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铁饭碗砸向了谁?最新录用名单速看

puppy

最新出炉的录用名单我们帮你扒了一下,结果还真有点意思!“电气老八校”真的能躺赢吗?除了王牌电气专业,还有哪些“黑马”专业杀出重围?最让你关心的,海归背景在这场神仙打架里到底还有没有优势?别再瞎猜啦,快来看看这份热乎的数据分析,找找你的母校和专业在不在榜上,也好给自己回国求职找准方向!

国网求职避坑指南
专业对口是王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硬通货中的硬通货。通信、计算机、财会等专业也有机会,但名额少,竞争更激烈。专业壁垒极高,想跨专业上岸基本不可能。
学历内卷严重:想进省会城市或总部的单位?硕士是起步门槛,博士都屡见不鲜。本科生机会更多集中在地级市或县级公司,但选择面会窄很多。
院校背景卡得死:“电气老八校”+华北电力大学+原电力部直属高校是绝对的“嫡系部队”。双非院校背景的同学,除非有极其亮眼的表现,否则在网申环节就可能被刷掉。
海归优势不明显:国网的招聘体系和笔试内容都高度本土化。除非你是顶尖名校+王牌对口专业,否则海外留学背景可能不如国内一个对口院校的硕士有优势。别把宝全押在“海归”这个标签上。

上周和刚从英国读完硕士回来的朋友小K吃饭,席间他大吐苦水。小K在英国读的是金融,学校也是QS前100的名校,本以为回国找工作能降维打击。他信心满满地投了国家电网总部的财务岗,觉得自己的国际视野和金融背景,简直是为这种“国之重器”量身定做。

结果呢?简历石沉大海,连笔试通知都没收到。他不服气,托人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和他竞争的,全是清华、人大、上财这些国内顶尖财经院校的本硕。人家不仅专业课学得扎实,对国网的招聘流程、笔试题库更是了如指掌,大三就开始刷题准备了。

小K的经历,估计是很多留学生回国求职时的缩影。我们总觉得,手握海外文凭,就像带了“主角光环”,但在国家电网这种体系高度成熟、规则明确的“围城”里,这套玩法还灵吗?

咱也别瞎猜了。最近2024年国家电网第一批的录用公示陆陆续续都出来了,我们花了好几天,把这些名单扒了个底朝天,用数据给你画个像。看看这碗“铁饭碗”,到底都砸向了谁?也给你提个醒,未来的路,该往哪儿走。

“电气皇族”VS“钦定太子”:谁才是国网的“自己人”?

聊国网,就绕不开那些“名门望族”。如果你在国内读过工科,一定听过“电气老八校”的赫赫威名。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这八所学校的电气工程专业,在国内就是金字塔尖的存在。

但你要是以为国网招聘是“八王议政”,那就太天真了。在“老八校”之上,还有一个近乎bug级的存在——华北电力大学(简称“华电”)。

咱直接上数据。就拿刚出炉的2024届国网一批录用数据来看,仅华北电力大学一所学校,就为国网系统输送了超过1200名毕业生!这是什么概念?就是断层式的领先,第二名到第十名的加起来可能还没他一家多。所以圈内人都开玩笑说,别的学校是国网的“干儿子”,华电那是“亲儿子”,还是唯一的“太子”。

这真不是吹的。我有个学长就是华电毕业的,他说他们学校的课程设置,很多都是直接对标国网的技术标准和业务需求的。老师们很多都有在电力系统工作的经历,甚至有些就是国网的专家顾问。每年校招季,国网各大省公司都是组团来学校开宣讲会,那种感觉不叫招聘,叫“回自家院里挑人”。

当然,“老八校”也不是吃素的。紧随其后的就是西安交大、山东大学(虽然不是老八校,但地理位置和电力专业实力都很强)、东南大学、华中科大这些传统强校,每家贡献的人数也都在200-400人之间。这些学校的学生,基础扎实,校友网络遍布全国电力系统,同样是国网眼中的“香饽饽”。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圈子文化”?说白了,国网是个技术密集型、专业壁垒极高的行业。它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懂理论,更要熟悉国内电网的运行规范、技术标准。而这些“嫡系”院校,几十年来一直和电力系统深度绑定,从课程体系、科研项目到人才培养,都形成了一套完美契合的模式。国网从这些学校招人,用着顺手,风险最低,忠诚度也高。

所以,如果你是留学生,想和这些“皇亲国戚”们同场竞技,首先就要明白,你面对的不是一场纯粹的能力比拼,更是一场圈子和背景的较量。

除了王牌电气,还有哪些“跨界选手”挤进了决赛圈?

看到这里,学非电气专业的同学可能心凉了半截。难道国网的大门只为“电气王族”敞开吗?

别急,咱接着看数据。国网毕竟是个体量堪比小国家的巨无霸企业,光靠电气工程师是玩不转的。在这次的录用名单里,我们也发现了不少“跨界选手”的身影。

第一大“外援”:信息通信类专业。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计算机、软件工程、通信工程这些。随着“坚强智能电网”和“数字国网”建设的推进,电网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从电网调度、数据监控到网络安全,哪个环节离得开IT人才?

在2024年的名单里,通信类专业的招聘人数仅次于电气类,占比相当可观。像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这些在通信领域的顶尖学府,每年都有不少毕业生进入国网的信通公司或者省公司的信通部门。我认识一个北邮学通信的同学,他当年就凭着一个关于电力物联网安全传输的项目经验,成功拿下了江苏省电力公司的offer,待遇相当不错。

第二大势力:财会金融类专业。

别忘了,国家电网常年在世界500强里排名前三,这是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资本运作、财务管理、投资分析的需求量巨大。因此,财会金融类专业也是国网招聘的“刚需”。

不过,这个赛道的竞争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电气专业。录用名单上,清一色都是“两财一贸”(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这些国内顶尖财经院校的毕业生。而且,对学历要求极高,基本都是硕士起步。想进总部的财务部门,没个清北人复的博士学位,简历都可能过不了。

其他零星“选手”:土木、机械、管理、法学等。

国网每年都有大量的基建工程,比如盖变电站、架设输电塔,所以会少量招聘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一些设备维护和制造相关的岗位,也需要机械工程背景的人才。此外,人力资源管理、法学、技术经济等专业,在总部和省公司层面也有少量需求。

但说实话,这些专业的招聘名额非常少,往往一个省公司一年就招几个,属于“神仙打架”的级别。对于留学生来说,除非你的专业方向和国网的业务有极强的结合点,否则很难在这些小众赛道上脱颖而出。

海归光环失灵了?留学生在国网的真实处境

聊了这么多,终于到了咱们留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海归背景,在这场角逐里到底算什么水平?

我直接告诉你答案吧,可能有点扎心:在国网的招聘体系里,海归光环基本上是失灵的,甚至在某些时候还可能是“减分项”。

我们仔细翻阅了几个省公司的录用名单,发现留学生的身影寥寥无几。偶尔能看到几个,毕业院校也基本都是在特定专业领域享有盛誉的,比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电气专业很强),澳洲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或者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那些综合排名很高,但电气专业并非顶尖的学校,几乎看不到。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是知识体系的“水土不服”。

国网的招聘核心是全国统一笔试。这个笔试考什么?考的是极其细致、极其本土化的专业知识,比如中国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标准、调度规程、最新的特高压技术等等。这些知识,你在国外的课堂上根本不可能接触到。国内的对口院校,从大三开始就有专门的课程和辅导,学生们人手一本“红宝书”(历年真题集),刷了一遍又一遍。

而留学生呢?等你毕业回国,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备考时间。面对那些见都没见过的考点,就算你专业基础再好,也很难在短期内和国内“久经沙场”的考生们抗衡。

其次,是招聘流程的“时差”。

国网的招聘分为一批(秋招)和二批(春招),时间节点卡得非常死。一批通常在9-10月份发布公告,12月笔试。很多留学生这个时候还在赶毕业论文,或者课程还没结束,根本无暇分身。等你好不容易拿到毕业证回国,可能连二批的尾巴都赶不上了。

我一个在悉尼大学读电气的朋友,就吃了这个亏。他专业能力很强,但毕业时间是12月份,完美错过了国网一批。等他第二年春天回来参加二批,发现好的岗位早就被一批瓜分完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县公司,心气儿一下就没了。

最后,是“圈子”的排斥。

前面说了,国网招聘很看重“出身”。一个HR在面对一份国内“嫡系”院校的硕士简历和一份海外名校的硕士简历时,他会下意识地更信任前者。因为前者意味着“知根知底”,意味着他的校友遍布系统内部,意味着他更容易融入企业文化。而后者,则充满了不确定性。

说句大白话,国网招人就像传统家庭相亲,不光看你个人多优秀,更看重“门当户对”。你的大学是不是在它的“朋友圈”里,你的专业是不是和它的业务“八字相合”,这可能比你雅思四个8、手握几段海外实习重要得多。

所以,这碗饭到底该怎么端?

说了这么多,不是为了劝退大家,而是希望帮你把情况看清楚,别再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错误的方向上。

如果你还在选校选专业的阶段,又对回国进国网抱有执念,那我的建议是,老老实实地去考华电或者“电气老八校”,这比你去任何一所海外大学都管用。

如果你已经身在海外,或者即将毕业,也别灰心,路不是死的。给你几句实在话:

第一,想进国网,就拿出考研的劲头去准备笔试。忘掉你的留学生身份,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国内应届生。提前一年开始搜集资料,上淘宝买最新的辅导书和题库,找国内的同学朋友组队学习。笔试是第一道坎,也是最硬的一道坎,迈过去,你才有和别人坐下来谈的机会。

第二,精准定位,别乱枪打鸟。你的优势在于语言和国际视野。所以,可以多关注一下国网总部、中国电科院、南瑞集团这些单位里和国际业务、前沿技术研究相关的岗位。或者,利用你的复合背景,去尝试一下数字化、金融投资类的部门,也许能实现“弯道超车”。

第三,放平心态,给自己多找几条后路。国网的“铁饭碗”虽好,但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你的留学经历,在新能源企业、外资电力设备公司(如西门子、ABB)、或者能源领域的咨询公司、投行里,可能会更受青睐。这些地方或许没有国网那么稳定,但天花板可能更高,也更能发挥你的特长。

铁饭碗香,但也不是非啃不可。这年头,没有什么工作是绝对的“一劳永逸”。看清自己的牌,想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比削尖了脑袋挤上一条不一定适合自己的独木桥,要重要得多。

祝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电网”,无论它是在高高的铁塔上,还是在更广阔的天地里。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6810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