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熙大学读舞蹈博士,是种什么神仙体验?

puppy

告诉你,这儿读博可不只是埋头写论文那么“枯燥”!它更像是一场理论与实践的奇妙碰撞:上午可能还在跟教授探讨舞蹈美学,下午就在排练厅为最新的创作挥洒汗水。这里的教授们真的超nice,会像朋友一样带你做研究,而且学校的演出和国际交流机会多到让你惊喜。当然,平衡学术和练功的压力也不小,但那种亲身感受自己从舞者向学者型艺术家蜕变的过程,每一天都充满了成就感。想知道具体的课程设置、申请的独家小技巧,还有学姐最真实的学习生活和心路历程吗?点开文章,这份热乎乎的体验报告,绝对让你收获满满!

学姐划重点:庆熙舞蹈博士体验报告速览
理论+实践两手抓:上午啃着福柯的理论,下午就在练功房挥汗如雨,不是梦!
神仙导师团队:教授不仅是学术大牛,更是你的项目合伙人和人生导师。
国际舞台直通车:学校演出、国际舞蹈节、海外交换项目,机会多到选择困难。
痛并快乐着:平衡学术和练功压力山大,但见证自己蜕变成学者型艺术家的感觉,超赞!
申请干货:研究计划书怎么写?作品集如何脱颖而出?文末有学姐的悄悄话。

哈喽,各位在lxs.net潜水的学弟学妹们!我是你们的学姐Hannah,目前正在庆熙大学舞蹈系博士在读。就在上周,我刚刚结束了一场持续了72小时的“战斗”——白天帮导师做国际舞蹈论坛的现场翻译和记录,晚上通宵赶一篇关于韩国创作舞蹈中“恨”的美学表现的期中报告,中间还挤出四个小时参加了自己博士作品的第一次联排。当周五凌晨三点,我拖着疲惫但极度兴奋的身体,走在庆熙大学空无一人的哥特式校园里,看着灯光下像霍格沃茨城堡一样的和平殿堂时,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在庆熙大学读舞蹈博士,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神仙体验?

这个问题,我被问过不下二十次。每次有学妹来咨询,总会带着一丝好奇和不安:“学姐,读舞蹈博士是不是就是天天在图书馆看书写论文啊?我怕我身体都跳生疏了。”今天,我就想借着这篇文章,把我这几年的真实感受原原本本地倒给你们听。这篇超长体验报告,希望能拨开你心中的迷雾,让你看看一个舞蹈博士的日常,究竟是怎样的五味杂陈,又是怎样的闪闪发光。

读博,不只是写论文那么简单

先来打破第一个迷思:舞蹈博士=纯理论研究。No, no, no!在庆熙,这完全是一场理论与实践的奇妙碰撞。我们的课程设置非常多元,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块:理论研究、实践创作和教学法。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三项全能”的训练营。

就拿我这学期的课表来说吧。周一上午是《舞蹈美学专题研究》,教授会带着我们从尼采的酒神精神一路聊到现代舞先驱玛莎·葛兰姆的“收缩与放松”理论。课堂上,可能上一秒还在讨论身体的哲学意涵,下一秒教授就会让我们立刻站起来,用身体去诠释一个抽象的概念。下午就是《博士生创作工作坊》,这门课才是真正的“战场”。我们每个博士生都要发展一个独立的30分钟作品,从概念构思、舞者甄选、音乐制作到灯光舞美,全程自己操刀。教授的角色更像是一位艺术总监,在你卡壳的时候点拨你,在你跑偏的时候拉你一把。

这里的实践,绝不是本科时期那种模仿式的技术训练,而是带着思考的身体探索。举个例子,我的同学小A,她的博士研究方向是“舞蹈治疗对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干预”。她的实践课作业,就不是编一个好看的舞蹈,而是设计一套完整的舞蹈治疗方案,并邀请真实的志愿者进行试验,最后用影像和论文记录下整个过程和效果。你看,理论和实践在这里是紧密交织、互为养料的。

这种模式培养出的,不是书呆子,也不是四肢发达的舞者,而是“会思考的身体”和“能行动的大脑”。根据QS世界大学2023年的表演艺术学科排名,庆熙大学稳坐韩国第一,全球排在第51-100名区间。这个排名背后,靠的就是这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你在这里获得的,是一种复合能力,一种将抽象思辨转化为具体艺术呈现的能力,这在未来的任何领域都极其宝贵。

这里的教授,是导师也是战友

聊到读博,就不能不提“导师”这个关键角色。在韩国,“指导教授(지도교수님)”的权力很大,遇到一位好导师,你的博士生涯就成功了一半。庆熙的教授们,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专业、负责,而且非常有人情味。

他们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只在办公室里见得到的学术权威。他们更像是你的“战友”和“合伙人”。我的导师是韩国现代舞界一位很有名望的编舞家,他的作品每年都会在首尔的大学路艺术中心上演。从博一第二学期开始,他就邀请我加入他的创作团队,担任导演助理。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天降福利!我不仅能近距离观察一位成熟艺术家的工作方法,还能参与到从创意会到最终合成的全过程。

记得有一次,为了一个五分钟的片段,我们整个团队在排练厅磨了整整一个星期,大家都有点筋疲力尽。教授半夜十二点突然叫停,然后自掏腰包给我们点了炸鸡和啤酒,说:“大家先休息,我们聊聊。艺术创作不是体力活,脑子空了,身体再使劲也没用。”那天晚上,我们一边啃着炸鸡,一边天马行空地聊艺术、聊人生,第二天,那个片段的灵感就神奇地出现了。

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在学术研究上体现得更明显。在庆熙,博士生和导师通常会组成一个研究小组(Lab),每周都会有固定的Seminar。在Seminar上,我们不仅要报告自己的研究进展,还要对同门的研究提出批判性意见。教授会像一个主持人一样引导讨论,而不是单方面灌输。我的一个同门师姐,她的论文选题是关于K-POP舞蹈的全球化现象,一开始她总觉得这个题目“不够学术”。但导师却非常支持她,帮她联系了SM娱乐的舞蹈总监做访谈,还带着她一起分析了近10年大概200多支K-POP的MV。最终,她的论文在韩国舞蹈研究领域最权威的期刊上发表了。这种被导师全力支持和托举的感觉,真的能让你在艰难的学术道路上充满力量。

舞台和机会,比你想象的更多

对于学舞蹈的人来说,舞台就是生命。读博期间如果没机会上台,那真是太痛苦了。在庆熙,你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学校提供的演出和交流机会,多到让你只会恨自己时间不够用。

首先是校内的常规演出。舞蹈系每年至少有两大品牌演出:一个是春季的“创作发表会”,主要是硕博研究生的作品展示;另一个是秋季的“定期公演”,这是全系师生共同参与的大型演出,会在校内的和平殿堂或者校外的大剧场上演。能容纳4400多人的和平殿堂,其舞台规格和设备,完全是专业级别的。在这里演出一次,那种体验感和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除了这些,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型演出和项目。比如,学校会和首尔市的艺术基金会合作,推出“社区艺术计划”,鼓励学生把舞蹈带进社区、学校和美术馆。我去年就参与了一个在果川现代美术馆的“环境舞蹈”项目,在美术馆的户外草坪和室内展厅里,根据环境进行即兴创作表演,观众就围绕在我们身边,那种互动的体验非常奇妙。

国际交流的机会更是让人心动。庆熙大学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舞蹈系和世界各地的很多知名艺术院校都有合作。比如,每年暑假都会有和美国纽约大学(NYU)Tisch艺术学院的交换工作坊,也会邀请来自欧洲的著名编舞家来做为期一到两个月的短期课程。去年,我们就迎来了比利时凡俗国际舞蹈团(Peeping Tom)的舞者来授课。能和这些世界顶级的大神面对面学习,感受最前沿的创作理念,这种机会在国内是很难得的。

这些经历不仅仅是丰富了你的简历,更重要的是,它打开了你的视野。你会发现,原来舞蹈可以有那么多种玩法,原来艺术可以和生活贴得那么近。你会开始思考,作为一个来自中国的舞者,你的独特性在哪里?你的身体语言,如何与世界对话?

在汗水与灵感间,找到那个更好的自己

说了这么多美好的部分,也得聊聊现实的挑战。读博,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那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是每个博士生的日常。

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管理和精力分配。你需要在学术研究、实践创作、助教工作(大部分博士生都会申请TA来补贴生活费)和个人生活中找到一个脆弱的平衡。我常常觉得一天48小时都不够用。可能上午刚在图书馆查阅了上百篇关于身体现象学的文献,下午就要立刻切换到感性的创作者模式,在排练厅里引导舞者。晚上还要备课,批改本科生的作业。压力大的时候,失眠是家常便饭,甚至会躲在排练厅的角落里偷偷哭。

但正是这种极限拉扯,才逼着你快速成长。你被迫学会了如何高效地阅读和写作,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灵感,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沟通协作。你会发现,你的思维方式在悄然改变。以前跳舞,可能更多是凭感觉、凭经验。现在,你会不自觉地用理论的视角去分析自己的动作,去解构一个作品的结构。你不再仅仅是一个“舞者”,你正在向一个“学者型艺术家”蜕变。

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地“打碎”再“重建”。打碎你对舞蹈的固有认知,打碎你对舒适区的依赖,然后在一个更深、更广的层面上,重新建立起你和舞蹈的关系。当有一天,你能够清晰地用学术语言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又能用极具表现力的身体将它呈现出来时,那种成就感,足以抚平所有曾经流过的汗和泪。

申请独家小贴士(学姐悄悄说)

最后,给真心想来庆熙读舞蹈博士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实在的干货建议:

1. 研究计划书(연구계획서)是灵魂!这是申请材料里最最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要展示你对某个领域的了解,更要体现你的研究潜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要泛泛而谈,一定要具体。比如,你想研究“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在现代舞编创中的应用”,那你就要写清楚,你打算用什么理论(比如拉班动作分析法?),选取哪些具体的案例?预期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建议提前去学校官网查你想跟的教授的研究方向,让你的计划书尽量和他/她的专业领域有所关联,这样会大大提高成功率。

2. 作品集(Portfolio)要精不要多。提交的影像作品,最好能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能展现你技术能力和表演能力的个人剧目片段,时长3分钟左右即可;另一个是能展现你编创能力的原创作品片段,5分钟以内。视频的画质和剪辑也很重要,一个清晰、有质感的视频,会给教授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千万不要放一个长达二十分钟的、机位固定、画质模糊的演出录像,教授们真的没时间看完。

3. 语言能力是硬门槛。虽然庆熙有全英文授课的GSIS课程,但舞蹈系这种专业,大部分课程还是韩语授课。申请博士,TOPIK 4级是最低门槛,但如果你想在课堂上参与深度讨论、毫无障碍地阅读文献,最好能有5级以上的水平。语言不过关,上课会像听天书,非常痛苦。

4. 面试时,展现你的热情和思考深度。面试通常是线上进行,教授们会围绕你的研究计划书和作品集提问。不要紧张,把它当成一次学术交流。除了回答问题,你也可以主动提问,比如询问教授对你研究方向的看法,或者系里有哪些资源可以支持你的研究。这会让他们觉得你是一个有主动性、有思考能力的学生。

写到这里,窗外的天已经蒙蒙亮了。博士生活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有疲惫,有迷茫,但更多的是沿途看到的、不曾想象过的风景。它让你有机会沉下心来,真正去探寻一个你热爱的领域,去和一个更深刻的自己相遇。

所以,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不甘心只做一个跳舞的“匠人”,而是渴望成为一个能创造、能言说、能思考的“艺术家”,那么,庆熙大学或许就是你下一段奇妙旅程的起点。准备好,来这里开启属于你的神仙体验了吗?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