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SW学术新规核心“红线”速览 |
|---|
| WAM低于50: 你的总平均分(Cumulative WAM)一旦掉到50分以下,就会立刻触发学校的学术审查机制,收到第一封警告信。 |
| 单学期挂科率≥50%: 比如你一学期选了4门课,挂了2门或更多,不管你WAM多高,同样会进入“危险名单”。 |
| 同一门课挂两次: 尤其是必修课,如果连续两次Fail掉,学校会严重质疑你的学习能力和专业匹配度,后果可能很严重。 |
| 强制性学习要求未完成: 比如实习、实验、论文等标明“必须通过”的环节,一旦Fail掉,也会被系统标记。 |
| 后果严重: 从收到警告信(Referral),到留校察看(Probation),再到停学(Suspension),每一步都可能影响你的CoE和学生签证。 |
哈喽,各位在UNSW奋斗的宝子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LXS网站的小编。今天咱们不聊吃喝玩乐,聊一个最近让很多人心里发毛的大事——UNSW悄悄更新了学术规定,这根“红线”比以前可严格太多了!
先给你们讲个身边朋友的真实故事。我一哥们儿叫Leo,读商科的,平时人特聪明,就是有点爱玩。他觉得大学嘛,GPA过得去就行,偶尔挂一两科,大不了交钱重修,小事一桩。去年T2,他有两门课跟小组的同学闹了点不愉快,期末项目没搞好,加上自己有点轻敌,结果一下挂了两门。他当时还开玩笑说:“害,就当是给学校多交点赞助费了。”
结果,新学期刚开始,他就收到了一封来自学校的官方邮件,标题是“Academic Standing: Referral”。Leo当时就懵了,这是啥玩意儿?他点开一看,大意是说他上学期挂科率达到了50%,已经被列为学术观察对象,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联系Academic Advisor,否则会影响后续选课。那一刻,他才意识到,事情远比“多交点钱”要复杂。他开始疯狂搜索,越搜心越凉,发现这东西如果处理不好,下一步可能就是“Probation”(留校察看),甚至会影响他的CoE,那他的学生签证就危险了!
Leo的经历不是个例。很多同学都抱着“挂科是常态”的侥幸心理,完全没意识到学校的规定已经变了天。以前可能你WAM低一点,学校只是发个邮件提醒一下。现在,UNSW的系统是自动化的,只要你触碰了某条红线,警告信马上就到你邮箱,毫无情面可讲。这真的不是在吓唬大家,这波新规,跟我们每个人的毕业和签证都息息相关!
新规到底“新”在哪?揭秘UNSW学术审查三道“红线”
很多同学可能会问,不就是挂科吗,哪个大学没规定?关键在于,UNSW现在对“学术进展不佳”(Unsatisfactory Academic Progress)的定义变得极其量化和严格。基本上,下面这三条“红线”,你踩到任何一条,都会立刻被系统“揪出来”。
红线一:WAM 50的“生死线”
WAM,全称Weighted Average Mark,也就是你的加权平均分。这可不是你一学期的平均分,而是你入学以来所有科目的“总平均分”(Cumulative WAM)。新规里,50分成了一道明确的“生死线”。
只要你的Cumulative WAM在任何一个学期结束后低于50,系统就会自动将你的状态标记为“Referral”。这是最低一级的警告,但也是一切麻烦的开始。
举个例子。小A同学第一学年WAM是55,还不错。但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假设T1)他有点放松,几门课考得不好,T1的WAM只有48。这时候,他的总WAM可能会被拉低到52左右,暂时安全。但如果他在T2学期继续发挥不佳,比如又是40多分,那他的总WAM就很可能掉到50以下。T2成绩一出来,警告信马上就来了。
根据UNSW官方公布的数据,每年大约有5%-8%的本科生会因为学术表现不佳而收到学校的警告。其中,WAM低于50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别小看这个比例,UNSW几万名学生,算下来就是几千人!你很可能就因为一两门课的失手,成为其中一员。
红线二:挂科率50%的“高压线”
这是比WAM更“突发”的一条红线,也是Leo踩到的坑。规定是:在一个教学期内(Term),如果你Fail的课程学分(UOC, Units of Credit)占到你当学期总学分的50%或以上,无论你之前的WAM有多高,都会被立即列入“Referral”名单。
这个规定非常狠。我们国际学生通常一学期修3-4门课,也就是18-24个学分。如果你修了4门课(24 UOC),挂了2门(12 UOC),挂科率正好50%,中招!如果你只修了3门课(18 UOC),那么只要挂了2门(12 UOC),挂科率就高达66.7%,更是跑不了。
我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读工程的学霸学姐,前两年WAM一直很高,接近HD(85+)。大三时,她为了刷高分,选了两门传说中的“神课”,又搭配了两门难度超高的专业核心课。结果没想到那学期项目特别多,她身体也出了点状况,精力跟不上,最后两门专业课都挂了。尽管她另外两门课分数很高,总WAM依然在70以上,但她还是收到了Referral的邮件。她当时又气又委屈,感觉自己明明是好学生,怎么会收到这种信。这就是新规的“一刀切”,它不管你过去多优秀,只看你当下的表现。
红线三:同一门课挂两次的“绝路”
这一条可以说是最危险的“红线”。如果你Fail了同一门课程两次,学校系统会发出最高级别的警报。特别是对于那些核心必修课(Core Course),挂两次的后果非常严重。
为什么?因为学校会认为,你连专业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都无法掌握,可能根本不适合这个专业。在这种情况下,你不仅仅是收到一封Referral邮件那么简单,很可能会直接进入“Probation”(留校察看)阶段,甚至被要求转专业或者直接被“劝退”。
比如,一个学CS的同学,如果C语言这门入门级的编程课挂了两次,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就会有充分的理由约谈你,评估你是否还有能力继续完成CS的学位。根据UNSW内部对国际学生学术支持部门的非正式统计,因“同一门核心课挂两次”而面临严重学术处分的案例,在近两年有明显上升趋势。因为学校认为,重修本就应该付出更多努力,如果第二次还不过,说明问题已经不是“失误”那么简单了。
从“黄牌”到“红牌”:搞懂Referral, Probation, Suspension
一旦你踩了上面任何一条红线,就会启动一套“升级打怪”式的学术审查流程。搞懂这几个词,关键时刻能救命。
第一阶段:Referral (黄牌警告)
这是第一封警告信,相当于足球场上的“黄牌”。收到这封信,你别慌,天还没塌下来。学校的意思是:“嘿,同学,我们注意到你最近学习有点困难,需要聊聊吗?”
这时候,你必须要做的是:
- 立刻回应邮件: 按照邮件里的指示,在截止日期前联系你的Academic Advisor。千万别装看不见!
- 制定学习计划: Advisor会和你一起分析你挂科的原因,帮你制定一个可行的学习改进计划(Academic Improvement Plan)。这个计划可能包括减少下学期的选课量、参加学校的学习技巧讲座等等。
这个阶段,你的CoE和签证都是安全的。学校的目的不是惩罚你,而是“拉你一把”,给你一个自我纠正的机会。根据UNSW学生支持中心的数据,超过70%的学生在进入Referral阶段后,通过与导师沟通和调整学习方法,在下一个学期都能成功回到“Good Standing”(良好学术状态)。
第二阶段:Probation (留校察看)
如果你在Referral状态下的那个学期,学术表现没有任何改善,比如总WAM依然低于50,或者又挂了50%的课,那么恭喜你,你“升级”了。你会收到一封更严肃的邮件,通知你进入“Probation”状态。
“留校察看”意味着什么?
- 选课限制: 你可能会被限制每学期只能选12或18个学分,不能再选满24学分。学校要确保你能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少数几门课上,保证通过率。
- CoE风险: 这个阶段,学校就有可能要考虑你的CoE了。因为选课减少可能导致你无法在预定时间内毕业,需要延长CoE。而根据澳洲移民局的规定,学校有义务向移民局报告那些“学术进展持续不佳”的学生。虽然不一定会马上取消你的CoE,但这绝对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 心理压力巨大: 到了这个阶段,你背负的压力会非常大。每一场考试都像是“生死战”,生怕再挂一科就会被踢出局。
第三阶段:Suspension/Exclusion (停学/开除)
这是最坏的结果,相当于“红牌罚下”。如果你在Probation期间,学术表现仍然没有达到学校的要求(比如,总WAM还是没回到50以上),学校就会启动Suspension(停学)或Exclusion(开除)程序。
Suspension(停学): 通常是让你停学一到两个学期(比如一年),冷静一下,好好思考人生。停学期间,你的CoE会被取消,你必须在28天内离开澳洲,或者转学、上诉。一年后,你可以申请返校继续学习。
Exclusion(开除): 这是最极端的惩罚,意味着你被UNSW永久开除了,以后都不能再申请这所学校。你的留学生涯可能就此中断。
我认识一个学长,就是因为连续两个学期踩红线,从Referral走到了Probation,最后收到了Suspension一年的通知。他当时整个人都崩溃了,因为这意味着他不仅要中断学业,还要跟家人朋友解释,并且面临着巨大的签证压力。后来他通过申诉(Show Cause),说明自己是因为严重的健康问题影响了学习,并提供了完整的医疗证明和未来的详细学习计划,最终学校给了他最后一次机会,让他继续留在Probation状态。这个过程,真的是身心俱疲,扒了一层皮。
不止是挂科!这些“隐形坑”也可能让你亮红灯
除了上面明晃晃的三条红线,还有一些大家容易忽略的“隐形坑”,也可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麻烦。
选课不当,作死第一步
很多同学刚来,不了解课程难度,凭着一腔热血,一学期选三四门“killer course”(杀手课)。比如商科同学同时选了FINS2624、FINS3630这种计算量超大的课,或者CS同学把COMP6441和COMP9242这种硬核编程课放在一起。结果就是,从开学第一周就开始被due和assignment淹没,期末复习时发现哪一门都看不完,最后全线崩溃,挂科一两门简直是家常便饭。
合理的选课策略是“软硬搭配”。每学期安排1-2门硬核专业课,搭配1门相对轻松的选修课(GenEd)或者难度较低的专业课,这样可以有效分散压力,保证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啃那些难啃的骨头。
忽视强制性学习要求
有些课程或专业,除了考试和作业,还有一些强制性的环节,比如:
- 实习(Internship/Placement): 很多工科、教育、医学专业都有强制实习要求,实习表现不合格,就算你其他课都是满分,这门课也算Fail。
- 实验(Lab work): 理科和工科大量课程的实验部分是必须通过的(must-pass component)。你可能期末考了90分,但因为实验报告没交或者出席率不够,整门课直接Fail。
- 小组项目(Group Project): 有些课程的小组项目占分比重极大,而且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遇到不靠谱的队友,真的会把你活活拖死。
所以,在学期初一定要仔细阅读每门课的Course Outline,把这些非考试类的要求用红笔圈出来,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自救指南:收到“警告信”后我该怎么办?
万一,我是说万一,你不幸收到了学校的“夺命连环call”,也就是那些警告邮件,千万别自暴自弃。只要还没到Exclusion那一步,一切都还有挽回的余地。
第一步:别删邮件!冷静!
收到邮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震惊、羞愧、害怕。但千万别把邮件删了当没看见。这是鸵鸟行为,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冷静下来,花10分钟仔细阅读邮件里的每一个字,理解你目前处于哪个阶段(Referral还是Probation),以及学校要求你做什么(Contact advisor, attend meeting等)。
第二步:马上预约Academic Advisor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学校的Academic Advisor不是来审判你的“法官”,他们是来帮助你的“军师”。他们的工作就是帮你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预约的时候,提前准备好你想说的话:
- 诚实说明情况: 别撒谎,别找借口。诚实地告诉他们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语言问题、学习方法问题、时间管理问题,还是健康或家庭问题。
- 拿出积极态度: 向他们表明,你非常想把学习搞好,愿意接受任何帮助和建议。
- 一起制定计划: 和他们一起讨论出一个实际可行的学习计划。比如,下学期少选一门课,每周固定去参加Academic Skills的写作辅导,或者预约心理咨询服务。
第三步:如果面临Suspension,认真准备“求情信”(Show Cause)
如果你的情况已经严重到面临停学,学校会给你一个“Show Cause”的机会,也就是一个解释的机会。你需要写一封信,说明为什么你的学术表现不佳,以及为什么学校应该再给你一次机会。
一封好的Show Cause信应该包含:
- 承认问题: 首先要承认自己的学习确实出了问题,对自己的表现负责。
- 解释原因: 详细说明导致你表现不佳的、超出你控制范围的原因。最好有证据支持,比如生病了就附上医生证明(要有翻译件),家里出事了就提供相关文件。不要用“不适应环境”、“课程太难”这种空泛的理由。
- 展示改变: 这是最重要的部分。你要向学校展示你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并且为未来制定了清晰、可行的学习计划。例如,你已经去看了心理医生,并且在定期接受治疗;你已经报名了补习班,并且附上收据;你已经和Academic Advisor制定了详细到每周的学习时间表。
这封信一定要真诚,有理有据,不卑不亢。找专业的学生服务机构或者学校的学生会(Arc Legal & Advocacy)帮忙看看,他们在这方面经验丰富。
留学这条路,没人走得一帆风顺。踩过坑,摔过跤,真的太正常了。我们背井离乡,面对着语言、文化和学业的多重压力,偶尔状态不好,成绩下滑,真的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关键是,摔倒了要知道怎么爬起来,知道向谁求助。UNSW的这些规定,看着吓人,其实就像是路边的护栏,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偏离轨道太远,是在我们快要掉下悬崖的时候,给我们一个警告。
千万别等到CoE被取消、签证出问题的那一刻才追悔莫及。从这个学期开始,认真看看自己的学生手册(Handbook),了解自己专业的毕业要求,用心规划每一门课的选择。当你觉得力不从心的时候,大胆地向学校、向朋友、向我们求助。
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UNSW有完善的学术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我们LXS网站也永远是你们坚实的后盾。祝大家都能顺利学习,平安毕业!