通和吃饭)。

✔ 一支笔(以备不时之需)。

✔ 充电宝(不能托运!)、手机、充电器、英标转换插头。

✔ 一件薄外套!新加坡室内空调开得像冰窖,飞机上、机场里、教室里都能用上。

托运行李里该放什么?

新加坡物资非常丰富,绝大部分生活用品都能买到,而且价格不贵。所以,别像搬家一样什么都带。带一些自己常用的、有特殊偏好的东西就好。

托运行李里千万别放什么?

口香糖:新加坡是禁止进口和销售口香糖的(医疗用途除外)。

盗版光碟/出版物:版权保护非常严格。

肉类和海鲜制品:比如肉干、腊肠等,基本都是不允许入境的。

超过2万新币的现金:如果你携带超过S$20,000(或等值外币)的现金或票据,必须向海关申报。不然被查到可能面临罚款甚至监禁。

落地樟宜,丝滑过关不是梦

当你乘坐的飞机平稳降落在被誉为世界最佳机场的樟宜机场(Changi Airport),别光顾着惊叹,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跟着我说的步骤走,保证你不会迷路。

第一步:跟着人流走向“Arrivals”(入境)

下飞机后,跟着头顶的指示牌走就行。樟宜机场的指示牌有中文,非常友好。你需要前往Immigration(移民检查站)。

第二步:排队过海关

这里有两个通道:一个是给新加坡公民、PR和长期准证持有者走的自动通道(Automated Lanes),另一个是给访客和首次入境者走的人工通道(Manual Counters)。

作为第一次持IPA入境的学生,你需要走人工通道!把你的护照和打印好的IPA信递给官员。他/她可能会问你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来新加坡做什么?”“在哪所学校读书?”如实回答“Study”和你学校的名字就行。别紧张,保持微笑,他们只是例行公事。一切顺利的话,他会在你的护照上盖章,并给你一张小白卡(Disembarkation/Embarkation Card),这张卡要收好。

第三步:领取行李

过了海关,根据屏幕上显示的航班号,找到对应的行李传送带(Baggage Belt),领取你的托运行李。

第四步:通过海关检查

拿到行李后,就到了最后一步——海关检查。这里有红色通道(Red Channel)和绿色通道(Green Channel)。

● 如果你没有任何需要申报的物品(大部分学生都是这种情况),直接自信地走绿色通道

● 如果你带了需要缴税的物品(如超过限额的烟酒)或者超过2万新币的现金,必须走红色通道主动申报。

走出海关,恭喜你!你已经成功踏入新加坡的土地了!可以在到达大厅的柜台买张电话卡,或者直接用机场Wi-Fi给家人报个平安。

开启新生活!落地后必办三件套

顺利入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你需要尽快完成“落地三件套”:办理学生证、电话卡和银行卡。这三样东西将是你未来留学生活的基础设施。

Part 1: 办理学生证 (STP Collection)

拿到学生证,你才算真正有了合法身份。办理地点和方式,你的IPA信上会写得清清楚楚。

通常有两种情况:

● 情况一:在ICA大楼办理。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你需要提前在ICA的官网上预约一个办理时间(e-Appointment)。这个预约非常抢手,尤其是在开学季,所以建议你一拿到IPA就马上去约!

地址就在ICA Building,坐地铁到劳明达站(Lavender MRT Station),出站走几步就到了。

去的时候带齐材料:

✔ 护照原件

✔ IPA Letter打印件

✔ 学校Offer

✔ 一张近三个月内拍摄的白底彩色证件照(尺寸为35mm x 45mm)

✔ 之前在网上提交申请时,所有文件的原件(以备检查)

现场流程很快,录入指纹、拍照,然后等待叫号领卡。整个过程如果顺利,半小时到一小时就能搞定。拿到那张蓝色的小卡片时,你会感觉自己终于在新加坡“有户口”了!

● 情况二:在学校内办理。 有些大学,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可能会和ICA合作,在校内设置临时的办理点,方便学生。具体安排要看学校的邮件通知。

Part 2: 搞定电话卡 (SIM Card)

在新加坡没有手机网络寸步难行。新加坡主要有三大电信运营商:Singtel、StarHub和M1。它们的信号覆盖都很好。

对于刚来的留学生,我推荐两种方案:

● 方案一:先买预付卡(Prepaid Card)。 在机场、7-11便利店或运营商门店都能买到。花个15-30新币,就能获得一张包含一定流量和通话时间的SIM卡。好处是即买即用,无需复杂手续,用护照就能办理。这可以帮你平稳度过刚落地的几天。

● 方案二:直接办理学生套餐(Student Plan)。 等你拿到学生证(STP)后,就可以去运营商门店办理学生专属的签约套餐了。这类套餐通常更划算。比如,现在Singtel旗下的GOMO或者StarHub旗下的giga! 都提供无合约、大流量的月度套餐,每月大约20新币左右,就能有100GB以上的流量,非常适合学生党。

我当时就是先在7-11买了一张15新币的Singtel预付卡,用了一个月,等一切安顿好后,才拿着学生证去办了正式的月度套餐。

Part 3: 开设银行账户 (Bank Account)

这是“三件套”里最花时间的一项。你需要一个本地银行账户来接收父母的生活费、支付学费和房租。

新加坡三大本地银行是:DBS/POSB、OCBC和UOB。

● DBS/POSB:留学生首选。可以理解为新加坡的“工商银行”,ATM网点最多,几乎每个商场和地铁站都有,取钱非常方便。

● OCBC/UOB:也都是非常好的银行,各自有一些信用卡优惠和理财产品,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开户需要什么材料?

✔ 护照原件

✔ 学生证(STP)原件

✔ 新加坡本地住址证明(Proof of Address):可以是你的租房合同,或者是学校宿舍开具的住宿证明信。

重要提示:大部分银行要求你必须拿到STP之后才能开户。开户前务必在银行官网上预约!尤其是在7-8月的开学季,直接去网点排队可能会等到天荒地老。我一个朋友当时没预约,在DBS的Bugis分行从下午两点一直等到五点银行关门,都没能办上。

开户成功后,你会当场拿到一张银行卡(Debit Card),之后就可以通过手机银行App管理你的账户了。有了它,你就可以绑定PayLah!或者GrabPay,体验新加坡便捷的无现金支付啦!

我知道,看完这篇超长攻略,你可能觉得头更大了。别慌,深呼吸。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出发前对着清单一项一项检查,落地后照着步骤一步一步走。

刚到陌生国度的第一个星期,总会有点手忙脚乱,像在玩一个大型的RPG新手任务。但相信我,每当你搞定一件事——拿到学生证、连上本地网络、在食阁(Food Court)用刚办的银行卡买下第一杯Kopi O(黑咖啡)——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别怕开口问路,新加坡人大多很友好。也别怕犯错,每个留学生都是从“小白”过来的。你即将开启的,是一段充满挑战又无比精彩的旅程。所以,放轻松,大胆去闯吧!你的新加坡故事,正等着你来书写呢。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056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