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尔本大学读书是种什么体验

puppy

可不只是在South Lawn上晒晒太阳那么简单哦。你可能会在Baillieu图书馆为赶不完的reading和due奋战到深夜,也会为了搞定一个小组作业和组员“相爱相杀”。但奇妙的是,当你走出校园,转角就能喝到一杯超棒的flat white,周末还能坐着tram去维妈市场逛吃,瞬间又觉得一切都值了。这里有学术的压力,更有探索这座“全球最宜居城市”的快乐。它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旅程,充满了挑战和惊喜。想知道学长学姐们是怎么熬过final、找到宝藏美食、真正融入这里的吗?快来看看我们的真实分享吧!

初到墨大,学长学姐有话说
心态准备:学术压力是真实存在的,但这座城市的治愈能力也是满分的。做好“痛并快乐着”的准备,你会收获更多。
必备技能:咖啡因耐受力(续命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技巧、熟练使用Google Map和学校的LMS系统(Canvas)。
省钱秘笈:学生折扣要大胆问!善用维多利亚市场的平价果蔬,以及CBD内的免费电车区(Free Tram Zone)。

还记得我刚来墨大的第一个学期,期中周,赶一篇2000字的哲学史论文。时间是凌晨两点,我坐在Baillieu图书馆三楼那个靠窗的位置,窗外是校园昏黄的路灯,安静得只能听到键盘敲击声和自己快要爆炸的心跳声。屏幕上的光标一闪一闪,Word文档里的字数却迟迟不见增长。那一刻,我真的在怀疑人生:我为什么要漂洋过海,来这里受这份罪?

恍惚间,我拿起手机,刷到朋友发来的照片——那是一杯冒着热气的flat white,背景是墨尔本清晨的涂鸦小巷。他配文说:“早八人的续命水。” 瞬间,我好像被点醒了。对啊,等天亮了,等我交完这篇论文,我也要去街角那家最爱的咖啡店,喝一杯全世界最好喝的咖啡。想到这,好像深夜的疲惫都被冲淡了一点。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在墨尔本大学读书,就是这样一场在崩溃边缘被一杯咖啡、一片阳光、一个有趣的街角瞬间治愈的循环。这不仅是关于学术的挑战,更是关于如何与这座城市和自己相处的故事。

一、图书馆里的“修炼”: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Reading和Due

咱们先聊聊学习这件“正事”。墨尔本大学的学术声誉可不是吹的。根据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墨大位列全球第14位,全澳第一。这意味着,它的学术标准非常高,高到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带了脑子来上学。

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当你打开课程大纲(Subject Guide),看到那长达十几页、密密麻麻的每周Reading List时,恭喜你,你已经正式开启了“预习-上课-复习-赶due”的无限循环模式。这里的“Reading”可不是简单看看,很多都需要你精读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因为这些都会是你在Tutorial(小班讨论课)上和同学、Tutor辩论的资本。一门课每周的阅读量轻松超过50页,如果你一学期选四门课,那每周就是200页起步的学术文献。所以,校园里那些背着厚重书包、行色匆匆的身影,八成都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

说到图书馆,墨大有十几个图书馆,每个都有自己的“气质”。最出名的当属Baillieu Library(百劣),人文社科学生的大本营。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无论你什么时候去,它都几乎是满的。尤其在期末复习阶段(SWOT VAC),学校会开放24小时学习空间,你会看到无数“修仙党”在这里通宵奋战。我见过有同学带着毛毯和U型枕,在图书馆“安营扎寨”;也见过凌晨四点,大家依然在奋笔疾书,旁边的咖啡杯摞得像小山。这种氛围会给你一种“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的悲壮感,也算是一种独特的激励吧。

小组作业(Group Assignment)则是另一项“极限挑战”。你永远不知道会匹配到什么样的队友。运气好的话,大家都是神仙队友,分工明确,效率奇高,一起拿高分。但更常见的是“相爱相杀”的剧情:有永远“潜水”到deadline前一天才出现的“幽灵队友”,有想法太多但执行力为零的“指挥家”,还有勤勤恳恳但总在跑偏的“热心队友”。我曾经一个小组项目,为了一个数据分析模型,和组员在线上会议吵了三个小时,最后发现我们用的数据库版本都不一样。这种磨合过程虽然痛苦,但却真实地锻炼了你的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你和这群让你又爱又恨的组员,最终在pre上完美配合,拿到满意的分数时,那种成就感真的难以言喻。

二、走出象牙塔:墨尔本的“续命”哲学

如果在墨大读书只有“肝”论文和赶due,那也太惨了。幸运的是,推开学校的大门,你就拥有了整个墨尔本——这座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的宝藏。这里的空气、阳光和生活节奏,都是你学术压力下的最佳解药。

首先是咖啡。在墨尔本,咖啡不是饮料,它是刻在城市DNA里的文化符号。据说墨尔本的人均咖啡馆拥有量是全球最高的。校园周边的Carlton区,尤其是Lygon Street,就是咖啡馆的聚集地。你不需要刻意去做攻略,随便走进一家不起眼的小店,点一杯Flat White或Long Black,都很少会踩雷。那醇厚的香气和顺滑的口感,足以让你瞬间满血复活。很多学生的一天都是这样开始的:早上买杯咖啡,带到South Lawn的草坪上,晒着太阳,和朋友聊聊天,然后再慢悠悠地走进教室。这种松弛感,是墨尔本给你的第一份礼物。

然后是美食。从学校坐一小段tram,就能到达著名的维多利亚女王市场(Queen Victoria Market),我们都亲切地叫它“维妈”。这里是省钱和满足味蕾的天堂。你可以花几刀买到一大袋新鲜的水果蔬菜,比超市便宜不少。Deli Hall里的各种奶酪、火腿和腌橄榄让人眼花缭乱。当然,最不能错过的是那热乎乎、香甜软糯的果酱甜甜圈(Hot Jam Doughnuts),永远都在排长队。夏天和冬天,维妈还会有夜市,汇集了世界各地的街头小吃,音乐和人潮交织在一起,那才是墨尔本最活色生香的烟火气。

墨尔本的魅力还在于它的艺术气息。你可以在NGV(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泡上一下午,欣赏从古典到现代的艺术品,很多展馆都是免费的。你也可以钻进市中心那些著名的涂鸦小巷,比如Hosier Lane,看墙上不断更新的街头艺术,每一幅都充满了创造力和态度。别忘了,在CBD核心区域,乘坐tram是完全免费的。周末约上三五好友,跳上一辆电车,在城市里漫无目的地闲逛,随时下车探索一个未知的街角,这种自由和惊喜,是留学生活中最宝贵的记忆。

三、校园内外:当古典与现代碰撞

墨尔本大学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主校区Parkville的建筑风格完美融合了古典与现代。一边是像Old Quadrangle那样拥有160多年历史的砂岩建筑,走进去仿佛穿越到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另一边又是像Melbourne School of Design这样充满未来感的建筑,其内部错综复杂的楼梯结构是建筑系学生心中的“圣地”。

校园生活的灵魂,在于它的多元和包容。墨尔本大学学生会(UMSU)旗下有超过200个学生社团,从严肃的辩论社、专业的金融分析社,到有趣的巧克力品尝社、哈利波特社,总有一个能安放你的兴趣和灵魂。参加社团是结交新朋友、融入当地文化最快的方式。别怕自己的英语不够好,大胆去尝试,你会发现,共同的爱好是打破语言和文化隔阂的最好桥梁。

这种多元性也体现在学生构成上。墨大的国际学生比例非常高,根据学校2023年的数据,有将近48%的学生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在校园里,你能听到各种语言交织在一起。你的小组成员可能来自印度、德国、新加坡和巴西。这种跨文化的交流环境,会潜移默化地拓宽你的视野,让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比任何一本书本知识都来得重要。

四、一些掏心窝子的大白话

说了这么多,如果你问我,在墨尔本大学读书到底值不值得?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值!但前提是,你要做好准备。

别总想着一个人扛所有事。论文写不出来,就去找学校的Academic Skills Centre,他们有专门的workshop教你如何写作和引用。小组合作遇到困难,就去找你的Tutor聊聊,他们见过的“奇葩”队友比你吃过的饭还多,总能给你一些有用的建议。

图书馆是个好地方,但South Lawn的阳光也别错过。学习很重要,但生活更重要。别因为赶due就忘了抬头看看墨尔本的蓝天,忘了去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状态不好的时候,就合上电脑,去NGV看个展,去Yarra河边散散步,或者干脆坐上火车去Brighton海滩看看彩虹小屋。

大胆地去说,去问,去交朋友。你的口音没人会嘲笑,你的问题也不会显得愚蠢。融入的最好方式就是参与进去,无论是课堂讨论,还是社团活动,或是和咖啡店老板闲聊几句。每一次小小的尝试,都是在为你自己建立和这个城市的连接。

在墨尔本大学的这段旅程,会很累,会让你无数次想放弃,但它也一定会给你惊喜,让你成长。当你某天毕业,回想起那些在图书馆熬过的夜,和朋友在维妈分享的热狗,以及第一次鼓起勇气在tutorial上发言的自己,你会发现,所有的辛苦,都变成了你独一无二、闪闪发光的勋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55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