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发钱了!大湾区奖学金申请全攻略

puppy

喂喂喂,在香港读书的宝子们注意啦!港府又来发钱啦,说的就是每年8万港币的大湾区奖学金!是不是听着心动,又怕申请流程复杂、材料搞不清?别担心!这篇保姆级攻略就是为你准备的!从申请资格、时间线到必备材料,再到如何写出让评审眼前一亮的文书小技巧,我们都给你扒得明明白白。这泼天的富贵可别错过了,赶紧点进来,手把手教你把这笔钱稳稳拿到手!

港府发钱,申请前必看!
文章太长不想看版:
1. 这是什么钱? 香港政府为指定的自资学士学位课程非本地生设立的“卓越表现奖学金”,每年最高可达8万港币,基本等于学费全免!
2. 我能申请吗? 成绩好(GPA越高越好,通常3.0是门槛),有社区服务、实习或活动经历。具体看学校邮件通知。
3. 怎么申请? 学校发邮件通知,你提交材料(成绩单、文书、推荐信等),学校提名,政府审批。重点是盯紧学校官网和邮箱!
4. 关键是什么? 个人陈述(PS)!一定要把你的故事和香港、大湾区的发展联系起来,写出你的独特性和未来规划。
5. 啥时候开始? 一般是每年9-10月。现在就可以开始准备材料,构思文书了!

“叮咚——”

凌晨一点,港大宿舍里,小A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银行发来的学费扣款通知。看着那一串长长的数字,她叹了口气,默默把购物车里那件看了一个月的外套删掉了。

来香港读书是她的梦想,维港的夜景、叮叮车的节奏、课堂上思想的碰撞,一切都那么美好。但现实也挺骨感——学费加上高昂的生活成本,像一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她做兼职、省吃俭用,可依然感觉力不从心。就在她对着银行余额发愁时,同系的学姐发来一条信息:“喂,你申了那个8万块的奖学金没?港府发的那个,叫大湾区奖学金的,我们专业去年就有两个内地生拿到了!”

8万港币?这不就是一年的学费吗?小A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她一直以为奖学金是学神们的专利,离自己很遥远。但在学姐的鼓励下,她决定试一试。没想到,两个月后,她真的收到了获奖邮件。当她看到“Congratulations”那个词时,感觉整个世界都亮了。

嘿,宝子们,小A的故事是不是有点熟悉?我知道,很多在香港读书的同学都和小A一样,一边追逐梦想,一边为现实的账单烦恼。今天,我就要化身你的“神仙学姐”,把这个能帮你“回血”8万港币的大湾区奖学金扒个底朝天,手把手教你怎么把这泼天的富贵,稳稳地接住!

这8万块,到底是什么神仙奖学金?

首先得澄清一下,大家口中常说的“大湾区奖学金”,在官方文件里,最常见的其实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自资专上教育基金”下的“卓越表现奖学金”(Scholarship for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这是港府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非本地学生(没错,就是我们内地生!)来香港读指定的自资学士学位课程而设立的。说白了,就是看你足够优秀,港府就帮你付学费!

这笔钱有多香呢?

金额分为两档,一档是每年4万港币,另一档就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每年8万港币!对于大多数自资课程来说,8万港币基本能覆盖掉你全年的学费了。而且,只要你之后每年的成绩能保持良好(通常是GPA达到特定标准,比如3.0以上),这个奖学金是可以续领的,直到你毕业!算下来,本科四年,总共就是32万港币!这笔钱,能让你在香港的生活质量直接提升好几个level,再也不用为了省钱而错过一次和朋友去长洲岛吃海鲜的机会了。

根据香港教育局的数据,每年都有超过5000名学生获得各类政府奖学金,其中非本地生占了相当一部分。就拿2022/23学年来说,就有超过2000名非本地学生获得了这个“卓越表现奖学金”。名额真的不少,机会就摆在眼前!

灵魂拷问:我能申请吗?申请资格大揭秘

看到8万块,眼睛都亮了,但冷静一下,先来看看你是不是港府要找的那个“靓仔”或“靓女”。

1. 你的身份:非本地学生
这个奖学金主要是为非本地学生设立的。所以,所有通过高考、国际课程等途径来香港读大学的内地同学们,恭喜你,第一关通过!

2. 你的课程:指定的自资学士学位课程
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这个奖学金并不是所有大学所有专业都能申请的。它主要针对的是香港那些“自资”的大学或课程。比如香港都会大学(HKMU)、香港树仁大学(HKSYU)、香港恒生大学(HSUHK)以及一些大学附属的社区学院或持续教育学院提供的学士课程。

怎么知道自己的专业在不在名单上?最直接的方法是去“Study in Hong Kong”这个官方网站(www.studyinhongkong.edu.hk)上查询。网站每年都会公布一份详细的院校和课程清单。比如,在2023/24学年的名单上,就包括了香港都会大学的“运动及康乐管理荣誉工商管理学士”和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THEi)的“时装设计(荣誉)文学士”等超过200个课程。

3. 你的成绩:学术表现是硬道理
这毕竟是“卓越表现奖学金”,所以成绩是绕不开的硬指标。对于新生来说,评审委员会会看你的入学成绩,比如高考分数、国际课程(IB, A-Level)的成绩。对于已经在读的学生,看的自然就是你的大学GPA了。

GPA要多高才算有竞争力?虽然官方没有明确划线,但根据往年成功申请的同学分享,GPA至少要在3.0/4.0以上。如果你想稳一点,冲着8万的全奖去,那目标最好定在3.5以上。去年拿到奖学金的城大朋友小林,他的GPA是3.7,同时还拿过两次院长嘉许名单(Dean's List),这就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学术证明。

4. 你的软实力:社区服务与领导才能
港府想资助的,绝不仅仅是会读书的“学霸”,更是有社会责任感、有领导潜力的全面人才。所以,除了成绩,你在课外活动、社区服务、实习经历等方面的表现也至关重要。你是不是学生会干事?有没有组织过什么活动?有没有去NGO做过义工?这些都会成为你申请材料里的闪光点。

申请时间线:别让8万块从指尖溜走

记住了,这个奖学金不是你直接向政府申请的,而是由你所在的大学提名!所以,整个申请流程的关键节点,都在你的学校。

Step 1: 学校发布通知(通常在每学年开头的9月-10月)
新学期一开始,你就得像雷达一样,时刻扫描你的学生邮箱和学校的学生事务处(Student Affairs Office, SAO)官网。学校通常会通过邮件或网站公告的形式,发布奖学金的申请通知,里面会详细说明申请资格、所需材料和截止日期。

千万别小看学校邮件!去年浸会大学的小马就因为暑假没怎么看邮件,开学后又忙着选课,结果完美错过了10月初的申请截止日期,白白损失了8万块,肠子都悔青了。

Step 2: 准备并提交申请材料(通常有2-4周的准备时间)
收到通知后,就要立刻行动起来。你需要填写申请表,准备成绩单、个人陈述、推荐信、活动证明等一系列文件。时间非常紧凑,所以我们后面会讲到,很多材料需要你提前准备。

Step 3: 学校内部评审与提名(11月-次年1月)
你提交材料后,学校会成立一个评审委员会,对所有申请者进行筛选,然后把最优秀的候选人名单(也就是提名名单)报送给香港政府的教育局。

Step 4: 政府最终审批与结果公布(次年2月-4月)
教育局会审核学校提交的名单,并做出最终决定。结果通常会在第二学期的中段公布。同样,你会通过学校的邮件或系统通知得知自己是否获奖。那一刻,真的会像拆盲盒一样刺激!

必备材料清单:打一场有准备的仗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别等到申请通知来了才手忙脚乱。下面这份清单,你现在就可以开始准备了!

1. 申请表格(Application Form)
通常在学校通知申请时,会附上下载链接。按要求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即可。注意检查,不要有拼写错误。

2. 官方成绩单(Academic Transcript)
在读生需要提供大学至今的最新成绩单。可以去学校的教务处(Registry)申请。有些学校提供电子版,有些需要纸质版,看清楚要求。

3. 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Essay)
这是整个申请的灵魂!也是我们后面要重点讲的部分。它决定了你在一堆高GPA的申请者中,如何脱颖而出。

4. 推荐信(Recommendation Letter)
通常需要1-2封。最好找熟悉你学术能力和个人品质的教授来写。怎么邀请教授?提前一个月发邮件,附上你的简历、成绩单和个人陈述草稿,并礼貌地询问教授是否愿意帮你。这样能帮助教授更好地了解你,写出更有针对性的推荐信。

5. 活动与奖项证明(Proof of Co-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Awards)
所有你在申请表里提到的活动、奖项、实习、义工经历,都要有相应的证明材料。比如获奖证书、实习证明、活动照片、感谢信等。把它们扫描成PDF,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文件名要清晰,例如“张三-学生会工作证明.pdf”。

Pro-Tip: 建立一个“我的奖学金申请”文件夹,把所有材料的电子版都存在里面。这样每次申请不同的奖学金时,就可以快速调用,稍作修改即可。

文书制胜:如何写出让评审眼前一亮的Personal Statement

好了,进入核心环节。如果说GPA是门票,那个人陈述(PS)就是决定你能不能坐到VIP席位的关键。

一份平庸的PS:“我品学兼优,积极参加活动,希望获得奖学金以减轻家庭负担。”
一份出色的PS:用一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你的热情、能力和与众不同的思考。

那么,如何打造一份出色的PS?

第一,讲一个“你”的故事,而不是背一份“简历”。
评审每天要看上百份申请,他们对“我GPA 3.8,是学生会主席”这样的陈述已经麻木了。他们想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你可以从一个具体的经历入手。比如,在香港理工大学读设计的李同学,她的PS开头是这样写的:

“小时候,我常常跟着做裁缝的奶奶在深圳的城中村里穿梭。我看到的不仅是密密麻麻的握手楼,还有邻里间用客家话、潮汕话、粤语交织成的独特社区文化。这让我思考,设计如何能不仅仅是美观,更能连接一个社区的情感。因此,我选择了在香港——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学习社会创新设计。”

你看,这个开头没有提任何成绩,但一个对社区有关怀、有思考的申请人形象立刻就立起来了。它把她的个人成长(深圳)、专业选择(社会设计)和学习地点(香港)完美地串联了起来。

第二,把你的故事和“大湾区”紧密相连。
这个奖学金为什么受到大湾区学生的青睐?因为它隐含着一个期望:希望你学成之后,能为香港和整个大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所以,你的文书里一定要体现出你对大湾区的理解和未来的规划。

不要空喊口号,说“我要为大湾区建设做贡献”。要具体!

比如,你是学金融的,你可以这样写:
“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前沿的金融模型,更通过参加‘深港通’的模拟交易比赛,深刻理解了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联动的巨大潜力。我未来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专注于跨境资产管理的金融分析师,利用香港的制度优势,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企业引入更多国际资本。”

这段话展示了你的学习(金融模型)、实践(模拟比赛)、思考(两地联动)和未来规划(职业目标),逻辑清晰,目标明确,非常有说服力。

第三,“Show, Don't Tell”(展示,而非说教)。
这是写作的黄金法则。不要反复说自己“有领导力”,而是讲一个你领导团队完成挑战的故事。不要说自己“有社会责任感”,而是描述你在一次义工活动中的具体行动和感悟。

举个例子,想体现自己的创新能力:
Telling: “我是一个很有创新能力的人。”(空洞)
Showing: “在为学校社团设计招新海报时,我放弃了传统的模板。我利用AR技术,让海报上的图案在手机扫描后能‘动’起来,并直接链接到报名页面。这次创新的尝试让我们的招新人数比去年增加了50%。”(具体、有数据、有结果)

申请避坑指南:这些错误千万别犯!

1. 完美错过DDL:再说一遍,盯紧邮箱和官网!在手机日历上设置好提醒!
2. 一份文书走天下:每个奖学金的侧重点都不同。这份奖学金看重你与大湾区的联系,另一份可能更看重你的学术研究潜力。一定要“量身定制”。
3. 低级错误毁所有:提交前,把所有材料,尤其是PS,读三遍以上!找你的同学、朋友甚至学校的写作中心老师帮你检查语法和拼写错误。
4. “废话文学”:文书篇幅有限,开门见山,每一句话都要为你的核心论点服务。删掉所有空洞的形容词和不必要的客套话。
5. 材料不规范:学校要求PDF格式,你就别上传JPG。要求文件名是“学号+姓名”,你就别只写个“PS”。细节决定成败。

在香港读书,是一场华丽的冒险。它有无限的机遇,也伴随着现实的压力。而港府提供的这8万奖学金,就像是一个强力的“补给包”,它不仅仅是钱,更是一份认可,一份能让你卸下重担、轻装上阵的底气。

有了它,你或许就能少打一份工,多参加一个学术讲座;或许就能把纠结了半年的相机买下来,去记录香港的每个角落;或许就能更从容地去深圳、广州实习,提前为融入大湾区职场铺路。

别再觉得自己不行,也别嫌麻烦。你为了来到这里,已经付出了那么多努力,你值得最好的支持。现在,就打开电脑,开始整理你的故事,写下你的梦想吧。这泼天的富贵,你不接,谁接?

赶紧行动起来,说不定,明年收到那封“Congratulations”邮件的人,就是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5665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