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不够别放弃,双录取助你弯道超车

puppy

还在为雅思分数不够而焦虑,感觉留学梦被卡住了吗?别急着放弃呀!其实有条“捷径”叫“双录取”,简直是语言没达标同学的“弯道超车”神器。简单说,就是你的专业能力被大学看中,可以先拿到“语言课 + 专业课”的打包录取。这样一来,你就能先去心仪的大学读语言,语言过关后无缝衔接专业课,完全不浪费时间。当别人还在国内苦苦刷分时,你已经提前登陆,边学语言边适应海外生活了。想知道双录取具体怎么申请,有哪些宝藏院校可以选择吗?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超详细攻略!

小编悄悄话
双录取不是“语言差”的借口,而是“学术牛”的捷径。语言课的强度可能比你想象的大,千万别抱着去玩的心态,否则真的会“挂科”哦!拿出你刷雅思的劲头来,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嘿,大家好,我是你们在 www.lxs.net 的老朋友,小编 Cici。

上周我收到一封私信,来自一个叫 Leo 的学弟。他说他拿到了梦校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 con-offer(有条件录取),学术成绩完全达标,但雅思却像一座大山,考了三次,总分一直在 6.0 徘徊,离直录要求的 6.5,特别是小分 6.0 的要求,总差那么一口气。他字里行间都是焦虑:“Cici 姐,我是不是跟梦校无缘了?看着 offer 不断临近的 deadline,我真的快崩溃了。”

我完全能理解 Leo 的心情。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已经跑完了马拉松的 42 公里,却在终点线前被一根小小的绳子绊住了脚。放弃吗?太不甘心。继续吗?又不知道还要在这个“雅思循环”里挣扎多久。

如果你也和 Leo 一样,正被语言成绩搞得焦头烂额,那么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的“救心丸”。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个留学圈的“隐藏款”神器——双录取(Conditional Admission / Pathway Program)。它就像游戏里的“复活甲”,能让你在看似绝境的情况下,找到一条通往梦校的“秘密通道”,实现漂亮的弯道超车。

到底什么是“双录取”?听起来有点玄乎

别被这个名字吓到,其实它特别好理解。

“双录取”,顾名思义,就是你会同时收到两份录取通知书:一份是大学语言中心的录取通知书,另一份是大学专业课的“有条件”录取通知书。这里的“条件”,就是要求你先完成指定时长的语言课程,并且达到学校内部的考核标准(通常是出勤率+平时作业+期末考试)。一旦你顺利通过语言课,就可以无缝衔接,直接入读之前录取你的专业课,不需要再重新考雅思托福,也不需要再次申请。

打个比方,这就像你想去看一场超级热门的演唱会,但抢不到票。主办方(大学)对你说:“没关系,我看你对音乐的热情和了解(学术能力)非常棒,这样吧,你先买一张我们官方粉丝俱乐部的‘预热派对’门票(语言课 offer),参加完这个派对并拿到纪念徽章(通过语言课考核),就能直接凭徽章进入演唱会内场(入读专业课)。”

这不就等于提前锁定了你的“内场门票”吗?

拿一个真实的例子来说。多伦多大学,全球排名前 30 的顶尖名校,它的直录语言要求是雅思总分 6.5,单项不低于 6.0。对于很多国内高中生来说,这个分数堪比“天堑”。但多大提供了一个叫做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Program (IFP) 的项目。根据官网 2024 年的数据,申请 IFP 的学生,雅思要求可以降低到总分 6.0,单项不低于 5.5。学生会在多大主校区学习 8 个月的语言和学分课程,只要顺利完成,第二年就能直接升入文理学院、工程学院等专业。当你的同学还在国内为 0.5 分挣扎时,你已经坐在多大的课堂里,提前感受世界名校的学术氛围了。

双录取:不止是语言班那么简单,它是“软着陆”神器

很多人对双录取的理解有个误区,觉得“不就是花钱去国外读个雅思培训班嘛,我在国内上新东方不行吗?”

差别太大了!这绝不只是一个语言培训班,它更像是一个为你精心设计的“留学过渡期”和“适应期”。

优势一:告别刷分内卷,抢占时间先机

我们来算一笔时间账。假设你和你的朋友小明,学术背景一模一样,都拿到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 con-offer,要求雅思 7.0。但你们俩现在都只有 6.0。

小明选择了留在国内继续刷分。他报了最贵的冲刺班,每天背单词、刷真题,与雅思死磕。可考试这东西,总有点“玄学”在身上。他可能要花 3-6 个月,经历 2-3 次考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还不一定能稳稳地考到 7.0。根据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2022 年中国雅思白皮书》,中国大陆考生的雅思 A 类总分平均分仅为 5.97 分。想从 6.0 提升到 7.0,意味着你要超越全国 80% 以上的考生,难度可想而知。

而你,选择了曼大的 10 周语言班(Pre-sessional English Course)。你提前 3 个月就飞到了英国。当小明还在闷热的房间里刷着雅思听力时,你已经在曼城的校园里,听着纯正的英式英语,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用英语讨论小组作业了。10 周后,你通过了内部考核,顺利入学。而小明,可能因为最后一次考试失利,不得不推迟一年入学,或者无奈放弃 offer。

你看,你不仅节省了在国内反复刷分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更重要的是,你抢占了先机,让留学之路无缝衔接。

优势二:提前适应环境,完美“软着陆”

直接进入国外大学的专业课,对很多留学生来说冲击力是巨大的。全英文的授课、快节奏的 a ssignment、完全陌生的 presentation 小组讨论、还有如何使用图书馆、如何跟教授发邮件……这些都是挑战。

双录取的语言课程,就是你最好的“缓冲垫”。这些课程不仅仅教你听说读写,更核心的是教授“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EAP)。你会学到如何写规范的 academic essay,如何进行文献引用(reference),如何做学术演讲,如何参与 seminar 讨论。这些技能,是你在未来几年专业学习中最重要的“武器”。

一个真实的案例,我的学妹 Sarah,去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读硕士,走的就是双录取。她说,在悉尼大学语言中心(CET)的 10 周,是她整个留学经历中最宝贵的时期。她的老师带她们参观图书馆,手把手教怎么用数据库查资料;课程作业就是模拟真实的论文写作和小组展示。等到她正式进入商学院读硕士时,身边的很多直录进来的同学还在为第一次写 2000 字的 a nalytical report 痛苦不堪,而她已经轻车熟路,甚至还能给小组同学提供建议。她说:“那 10 周的语言课,帮我把留学可能要踩的坑,提前都填平了。”

优势三:锁定黄金位置,签证更稳妥

双录取最大的定心丸,就是你的专业课位置已经被“预留”了。你不再需要担心因为语言不过关而与梦校失之交臂。这对于申请一些热门专业尤其重要,因为这些专业的位置是“先到先得”,晚了可能就没了。

在签证方面,双录取也很有优势。比如在美国,很多提供 pathway 项目的大学,会给你签发一张涵盖语言和学位课程总长度的 I-20 表格。这意味着你只需要申请一次 F-1 学生签证,就可以覆盖整个留学时段,避免了读完语言还要在海外续签的麻烦。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的数据,近些年通过 pathway 项目进入美国大学的国际学生比例逐年上升,2022/2023 学年,有超过 5 万名国际学生通过此类项目入读,证明了其成熟度和可靠性。

理性看待:双录取是不是适合所有人?

说了这么多优点,双录取是不是就完美无缺了呢?当然不是。它也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需要你考量的点。

第一,它需要额外的“钞能力”。

语言课是需要额外付费的,而且价格不菲。我们来看一组 2024 年的大概数据:

  • 英国:根据时长不同,6-10 周的学前语言班(Pre-sessional)费用大概在 3000-5500 英镑不等,这还不包括期间的生活费。

  • 澳大利亚:10 周的语言直升班(Direct Entry Course)学费大约在 5000-6000 澳元左右。例如,蒙纳士大学的 Monash English Bridging 课程,10 周的费用就是 5950 澳元。

  • 美国/加拿大:通常是按学期收费,一个学期的 pathway 课程(语言+部分学分课)费用可能在 10000-20000 美元/加元之间。

所以,选择双录取前,一定要和家人把经济账算清楚。这笔额外的投资是否在你们的预算范围内。

第二,它不是“保险箱”,语言课也有淘汰率。

千万不要以为拿到双录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语言课同样有严格的考核,包括出勤、作业、考试等。虽然大部分学校的语言课通过率都很高,通常在 90% 以上,但每年也确实有学生因为态度不端正、出勤率过低或者期末没达到要求而无法升读专业课。

比如,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SFU)的合作学院 FIC,就以其严格的学术管理著称。学生在这里需要修读与大一难度相当的课程,GPA 必须达到学校要求才能顺利升入 SFU 的大二。这绝不是混日子就能通过的。

第三,它主要为“学术达标,语言稍弱”的你准备。

这一点非常重要!双录取解决的是“语言”这块短板,前提是你的“学术”这块长板足够长。大学是因为看中了你的在校成绩(GPA)、个人陈述、推荐信等,才愿意给你这个机会。如果你的学术背景本身就不够强,那么双录取这条路也基本走不通。

手把手教你:如何找到并申请双录取项目?

了解了这么多,具体该怎么操作呢?

其实过程比你想象的要简单。

第一步:正常申请你的梦校。

你不需要在申请时就特意去选“我要双录取”。你就按照正常的流程,递交你的所有学术材料(成绩单、文书等)。在语言成绩那一栏,你可以先提交你现有的、不够理想的雅思成绩,或者暂时留空,后续再补交。

第二步:等待学校的“橄榄枝”。

大学的招生办公室在审核你的材料后,如果认为你的学术背景非常优秀,只是语言没达标,他们通常会主动在 offer里给你提供双录取的选项。比如,offer 上会写:“我们很高兴录取你进入XX专业,条件是你需要先完成我们大学XX周的语言课程并达到B等的成绩。”

第三步:接受 offer,申请语言课。

你只需要按照 offer 上的指示,接受录取,然后去学校语言中心的网站上完成语言课的申请和缴费流程即可。之后,学校会发给你新的 I-20(美国)或 CAS(英国),用于办理签证。

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的 pathway 项目是需要单独申请的,比如上面提到的多大 IFP 项目,这需要在申请大学时就选择这个特定的项目代码。所以在申请前,一定要去大学官网的“International Admissions”板块仔细查看,或者咨询专业的留学顾问。

一些提供宝藏“双录取”项目的院校推荐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在双录取方面做得非常成熟、口碑很好的大学,供你参考:

美国:

  • 南加州大学 (USC): 提供 Pre-Master's Program,雅思 6.0 就能申请,帮助学生过渡到正式的研究生课程,通过率很高。

  • 东北大学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它的 Global Pathways 项目非常有名,可以帮助语言和学术背景稍弱的同学,通过一到两个学期的学习,衔接到本科或硕士课程。

  •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ASU): ASU 的全球启动项目(Global Launch)为国际生提供了非常灵活的学术英语课程,线上线下都有,可以无缝衔接 ASU 的 400 多个学位项目。

加拿大:

  • 多伦多大学 (U of T): 除了本科的 IFP,它的文理学院还有专门的研究生语言预科(GAP),帮助语言未达标的研究生申请者。

  •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BC): 它的 Conditional Admission Program (CAP) 是专门为那些学术优异但语言只差一点点的学生设计的,课程质量非常高。

  • 滑铁卢大学 (Waterloo): 提供英语强化课程(ELAS),完成最高级的课程后,可以满足本科录取的语言要求。

英国:

英国绝大部分大学都提供 Pre-sessional English (PSE) 课程,从 4 周到 20 周甚至更长,非常灵活。G5 名校中,除了剑桥和牛津,伦敦大学学院(UCL)、帝国理工(IC)、伦敦政经(LSE)都提供这类课程,但要求相对较高,通常只接受与直录要求差 0.5-1.0 分的雅思成绩。

澳大利亚:

“八大”名校基本都有自己的语言中心和 pathway 学院。比如墨尔本大学的 Hawthorn-Melbourne 语言中心,悉尼大学的 CET,以及蒙纳士大学的 Monash College,都是官方认证、教学质量有保障的升学通道。

好啦,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有没有打消你心里的一些焦虑?

记住,雅思成绩只是证明你语言能力的一种方式,但它绝对不是定义你留学之路的唯一标准。当你拥有了闪闪发光的学术背景和对未来的热情时,一时的语言分数真的不该成为阻碍你前进的绊脚石。

把双录取看作是命运为你开的一扇窗吧。当别人还在考场里为了 0.5 分而苦苦挣扎时,你已经换了一个赛道,在更广阔的国际化环境中,一边提升语言,一边拥抱全新的生活。这哪里是“走捷径”,这分明是选择了一条更聪明、更高效的路径啊!

所以,别再盯着那个让你头疼的雅思分数了,赶紧去查查你的梦校有没有为你准备好这条“秘密通道”吧!说不定,下一个在梦校校园里喝咖啡、赶 due 的人,就是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451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