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姐选课避坑指南核心要点 |
|---|
| 1. 反向规划法:从你的梦校梦专业官网开始,倒推 A-level 必选和推荐科目。别猜,去查! 2. 硬核科目为王:数学、进阶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英国文学等“促成型学科”是 G5 的万能钥匙,尽量保证你的组合里至少有两门。 3. 避免专业重叠:比如同时选经济和商科,或会计和商科,在顶尖大学看来,这可能意味着学术广度不够。 4. 别被“水课”迷惑:一些看似简单好拿 A* 的科目,可能并不受顶尖大学(尤其是G5)的青睐,别用它们当你的主力申请科目。 5. 不确定专业怎么办?:选“数学 + 一门科学 + 一门人文”的万金油组合,比如数学、物理、历史,能让你未来90%的专业都能报。 |
哈喽,各位正在 lxs.net 潜水的学弟学妹们!我是你们的学姐,坐标伦敦,G5在读。最近总有小学弟小学妹在后台问我 A-level 选课的事,看着他们发来的各种奇葩组合,我这心啊,拔凉拔凉的。这让我想起了我的朋友,就叫她小A吧。
小A当年可是我们学校的学霸,预估成绩3个A*,闪闪发光。她的梦想是 LSE 的经济系,我们都觉得她稳了。结果呢?申请季她连个面试机会都没拿到,直接被拒。我们都惊呆了,跑去问她原因,她把 A-level 科目一亮:经济(A*)、商科(A*)、会计(A*)。
看到这组合,我心里就“咯噔”一下。招生官的拒信写得很委婉,但意思很明确:你的学科组合过于“职业化”,缺乏顶尖经济学研究所需的学术广度和数学深度。LSE 经济系几乎把“我们想要看到进阶数学”这句话刻在了脑门上,而小A的组合,完美避开了所有G5经济系最看重的科目。
3个A*啊,同学们!就因为选课时的一念之差,连敲门砖都没递进去。这不是故事,是每年都在上演的惨案。所以今天,学姐我必须把这血泪史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们听。听我一句劝,A-level 选课这事儿,真的会决定你未来大学的上限。它不是你喜不喜欢、难不难的问题,而是一场信息战,一场从开始就决定了结局的“战略布局”。
为什么说选课比分数还重要?
很多同学有个误区,觉得只要我最后成绩好,3个A*、4个A*往申请系统里一堆,大学不就抢着要我了吗?Too young, too simple! 尤其对于G5这种级别的学校,A*只是入场券,而不是VIP通行证。
你想想,每年申请牛剑、LSE、IC 的都是些什么神仙?A*A*A 只是标配。在大家分数都趋同的情况下,大学拿什么来筛选学生?就是看你的 A-level 科目组合。这个组合,就像你的“学术基因”,它直接告诉招生官:
第一,你对想学的专业有没有“B数”。你想学帝国理工的航空航天,却没选物理和数学,这不就是开玩笑吗?大学会觉得你根本不了解这个专业需要什么基础,学习动机都值得怀疑。
第二,你有没有为大学高强度学习做好准备。大学的学术难度是指数级上升的,他们需要确保你选的 A-level 课程已经为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比如,剑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官网上明确指出:“我们强烈建议选择进阶数学”。为什么?因为大学课程里大量的算法和理论都建立在高等数学之上。你没学过,开学第一天就得懵圈。
根据 UCAS 2022 年的数据,申请英国顶尖大学 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的学生中,超过85%都至少选择了两门科学或数学相关的科目。而申请 LSE 经济系并最终被录取的学生里,有记录显示超过90%的人都学习了进阶数学。数据是冰冷的,但它揭示的现实是:你的选课,就是一场无声的“面试”,在招生官看到你名字之前,就已经给你打了第一轮的分。
G5“敲门砖”科目大盘点
那么,到底哪些科目才是 G5 的心头好呢?以前,罗素集团有个“Facilitating Subjects”列表,虽然现在官方不怎么提了,但里面的科目依然是硬通货中的硬通货。你可以把它们理解为“万金油”科目,选了它们,绝大多数顶尖大学的专业大门都会为你敞开。
数学 (Mathematics) & 进阶数学 (Further Mathematics)
这两位是当之无愧的王炸组合,是通往一切理工科、经济、金融、计算机、建筑等高薪专业的钥匙。尤其是进阶数学,它已经不是“加分项”了,对于想冲牛剑、LSE、IC、华威这些学校的王牌专业来说,它几乎是“必需品”。
真实案例:剑桥大学的经济学专业,申请要求里直接写着 A* in Further Mathematics。帝国理工的几乎所有工程和计算机专业,都会把进阶数学列为“强烈推荐”或“首选”。如果你不选进阶数学,在申请这些专业时,你的竞争力会呈断崖式下跌。
科学三巨头:物理 (Physics), 化学 (Chemistry), 生物 (Biology)
这是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石。想学医?化学和生物雷打不动。想学工程、物理?数学和物理是你的左膀右臂。想学自然科学?那你最好在这三门里选两门。它们的逻辑性和实验性是顶尖大学非常看重的。
真实案例:UCL 的医学专业 (MBBS),入学要求明确规定必须有化学和生物。帝国理工的化学工程专业,则要求必须有化学和数学,物理也是强烈推荐。这些要求都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商量的余地。
人文社科的基石:历史 (History), 英国文学 (English Literature), 地理 (Geography)
别以为只有理科生才需要“硬核”科目。对于文科和社科来说,历史、英国文学这些科目就是你的“进阶数学”。它们能极大地锻炼你的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这些,正是法学、PPE(哲学、政治与经济学)、历史、国际关系等专业最看重的核心素养。
真实案例:牛津大学的法律专业并没有指定必修科目,但他们在官网上特别提到,历史、英国文学这类需要大量阅读和写作的科目是非常好的准备。申请 LSE 的法律专业,招生官也希望看到至少一门能够展现你论文写作能力的科目。一篇逻辑严密、论证有力的 essay,比任何空洞的个人陈述都更能打动他们。
热门专业黄金组合 vs 天坑搭配
光知道哪些科目重要还不够,怎么“搭配”才是艺术。下面学姐就按几个大方向,给你们扒一扒那些神仙组合和天坑搭配。
理工科 (STEM) 方向
黄金组合1(工程/物理/计算机):数学 + 进阶数学 + 物理
这套是顶级配置,几乎可以横扫所有G5的工程、物理和计算机专业。它完美展示了你无与伦比的数理逻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还有余力,可以加一门化学或者计算机科学,简直是王炸中的王炸。
黄金组合2(医学/生化/药学):数学 + 化学 + 生物
医学生的标准模板,毫无争议。这三门课覆盖了医学所需的所有基础知识,从分子结构到人体系统,再到数据分析。想进G5的医学院,这三门几乎是唯一的敲门砖。
天坑搭配:
- 只选一门科学:比如想学物理,却选了“物理 + 经济 + 艺术”。这样的组合会让招生官严重怀疑你的学术重心和热情到底在哪。
- 用信息技术(IT)代替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这是个巨大的误区!IT 偏向应用,而 CS 偏向理论和数学。顶尖大学的 CS 专业想看到的是你的算法和编程潜力,而不是你会不会用 Office。剑桥大学就明确指出,A-level 计算机科学并非必须,但数学和进阶数学远比 IT 重要。
经管/商科 (Economics/Business) 方向
黄金组合(经济学):数学 + 进阶数学 + 经济
这是冲刺 LSE、剑桥、UCL、华威经济系的顶配。现代经济学是高度数学化的,没有强大的数学功底,你连文献都看不懂。这套组合直接告诉招生官:“我准备好了。”
黄金组合(其他商科/管理):数学 + 经济 + 一门人文社科(如历史/地理)
这套组合既展示了你的数学分析能力(数学),又体现了你对商业世界的理解(经济),同时还证明了你的论文写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历史/地理)。非常受G5管理学院的欢迎。
天坑搭配:
- 经济 + 商科 + 会计:这就是我朋友小A的血泪史。这三门课在大学招生官看来,内容重叠度太高,显得你的知识面非常狭窄。LSE 官网曾明确指出,他们不建议申请者同时选择经济和商科。因为他们想看到的是一个学生更广泛的学术能力,而不是一个在 A-level 阶段就过早“专精”于某一职业领域的人。
人文社科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方向
黄金组合(法律):历史 + 英国文学 + 政治/经济/拉丁语
这是一套经典的法学申请组合。历史培养你处理大量信息和构建论点的能力,英国文学则精进你的文本分析和精细表达能力。第三门课则可以展示你的逻辑或对社会运作的理解。没有比这更完美的“准律师”画像了。
黄金组合(PPE):数学 + 历史 + 经济/政治
牛津的王牌专业 PPE,需要学生兼具文理思辨能力。数学负责训练你的逻辑和量化分析能力(E-经济),历史和政治则负责你的批判性思维和宏大叙事能力(P-政治,P-哲学)。这个组合堪称完美匹配。
天坑搭配:
- 纯“软”科目组合:比如“社会学 + 传媒研究 + 心理学”。不是说这些科目不好,它们都很有趣也很有价值。但如果你的三门课都是这类,那么在申请G5时,可能会被认为学术严谨性(academic rigor)不足。顶尖大学更希望看到至少有一门像历史、英国文学或一门语言这样的传统学术科目来“压舱”。
小心!这些“友好”科目可能是G5申请的“隐形杀手”
有些 A-level 科目,学起来可能相对轻松,拿高分也更容易,很多同学会把它们当作“保分”之选。但在G5招生官眼里,它们可能就是你申请材料里的“减分项”。
这里要点名的不是说这些科目一无是处,而是说,在申请顶尖大学时,你需要非常谨慎地选择它们,绝对不能让它们成为你学术画像的主体。
商科 (Business Studies):对于想申请纯经济学或金融的同学来说,这门课的“性价比”不高。顶尖大学经济系宁愿看到你学历史或地理,也不一定乐于看到商科,因为他们认为 A-level 商科的内容偏实践,不够理论化,且与经济学有内容重叠。
会计 (Accounting):和商科类似,过于职业导向,学术深度被认为有限。
传媒研究 (Media Studies):一直以来都被一些顶尖大学视为“软”科目。如果你想申请的专业是英语、历史等,那传媒研究的说服力远不如英国文学或古典文明。
法律 (Law A-level):这可能是最反直觉的一门。想在大学读法律,A-level 反而不建议学法律。为什么?因为顶尖法学院希望从零开始,用他们自己的方法论来教你法律思维。他们更看重你在历史、英语等科目中展现出的底层能力,而不是你对 A-level 法律条文的了解。LSE 官网就曾建议,想学法律的学生,最好选择那些能培养分析和批判技能的传统科目。
学姐的真心话:是不是这些科目就完全不能碰?也不是。关键在于“搭配”。如果你选了两门硬核科目,比如数学和物理,那么第三门选一个你真正感兴趣的“软”科目,比如心理学或传媒,是完全OK的,这还能展示你的兴趣广度。但如果你三门课选了“商科 + 传媒 + 社会学”,那基本就和G5说拜拜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估计大家头都大了。别慌,学姐最后给你们来点实在的,保证你听完就能立刻行动起来。
别再抱着你的选课手册瞎猜了,现在,立刻,马上!打开你最想去的那几所大学的官网,找到你想学的那个专业,把它的 A-level 要求页面仔仔细细读三遍!把“required subjects”(必修科目)和“recommended subjects”(推荐科目)用荧光笔标出来,这就是你的“圣旨”。
如果你还不知道未来想学什么,那就选最稳妥的万金油组合,给自己留足后路。比如“数学 + 物理 + 历史”,这个组合文理兼备,进可攻工程计算机,退可守社科商科,未来填志愿的时候你会感谢现在深谋远虑的自己。
记住,你的 A-level 选课,是你为自己未来两年、甚至四年大学生活铺下的第一块基石。这块石头铺得正不正,决定了你上面的房子能盖多高。别因为一时的畏难情绪,或者道听途说哪个老师给分高,就葬送了自己冲击梦校的可能。
学姐当年也为这事儿纠结了无数个晚上,把所有梦校的官网翻了个底朝天。但正是那时的“麻烦”,才换来了今天的 offer。路要一步一步走,弯路要一点一点避。你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千万别让它卡在选课这第一关。
加油吧,未来的G5学霸们!有什么问题,随时来 lxs.net 找学姐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