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兰留学,才知道生活可以这样过

puppy

你是不是也以为留学就是教室、图书馆、due-list三点一线的生活?来新西兰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但在这里我才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么“不费力”:下午三点,教授可能已经换上冲浪服奔向大海了;周末的快乐,不再是挤在商场,而是和朋友钻进森林步道,或是在海边草坪上发呆一整个下午。这里没人跟你比谁更努力,大家好像更关心“今天天气好不好”。这趟留学之旅,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如何与自己、与自然和谐相处,找到一种真正松弛下来的生活节奏。如果你也对这种“慢生活”感到好奇,来看看我的故事吧。

来新西兰前,你需要放下的几件事
放弃“内卷”思维:这里没人跟你比谁下课走得晚,谁的实习经历更“亮眼”。
放弃“永远在线”的焦虑:在国家公园里,信号不好是常态,正好给你一个享受失联的完美借口。
放弃对“热闹”的执念:学会和自己、和自然独处,你会发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放弃“天气预报只是参考”的想法:在这里,天气真的可以决定你一天的全部计划。

嘿,大家好,我是 lxs.net 的小编。还记得我刚拿到奥克兰大学 offer 的那个晚上吗?我激动地在网上搜遍了所有关于新西兰留学的帖子,脑子里全是图书馆通宵、赶 due 赶到天昏地暗、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刷爆简历的画面。我甚至给自己列了一个“留学卷王”计划表,精确到每天背多少单词,每周读几篇 paper。

结果,开学第一周的周五,下午三点,我的宏大计划就被一件事彻底打乱了。

那天下午是节大课,讲到一半,教室外阳光正好,微风拂面。教授突然停下来,笑着对我们说:“Guys, the surf is up. I’m heading to Piha. Any questions, email me. See you next week!” (“伙计们,浪来了,我要去皮哈海滩冲浪了。有问题发邮件,下周见!”)说完,他真的就夹着讲义,潇洒地走了。整个教室的同学,包括本地的 Kiwi 学生,都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收拾东西,三三两两地讨论着周末去哪儿玩。

只有我,呆坐在座位上,看着窗外,满脑子都是问号。教授……去冲浪了?现在才周五下午三点啊!我那个排得满满的周末学习计划,在那个瞬间,显得那么格格不入,甚至有点可笑。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意识到,这趟留学之旅,可能要教给我的,远不止课本上的知识。

工作生活平衡不是口号,是这里的空气

在国内,我们总把“Work-Life Balance”挂在嘴边,但它更像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我们习惯了996,习惯了24小时待命,习惯了用忙碌来定义价值。但在新西兰,你会发现,平衡才是默认设置。

除了我那个“翘课”去冲浪的教授,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我打工的咖啡馆,雷打不动下午四点准时关门。老板是个三十多岁的 Kiwi,他说:“钱是赚不完的,但陪我女儿在沙滩上捡贝壳的时间,错过了就没了。”这里的商场,除了周四的“Late Night”,大部分下午五六点就打烊了。刚开始我特别不习惯,觉得太不方便了。后来才明白,这其实是在用一种温和的方式提醒你:下班了,回家吧,去生活吧。

这种感觉不是凭空而来的。我后来特意去查了数据,在经合组织(OECD)每年发布的“美好生活指数”(Better Life Index)里,新西兰在工作生活平衡这项上常年都是优等生。数据显示,新西兰只有大约6%的员工表示自己工作时间很长,远低于OECD 10%的平均水平。他们平均每天有14.9个小时用于个人护理和休闲,这也高于平均值。数字可能有点枯燥,但它背后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共识: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反过来。

这种文化也深深影响了我们的学习节奏。这里的大学,虽然学术要求一点不松,due list 同样逼得人头秃,但教授们却总在强调“well-being”(身心健康)。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Counselling Services)预约总是排得满满的,但这并不被看作是什么羞耻的事,反而是一种积极寻求帮助、关爱自己的表现。期末考试周,图书馆里除了埋头苦读的学生,还有学校牵来的“减压小狗”(puppy room),你可以随时去撸狗放松。这一切都在告诉你:别绷得太紧,学习很重要,但你这个人,比学习更重要。

你的后院,是国家地理级别的风景

来新西兰之前,我对“户外活动”的理解,还停留在周末去城市公园野餐的水平。直到我的 Kiwi 同学在某个周六早上,开着他那辆半旧的斯巴鲁,把我从奥克兰市中心“绑架”到了 Waitākere Ranges。

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出门就是原始森林”。我们只开了不到40分钟车,城市的喧嚣就完全被抛在脑后。眼前是遮天蔽日的蕨类植物,耳边是清脆的鸟鸣和潺潺溪水声,空气里全是泥土和植物混合的清新味道。我们沿着步道走了两个小时,终点是 Piha 黑沙滩,就是我那个教授去冲浪的地方。看着巨浪拍打着标志性的狮子岩,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他会为了这片海,放下手头的课程。

在新西兰,大自然不是一个需要你精心计划、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的“旅游景点”,它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这个国家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超过8万平方公里)都是受保护的公共保育土地,包括13个壮丽的国家公园。这意味着,无论你是在奥克兰、惠灵顿,还是在南岛的基督城或但尼丁上学,你的周围一定环绕着无数条世界级的步道(Walking Tracks)。

新西兰自然保护部(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DOC)的网站是每个留学生的宝藏。上面有成千上万条步道信息,从半小时的轻松漫步,到需要好几天才能完成的“Great Walks”(九大著名步道,现在是十大了),丰俭由人。而且,绝大部分国家公园和步道都是免费进入的。你唯一需要投资的,就是一双舒服的登山鞋和一颗愿意走出去的心。

更夸张的是这里的海岸线。新西兰拥有超过15,000公里的海岸线,这意味着在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角落,你离大海的直线距离都不会超过130公里。周末的快乐,不再是挤在购物中心或者KTV,而是和朋友们一人带一道菜,去海边的草坪上 Potluck(百乐餐),玩飞盘,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就躺着看云、听海浪。这种快乐,简单、便宜,却无比治愈。

没人问你“以后想干什么”,他们问你“这个周末去哪玩”

在国内的社交场合,我们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就是:“你在哪高就?”“以后有什么打算?”我们习惯于用职业、规划、成就来定义一个人。但在新西兰,我发现这里的对话常常是围绕“当下”展开的。

“这个周末天气不错,要去爬山吗?”“我上周在海里抓了些青口,晚上来我家 BBQ 啊!”“我最近在学做 sourdough(酸面包),你要不要来尝尝?”

这里的“成功”被定义得更加宽泛。一个会修车、会盖小木屋、会冲浪、会烤出完美牛排的人,会得到和在顶级公司工作的精英一样多的尊重。DIY(Do It Yourself)文化在这里深入骨髓,大家热衷于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修水管到种蔬菜,这其中蕴含的,是一种对生活本身的掌控感和热爱,而不仅仅是对职业成就的追求。

我认识一个本地朋友,他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霸,但他的 Instagram 上,几乎全是他在自家后院改造花园、制作木工家具的照片。我问他毕业后是不是要去顶级的建筑公司,他耸耸肩说:“可能会吧,但我更想先花一年时间,开着我的房车环游南岛。”

这种松弛感的背后,是一种强烈的社区意识和互助精神。新西兰的志愿服务参与率非常高。根据新西兰志愿服务组织(Volunteering New Zealand)的统计,超过50%的新西兰人会定期参与某种形式的志愿工作。从社区植树,到海滩清洁,再到为无家可归者提供食物,人们乐于为社区贡献自己的时间。这种不求回报的付出,构建了一种强大的人际连接,让你觉得,你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你的薪水和职位上,更体现在你作为社区一员的贡献里。

这对我这个曾经的“卷王”冲击巨大。我开始反思,我们拼命追逐的,究竟是自己想要的,还是社会告诉我们应该想要的?在新西兰,我学会了把目光从遥远的未来收回到触手可及的现在,去享受每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去珍惜和朋友们每一次无聊的闲逛。我发现,当我不再为未来过度焦虑时,反而能更专注、更高效地完成眼前的学业。

“慢生活”的经济账:学会为体验,而非物质买单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也要考虑。新西兰的物价,尤其是外出就餐和娱乐的费用,确实不低。在奥克兰,随便在一家普通的咖啡馆吃个早午餐,人均就要25-30纽币(约合人民币110-130元)。这在初期,确实给我这个习惯了外卖自由的学生带来了不小的“消费降级”冲击。

但很快,我发现这反而把我推向了一种更健康、更“慢”的生活方式。因为外食昂贵,我开始学着自己做饭。周末不再是到处下馆子,而是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逛周日的农夫市场(Farmers' Market)。那里的蔬菜水果新鲜得还带着泥土的气息,价格也比超市便宜不少。我们一起研究菜谱,在厨房里手忙脚乱,最后端上来的可能只是一盘简单的意面和沙拉,但那种分享和创造的快乐,是任何昂贵的餐厅都给不了的。

新西兰的学生签证允许我们每周合法工作20小时。这份兼职,对我来说,意义远不止是赚取生活费。我在咖啡馆打工,学会了怎么做一杯地道的 Flat White,也学会了和各种各样的当地人聊天。他们会跟我分享附近哪条步道风景最好,哪个海滩最适合看日落。这些经历,让我真正地融入了当地社区,而不只是一个漂浮在大学校园里的异乡人。

渐渐地,我的消费观也发生了改变。我不再热衷于购买快时尚的衣服和最新的电子产品,而是更愿意把钱花在“体验”上。我会用打工攒下的钱,和朋友们在假期租一辆车,来一场南岛公路旅行;我会花钱去参加一次观鲸之旅,或者体验一次冰川徒步。这些经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贬值,反而会沉淀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记忆。

在这里,你会发现,最顶级的奢侈,不是名牌包,而是时间和体验。一个没有微信消息打扰的下午,一片可以自由奔跑的广阔草地,一群可以分享篝火和星空的朋友——这些,才是新西兰留学,真正教会我的“财富”。

所以,如果你也即将踏上这片“长白云之乡”,请务必打包好你的登山鞋和泳衣,它们的使用频率绝对会超乎你的想象。学一道拿手菜,它会让你在异国他乡交到更多朋友。最重要的是,请准备好,迎接一种全新的生活节奏。

别怕慢下来。留学不只是为了拿到一张文凭,更是为了有机会看看,人生还有没有另一种活法。在新西兰,你最大的收获,可能不是成绩单上的那个 A+,而是在某个平凡的午后,躺在海边草坪上,内心感到无比充实和自由的那个自己。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44296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