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全奖笔试,我靠这些经验上岸

puppy

还在为新加坡全奖笔试头秃吗?别怕,我懂你!当初我也是从一头雾水、疯狂刷题过来的。这篇不是什么官方指南,就是我这个过来人实打实的“上岸”笔记。里面把我踩过的坑、用过的超赞复习资料、还有针对不同题型的独家解题小技巧都整理出来了,尤其是那个逻辑题的思维模型,简直是我的秘密武器!希望能帮你少走弯路,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刀刃上,高效备考。想知道我是怎么一步步拿下全奖的吗?快来看看我的复盘吧!

备考新加坡全奖笔试,开考前必看
心态第一:这不是智商竞赛,是策略和耐力的比拼。别把自己当成要解决世界难题的科学家,你只是个聪明的“解题工”。
信息差是关键:别人不知道的复习资料,你用了;别人没总结的题型,你摸透了。你就比别人领先一步。这篇文章就是帮你消除信息差的。
拒绝假努力:每天刷题10小时不等于高效。找到自己的薄弱点,用对方法,比无脑刷题重要得多。记住,是“巧干”不是“苦干”。
逻辑为王:IQ题不是玄学,是有套路的。后面的“思维模型”一定要看,是我整个备考过程中的MVP(最有价值部分)。

还记得收到笔试通知邮件的那天下午,我正啃着一个苹果,屏幕上弹出的“Singapore Scholarship Written Test Invitation”让我手里的苹果“啪”一下掉到了地上。喜悦就持续了三秒,然后巨大的焦虑就把我淹没了。那感觉就像是,你中了一张彩票,但兑奖地点在珠穆朗玛峰顶,而且只给你一张地图,没有任何登山装备。

我开始疯狂上网搜寻资料,加入各种备考群,结果发现信息杂乱无章,说法五花八门。有人说要刷完十年高考题,有人说要去看大学物理,还有人神神秘秘地说IQ题全靠天赋。那段时间,我每天顶着两个黑眼圈,在题海里挣扎,感觉自己不是在备考,是在“渡劫”。

今天,我作为已经“渡劫”成功,在新加坡吹着空调码字的过来人,想把当初那份“登山地图”画得更清晰一点,再送你几件我私藏的“登山装备”。这篇文章不是什么官方指南,没有那么多客套话,就是我最真实的复盘,希望能让正在屏幕前头秃的你,找到一点方向和心安。

第一关:跳出“刷题怪圈”,先搞懂游戏规则

我们很多人备考有个误区,就是拿到任务,二话不说,埋头就是刷题。这就像打游戏,连Boss有几个技能都不知道,就直接冲上去硬刚,结果只能是 বারবার(一次又一次)地被秒杀。

新加坡全奖笔试,本质上是一场选拔性考试。它考的不仅仅是你的知识储备,更是你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和抗压能力。每年,中国有成千上万名各省市顶尖的学霸为了那区区几百个名额挤破头。我查了一下近几年的数据,像SM2(Senior Middle 2)这个项目,每年在国内的招生名额通常不超过200人,而参与选拔的都是各个省重点中学的佼佼者。这意味着录取率可能低于5%。这种竞争下,光靠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得“聪明地”努力。

我一开始就犯了这个错误。我把市面上所有能找到的难题、怪题都做了一遍,感觉自己特牛。结果第一次模考,时间根本不够用,好多基础题因为没时间做而丢分,难题也因为紧张没做出来。那次模考成绩,简直是给我当头一棒。

我才明白,这个考试不是奥林匹克竞赛,它不需要你做对每一道难题。它需要你在规定时间内,拿到尽可能多的分数。所以,我的第一个转变就是:从“追求难度”转变为“追求效率和准确率”。我开始分析真题的结构,发现它的特点是:知识点广,但单点深度不夸张;题量大,对做题速度要求极高。

搞清楚这一点后,我的复习策略立刻调整了。不再死磕难题,而是回归基础,把高中所有知识点都过了一遍,确保没有死角。然后,掐时间做套题,训练自己的速度和节奏感。这才是有效备考的开始。

分科攻略:我的独家“兵器谱”

搞清楚大方向后,我们再来聊聊具体每个科目怎么“攻坚”。

英语:不只是背单词,更是“信息处理”

很多理科大神都容易在英语上栽跟头,觉得只要数学物理满分就行。大错特错!你要知道,你未来要去的是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或南洋理工大学(NTU)这样的顶尖学府。根据QS 2024世界大学排名,NUS排在第8,NTU排在第26。在这样的环境里,全英文授课是基本操作,同学来自世界各地,英语是唯一的交流工具。所以,奖学金提供方必须确保你有足够的英语能力来生存和学习。

笔试的英语部分,尤其是阅读理解,文章通常偏向科技、社会、经济类,长度和难度都向雅思、托福看齐。如果你只抱着高中英语的老底去考,会发现时间根本不够,单词也好多不认识。

我的方法是“降维打击”。我没有去背又厚又砖的词汇书,而是直接开始读《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和BBC News的科技版块。一开始确实很痛苦,一句话里七八个单词不认识,得一个一个查。但我坚持下来了,强迫自己不查单词也能根据上下文猜出大概意思。一个月后,我发现自己的阅读速度和语感有了质的飞跃。再回头去做笔试的阅读题,感觉就像大学生在做小学生的题目,轻松多了。

具体操作:每天精读一篇《经济学人》的文章,不求快,但求透。把里面的好词好句、高级句式抄下来,第二天早上拿出来读一遍。这不仅能提升阅读,对后面的面试口语和写作也大有裨益。

数学和物理:A-Level思维是金钥匙

数学和物理通常是一起考,或者题型非常相似。国内的教育体系让我们习惯了“深挖”,一道题可以有七八种解法,各种技巧玩得飞起。但新加坡的笔试,更偏向英联邦的教育体系,它的出题思路更接近A-Level或者IB。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它更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与应用,而不是解题技巧的堆砌。题目看起来可能很新颖,给一个你没见过的场景,但剥开外壳,核心就是那几个基础的物理定律和数学公式。

举个例子,我当时遇到一道物理题,描述了一个复杂的电磁装置,看起来特别唬人。我冷静下来分析,把图分解成几个部分,发现它本质上就是一个电磁感应和安培力结合的问题,用的公式都是最基础的 F=BIL 和 E=BLv。如果当时我被那个复杂的装置吓到,或者想用什么偏门的技巧去解,可能就掉坑里了。

我的备考“兵器”就是A-Level的数学和物理教材。我没有去做里面的所有题,而是把它的知识点讲解和例题仔細看了一遍。我发现它讲解问题的方式和国内教材很不一样,它非常强调第一性原理,从最基本的定义出发,一步步推导。这种思维方式对我帮助巨大。

比如物理,我不再是记“这个情况下用这个公式”,而是去理解“为什么这个公式成立,它的适用边界在哪里”。这样一来,不管题目怎么变,我都能抓住它的核心。强烈推荐大家去找一些A-Level的 past papers(历年真题)来做,感受一下出题风格的差异。

我的秘密武器:攻克IQ题的“三步思维模型”

终于到了最神秘、也是最拉分的环节——IQ测试,或者叫逻辑推理。很多人觉得这部分没法准备,全靠天赋。我告诉你,这是最大的误解。IQ题确实考察思维的敏捷性,但它更是有规律可循的,尤其是图形推理题。

我曾经是IQ题的重灾区,看着那些奇形怪状的图形,感觉脑子一团浆糊。后来我通过刷大量的题,总结出了一个屡试不爽的“三步思维模型”,这个模型帮我把正确率从不到50%提升到了90%以上。

第一步:元素拆解法 (Deconstruction)

拿到一道图形题,不要试图一眼看出整体规律。人的大脑不擅长处理复杂的动态变化。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图形拆解成最基本的“元素”。这些元素可以是:

  • 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
  • 数量:图形的数量、线条的数量、交点的数量……
  • 位置:上下左右、内外、相对位置……
  • 方向:箭头朝向、开口方向、旋转角度……
  • 属性:颜色、虚实、大小……

比如一个复杂的图形,里面有星星、月亮和箭头。你就把它们当成三个独立的角色,分开去观察。

第二步:规律识别法 (Pattern Recognition)

将元素拆解后,针对每一个元素,单独寻找它的变化规律。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这个元素发生了什么?规律通常只有几种:

  • 数量类:等差/等比递增或递减,或者是一个固定的循环(如1,2,3,1,2,3)。
  • 位置类:平移(每次移动一格)、旋转(顺时针/逆时针转90度)、对称(轴对称/中心对称)、出入(从内部跑到外部)。
  • 形态类:图形自身的叠加、分离、或者属性(虚实、黑白)的交替。
  • 叠加类:前两个图形通过某种运算(求同、去异、合并)得到第三个图形。

真实案例:我遇到过一道题,九宫格里每个格子都有几个小图形。我单独看“小圆圈”的位置,发现它在九宫格里按顺时针方向每次跳一格;再单独看“小方块”的数量,发现是1,2,3,1,2,3的循环。把这两个规律一结合,答案就出来了。如果你一开始就想看整体,很容易被搞晕。

第三步:验证与排除法 (Verification & Elimination)

找到规律后,不要急着选答案。用你找到的规律去预测下一个图形应该是什么样子,然后去选项里找。更高效的方法是,用你找到的规律去排除错误选项。比如,你发现规律是“每个图形都必须包含一个三角形”,那你就可以把选项里没有三角形的都划掉,大大缩小选择范围。

这个“拆解-识别-验证”的三步模型,就像一个万能公式。它把一个看似靠灵感的问题,变成了一个有条不紊的逻辑分析过程。我当时准备了一个专门的本子,把所有做错的IQ题都用这个模型重新分析一遍,写下它的元素、规律和我的错误原因。一周之后,我再看IQ题,感觉它们不再是“敌人”,而是一堆等着我去破解的密码,甚至还有点好玩。

最后,想和你说几句心里话

备考的路,说实话,挺苦的。特别是当你看到身边同学在享受高中最后的美好时光,而你还在为了一道解不出的题抓耳挠腮时,那种孤独感和自我怀疑会不时地冒出来。

请你一定相信,你现在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不是白费的。这场考试,就算最后结果不如人意,它也让你提前体验了高强度的自主学习,锻炼了你的信息搜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这些能力,比做对一道题重要得多,是你未来去任何地方都能发光的资本。

别把这场笔试看成是人生的独木桥。把它当成一次升级打怪。赢了,你获得去新加坡的入场券,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输了,你也收获了一身“神装”,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你会比别人跑得更快、更稳。

找一两个能一起并肩作战的研友,累的时候互相吐槽一下,有好资料了互相分享一下。别一个人闷头学,那样很容易钻牛角尖。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条路,我走过,我知道它有多难,但也知道山顶的风景有多美。希望我的这些碎碎念,能像一盏小小的夜灯,在你熬夜刷题感到疲惫时,给你一点点光和暖。加油,未来的学弟学妹,我在新加坡等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566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