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大学姐申请季避坑指南 |
|---|
| 时间规划是关键:别等到最后两个月才手忙脚乱,申请季是一场持续一年的马拉松。 |
| PS不是写作文:用STAR法则(情境-任务-行动-结果)讲故事,别堆砌形容词。 |
| 成绩不代表一切:了解国大的“Aptitude-Based Admissions”(ABA),你的特长和热情同样重要。 |
| 细节决定成败:推荐信提前约,材料清单反复核对,别让小疏忽毁了你的努力。 |
哈喽,大家好呀,我是你们在国大(NUS)等你们的学姐!
还记得我高三那年的一个冬夜,凌晨两点,我房间的灯还亮着。桌上摊着一堆资料,电脑屏幕上是国大那个信息量爆炸的官网,光是不同国际资质(A-Level, IB, AP, 高考...)的申请要求就够我喝一壶的了。我一边打哈欠,一边在文档里敲下一行字:“我的优势是...”,然后删掉,再敲,再删。那种感觉,就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浓雾里开车,你知道目的地很美好,但方向盘往哪打,油门踩多深,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当时我就想,要是有个刚走过这条路的人,能拉我一把,告诉我哪里有坑,哪里是捷径,该多好。
所以,今天我来了。这篇文章,就是我想递给当年那个迷茫的自己的“通关秘籍”,当然,现在它属于你了。这里没有官话套话,只有我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经验和实打实的干货。准备好了吗?咱们这就发车!
规划一条不慌不忙的时间线
申请季最怕什么?不是竞争激烈,而是“临时抱佛脚”带来的全面崩盘。规划好时间线,你就赢了一半。国大的申请窗口通常在每年的10月开放,到次年的3月初截止。看起来时间很长,但真正有效的准备时间,需要从高二的暑假就开始了。
高二下学期(3月-6月):信息搜集与自我定位
这个阶段,你的主要任务不是动笔,而是动脑和动手查。你需要搞清楚几个核心问题:
1. 我想读什么专业?不要只看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科学(CS)或者工商管理(Business)。去国大官网的院系页面,把所有本科专业的介绍都看一遍。我当时就意外发现了一个叫“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 (PPE)”的宝藏专业,它完美结合了我对社科和逻辑思辨的兴趣。看看课程设置,了解一下未来的职业方向。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圈定3-5个你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方向。
2. 我的成绩够格吗?国大官网有一个非常重要但很容易被忽略的工具,叫做“Indicative Grade Profile (IGP)”。它显示了过去一年各专业录取学生在各种考试体系(A-Level, IB等)里,排在后10%(10th percentile)和后25%(25th percentile)的分数。比如,2023年的数据显示,计算机科学的IGP(A-Level)是AAA/A,这意味着即使是录取线边缘的学生,成绩也极其优秀。这能让你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如果你的在校成绩或预估标化分数离IGP有差距,你就要开始思考,是努力冲刺,还是考虑申请门槛稍低一些的相关专业。
高二暑假(7月-8月):标化考试与活动深化
这是你提升“硬实力”和“软实力”的黄金时期。如果你需要考雅思/托福,或者SAT/ACT,暑假是集中备考的最佳时机。国大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是雅思总分6.5(阅读和写作不低于6.5)或托福92-93分。但记住,这只是“门槛”,想申请热门商科、法学等专业,语言分数越高越好。我一个申请商学院的朋友,雅思考到了8.0,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
同时,把你参加过的活动进行梳理和深化。别再想着“广撒网”了,招生官想看到的是深度。如果你参加了模联,那就在这个暑假尝试组织一场校际会议;如果你喜欢编程,那就利用假期完成一个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小项目或App。我当时是把我参与的一个环保社团活动,从简单的校内宣传,深化为了一个针对社区垃圾分类问题的调研项目,并写成了一份小报告。这比列出10个无关痛痒的“参与奖”要有力得多。
高三上学期(9月-12月):文书构思与材料准备
开学后,申请季的战火就正式点燃了。这个阶段的核心是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 PS)和推荐信。
10月中旬前:最终确定申请的专业,并开始头脑风暴你的PS。把所有能体现你和这个专业相关的经历、想法、感悟都写下来,再多再乱也没关系。
11月底前:完成PS初稿。一定要找人帮你修改,可以是你的升学指导老师,也可以是英语好的学长学姐。我当时把我的PS给三个人看过,每个人都从不同角度给了我宝贵的建议。
12月:联系推荐人。千万别等到截止日期前一周才去!最好提前一个月,带着你的简历和PS初稿,跟老师约一次正式的沟通。告诉老师你为什么想申请国大和这个专业,你希望老师在推荐信里侧重强调你的哪些品质。这样,老师才能写出一封有血有肉、为你量身定做的推荐信,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模板。
高三寒假及开学(1月-3月):填表、提交、等候
1月-2月:开始填写网申系统。国大的申请系统内容非常多,千万不要一次性填完。每天填一部分,每填完一部分就保存。特别是“Achievements”这一栏,最多可以填10项,每一项都有字数限制。如何用最精炼的语言描述你的奖项和活动,是需要花时间打磨的。
3月初:国大的申请截止日期通常在3月。我强烈建议你提前至少一周提交。每年都有人因为在最后一天遇到网络拥堵、支付失败等问题而错过DDL,这种遗憾真的没必要。
提交后,记得时常检查你的申请邮箱,有些学院可能会有额外的面试或笔试通知。比如,法学院、医学院、建筑学等专业基本都会有后续环节。
硬实力:成绩单和标化才是敲门砖
聊完成绩,咱们再来谈谈申请中最“硬”的部分。国大作为世界顶尖学府,对学术能力的要求是毫不含糊的。
在校成绩(GPA):这是招生官最先看的东西。一份持续优秀或稳步上升的成绩单,是证明你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最直接证据。如果你在高一、高二成绩平平,但在高三上学期有显著提升,这同样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千万不要因为某一两次考试失利就放弃,招生官看的是你整个高中阶段的学术轨迹。
国际课程体系:
A-Level学生:国大非常看重A-Level成绩。从IGP就能看出,热门专业基本要求3个A*或A。另外,数理化等硬核科目的成绩尤其重要,特别是申请理工科和商科时。如果你想申请计算机,那么数学和物理(或计算机科学)的A*会让你非常有竞争力。
IB学生:IB体系的同学,总分是王道。想冲进国大的热门专业,一个42+的预估分会比较稳妥。同时,HL课程的选择和成绩也至关重要。比如,申请工程类专业,HL数学和物理是必须的,且分数最好在6分以上,冲7分是目标。我认识一个IB 44分的大神,HL是物理、化学、数学,全部7分,他同时拿到了国大和南洋理工的工程学院奖学金offer。
高考体系学生:用高考成绩申请国大的同学,你需要达到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分数。一般来说,需要超过所在省份的清北复交分数线。同时,你还需要提供托福/雅思和SAT/ACT成绩。比如,国大官网明确要求高考申请者提供SAT/ACT成绩(部分情况可豁免)。近几年,我身边通过高考途径进来的同学,高考分数基本都在省排名前0.1%,并且都有接近满分的SAT/ACT数学成绩和不错的英语标化成绩。
软实力:让招生官记住你的个人陈述
如果说成绩是入场券,那PS就是让你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的聚光灯。国大的PS要求申请者在300字的篇幅内回答几个问题,比如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课程,你有什么相关的经历等。字数虽少,但字字千金。
忘掉那些空洞的词汇,比如“我对……充满热情”“我乐于助人”“我领导能力强”。招生官每天看成百上千份文书,这些话已经让他们免疫了。你需要做的,是用故事来“展示”(Show, don't tell)。
这里推荐一个万能公式:STAR法则。
S (Situation): 事情发生的情境。
T (Task): 你当时面临的任务或挑战是什么。
A (Action): 你采取了什么具体的行动。
R (Result): 行动带来了什么结果,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举个例子,你想申请商学院,想体现自己的创新和商业头脑。
平庸的写法:“我很有商业头脑,在学校组织了一次成功的义卖活动,锻炼了我的领导力。”
用STAR法则改写:
“(S) 我们学校的年度慈善义卖参与度逐年下降。 (T) 作为学生会成员,我的任务是让今年的活动焕然一新,并提升筹款额。 (A) 我没有沿用传统的卖小商品模式,而是引入了‘盲盒’概念,并利用社交媒体进行预热投票,让同学们决定盲盒里的部分奖品。我还说服了学校周边的3家奶茶店提供赞助优惠券。 (R) 最终,我们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队,筹款额比去年高出50%,达到了2000新币。这个经历让我明白,商业创新不仅仅是新点子,更是对消费者心理的洞察和资源的有效整合,这也是我想在国大商学院深入学习的。”
看到了吗?第二种写法具体、生动,有数据支撑,并且在结尾巧妙地把自己的感悟和申请的专业联系了起来。这才是招生官想看到的。
写PS的时候,一定要把你的经历和国大你想申请的专业“挂上钩”。去官网查查这个专业的课程,看看有没有你特别感兴趣的教授或者研究方向。在文书里不经意地提到它,比如:“我对贵校X教授在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研究非常感兴趣,这与我之前参与的‘AI与社会’辩论赛的思考不谋而合。” 这会瞬间让招生官觉得,你不是在海投,而是真的对国大做过功课。
加分项:被你忽略的“特长生”通道
很多同学以为,申请大学就是拼分数。但在国大,这条路正在变得越来越宽。国大有一个叫做“Aptitude-Based Admissions”(简称ABA)的招生计划。简单来说,如果你的学术成绩稍微没达到IGP的标准,但你在某些领域有异于常人的天赋、成就或热情,你就有机会通过ABA被录取。
这个“特长”范围非常广。它可以是:
- 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比如IMO, IPhO)中获奖。
- 有发明创造,甚至申请了专利。
- 是国家级的运动员或有高水平的艺术(音乐、舞蹈、美术)造诣。
- 在社区服务或社会工作中表现出卓越的领导力和奉献精神。
- 自己创业,哪怕只是一个小的网店或App,但能展示你的企业家精神。
我认识一个学弟,他的A-Level成绩比计算机系的线差了一点点,但他从高中就开始自学编程,开发了一款帮助同学整理笔记的App,在小圈子里有几千个用户。他在申请材料的“Achievements”一栏详细描述了这个项目,并附上了GitHub链接。最终,他通过ABA通道被计算机系录取了。面试的时候,教授几乎没怎么问他的成绩,全程都在和他聊那个App的架构和未来迭代方向。
所以,千万不要低估你“不务正业”的爱好。在申请时,网申系统会有一个专门的板块让你填写ABA相关的信息。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潜力,一定要大胆地展示出来,用作品、奖状、媒体报道等一切可以证明你能力的东西,给招生官一个无法拒绝你的理由。
细节控:那些决定成败的小事
申请是一项系统工程,魔鬼藏在细节中。最后,提醒几个容易被忽略但至关重要的小事。
材料清单核对:在提交前,打印一份官方的材料清单(Checklist),然后把你准备好的每一份文件(护照、成绩单、语言证明、获奖证书等)逐一勾选。确保所有文件都按要求扫描清晰,命名规范。我当年就差点把成绩单的背面给漏了扫描,幸好提交前检查了一遍。
推荐信的沟通:前面提到了要提前联系老师,还有一个细节是,在你和老师沟通完后,发一封感谢邮件,邮件里附上你的简历、PS和一份“亮点清单”(Brag Sheet),简单罗列你希望老师提及的你的事例和品质。这不仅是礼貌,也能极大地方便老师,帮你写出更有针对性的推荐信。
保持邮箱畅通:申请期间,每天检查你的邮箱,包括垃圾邮件箱!国大的一切官方通知都会通过邮件发送。错过了面试通知或者补交材料的邮件,后果可能很严重。
作品集/面试准备:申请建筑、工业设计、戏剧研究等专业的同学,需要提交作品集或参加面试。提前了解具体要求,用心准备。面试时,态度要真诚、自信,展现你对专业的热爱和思考,这比背诵标准答案要重要得多。
写到这里,好像把能说的都掏心窝子地告诉你们了。
回想我的申请季,充满了焦虑和不确定,但也是我成长最快的一段时光。它逼着我第一次那么深入地思考“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想成为怎样的人”。
所以,别把申请看作是一场残酷的淘汰赛,把它当作一次探索自我的旅行吧。每一次修改PS,每一次准备面试,都是你与未来的自己对话的机会。国大很好,但它也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真正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变得更清楚自己要走的路。
放轻松点,深呼吸。你已经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现在,就自信地去展示那个独一无二的你吧。
我在美丽的肯特岗(Kent Ridge)等你们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