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党速看!USNews研究生排名大洗牌!

puppy

各位申请季的小伙伴们!今年的USNews研究生排名简直是地震级大洗牌!很多我们眼熟的传统牛校排名哗哗往下掉,而一些宝藏学校却成了黑马,排名飙升!这背后其实是排名算法的重大调整,对就业、科研等指标的权重完全变了。这意味着,你手里的选校名单可能要推倒重来了!我们这篇文章就帮你深扒了这次排名巨变背后的原因,盘点了那些排名暴涨和意外下跌的热门专业和院校,教你如何看懂新榜单,帮你及时调整策略,精准定位,避免踩雷!赶紧来看看你的梦校是升是降吧!

划重点!新版USNews排名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1. 排名算法大变天:不再是“声誉为王”!新算法极度看重“搞钱”能力(科研经费)和“挣钱”能力(毕业后薪资、就业率),简单粗暴,但很真实。
2. 公立大学的春天:因为科研经费权重飙升,很多资金雄厚的公立大校成了最大赢家,排名“坐火箭”一样往上蹿。
3. 法学院/医学院排名“仅供参考”:哈佛、耶鲁等一众顶尖大佬带头“退群”,拒绝提交数据。现在的排名是USNews自己找公开数据估算的,波动极大,参考价值打个问号。
4. 你的选校名单该更新了:别再抱着去年的榜单不放!你以为的“稳一手”可能成了“冲不上”,而一些你没注意到的学校可能才是新的“梦中情校”。

哈喽各位在申请季里奋战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lxs.net的小编。最近办公室里的小助理Amy哭丧着脸找到我,说她感觉天都塌了。

Amy是个典型的“排名控”,从大二开始,她的电脑桌面就是一张USNews Top 20工程学院的截图。她的梦校,一所常年稳居前15的私立名校,是她GPA刷到3.9、GRE考到330+的全部动力。结果,今年最新的USNews研究生排名一出来,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女神校“哗”地一下,掉出了前20。

“小编,你说我是不是这几年都努力错了方向?我一直以为排名是金标准,现在它说变就变,我感觉我的选校名单要全部推倒重来了!”Amy的焦虑,我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我相信,这绝对不是Amy一个人的焦虑,而是今年所有申请党的共同“震撼”。

没错,今年的USNews研究生排名,已经不能用“变化”来形容了,这简直是一场“地震级”的大洗牌!很多我们闭着眼睛都能背出来的传统强校排名下滑,而一些之前你可能没怎么关注的“宝藏大学”却像黑马一样冲了出来。这背后,不是学校本身实力出了问题,而是USNews这个“裁判”,突然改变了游戏规则。

所以,别慌!今天这篇文章,我就带你深扒一下这场排名巨变背后的秘密,盘点一下那些排名暴涨和意外下跌的热门专业和院校,最重要的是,教你看懂新榜单,及时调整策略,精准定位你的选校list,避免“踩雷”!

排名巨变:USNews到底在“搞”什么?

咱们先来解密,这次排名为什么会变得面目全非。简单来说,USNews对它的排名算法进行了一次“断骨级”的手术,核心思想就一个:减少主观,拥抱客观;减少“出身论”,拥抱“结果论”。

以前的排名,非常看重“声誉”这个东西。也就是给各个大学的院长、教授们发问卷,让他们互相打分。这就像一个圈内人的互捧,谁名气大、历史悠久,谁就占便宜。同时,它也很看重“生源质量”,比如录取学生的GRE/GMAT成绩、GPA、录取率等等。

但现在,画风全变了!

新算法大幅降低了“同行评估”(Peer Assessment)和“招生官评估”(Recruiter Assessment)的权重。比如在最新的工程学院排名里,这两项加起来的比重从40%直接砍到了25%。而把省下来的权重,加到了一个更“实在”的指标上——科研实力。

怎么衡量科研实力?USNews的方法简单粗暴:看钱!“研究活动”(Research Activity)这一项的权重,从过去的25%直接翻倍到了50%!它主要看两个数据:学校总共拿到了多少科研经费,以及平均到每个教员头上有多少科研经费。哪个学校的教授更能“拉赞助”,更能从政府、企业那里搞到钱做研究,谁的排名就高。

这种改变的背后,其实是整个社会风向的转变。大家越来越关心一个问题:我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去读个研究生,到底值不值?我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吗?我的学位能帮我搞科研、出成果吗?USNews正是回应了这种焦虑,把排名的重点从“你和谁一起上学”转向了“你毕业后能成为谁”。

这个变化,直接导致了整个榜单的乾坤大挪移。那些家底厚、疯狂投入科研的公立大学,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而一些规模较小、更偏向教学的私立院校,如果科研经费不占优势,排名自然就受到了影响。

几家欢喜几家愁:热门专业排名大盘点

好了,理论讲完了,我们来点实际的。来看看大家最关心的几个热门专业,到底哪些学校是赢家,哪些又成了“失意者”。

工程学院 (Engineering):公立大学的狂欢

工程学院是这次排名变化的“重灾区”,也是最能体现新算法威力的地方。科研经费权重翻倍,直接让一众“科研巨无霸”公立大学笑开了花。

火箭式蹿升的黑马: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在2023年的排名里,它的工程学院还排在第40位,一个中规中矩的位置。但在最新的2024年排名里,它直接飙升到了第31位!一年之内前进9名,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为什么?翻开数据一看便知,佛罗里达大学在2022财年的研究支出高达12.5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钱到位了,排名自然就上去了。

类似的赢家还有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它的工程学院从第13名一跃进入Top 10,排到了第10名。这背后,同样是其每年超过10亿美元的庞大研究经费在支撑。对于想走科研路线,想进实验室“搬砖”的同学来说,这些学校的吸引力瞬间大增。

意外下跌的传统名校:

有升就有降。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的工程学院,一个常年稳居Top 15的藤校,这次就意外地从第13名跌至第19名。很多人看到这个都惊了,哥大工程不强吗?当然强!但它的问题在于,相比于那些动辄几万人的公立大校,哥大工程学院的规模相对较小,教授数量也有限。在新算法下,虽然它的人均科研经费可能依然很高,但在“总经费”这个指标上就不占优势了。加上声誉权重下降,排名下滑也就在所难免。

所以,如果你手里的选校名单里有哥大,现在需要重新思考一下:你追求的是藤校的光环和精英化的教育,还是一个规模更大、项目更多的科研平台?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排名的变化,强迫我们去思考得更深。

计算机科学 (Computer Science):巨头恒强,新贵涌现

CS专业的排名算法虽然也做了调整,但顶尖的“四大天王”——卡内基梅隆(CMU)、麻省理工(MIT)、斯坦福(Stanford)、加州大学伯克利(UCB)——地位依然稳固,毕竟它们在科研、师资、声誉各方面都毫无死角。

但往下看,变化就很有趣了。

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CS专业就是一个非常亮眼的存在。它的排名持续走高,已经稳稳地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康奈尔(Cornell)、佐治亚理工(Georgia Tech)等传统强校并列在第一梯队。UW的崛起,一方面得益于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另一方面也和它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坐落在西雅图,旁边就是亚马逊和微软的总部。新排名越来越看重就业结果,UW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学校,优势自然就更大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看CS排名时,除了总排名,你更应该关注它的“就业生态”。一所学校的排名可能不是最高的,但如果它地处科技中心,和业界联系紧密,能为你提供大量的实习和就业机会,那它的“个人价值排名”可能远高于榜单上的数字。

另外,对于CS申请者,我强烈推荐一个“辅助神器”:CSRankings.org。这个网站不看任何声誉、捐款等虚的指标,只看全球顶尖CS会议的论文发表数量,可以说是最纯粹的“科研实力”排名。你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比如AI、系统、理论,来查看各个学校的真实“硬核”实力。把它和USNews的排名结合起来看,选校会更加精准。

商学院 (Business School):结果为王,薪资说话

商学院的排名变化,同样体现了“结果导向”的原则。USNews将MBA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起薪的权重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两项加起来的比重超过了50%!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所商学院的排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毕业生到底能不能找到工作,以及能挣多少钱。

在这个规则下,那些拥有强大校友网络和就业指导中心,并且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商学院,优势就非常明显。比如纽约大学的斯特恩商学院(NYU Stern)和芝加哥大学的布斯商学院(Chicago Booth),它们背靠华尔街和芝加哥金融中心,毕业生就业数据向来非常亮眼,所以在新排名中的地位也愈发稳固。

反之,一些可能在学术声誉上很强,但在毕业生就业支持上稍弱的学校,排名就可能会面临压力。对于申请商科的同学来说,现在的择校逻辑变得非常清晰:不要只看学校的综合名气,一定要去深挖它的就业报告(Employment Report)。报告里会详细列出毕业生去了哪些公司、平均薪资是多少、在哪个行业就业。这份报告的含金量,比排名数字本身要高得多。

法学院和医学院:一场“退群”引发的混乱

最后,我们来说说今年最富戏剧性的法学院和医学院排名。

故事的起因是,以耶鲁大学法学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为首的一大批顶尖院校,公开宣布“我们不玩了”,拒绝再向USNews提交任何数据。它们认为USNews的排名方法论有严重缺陷,过于强调LSAT/MCAT分数和GPA,而忽视了对公共服务和学生多样性的鼓励。

大佬们一带头,几十所顶尖法学院和医学院纷纷效仿,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抵制运动”。

但USNews怎么可能放弃这两块最赚钱的业务?于是,它宣布:就算你们不给数据,我也要排!它转而使用了各学校官网上能找到的公开数据,比如美国律师协会(AB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公布的数据。用这些“二手数据”拼凑出来的排名,可想而知有多么不稳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乔治城大学法学院(Georgetown University Law Center),作为常年稳居T14(法律界公认的14所顶尖法学院)的守门员,它在风波中一度掉到了第22名,引起一片哗然。虽然之后USNews又调整算法,让它回到了T14行列,但这场闹剧充分说明,对于这些顶级法学院和医学院,今年的USNews排名参考价值已经大打折扣。

所以,如果你是申请JD、LLM或者MD的同学,请务必对今年的排名持保留态度。你需要做的,是回归传统,更多地去研究学校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临床/实习机会、校友网络以及在特定领域的声誉,而不是纠结于一个上下波动的数字。

告别“排名焦虑”:你的申请策略该如何调整?

说了这么多,我知道你现在脑子里可能有点乱。别急,我们来梳理一下,面对这个全新的排名时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第一,把综合排名拆开看,看对你最重要的“子项”。

不要再只盯着那个大大的数字了。USNews的付费版会提供很多细分数据,比如学生/教员比、博士授予数量、各个细分专业排名等等。就算不付费,你也可以在学校官网上找到很多有用的信息。举个例子,假设你想读电子工程(EE)下的通信方向,A校综合排名25,但EE排名15,通信方向排名第5;B校综合排名15,但EE排名20,通信方向排名第8。如果你不是非藤校不去,那么A校对你来说可能就是更优的选择。

第二,学会“交叉验证”,别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USNews不再是唯一的圣经。你应该把它和其他排名结合起来看。想搞科研的,多看看CSRankings(针对CS)、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看重学术声誉);想找工作的,多看看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比较看重教学和国际化)、以及各大求职网站发布的“目标院校”名单。当一所学校在多个不同维度的榜单上都表现出色时,它的实力才算是真正得到了验证。

第三,研究排名“为什么”变,而不是“变了多少”。

当看到你的梦校排名下降时,先别急着伤心。去搞清楚它下降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声誉权重降低,而它的科研经费、师资力量、毕业生就业率依然强劲,那这个下降对你来说可能毫无影响。反之,一所学校排名飙升,你要看清它是靠什么升上来的。如果是因为疯狂砸钱搞科研,而你恰好想读博深造,那它就是你的绝配。但如果你只是想读个授课型硕士快速就业,那这个科研实力的提升对你的直接帮助可能就没那么大。

第四,打造你自己的“个人排名”,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有的排名,都只是一个服务于你的工具,而不是你的主人。申请,归根结底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你喜欢大城市还是大学城?你喜欢理论研究还是动手实践?你未来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把这些问题想清楚,然后去做更深入的“田野调查”。去LinkedIn上找这个项目的学长学姐,发一封礼貌的邮件,问问他们最真实的就读体验。去YouTube上看看校园的Vlog,感受一下那里的学习氛围。去教授的个人主页上,读读他们最近发表的论文,看看是不是你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我认识一个学长,当年放弃了某Top 20的CS项目,去了一所排名30开外的学校,就因为那里有一位他非常崇拜的、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大神”级教授。毕业后,他凭着跟教授做的项目,顺利进入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对他而言,这所排名30开外的学校,就是他的No.1。

排名的大洗牌,看似给我们带来了混乱和焦虑,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其实是一件好事。它打破了我们对“名校”的迷信,逼着我们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学校,什么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项目。

所以,丢掉你那张旧的、只看排名的Excel表吧。现在,是时候为你自己量身定制一份全新的、独一无二的选校名单了。这个过程可能会更辛苦,但相信我,当你最终拿到那个最适合你的offer时,你会感谢今天这个因为排名变化而更加努力、更加清醒的自己。

加油,申请人!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